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清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收藏家] 收藏家清泉

  [复制链接]
531#
 楼主| 发表于 2013-2-22 21:43:42 | 只看该作者
和田玉雕“官上加官”,“大吉大利”!
色质青白,润泽明快,包浆老熟,碾工劲道,老辣流畅,雄鸡立于石上,
刚阳挺拔,造型经典,催人奋进,具有鲜明的明代风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2#
发表于 2013-2-22 21:45:55 | 只看该作者
真正实力和能力的具备,是从长期实践中用血和泪换来的,并非懂得理论那么简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3#
 楼主| 发表于 2013-3-2 21:13:41 | 只看该作者
岁磨月洗,名浸利染,留本色一分,俾人追念;
朝迭代更,水漫土淹,守君子五德,待尔寻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4#
 楼主| 发表于 2013-3-2 21:25:43 | 只看该作者
古玉人身上所承载的远古信息量是相当丰富的,玉人的艺术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要比同期的其它玉器如玉礼器、玉肖生动物还要高的多。
写实性玉人不仅对研究当时人类的种族、遗传、进化有很大的参考意义,
通过玉人的衣着、姿态可以全方位的展现当时古人的生活、习俗、宗教礼仪以及社会地位等。
另外,从艺术上讲,玉人的艺术性远比其它玉器种类高得多,玉人的砣刻要求很高,
不仅要求玉器匠师要有高超的砣刻技术,能准确地表现人物的身躯比例、神情姿态、衣着打扮,
尤其是人物的神情姿态,要刻画得栩栩如生、恰到好处就决非轻而易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5#
 楼主| 发表于 2013-3-2 21:32:03 | 只看该作者
沁色是古玉在地下长期埋藏,与周围土壤中复杂的化学元素、温度、
潮湿程度、酸碱度、压力、氧化等原因生成的,光怪陆离、五花八门。
经 “盘”过的古玉,玉质会更为通透,使沁色显得更为斑斓古朴。
此器有沁色的部位和没有沁色的部位,所有表面的反射光是一致的。
商周玉器“十有九绺”,绺裂是古玉历经数千年埋藏、流传的历史刻痕,
是古玉的身份证,新仿玉器上的绺裂,无论是加热、高能射线、化学、物理外力造成的,
与天然绺裂有天壤之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6#
 楼主| 发表于 2013-3-2 21:33:38 | 只看该作者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9499.jpg

《尚书·益稷》记载:大禹治水后,举行庆祝盛典。
由夔龙主持音乐,群鸟群兽在仪式上载歌载舞。后,“萧韶九成,凤皇来仪。”
凤凰,“灵鸟也,雄曰为凤,雌曰皇。”
《山海经·南山经》:“有鸟焉,其形如鹤……名曰凤凰。
……是鸟也,自饮自食,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此器圆雕而作。青玉,温润细腻;沁色绚丽,包浆老熟,幽光内敛;
雌雄共体,神采飞扬,雄鸟饰高花冠,器宇轩昂,雌鸟温顺安详......

凤乎?皇乎?华夏文明,一脉传承;国运昌盛,凤凰来仪!
形制罕见,构思奇妙,天工巧夺;家国天下,乾坤纲常,寓意深邃,百解难尽!
似有商周风格。

师友共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7#
 楼主| 发表于 2013-3-2 21:55:19 | 只看该作者
汉兽之珍,贵在浑厚,全仗气势、美透肌骨,倍受世人喜爱。
更兼用玉奢侈,选料精良,当之无愧的御用“官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8#
 楼主| 发表于 2013-3-3 11:07:11 | 只看该作者
汉代是我国玉器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期。
汉承秦制,中央政权实施休养生息,促进提高生产的各项措施、政策,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
统一强盛的封建制国家。
社会生活进入繁荣时期,汉代的玉器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在品种造型、纹饰等各方面都有了
很大变化, 由于汉代思想的变迁,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得到进一步的表现,
如果说殷周时期的青铜文化,而汉代则以玉器为代表。
这是因为,汉代的玉器除了继续保持了过去的一些传统用途之外,
逐渐由礼器而转为代表其时代的实用物和装饰物,
汉玉纹饰以几何纹与动物纹为主体并逐浙摆脱了概念化的古风,
发展出新的写实风格,对后世玉器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特别是西汉中期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中央统治力量的加强,
使得玉器手工业蓬勃发展起来。造型和制作工艺都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事死如事生。诸如玉衣、晗蝉、玉握等随葬玉器在大汉一朝十分盛行,
而且无论在造型或在碾琢工艺上,都有较大的创新。
请欣赏,玉握猪: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中文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9#
 楼主| 发表于 2013-3-3 11:08: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中文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0#
 楼主| 发表于 2013-3-3 11:09: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中文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7-24 21:01 , Processed in 0.07402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