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0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揭開“開丹”即契丹文字表音的奧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1 11:28: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揭開“開丹”即契丹文字表音的奧秘

魏文成


    对契丹文字的破解,纯属于被曾力这个被朋友逼的,他给我纸条说:“建议将您的反切拼音說破译契丹文的发音,可能更容易被主流学术界接受。而且,其学术价值目前是与破解史前文字发音一样的!”于是,万般无奈的被卷入破解的行列。因为,以前只是粗浅的看过,没有详细的研究过。但是总体来讲,都属于东方华夏文字的系统之内。因为,东方的文字,无疑都是依据华夏文字的造字原理:运用文,来记录不同民族的语言而造字的,表音方式是反切拼音文字形式。我原来不太清楚契丹语。今天看了半天“契丹文”,了解了契丹人自称为:“開丹kaidan”,漢譯則是:大遼國。由此而揭开了,契丹语表音的奥秘。

    一、契丹文的由来与研究现状


    契丹文是辽代为记录契丹语而参照汉字创制的文字。分大字和小字两种。契丹是中国的古代民族及其所建政权名。辽朝(916~1125)建立不久,即先后创制了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两种文字。前者创制于辽太祖神册五年(920)。后者相传为太祖弟耶律迭剌所创制,制字年代略晚于大字。主要用于碑刻、墓志、符牌,著诸部乡里之名以及写诗译书等项。金朝灭辽后,契丹文字继续使用,而且在女真制字的过程中起过很大的作用。金章宗明昌二年(1191)“诏罢契丹字”。从创制到废止,前后共使用二、三百年,随着哈剌契丹(亦称黑契丹)建立的西辽(1124~1211)灭亡,终于成为死文字。契丹文图书全部湮灭,只有宋代王易的《燕北录》和元末明初陶宗仪的《书史会要》里收录的几个描画的契丹字。
  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契丹族使用的文字,属阿尔泰语系,分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两种,与蒙古语非常相似,但是由于至今没有被解读,所以很难比较。

    契丹大字创制于公元920年,由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下令由耶律突吕不和耶律鲁不古参照汉字创制的,应有三千余字。

  契丹文颁布以后,立刻在辽国境内使用。由于契丹境内的汉族都使用汉文,契丹文只会通行于契丹民族中。但是,契丹上层统治者大都通晓汉文,并以汉文为尊,契丹文使用范围有限。

  契丹小字由耶律迭剌受回鹘文启示对大字加以改造而成。小字为拼音文字,较大字简便,契丹小字“数少而该贯”,即原字虽少,却能把契丹语全部贯通。契丹小字约五百个发音符号。


  虽然辽国灭亡了,契丹文仍然被女真人所使用,并帮助创造女真文。直到金章宗明昌二年(1191)“诏罢契丹字”,一共使用了三百多年。重新发现于20世纪20年代,辽代严格限制契丹文化的“出口”,大量文献没有流传开来,除《燕北录》和《书史会要》里收录的几个契丹字外未留下片纸只字。从出土的契丹文哀册和碑刻来看,大字是一种表意方块字,其中夹杂一些直接借用汉字的形式。小字是一种拼音文字,利用汉字笔画形体创制出300多个原字,然后缀合拼写成词。原字分正楷、行草、篆书等字体,篆体字的拼写方式异于正楷和行草,采取鱼贯式而不是层叠式。行文的款式自上而下竖写,自右而左换行,敬词抬头或空格。原字有一个书写形式,代表几种语音或一个语音采用几种书写形式的情况。因此,同一个词或词素表现在文字上可以有不同的拼写形式,甚至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语句被解读出来,也成為中国文字史上著名的难题之一。
         二、对于“契丹语”也就是“開丹”以及契丹小字的破解
    在今天的初步的接触到的契丹文的研究中,看到了“契丹”这个历史名词,被契丹人记录的时候,用的是“開丹”(見圖二),漢語意思就是:大遼國(見圖一)。在契丹大字中用的時“(口+大)丹”(見圖三),而契丹小字則用的是“(口+大)(·+大)”(見圖四),由此而揭開了“契丹小字”表音的奧秘,还的确是以華夏文字的反切拼音形式表音的。可见契丹小字的创造者还是非常聪明的,了解了华夏文字创造的奥秘了。并依據這一原理創造了自己的文字系統。下面具体揭开“这个字的读音供大家参考(看图片:原本有更详细的更多的图片,电脑罢工无法上传见谅):

      大遼國(圖一 )                     開丹即契丹(圖二)

                                          開丹即契丹大小字混用 (圖三)

                                      開丹小字:kaidan(圖四)
    開丹kaidan(見圖二),这是契丹人运用汉字记录自己民族的名字的,所以,其记录的语音还是比较准确的。
   契丹大字中用的時“(口+大)丹(見圖三)”使我了解了这个表音已经开始比较清晰的表达出来了。这个语音依旧是记录了:kaidan。
   以此类推,在契丹古钱币中记录的“契丹”的名字用契丹小字时使用的“(口+大)(●+大)”(見圖四)这样的文字,而它们记录的读音,无疑也是:kaidan.而俄语中的“中国”被记录为“KuДaй(kidai)”,蒙古语中的“汉族”也是:hited,而蒙古语的西蒙语音中竟然是:kided.蒙古語“契丹”則是:kidan,其实这都是与“kaidan”接近的。请再看对于契丹小字的语音分析:
   
契丹大字与小字的混合“(口+大)丹”(詳見圖三文字):

    (口+大)=口〃k〃ou+大d‘ai’\da=kai   
    契丹小字“(口+大)(●+大)(詳見圖四文字)”:
    (口+大)=口〃k〃ou+大d‘ai’\da=kai
   (●+大)=●di‘an’+大〃d〃ai\da=dan
   以上就是对于契丹小字的表音表调分析,由此而揭开契丹小字表音的奥秘,起表音奥秘也属于反切拼音文字范畴。从而揭开契丹文字与语言的被破解的序幕,为揭开跟多的契丹历史与契丹族密切相关的蒙古族、女真族、以及汉族的历史交往的秘密成为了可能。(文字參考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http://hi.baidu.com/魏文成/blog/item/ddc5d533ef86f3dcd4622588.html?timeStamp=1326249627546(這裡有我的詳細破解圖片)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c10b9401017wwx.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7-23 13:14 , Processed in 0.04621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