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临江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请教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9-11-7 23:25:00 | 只看该作者

 

[upload=jpg,。.jpg]UploadFile/2009-11/20091172320495158.jpg[/upload]

 

内蒙和辽西地区的石材,青黄头石头,白石头和巴林石。

 

还有石英岩,当地人称为“马牙子石”。

 

[upload=jpg,马牙子石-石英岩0.jpg]UploadFile/2009-11/200911723241926933.jpg[/upload]

0.jpg (64.21 KB, 下载次数: 0)

请教

请教

0.jpg (282.49 KB, 下载次数: 0)

请教

请教
22#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3:51:00 | 只看该作者

看来就地取材,确实是红山时期的一大特点。

多谢山猫兄解惑

23#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3:53: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renping在2009-11-7 22:19:00的发言:

这件勒子我认为是老料器,兄帮审审我的看法对否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7 23:21:03编辑过]

这个大勒子的料子在戈壁石里很常见的,也叫碧玉,不过是石英质的,基本不透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7 23:53:11编辑过]
24#
发表于 2009-11-8 03:58: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renping在2009-11-7 22:19:00的发言:

这件勒子我认为是老料器,兄帮审审我的看法对否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7 23:21:03编辑过]

  老料后改的可能性应会存在,但在此看融蚀态是很到位的自然态。个看,融蚀态的重点研究应在于孔,自己花了点时间专门针对自然蚀孔与酸腐蚀孔和打毛加工孔的认真比对。仿孔且不说,自然蚀孔形成是有很细腻变化过程,加之孔又与内质变的对应复杂关系,有仿人所达不到的地方。上图勒子的四面看,融蚀态由浅入深且自然风化明显,非人为断面后添補之作。与兄多探讨 [em27]

25#
发表于 2009-11-8 14:39: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大巫头01在2009-11-8 3:58:00的发言:

  老料后改的可能性应会存在,但在此看融蚀态是很到位的自然态。个看,融蚀态的重点研究应在于孔,自己花了点时间专门针对自然蚀孔与酸腐蚀孔和打毛加工孔的认真比对。仿孔且不说,自然蚀孔形成是有很细腻变化过程,加之孔又与内质变的对应复杂关系,有仿人所达不到的地方。上图勒子的四面看,融蚀态由浅入深且自然风化明显,非人为断面后添補之作。与兄多探讨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仔细研读大头斑竹的论述,认识在不断提高,

 

谢谢大头斑竹,受教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10-16 07:57 , Processed in 0.05965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