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踏破铁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请您欣赏------灵壁石

[复制链接]
91#
 楼主| 发表于 2010-3-6 13:20:00 | 只看该作者

灵壁古石坐虎(高30cm)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92#
 楼主| 发表于 2010-3-6 13:21: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abubuyou在2010-3-6 12:53:00的发言:

學習了

謝謝t版

敬茶了

a版客气,给您敬茶!

93#
发表于 2010-3-6 13:27: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tptx在2010-3-6 13:20:00的发言:

灵壁古石坐虎(高30cm)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像啊

像極了

94#
 楼主| 发表于 2010-3-6 13:38: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abubuyou在2010-3-6 12:54:00的发言:

t版可否進一步

為師友解說

奇石的市場與遠景

謝謝了

小弟摘录的一篇文章或可让师友对目前奇石市场及前景有个大概的了解。[em56]

 

    当代中国赏石文化在海峡两岸近年来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最主要的标志是各种赏石展览、专业展馆、学术团体和专著书刊的大量出现;其势有如雨后春笋,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专门经营石头的生意也应运而生并空前繁荣起来,在许多地方还逐渐形成了一门新兴的产业。

    全国各地现有各种爱石、赏石、奇石、石玩、石艺、山石、雅石、盆景方面的群众性学术团体,大大小小当在1000个以上;许多省(市)还形成了省(直辖市)、市(地区、州)和县(区)三级学术团体网络,如广西、广东、湖北、江苏、浙江、上海、河南、四川等等省(市)。台湾省内几乎各县、市都有这种团体。南京、武汉、广州、上海、柳州、桂林、南宁、梧州、宜昌、洛阳、郑州、北京、天津等一百余个城市,都有许多官办或民间的专业石展馆,其中尤以南京中华奇石馆(以雨花石为主),武汉中华奇石馆和柳州八桂奇石馆、柳州鱼峰石玩精品馆等三十余家专业石展馆最有影响。赏石专著、画册、报刊和资料汇编等多达数十种。其中影响较大者,有桑行之等编辑的《说石》,李雪梅主编的《中国古玩辨伪全书·石玩篇》,贾样云撰写的《中国收藏与鉴赏·中国观赏石之收藏篇》,刘水编著的《南京雨花石》,袁奎荣等编著的《中国观赏石》和赵有德主编的《柳州石玩精品》(共三辑)以及刘翔编著的《石玩艺术》等。台湾省内近年赏石著述颇丰,在大陆可见到的以蔡丁财的《石之美》、《台湾石头的故乡》和张丰荣的《雅石铭品欣赏》较有影响。

现代中国赏石文化与活动,海峡两岸当前都面临着商品化和传统赏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两大课题,并且围绕着这两大课题,正在赏石界引发着一系列的争论。

    其一是:奇石(或雅石、石玩)是否应该商品化?反对者说:商品化动轨为钱,已属不雅,更有悼于赏石的传统和本意,赞成者则以为:只有商品化才能使赏石文化及活动得以在更大的范围内普及、交流与发展,这是大势所趋。

    其二是:一些人认为:中国传统赏石理论“太抽象”、“太玄”、“不够科学”,因而主张向“国际”(实指西方)赏石理论靠拢,促其实现“科学化”。而反对此说者则指出:东西方的文化传统和背景本来不同,中国传统赏石理论以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含蓄、浪漫、富于想象力为特色,与欧美西方以各种矿石、化石等科学标本为主要观赏对象的直观性赏石活动完全不是一回事。因此两者根本不能互相取代或“靠拢”,就如油画理论不能取代国画技法,西医无法理解中医的阴阳、气血、性味、经络、脉象理论一样,大可不必把人忧天或妄加褒贬。

 上述这种分歧,加上赏石者各自知识结构和经历的差异,反映在观赏石的分类这一重大问题上,当前国内大致有三种基本主张:一为传统的以产地和观赏特性为分类依据,如太湖石、黄河石、灵壁石、英德石、墨石、黄腊石、彩霞石等称谓;持此论者多以园林工作者为代表。二为按现代地质科学的岩石分类理论来划分观赏石种,如石灰石、方解石、砾石、沙岩、页岩、玄武岩、花岗岩等等,持此论者常以地矿部门人士为代表。三为按美学、画论标准来划分观赏石种,如景现石、象形石、抽象石、造型石、图案石、工艺石等等;持此论者多为文化界和受文化界人士影响较大的准文化界人士。此外,还有许多人常持混合型的分类方法,即信手拈来,各取所好,随意性更大;持此态度者不仅人数不少,且社会成分复杂。这种“论出多门”的状况,充分反映了当代中国赏石理论正处在一个继承与发展的激烈冲突、并逐步走向自我完善的新阶段。

   广西是中国当代赏石文化比较普及、比较发达的省(区)之一。柳州市在某种意义上,又是广西赏石活动的先驱。当然,这主要得力于柳州附近的奇石资源特别丰富,石种较多,而且在历史上起步较早。唐代著名文学家、想家、政治家柳宗元在“山多人少”的柳州任刺史期间,整日“与木石为徒”,就曾发现柳州近郊龙壁山“有秀石可砚”,并将其馈赠远在千里之外的好友刘禹锡。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看到柳州的山川怪石,也十分为之倾倒,在其《游记》中记述甚详。解放后,早在六十年代初期,柳州园林部门便开始以当地盛产的山石为材料制作盆景,经广州交易会出口国外。七十年代初又较早克服“文革”的干扰,在国内率先恢复生产,把当地盛产的类太湖石、花石和钟乳石等加工、配座,制成“石玩”产品参加广交会,并因连创佳绩而轰动一时。随着园林部门在本市陆续举办的一系列石展和比赛,柳州市民赏石活动也逐渐蔚然成风,终于在八十年代走向全国,并先后到香港、新加坡、日本、泰国等地举办展览。柳州市现有石玩爱好者近万人,自发组织了四个全市性的群众学术团体和十余个单位级的基层团体。其中以园林部门领导的“柳州市奇石研究会”会员人数最多、实力最强、影响最大,并曾主持评选、认定了柳州市首批石玩艺术名家、藏石名家和一百余件地方名石。在1994年“第二届中国赏石展”中,全国23个省(市)133个代表团参展,柳州市就有480件作品获奖,占获奖‘总数的63%,充分显示了它的实力和水准。在赏石理论方面,柳州人根据他们对天然奇石“形、色、质、纹”四大观赏要素的认识,提出“一个完整的石玩作品,必须做到‘形、色、质、纹、座、名’六者互相协调统一”的审美原则,得到了国内外许多同行的认可。

  柳州仅仅是当代中国赏石文化大潮中的一朵小小浪花,但通过柳州市民赏石活动的普及和逐步提高的过程,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窥测到全国赏石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向和态势:即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同时逐步创新和完善;但任何创新和发展都绝不是对传统文化的根本否定或背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3-6 13:40:35编辑过]
95#
发表于 2010-3-6 14:07: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tptx在2010-3-6 13:38:00的发言:

小弟摘录的一篇文章或可让师友对目前奇石市场及前景有个大概的了解。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当代中国赏石文化在海峡两岸近年来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最主要的标志是各种赏石展览、专业展馆、学术团体和专著书刊的大量出现;其势有如雨后春笋,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专门经营石头的生意也应运而生并空前繁荣起来,在许多地方还逐渐形成了一门新兴的产业。

    全国各地现有各种爱石、赏石、奇石、石玩、石艺、山石、雅石、盆景方面的群众性学术团体,大大小小当在1000个以上;许多省(市)还形成了省(直辖市)、市(地区、州)和县(区)三级学术团体网络,如广西、广东、湖北、江苏、浙江、上海、河南、四川等等省(市)。台湾省内几乎各县、市都有这种团体。南京、武汉、广州、上海、柳州、桂林、南宁、梧州、宜昌、洛阳、郑州、北京、天津等一百余个城市,都有许多官办或民间的专业石展馆,其中尤以南京中华奇石馆(以雨花石为主),武汉中华奇石馆和柳州八桂奇石馆、柳州鱼峰石玩精品馆等三十余家专业石展馆最有影响。赏石专著、画册、报刊和资料汇编等多达数十种。其中影响较大者,有桑行之等编辑的《说石》,李雪梅主编的《中国古玩辨伪全书·石玩篇》,贾样云撰写的《中国收藏与鉴赏·中国观赏石之收藏篇》,刘水编著的《南京雨花石》,袁奎荣等编著的《中国观赏石》和赵有德主编的《柳州石玩精品》(共三辑)以及刘翔编著的《石玩艺术》等。台湾省内近年赏石著述颇丰,在大陆可见到的以蔡丁财的《石之美》、《台湾石头的故乡》和张丰荣的《雅石铭品欣赏》较有影响。

现代中国赏石文化与活动,海峡两岸当前都面临着商品化和传统赏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两大课题,并且围绕着这两大课题,正在赏石界引发着一系列的争论。

    其一是:奇石(或雅石、石玩)是否应该商品化?反对者说:商品化动轨为钱,已属不雅,更有悼于赏石的传统和本意,赞成者则以为:只有商品化才能使赏石文化及活动得以在更大的范围内普及、交流与发展,这是大势所趋。

    其二是:一些人认为:中国传统赏石理论“太抽象”、“太玄”、“不够科学”,因而主张向“国际”(实指西方)赏石理论靠拢,促其实现“科学化”。而反对此说者则指出:东西方的文化传统和背景本来不同,中国传统赏石理论以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含蓄、浪漫、富于想象力为特色,与欧美西方以各种矿石、化石等科学标本为主要观赏对象的直观性赏石活动完全不是一回事。因此两者根本不能互相取代或“靠拢”,就如油画理论不能取代国画技法,西医无法理解中医的阴阳、气血、性味、经络、脉象理论一样,大可不必把人忧天或妄加褒贬。

 上述这种分歧,加上赏石者各自知识结构和经历的差异,反映在观赏石的分类这一重大问题上,当前国内大致有三种基本主张:一为传统的以产地和观赏特性为分类依据,如太湖石、黄河石、灵壁石、英德石、墨石、黄腊石、彩霞石等称谓;持此论者多以园林工作者为代表。二为按现代地质科学的岩石分类理论来划分观赏石种,如石灰石、方解石、砾石、沙岩、页岩、玄武岩、花岗岩等等,持此论者常以地矿部门人士为代表。三为按美学、画论标准来划分观赏石种,如景现石、象形石、抽象石、造型石、图案石、工艺石等等;持此论者多为文化界和受文化界人士影响较大的准文化界人士。此外,还有许多人常持混合型的分类方法,即信手拈来,各取所好,随意性更大;持此态度者不仅人数不少,且社会成分复杂。这种“论出多门”的状况,充分反映了当代中国赏石理论正处在一个继承与发展的激烈冲突、并逐步走向自我完善的新阶段。

   广西是中国当代赏石文化比较普及、比较发达的省(区)之一。柳州市在某种意义上,又是广西赏石活动的先驱。当然,这主要得力于柳州附近的奇石资源特别丰富,石种较多,而且在历史上起步较早。唐代著名文学家、想家、政治家柳宗元在“山多人少”的柳州任刺史期间,整日“与木石为徒”,就曾发现柳州近郊龙壁山“有秀石可砚”,并将其馈赠远在千里之外的好友刘禹锡。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看到柳州的山川怪石,也十分为之倾倒,在其《游记》中记述甚详。解放后,早在六十年代初期,柳州园林部门便开始以当地盛产的山石为材料制作盆景,经广州交易会出口国外。七十年代初又较早克服“文革”的干扰,在国内率先恢复生产,把当地盛产的类太湖石、花石和钟乳石等加工、配座,制成“石玩”产品参加广交会,并因连创佳绩而轰动一时。随着园林部门在本市陆续举办的一系列石展和比赛,柳州市民赏石活动也逐渐蔚然成风,终于在八十年代走向全国,并先后到香港、新加坡、日本、泰国等地举办展览。柳州市现有石玩爱好者近万人,自发组织了四个全市性的群众学术团体和十余个单位级的基层团体。其中以园林部门领导的“柳州市奇石研究会”会员人数最多、实力最强、影响最大,并曾主持评选、认定了柳州市首批石玩艺术名家、藏石名家和一百余件地方名石。在1994年“第二届中国赏石展”中,全国23个省(市)133个代表团参展,柳州市就有480件作品获奖,占获奖‘总数的63%,充分显示了它的实力和水准。在赏石理论方面,柳州人根据他们对天然奇石“形、色、质、纹”四大观赏要素的认识,提出“一个完整的石玩作品,必须做到‘形、色、质、纹、座、名’六者互相协调统一”的审美原则,得到了国内外许多同行的认可。

  柳州仅仅是当代中国赏石文化大潮中的一朵小小浪花,但通过柳州市民赏石活动的普及和逐步提高的过程,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窥测到全国赏石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向和态势:即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同时逐步创新和完善;但任何创新和发展都绝不是对传统文化的根本否定或背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3-6 13:40:35编辑过]

前景大有可期

謝謝了

敬茶了

96#
 楼主| 发表于 2010-3-6 16:38: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abubuyou在2010-3-6 14:07:00的发言:

前景大有可期

謝謝了

敬茶了

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师友提供参考资料是学生应尽的义务,有些纯属个人观点,请师友多多指点,感激不尽!敬茶!

97#
发表于 2010-3-6 18:12: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tptx在2010-3-6 16:38:00的发言:

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师友提供参考资料是学生应尽的义务,有些纯属个人观点,请师友多多指点,感激不尽!敬茶!

謝謝t版

奇石相關知識

還得向您多請益了

敬茶了

98#
 楼主| 发表于 2010-3-6 18:46: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abubuyou在2010-3-6 18:12:00的发言:

謝謝t版

奇石相關知識

還得向您多請益了

敬茶了

a版太客气了,能为师友服务是我的荣幸,给您敬茶!

99#
 楼主| 发表于 2010-3-7 18:54:00 | 只看该作者
[upload=jpg,故乡山水.jpg]UploadFile/2010-3/20103718533128677.jpg[/upload]

0.jpg (166.74 KB, 下载次数: 0)

请您欣赏------灵壁石

请您欣赏------灵壁石
100#
 楼主| 发表于 2010-3-7 18:54:00 | 只看该作者
[upload=jpg,观景台.jpg]UploadFile/2010-3/20103718535167217.jpg[/upload]

0.jpg (191.04 KB, 下载次数: 0)

请您欣赏------灵壁石

请您欣赏------灵壁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7-5 00:04 , Processed in 0.06454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