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三肖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分享]c龙青铜钺[看与红山c龙的传承关系]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0-1-14 11:43:00 | 只看该作者
好漂亮的龙.欣赏.[em56]
12#
发表于 2010-1-14 15:48:00 | 只看该作者
谢a版主赏评!

[说故事]将它定为商代晚期器物是有依据的。记得我在一本上海某出版社出版的有关古代青铜器的专著上,看到和它一样的拓片注明如此断代。诚如a版主所言,起初它是一种兵器“钺”,即一种“大斧”。用它上阵砍杀,效果显著。当然,它也不是一般人所能用的,因为那个时候铜是一种很稀缺的物资,由国家垄断,只能用于礼器,兵器,铜贝等的制作。在河南安阳妇好墓就曾出土两把分别铸有龙虎纹饰的青铜钺。可是,咱们这件青铜钺比人家妇好使用的那种小得多了。后来钺的型制和用途逐渐发生变化,慢慢地也就演变为祭祀用的礼器。据说到了曹操那个时代,也就是东汉末年,也就不再使用啦!从此,钺这种青铜器便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知识就是力量!
13#
发表于 2010-1-14 19:42:00 | 只看该作者

欣賞了!好神韵。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1-15 12:22: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huangcheng在2010-1-13 18:31:00的发言:

首見!

 

好藏!

 

欣賞了!

[em56]谢huangcheng兄赏评!

您的肯定是对我的鼓励!

[说故事]我得到它至今已经有十多个年头。

据转让人讲,它出土于河北北部迁西长城脚下。当然,此话只能供我们参考。

我有一个愿望:适当的时候将它捐赠给国家兵器博物馆。

但有三个条件:

第一,经该博物馆的专家鉴定是真品;

第二,该博物馆没有同样的器物;

第三,该博物馆愿意接受。

我不知通过何途径可以捐赠。

15#
发表于 2010-1-15 12:29: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三肖居在2010-1-15 12:22: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谢huangcheng兄赏评!

您的肯定是对我的鼓励!

[说故事]我得到它至今已经有十多个年头。

据转让人讲,它出土于河北北部迁西长城脚下。当然,此话只能供我们参考。

我有一个愿望:适当的时候将它捐赠给国家兵器博物馆。

但有三个条件:

第一,经该博物馆的专家鉴定是真品;

第二,该博物馆没有同样的器物;

第三,该博物馆愿意接受。

我不知通过何途径可以捐赠。

捐贈現行是困難的

但三版宏願

在此批露之後

想必引起巨大迴響

終將如願

祝福了

16#
发表于 2010-1-15 13:34: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三肖居在2010-1-15 12:22: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谢huangcheng兄赏评!

您的肯定是对我的鼓励!

[说故事]我得到它至今已经有十多个年头。

据转让人讲,它出土于河北北部迁西长城脚下。当然,此话只能供我们参考。

我有一个愿望:适当的时候将它捐赠给国家兵器博物馆。

但有三个条件:

第一,经该博物馆的专家鉴定是真品;

第二,该博物馆没有同样的器物;

第三,该博物馆愿意接受。

我不知通过何途径可以捐赠。

捐贈現行是困難的

但三版宏願

在此批露之後

想必引起巨大迴響

終將如願

祝福了

期盼成功!
17#
 楼主| 发表于 2010-1-19 11:57: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许群利在2010-1-13 18:45:00的发言:

欣赏 神韵佳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em56]谢许版主美评!

    [说故事]回想起来,这是我在市场上淘来的第一件藏品。记得那是1998年,时间大约在冬季的一个周六的早晨,我去本地古玩市场闲逛,一眼就瞧见并喜欢上了这件青铜器,经过讨价还价将它买到手。拿回来以后那个一通洗呀!先是蘸上洗衣粉用刷子刷,然后又用开水烫,为了除掉绿锈,甚至使用小钢错错,又是一通瞎折腾。直到这时还在想:怎么才能把它弄干净呢?

接着,自己琢磨还不算,还请当地文化馆的领导找人看,----想把它弄明白么。大家坐定,领导首先发话:那个谁谁谁,你先来教教他们!大家接着先后发言。这个欠欠身,手连动也不动:“不老”。言简意赅;那个还真不错,拿到手里相盹了一下,随即放下:“还烫手呢”!嘿!更形象生动。这个所谓的鉴定会就算结束了。

我心里当然不服啦!不行,得找机会请明白人看看。机会终于来了:大概是2001年夏天,一位省级专家应邀前来参加某一笔会,也是朋友说合,请他来看一看。他做了仔细而认真的观察,结论是:不晚于秦代。当然,这也属于“一家之言”嘛。

故事到此也应该结束了。需要补充说明的是,那些当年曾参与鉴定的人每每见到我,总让人觉得不好意思的样子。其实,我认为大可不必。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么!只不过人应当多一些谦逊,少一些妄言才好。再就是:我当年所犯的错误[指对青铜器过分清洗的愚蠢行为],也敬请年轻的朋友们借鉴。

18#
发表于 2010-1-19 12:30:00 |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罕有![em51]

19#
 楼主| 发表于 2010-1-24 10:02: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任凭在2010-1-13 21:31: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101131825863569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震撼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em56]任凭吾兄好!谢谢您的赏评!您美藏多多,向您学习!

20#
发表于 2010-1-25 12:15:00 |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怎么看都像是个用器,一头接个木杖,一头与什么连接。探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5-16 01:00 , Processed in 0.05703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