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局部清理后的图片,还是任版指出的侵蚀斑块可疑现象。
0.jpg (297.31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0-8-30 23:00 上传
[讨论]疑红山龙胎,请师友鉴赏分享。
0.jpg (295.19 KB, 下载次数: 0)
0.jpg (291.17 KB, 下载次数: 0)
0.jpg (294.5 KB, 下载次数: 0)
0.jpg (292.4 KB, 下载次数: 0)
2010-8-30 23:01 上传
使用道具 举报
0.jpg (276.06 KB, 下载次数: 0)
2010-8-30 23:12 上传
本图是原始状态表象。
[upload=jpg,10.jpg]UploadFile/2010-8/201083023142536015.jpg[/upload][upload=jpg,11.jpg]UploadFile/2010-8/201083023142528557.jpg[/upload]
0.jpg (286.88 KB, 下载次数: 0)
2010-8-30 23:14 上传
0.jpg (290.72 KB, 下载次数: 0)
0.jpg (295.13 KB, 下载次数: 0)
2010-8-30 23:16 上传
0.jpg (291.78 KB, 下载次数: 0)
0.jpg (296.9 KB, 下载次数: 0)
YIN 兄好 此罐皮壳呈规律斑驳,斑驳坑多显平凹平坦状确为酸腐。自然态初始尤如针尖一样浸入肌理,是由细腻到大解理的变化过程,态像自然不可仿。猪龙表象看到位 。个见参考 [em27][em27]
YIN 兄好 此罐皮壳呈规律斑驳,斑驳坑多显平凹平坦状确为酸腐。自然态初始尤如针尖一样浸入肌理,是由细腻到大解理的变化过程,态像自然不可仿。猪龙表象看到位 。个见参考
这罐的表象小弟确实看不透,有一点分别不清,谢谢兄[em56]
这罐的表象小弟确实看不透,有一点分别不清,谢谢兄
自然融蚀解理出现不用辅助肉眼能观察到的,基本由极小融蚀渐进到能直观的解理(即小变大),出土前此次生态变化仍在继续,故一件红山古玉所呈现出来的表象必是大小融蚀都存在,包括渐变融蚀态(也可称过度性)。最难掌握是上手直观是自然或非自然,判断依据是:观察自然界中山川起伏脉状,河流石头风化纹等相通事物,结合真品表象解理变化找出一种固定的影像储存于脑中,留意观察身边物象(判断自然或非自然),常比对常习之定会有所领悟。
审表象后再到文化信息判断,从开膛口沿到面部工痕纹饰都显拙劣,无显远古韵味。尽管不确定时代也不会再去深究。所以先表象后文化察高古器方法应是较客观的。[em27]
很受启发。[em56]
欣赏自然风化皮壳表象
非常感谢大头兄,[em56]请[em27]
留意观察身边物象(判断自然或非自然),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5-4 08:19 , Processed in 0.05630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