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才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新石器时代黄白玉透闪石质地,大家点评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7-4-7 21:10:00 | 只看该作者

从图片看,楼主的DD象和田籽玉,器形\沁和红山有区别.但包浆,熟润\是老件,说错莫怪

 

[em04][em04][em04][em04][em04][em04]
12#
 楼主| 发表于 2007-4-8 18:36:00 | 只看该作者
多谢nj-njj友的点评.
13#
发表于 2007-4-9 08:24:00 |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07-4-9 08:47:00 | 只看该作者

http://www.rn-hswh.com/bbs/dispbbs.asp?boardID=2&ID=544&page=6

打磨工艺不对,孔内螺旋纹不对.

15#
发表于 2007-4-9 09:34: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北京站在2007-4-9 8:47:33的发言:

http://www.rn-hswh.com/bbs/dispbbs.asp?boardID=2&ID=544&page=6

打磨工艺不对,孔内螺旋纹不对.

任何事物不要太教条,下图您看有螺旋纹吗?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16#
发表于 2007-4-9 09:45: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hongzhi在2007-4-9 9:34:23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北京站在2007-4-9 8:47:33的发言:

http://www.rn-hswh.com/bbs/dispbbs.asp?boardID=2&ID=544&page=6

打磨工艺不对,孔内螺旋纹不对.

任何事物不要太教条,下图您看有螺旋纹吗?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hongzhi说的有道理,坑口不同.地层不同.对玉的影响是不会一样的,用某一真品特征.去当尺子.此法不可取

应学习任先生的方法,观工面上物理变化产生的质变表象.我认为是正道

k123 该用户已被删除
17#
发表于 2007-4-9 23:14:0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8#
发表于 2007-4-10 01:55:00 | 只看该作者

高见!

19#
发表于 2007-4-10 08:34:00 | 只看该作者
是不是西北的玉斧子啊?青白玉的?
20#
 楼主| 发表于 2007-4-10 11:56:00 | 只看该作者

K123:任先生的方法,是观察古玉工艺后的质变表象,并加以综合分析。

通灵玉:hongzhi说的有道理,坑口不同.地层不同.对玉的影响是不会一样的,用某一真品特征.去当尺子.此法不可取

[em08]观察古玉工艺上质变表象是辨别真古与假古的本质所在.在此基础上加以对造型、孔痕等方面的综合分析是进一步断代的依据,不能教条的简单加以否定,即使国家正规出土的标准器,它也仅能代表一个区域、一个部落、一个地理位置、一段时间或一个时间点的时代特征,对于延续数千年、区域广泛的红山文化来讲它好象线段上的一个点,千万不要以偏盖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11-17 03:14 , Processed in 0.05463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