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一壶居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易经与任南红山古玉杂说》

[复制链接]
411#
 楼主| 发表于 2007-10-9 13:18:00 | 只看该作者
故易所以斷天下之理,定之以人倫,而明王道。八卦建五氣,立五常,法象乾坤,順於陰陽,以正君臣父子之義。故易曰:元亨利貞。夫作易,所以垂教,教之所被,本被於有無。且易者,包備有無,有吉則有凶,有凶則有吉,生吉凶之義,始於五行,終於八卦。從無入有,見災於星辰也。從有入無,見象於陰陽也。陰陽之義,歲月分也。歲月既分,吉凶定矣。故曰: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六爻上下,天地陰陽運轉、有無之象,配乎人事,八卦仰觀俯察在乎人,隱顯災祥在乎天,考天時,察人事在乎卦。八卦之要,始於乾坤,通乎萬物,故曰: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久於其道,其理得矣。卜筮非襲於吉,唯變所適,窮理盡性於茲矣。
412#
 楼主| 发表于 2007-10-9 13:18:00 | 只看该作者
卷(二)
晁公武敘
漢、藝文志,易京氏,凡三種,八十九篇。隋、經籍志有京氏章句十卷,又有占候十種七十三卷。唐、藝文志有京氏章句十卷,而易占候存者五種二十三卷。今其章句亡矣,乃略見於僧一行及李鼎祚之書。今傳者曰:京氏積算易傳三卷,雜占條例法一卷,或共題易傳四卷,而名皆與古不同。今所謂京氏易傳者,或題曰京氏積算易傳者,疑隋唐志之錯卦是也。雜占條例法者,疑唐志之逆刺占災異是也。錯卦在隋七卷,唐八卷,所謂積算雜逆刺占災異十二卷是也。至唐逆刺三卷,而亡其八卷。元祐八年,高麗進書,有京氏周易占十卷,疑隋、周易占十二卷是也。是古易家有書而無傳者多矣。京氏之書,幸而與存者,纔十之一,尚何離夫師說耶。景迂嘗曰:余自元豐壬戌,偶脫去舉子事業,便有志學易,而輒好王氏本。妄以謂弼之外,當自有名家者。果得京氏傳,而文字顛倒舛訛,不可訓知。迨其服習甚久,漸有所窺,今三十有四年矣。乃能以其象數,辨正文字之舛謬。於邊郡山房寂寞之中,而私識之,曰:是書兆乾坤之二象,以成八卦,凡八變而六十有四,於其往來升降之際,以觀消息盈虛於天地之元,而酬酢乎萬物之表者,炳然在目也。

413#
 楼主| 发表于 2007-10-9 13:19:00 | 只看该作者
大抵辨三易,運五行,正四時,謹二十四氣,志七十二候,而位五星,降二十八宿,其進退以幾,而為一卦之主者,謂之世。奇耦相與,據一以起二,而為主之相者,謂之應。世之所位,而陰陽之肆者,謂之飛。陰陽肇乎所配,而終不脫乎本,以隱顯佐神明者,謂之伏。起乎世,而周乎內外,參乎本數,以紀月者,謂之建。終之始之,極乎數而不可窮以紀日者,謂之積。會於中而以四為用,一卦備四卦者,謂之互。乾建甲子於下,坤建甲午於上,八卦之上,乃生一世之初,初一世之五位乃分,而為五世之位。其五世之上,乃為游魂之世。五世之初,乃為歸魂之世。而歸魂之初,乃生後卦之初。其建剛日則節,氣乘日則中氣,其數虛則二十有八,盈則三十有六。蓋其可言者如此。若夫象遺乎意,意遺乎言,則錯綜其用,唯變所適。或兩相配而論內外二象,若世與內,若世與外,或不論內外之象,而論其內外之位,或三相參而論內外,與飛若伏,或相參而論內外,世應建伏,或不論內外,而論世建與飛伏,或兼論世應飛伏,或專論世應,或論世之所忌,或論世之所生,於其所起,見其所滅,於其所刑,見其所生,故曰死於位,生於時,死於時,生於位,苟非彰往而察來,微顯而闡幽者,曷足以與。此前是小王變四千九十有六卦,後有管輅定乾之軌七百六卦,復有入坤之軌六百七十有二,其知之者,將可以語邵康節三易矣。
414#
 楼主| 发表于 2007-10-9 13:20:00 | 只看该作者
從小王之徒,唯知尚其詞耳。其謂斯何,昔魯商瞿子木受易孔子,五傳而至漢田何子裝,何授洛陽丁光,光授碭田王孫,王孫授東海孟喜,孟喜授梁焦贛延壽,延壽授房,房授東海殷嘉、河東姚平、河南乘弘,由是易有京房之學,而傳盛矣。有瞿牧自生者,不肯學京氏,曰京非孟氏學也。劉向亦疑京託之孟氏,不知當時為何說也。今以當時之書驗之,蓋有孟氏京房十一篇,災異孟氏京房六十六篇,與夫京氏殷嘉十二篇,同為一家之學,則其源委,孰可誣哉。此亦學者不可不知也。若小王者,果何所授受邪。蓋自京氏為王學,有餘力,而王學之適京氏,則無繇矣。或傳是書,而文字舛謬,得以予言,而攷諸凡學,不可就正者缺,以待來哲。積算雜占條例法,具如別錄。
415#
发表于 2007-10-12 12:36:00 | 只看该作者
[em17][em17][em01][em01]

 红山古国的“中心”究竟在哪里?布谷先生认为:就在今天内蒙古赤峰敖汉旗中部,教来河两岸。在敖汉旗已发现的单纯红山文化遗址就有447处。此外,在兴隆洼等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含有红山文化的55处遗址。总计为502处。考虑到自然破坏、普查时疏漏因素,敖汉旗红山文化遗址实际应有700余处。红山文化遗址遍布全旗。特别是该旗中部的山地丘陵地带,最密集处是教来河两岸。这种情况是邻近地区无可比拟的。特别是在敖汉董家营子遗址发现了一些有切割痕迹废弃的碎玉——边角余料,充分证明了这里就是当年“红山古国”的玉器加工中心。这些事实说明,当时在敖汉旗地区,定然存在一个“红山古国”至大之王、凌驾于部落联盟之上的“霸主”。

就在赤峰,敖汉旗那旮旯.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当时在敖汉旗地区,定然存在一个“红山古国”至大之王、凌驾于部落联盟之上的“霸主”。

他就是红山古国的国王,龙王大帝.

[em01][em01]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12 12:37:55编辑过]
416#
发表于 2007-10-12 12:37:00 | 只看该作者

 红山古国的“中心”究竟在哪里?布谷先生认为:就在今天内蒙古赤峰敖汉旗中部,教来河两岸。在敖汉旗已发现的单纯红山文化遗址就有447处。此外,在兴隆洼等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含有红山文化的55处遗址。总计为502处。考虑到自然破坏、普查时疏漏因素,敖汉旗红山文化遗址实际应有700余处。红山文化遗址遍布全旗。特别是该旗中部的山地丘陵地带,最密集处是教来河两岸。这种情况是邻近地区无可比拟的。特别是在敖汉董家营子遗址发现了一些有切割痕迹废弃的碎玉——边角余料,充分证明了这里就是当年“红山古国”的玉器加工中心。这些事实说明,当时在敖汉旗地区,定然存在一个“红山古国”至大之王、凌驾于部落联盟之上的“霸主”。

就在赤峰,敖汉旗那旮旯.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当时在敖汉旗地区,定然存在一个“红山古国”至大之王、凌驾于部落联盟之上的“霸主”。

他就是红山古国的国王,龙王大帝.

[em17][em17][em01]
417#
发表于 2007-11-4 18:31:00 | 只看该作者

红山文化玉生根,延绵中华玉缘深。

岁月匆匆飞日月,万年古玉出乾坤。

史前文化随玉驻,九转轮回自然痕。

此道幽微知者少,茫茫尘世与谁论。
418#
发表于 2007-11-5 23:39:00 | 只看该作者

此道幽微知者少,茫茫尘世与谁论。

任網

共論之

 

[em2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7-24 17:17 , Processed in 0.08259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