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使用道具 举报
“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自存”
这一法则的作用,可用一段水之美的人生哲学做为说明。
在《老子》这一节的文言里,要注意它“几于道”的几字,并非说若水的德性,便合于道了。他只是拿水与物不争的善性一面,来说明它几乎近于道的修为而已。佛说“大海不容死尸”,这就是说明水性至洁,从表面看,虽能藏垢纳污,其实它的本质,水净沙明,晶莹透剔,毕竟是至净至刚,而不为外物所污染。孔子观水,却以它“逝者如斯夫”的前进,来说明虽是不断地过去,却具有永恒的“不舍昼夜”的勇迈古今的精神。我们若从儒、佛、道三家的圣哲来看水的赞语,也正好看出儒家的精进利生,道家的谦下养生,佛家的圣净无生三面古镜,可以自照自明人生的趋向,应当何去何从;或在某一时间,某一地位如何应用一面宝鉴以自照、自知、自处。
在善知识指导下,多看真(似是而非的先远离),渐渐逐步达到“依经不依论,依理不依人”。“经”由那儿来?
古玉收藏者,如无参考的好书,得不到正“理”,受需求牵引和金钱利益驱动,当下古玉论藏出版物琳瑯满目,如无善知识指点,撞大运或看作者名头抓一本抱着读,还有被引入偏门和旁门左道之过患!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10-23 17:05 , Processed in 0.05868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