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东胡在2007-8-5 22:48:49的发言:为阅读这个帖子的云海兄和abubuyou兄解疑解惑,如果解释的不全面,欢迎指教。 关于红山文化地区发现的乐器 ---辽代云锣 (辽西地区发现,材质青铜) 解释: 1,两片云锣同出,同时还有辽代的绿釉鸡冠壶同出,因此定年份为辽。(这句话中少打了鸡冠壶三个字,补充完整,请网友谅解) 2,因为无纽排除了铜镜的可能,是否为萨满教主护心镜,根据同出的鬼哨(三彩埙,当地老百姓俗称鬼哨),排除了护心镜的可能。 3,两片云锣一大一小,不符合辽宋时期的衡制。 4,两片云锣的边一高一矮,也不符辽宋时期的衡制。 5,两片云锣一厚一薄,也不符辽宋时期的衡制。 6,两片云锣边上的钻孔一面是五孔,另一面是六孔,也不符辽宋时期的衡制。 这样就排除了铜镜,秤盘的可能性,但是还不敢确认就是云锣。 1999年夏初我在北京报国寺搞了个人收藏展览时,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老师们来此参观,确认为云锣。 并且起名为双面云锣。 双面云锣 [upload=jpg]UploadFile/2007-8/2007852393536132.jpg[/upload] 九面云锣 [upload=jpg]UploadFile/2007-8/2007852310021437.jpg[/upload]
补充材料: 双面云锣 锣属打击鸣响乐器,古代宗教将其用于法器。 辽代双面云锣来自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伴生物是银灰色绿釉鸡冠壶,典型的辽代器皿。从伴出的银灰色绿釉鸡冠壶分析当为辽代早期物。
云锣为大小两片,形状圆形,似铜镜。云锣的边沿有栓挂孔,栓挂的木质边框已经朽没不存。
a 锣:直径10,高0.95,边厚0.2厘米,锣边有5孔,孔径0.1厘米。敲击声音清脆悦耳。 b 锣:直径11.8,高0.5,边厚0.2厘米,锣边有6孔,孔径0.1厘米。b锣已裂。 分析: 1,从a、b两面云锣分析其变音的工艺是扩大锣的直径和加高或降低锣的边沿,形成音高的不同。 2,a、b两面锣的直径不同,但是厚度相同,因b面锣已经开裂一半,不能用敲击的音响来分析其音律,但是从两面锣的型制,直径,锣边的高低来看,音响肯变是不同的。 [upload=jpg]UploadFile/2007-8/20078112240094402.jpg[/upload] 再续上一张彩图。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11 22:40:41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