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7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故宫脸皮之厚堪比九重门板之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8-17 18:28: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故宫脸皮之厚堪比九重门板之余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7日 10:03 东方早报


漫画


  两个月前,记者进故宫采访,见某办公区黑板报上一则庆贺故宫盗宝案成功侦破的“好消息”:“美国找拉登用了近10年,我们抓获‘江洋大盗’只用了58小时。”不知这是黑色幽默式的自嘲,还是真的自我感觉良好到这地步?感叹故宫脸皮之厚堪比九重门板之余,不妨再加一则“炫耀帖”:“我们制造‘N重门’,也才用了不到100天。”   蒋立冬 绘
2#
 楼主| 发表于 2011-8-21 10:44:20 | 只看该作者
监守自丢古籍 故宫什么不丢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9日 14:12 京华时报




  诸“门”频生至今,我们看不到故宫在履职尽责方面有建设性的动作,在取信于民方面有积极性的努力。反倒让人觉得,故宫对诸“门”中的所失、所损、所丢并没有从根本上、从行动上重视起来,甚至都是可以失、可以损、可以丢的,唯独责任人的面子不可丢、位子不可失、利益不可损。
  在监守自损文物宋瓷后,故宫此次监守自丢的是古籍。面对“故宫职工”投书媒体的举报,故宫承认有100多册图书挂账存疑,但没有透露具体是什么古籍,公众再次坠入云雾。
  古籍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其孤本、珍本、善本和一般线装书、印刷品,价值不可同日而语。只有知道具体书目,行家才能辨识,公众方能知晓。现在,故宫说是什么就是什么,公众的知情权如何实现?
  不知故宫方面是否又会用所谓“内部斗争”来解释。故宫诸“门”的出现,看是所谓“内部斗争”引发,实是故宫自身存在问题。虽然多次否认,却难以自圆其说。左支右绌中,故宫方面为何不自省自检?之所以有过往诸“门”,之所以又再生“古籍门”,盖因自身不过硬。在最有责任有能力做好的事情上没有做好,在最不该出问题的地方出了问题。
  在这个意义上,公众欢迎这样的“内部斗争”。这样的举报,正契合了公民对文物的责任与良知,最终阻止了国家利益损失的不断扩大。
  因而,对于诸“门”频生,故宫不应调查其诱因,倒应反思自己究竟存在哪些问题,有没有忠实履行国家和人民赋予的责任,对不对得起公众的信任和期待?毕竟故宫不是某个人的故宫,亦不是管理者的故宫,乃是国家和人民的故宫,管理者须在各方关切之下,检视自己的失误和不足,从根本上建树起公众信任的管理制度和执行能力,否则故宫就不仅失职,还失信,更令国家和民众生“所托非人”之慨。
  诸“门”频生至今,我们看不到故宫在履职尽责方面有建设性的动作,在取信于民方面有积极性的努力。反倒让人觉得,故宫对诸“门”中的所失、所损、所丢并没有从根本上、从行动上重视起来,甚至都是可以失、可以损、可以丢的,唯独责任人的面子不可丢、位子不可失、利益不可损。
  故宫的基本职责是保管好文物,故宫的强项是保管文物的能力。在这方面出了问题,故宫就应当给民众一个值得信任的答复与期待。在屡屡曝出问题后,故宫方面不能再一件一件地被动回应,而应给出一个系统性的科学性的履职尽责承诺与实际行动,如此才能重建基本的公众信任,令公众对故宫保留一点信心。否则,故宫必给公众以总是在不断失、损、丢的印象,则国誉民心伤不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11-3 03:35 , Processed in 0.08514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