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陆建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告诫各位藏友打好基本功!

[复制链接]
111#
 楼主| 发表于 2011-4-14 22:48:00 | 只看该作者
推介想了解新疆和田玉的藏友可以去http://www.chinajade.cn/jianding/qlist-1.html个新疆和田玉门户网站学习下,网站比较正规,鉴定师岳工,看图鉴玉的水平相当高超,新手坚持看完对一定有所帮助
112#
发表于 2011-4-15 07:40:00 | 只看该作者
再看看什么是羊脂白玉 陆建钢 发表于 2010-10-19 0:35:00
学习欣赏.极品中的极品养眼.谢謝陆老师提供如此好的教材........
113#
发表于 2011-4-15 10:18:00 | 只看该作者
好贴,顶起来!
114#
发表于 2012-4-4 21:46:37 | 只看该作者
陆版主辛苦了!好贴!
115#
发表于 2012-4-5 03:20: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喋血文明 于 2012-4-5 03:38 编辑

好玉无沁,这个说法是非常对路的。比照自然环境下的和田籽料与出土古,有道理,但这个道理在实际运用中必须辩证适用。任老师还有个观点:玉不软不沁。这一条才更为根本。换句话说,受沁必须是特定的外部条件与玉石的先天条件的综合作用。
尤其感谢楼主发出的几张羊脂白玉照片,这一次我终于找到所谓的羊脂白玉的感觉了。
最后,说老实话,楼主所发的那一坑不受沁的汉代玉器,大大的问号!!!!可惜楼主没发细图,只能看一个大概。其中疑问有几个:

第一;所有器物都是成双成对,看似有道理,其实最无道理,尤其是那一大一小出国壁。

第二;任老师还说过:通体同色有警惕。这一坑玉器无论如何摆放,在坑中都会有自己独立的阴阳方位,几乎不可能呈现如此惊人雷同的轻微受沁和单一沁色。
第三、无法推想这是一个什么坑?除非这堆玉器恰好放在一个箱子里或条件类似的几个箱子里,而这个箱子中的环境又特别干净。但如果那样,那奇怪的土沁又从何而来?
四、那些大大小小的玉兵器从理论上不太可能与玉璧放在同样的环境里,倒显出同样的沁色气质来,真是奇哉怪也,大不可信。
       因此,个见,这个坑是个大大的“问号坑”!!估计是当今的“和田玉坑”!低级的伪器的概率极高!!!

       古玉有沁,沁色自然与否必须根据环境的合理推向而确立。但这些都仅仅是帮助我们鉴别的手段,都不是最终鉴定的根据。和田籽料的环境大致相似,姑且都有无数不同的形态和色彩,何况各有不不同历史遭遇的不同出土古呢?
       鉴玉目前实在太难,但买古玉,只要考虑自己的偏好和成本考虑,其实并不太难。
      高古玉几乎都是家国重器,传世几乎没有可能,全是不同时期的出土古,尤其是最近几十年猖獗的盗墓和大兴土木。绝对数量不少,但真正流落市场的少之又少,尤其是壁啊、横啊这些显而易见的重器。卖的不傻,买的也别太自欺欺人。
      最后和田玉与否说老实话没有道理。古代所谓的和田玉与今天的和田玉比较,最多也只属于广义和田的范畴。按照今天的品玉标准,有些可能比现在的和田要高明,有些要差,只不过都是阳起-闪透石一路而已。按照今天的和田去界定古代和田,有刻舟求剑之嫌疑。
    古人有自己的品玉标准,这根今人绝非类似,否则和氏璧肯定就毫无疑问是地方杂玉了。
    和田标准说,最多适用于明清优质玉器。
   此外,所谓今人不用真正的和田玉籽料做假??这句话也千万千万要警惕,你在市场用几百几千淘古玉,自然不可能遇到真正的和田玉籽料作假,但如果用几万买一把楼主坑里的那把小玉刀?或者几百万买那个玉璧?那就非常非常不见得了。像这种简单沁色的和田籽料仿古玉的制作成本比当今最好的雕件的工艺成本低得多得多!!!
      真正说来,品玉以德,得到古玉后,反复揣摩,透过古玉认识古人的玉德与玉品才最为紧要,如果有人做不到这一点,其实不客气地说,你与古玉无缘,你怀的是一块沁色的石头而已,而绝非古玉。而如果能基本做到这一点,或迟或早,古玉会自己来找你。这也所谓古玉有灵。
       古玉的最终鉴定方法,其实是未来的专门科学来解决的,我们能做和可以做的,就是凭着各自的缘分寻玉识玉品玉而已。就此而言,获得一块或真或假的古玉都无关精要,时间会让古玉说话。如果古玉不对你说话,其实这块玉与你无缘,卖个好价值转让给更适合的人才是上策。


116#
发表于 2012-4-5 08:17:19 | 只看该作者
知识普及贴!

113459546129685.jpg (220.68 KB, 下载次数: 13)

113459546129685.jpg
117#
发表于 2012-4-5 09:41:21 | 只看该作者
这条路你走对了
118#
发表于 2012-4-5 10:12:1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119#
发表于 2012-4-5 10:42:54 | 只看该作者
学习!谢谢陆版!
120#
发表于 2012-4-5 10:57:19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5-12 00:49 , Processed in 0.05841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