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踏破铁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自然界奇石的表象-------图片不断添加

[复制链接]
41#
 楼主| 发表于 2010-1-4 15:46: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abubuyou在2010-1-4 7:58:00的发言:

辛苦了

好資料

努力學習中

敬茶了

感谢老师关注、鼓励!给您敬茶![em27]

42#
发表于 2010-1-4 19:14: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tptx在2010-1-3 19:52:00的发言:

石种:黄蜡石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688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3 19:53:06编辑过]

[em56][学习与欣赏]黄蜡石的表像,特别是其颜色令人印象深刻。石原色?风化之后的颜色?当然,应当亦有沁色。学习了,谢tptx兄!

43#
 楼主| 发表于 2010-1-4 20:38: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三肖居在2010-1-4 19:14: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学习与欣赏]黄蜡石的表像,特别是其颜色令人印象深刻。石原色?风化之后的颜色?当然,应当亦有沁色。学习了,谢tptx兄!

    黄蜡石的色是“原生内源氧化转色”机制和“外源浸润染色”机制形成。梁久图《谈石》说:“腊石最贵者色,色重纯黄,否则无当也。”感谢老师鼓励,给您敬茶![em27]

44#
发表于 2010-1-5 17:43: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tptx在2010-1-4 20:38:00的发言:

    黄蜡石的色是“原生内源氧化转色”机制和“外源浸润染色”机制形成。梁久图《谈石》说:“腊石最贵者色,色重纯黄,否则无当也。”感谢老师鼓励,给您敬茶!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em56]tptx兄手头若有相关人士赏石理论资料,方便时转载一二,供吾等学习,可好?先谢了!

45#
 楼主| 发表于 2010-1-5 18:35: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三肖居在2010-1-5 17:43: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tptx兄手头若有相关人士赏石理论资料,方便时转载一二,供吾等学习,可好?先谢了!

老师客气!待学生收集一些请老师指点![em27]

46#
发表于 2010-1-6 15:38:00 |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这样的表象我在240斤和田白籽料上看见过,

是怎样形成的?

百思不得其解。

tptx版主提供更多的信息供学习探讨。谢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6 15:41:41编辑过]
47#
 楼主| 发表于 2010-1-6 16:33: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牛牛在2010-1-6 15:38: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这样的表象我在240斤和田白籽料上看见过,

是怎样形成的?

百思不得其解。

tptx版主提供更多的信息供学习探讨。谢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6 15:41:41编辑过]

  感谢老师关注! 这种表象因其极像用指甲摁出的印痕,故大家俗称“指甲纹”。许多石友收藏的水冲硅化木、黄蜡石等冰碛砾石表面发现有许多“指甲纹”。这是上世纪50-60年代原地质部部长,世界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用以鉴别冰川作用存在的最有力佐证,是第四纪冰川遗迹最有说服力的标志物即“李四光环”。所谓“李四光环”是李四光长期从事第四纪冰川遗迹研究过程中,首先发现由石英岩和硅质岩形成的冰碛砾石表面有许多似指甲印状的弧形或环状的挤压裂纹,而其它成因的砾石(如泥石流、冲洪积砾石)则不存在。因此提出这些与冰川作用有关的特有的微构造标志。后经广大地学工作者大量实践证实,它是鉴别冰川作用存在的良好和可靠标志。后人为纪念李四光教授的这一发现,特命名为“李四光环”构造。  [em56]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6 16:39:34编辑过]
48#
 楼主| 发表于 2010-1-6 16:37:00 | 只看该作者

李四光简介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蒙古族,字仲拱,原名李仲揆.1889年10月26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市(今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回龙山镇)的一个贫寒人家。(也有一说是1889年11月18日)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奠基人。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和主要领导人。

  李四光的最大贡献是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以力学的观点研究地壳运动现象,探索地质运动与矿产分布规律,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特点,分析了我国的地质条件,说明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从理论上推翻了中国贫油的结论,肯定中国具有良好的储油条件。毛泽东、周恩来在认真听取了汇报后,支持了他的观点,并根据他的建议,在松辽平原、华北平原开始了大规模的石油普查。1956年,他亲自主持石油普查勘探工作,在很短时间里,先后发现了大庆、胜利、大港、华北、江汉等油田,为中国石油工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从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勘探部门相继找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大油田,在国家建设急需能源的时候,使滚滚石油冒了出来。这样,不仅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也使李四光独创的地质力学理论得到了最有力的证明。

49#
发表于 2010-1-7 20:41:00 | 只看该作者
tptx版主辛苦了
50#
发表于 2010-1-7 21:47: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tptx在2010-1-6 16:33:00的发言:

  感谢老师关注! 这种表象因其极像用指甲摁出的印痕,故大家俗称“指甲纹”。许多石友收藏的水冲硅化木、黄蜡石等冰碛砾石表面发现有许多“指甲纹”。这是上世纪50-60年代原地质部部长,世界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用以鉴别冰川作用存在的最有力佐证,是第四纪冰川遗迹最有说服力的标志物即“李四光环”。所谓“李四光环”是李四光长期从事第四纪冰川遗迹研究过程中,首先发现由石英岩和硅质岩形成的冰碛砾石表面有许多似指甲印状的弧形或环状的挤压裂纹,而其它成因的砾石(如泥石流、冲洪积砾石)则不存在。因此提出这些与冰川作用有关的特有的微构造标志。后经广大地学工作者大量实践证实,它是鉴别冰川作用存在的良好和可靠标志。后人为纪念李四光教授的这一发现,特命名为“李四光环”构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6 16:39:34编辑过]

學習了

敬茶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8-22 13:16 , Processed in 0.05836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