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macg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长眼力_更新了自己的辨伪看法,请大家指正

  [复制链接]
71#
发表于 2011-10-3 10:54: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寒冰 于 2011-10-3 11:04 编辑
刘兄,晚上我把这件东西给大家好好讲下吧。
macg4 发表于 2011-10-3 10:47



    这是非常好的事。谢谢!我认为这件东西很有讨论空间。
72#
发表于 2011-10-3 13:36:41 | 只看该作者
刘兄,晚上我把这件东西给大家好好讲下吧。
macg4 发表于 2011-10-3 10:47



    请记得喝点酒再说!
73#
发表于 2011-10-3 21:27:25 | 只看该作者
刘兄,晚上我把这件东西给大家好好讲下吧。
macg4 发表于 2011-10-3 10:47



    到点了
74#
 楼主| 发表于 2011-10-4 21:32:22 | 只看该作者
到点了
殷商004 发表于 2011-10-3 21:27



    今天补上
75#
发表于 2011-10-4 21:33:56 | 只看该作者
今天补上
macg4 发表于 2011-10-4 21:32



    昨晚去威都不喊我一声啊
76#
 楼主| 发表于 2011-10-4 21:41:51 | 只看该作者
昨晚去威都不喊我一声啊
殷商004 发表于 2011-10-4 21:33



    呵呵
77#
发表于 2011-10-4 22:47:12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78#
发表于 2011-10-4 22:51:56 | 只看该作者
长眼力_更新了自己的辨伪看法,请大家指正
本帖最后由 macg4 于 2011-10-4 21:47 编辑

朋友的一件东西,大家看看,有话实说。

请大家不要惜字如金,多评论些,大家都会受益、进步 :share:

下载 (68.14 KB)
6 天前 21:07




今天来完成这个贴
=============================================
一、器型,玉鑴。玉鑴是由高古时期的冲牙演变来的实用器,用来挑解绳结、带扣等。高古时期的冲牙结构简单,初期似狼牙,后期似鹿角,此造型一直延续到商周。周末期至春秋开始出现龙首、鸟首型装饰,器型也越来越修长(以上是个人看法)。见图:西周鸟首玉鑴

下载 (9.93 KB)
1 小时前



二、纹饰,凤纹。典型汉凤造型,勾嘴、水滴眼、眼角随冠上飘、细颈、卷尾、单足以及两趾。相关纹样可见本坛“掌门人”所藏,白玉双凤螭虎佩。

下载 (203.4 KB)
1 小时前



三、工法,镂雕加阴线,打磨精细。
四、材质,个见应为水透料,不是什么好玉。

第一眼从整体上来看是一件精工细作的美器。但随着观察的深入,暴露的问题越来越多。
首先无论在馆藏或是图录中,采用如此细工的玉鑴几乎没有(可能是我孤陋)。可见到的只有台北故宫的两件馆藏,见下图。另外,正象“大胡子”兄所说,此件太胖了。若是如下形制,才是一个合适的状态。所以“光彩”外表的东西,必须严加甄别。

台北故宫藏战国龙凤纹玉鑴一对
下载 (59.48 KB)
1 小时前



台北故宫藏 汉凤纹玉鑴
下载 (130.55 KB)
1 小时前



此件如果是这个形制才算比较对的
下载 (72.45 KB)
1 小时前



其次,我始终认为汉代是神思、气度、工艺集大成者,冠绝各朝。在器物的造型上,纹饰的用度上,造型的合理性上,基本可以说是无懈可击的。但是这件表现出了很多不应有的问题。主体造型与次要装饰物的从属关系混乱,足部与尾部“芝型”纹饰的直线式连接、羽冠令人费解的三分叉、呈死角连接的大型尾羽,都是与汉代造型的流畅相悖的设计。使得下图画红圈处的造型异常零碎,气韵不畅。

下载 (183.38 KB)
1 小时前



在工艺上,阴刻线看似精细,实则失去了汉游丝毛雕刀断神连的韵味,走线呆板,深度一致,而且崩边现象明显。这些在已经贴出的图上应该能清晰地看到。汉代在眼睑的处理上是很精细的,在这件上完全看不到常见的“减地阳坡”,只有生硬的“U”型槽线。所有镂空的地方没有见到定位管钻孔。

在沁色上更为诡异,整器顶部失透石质化明显,却无对应的减缩。红沁艳丽,不用反面透照既显色。且接痕很硬,细致观察又没有玉质本身的绺、裂或结晶方向的变化。虽然有尾部及“芝型”纹饰上的两块潜裂在工痕之上,但是自微观图上仍然能够看出有些地方工痕显新,尤其是颈部、尾部的尾段。工痕的转角处连接比较生硬,非砣具所为。

下载 (105.48 KB)
1 小时前



有位兄在回复中所说的镂空处问题其实是泥痕,这件东西的立面打磨还是很用心的,包浆也做到了全包覆,所以潜在危害更大。

这个就是老行内所说的“油炸鬼”是也。东西不便宜(打消你真的能捡漏?!的疑虑),后尾有修(这是老的,新的东西谁修呀?),这些都是想告诉咱这东西不假。我装作自己吃不准,加上之前在这家买过真品,所以假称找朋友长长眼,拿回来拍照,于当夜贴出。俺肯定是和这店家完蛋了,如果店家上网的话。不想,这么多朋友认为真品,汗!

最后一招,仪器。我之前是不信所谓“查尔斯”滤镜的,但这次用了。在强光电筒及滤镜观察下,“红沁”部分姹紫嫣红,已经完全自整器其它色相中完全脱离。所以,我在此多次提醒网友,一定要使用。对于假红山、战汉中的老土大红、黄褐色沁,新造和田洒金皮以及南阳工、蚌埠工的辨识非常有用。

最后,祝网友们心情愉快!




关注!:share:
79#
发表于 2011-10-5 10:37:32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斑竹评价。
macg4 发表于 2011-9-28 22:20



    您用[斑竹]两字,时在不妥。
80#
发表于 2011-10-5 13:55:49 | 只看该作者
評得好。:shar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7-12 11:34 , Processed in 0.06267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