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02|回复: 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古代玉器“橘皮纹”的形成机理与鉴定特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4-26 20:53:5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马纪宁 于 2022-7-24 16:13 编辑




中国玉器在8000余年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产生了无数弥足珍贵的艺术瑰宝,这些古代玉器不仅蕴含着丰富历史信息,同时也表现出独特的历史痕记,“橘皮纹”就是古代玉器的重要特征之一。
玉器的“橘皮纹”又称玉器的“磨砂现象”,是指玉器在漫长的岁月中,受环境中的酸碱成份及温湿度变化的影响,玉器表面经过长时间的氧化、侵蚀、剥落后所形成的一种凹凸不平的古旧特征。
由于这种玉器表面特征在放大镜下观察很像凹凸不平的橘子皮,因 此俗称“橘皮纹”。


同类资料参考:https://tieba.baidu.com/p/6645733962?pid=131806155404&cid=0#131806155404






2#
 楼主| 发表于 2020-4-26 20:55: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马纪宁 于 2020-4-26 21:02 编辑






过去古玩行有句老话叫:“瓷看底,玉看皮”,意思是在瓷器鉴定中,对器物底足特征的判断十分关键,甚至还有“看瓷不看底,断代没道理”的说法;

而玉器鉴定中对玉器表面特征的判断非常重要,这一方面由于玉器表面特征相对明显和直观,另一方面则说明玉器表面特征蕴含着丰富的时代信息且具有一定的规律。
玉器的“橘皮纹”就属于玉器表面特征之一,是玉器在后天环境下所产生的一种次生特征,也是反映玉器制作年代和时间痕迹的重要标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20-4-26 20:56: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马纪宁 于 2020-4-26 21:02 编辑






值得注意的是,在玉器鉴定过程中,对任何特征的判断都不应该是孤立而单一存在的,需要同时结合玉器的其他各项特征,全面地进行鉴别。

随着近几十年收藏热潮的兴起,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各种赝品古玉泛滥肆行,随着各种造假技术手段的不断提高,原本是古玉鉴定可靠依据的“橘皮纹”特征,现在也被仿制的相似度极高,因此令很多古玉收藏者真假难辨,不知所措。
但是正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假的终究是假的,今天我们就从玉器“橘皮 纹”的形成机理说起,在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情况下,深入剖析玉器“橘皮纹”的形成原因与实际特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20-4-26 20:57: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马纪宁 于 2020-4-26 21:09 编辑






玉器“橘皮纹”的形成机理较为复杂,既取决于玉器材质的原生矿物特性,也取决于玉器制作过程中的工艺特点,更取决于玉器后天所处环境及相关条件,因此若想正确理解玉器的“橘皮纹”,就要从以上三个方面着手深入研究。
玉器“橘皮纹”的形成涉及了矿物学、物理学等学科的相关原理,简单归纳起来其形成机理如下:
由于玉器长时间受环境中的酸碱成份及温湿度变化的影响,在玉器表面产生了一种氧化反应,其最初状态为一层氧化膜,或一层较薄的灰白色皮层。
经过自然脱落或摩擦受力,这层氧化膜或松软皮层渐渐褪去,此时玉器表面一方面由于氧化和侵蚀,相对松软的部分因脱落而产生下陷,另一方面由于受环境温湿度变化的影响和玉石应力的作用,玉器表面出现皴状微皱和突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20-4-26 20:57: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马纪宁 于 2020-4-26 21:11 编辑

正是这种长时间的氧化、侵蚀、剥落、突起过程的反复进行,使原本光滑的玉器表面逐渐形成了凹凸不平的古旧特征,最终就形成了玉器的“橘皮纹”。
由于这种玉器古旧特征的呈现程度轻重有别,有些玉器表面的“橘皮纹”特征虽然存在但却并不十分明显,因此这种玉器的古旧特征也被称作玉器的“磨砂现象”。

1.jpg (49.01 KB, 下载次数: 79)

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20-4-26 20:58: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马纪宁 于 2020-4-26 21:03 编辑

分析了自然状态下玉器“橘皮纹”的形成机理之后,我们再来了解一下赝品古玉上现代工艺仿制“橘皮纹”的方法:
为了模仿古玉“橘皮纹”,造假者一般使用喷砂枪对玉器进行喷砂打磨,或者对玉器进行滚筒打磨,总之是使用磨料或机械工具极力模仿自然状态下玉器表面凹凸不平的古旧特征。
待玉器表面凹凸不平形成之后,再对玉器进行酸洗和酸蚀,这样可以使凹凸不平处显得更加自然圆润,籍以模仿古玉自然的古旧感,在这些工序之后,还要再对玉器进行打磨作旧,如此一通折腾下来,造假的赝品古玉便有模有样具备了一定的迷惑性。

2.jpg (19.63 KB, 下载次数: 91)

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20-4-26 20:59: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马纪宁 于 2020-4-26 21:05 编辑

通过了解橘皮纹的形成机理我们可以得知,玉器表面自然生成的橘皮纹的特征如下:
首先,由于橘皮纹的形成要经历氧化、侵蚀、剥落、突起等过程,因此自然生成的橘皮纹总体上呈现“凸起”的状态,因此又有学者将玉器的橘皮纹称作“氧化突起”。

3.jpg (34.74 KB, 下载次数: 83)

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20-4-26 20:59: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马纪宁 于 2020-4-26 21:12 编辑

而人工造假的橘皮纹由于依靠喷砂手段快速冲击玉表形成凹陷,从而缺乏自然状态下橘皮纹生成所经历的剥落和突起等过程,因此造假的橘皮纹是低于玉器表面的凹陷,有的部位甚至形成不均匀的片状凹陷,这与古玉橘皮纹突起于玉表且均匀分布有着明显的区别。
其次,由于古玉自然橘皮纹的生成属于玉器氧化、侵蚀和轻度钙化的范畴,因此古玉真品橘皮纹经常会有自然沁状,如果在橘皮纹处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可见自然沁色或自然沁坑等自然沁蚀状态。
人工造假的橘皮纹则没有这种自然沁状,而是常常呈现坚硬、光滑、呆板的状态。
此外,人工造假的橘皮纹近年来出厂后还要再经过经过人工加盘和沁色晕散,因此欺骗性较大,此外还有使用带有原始天然皮壳的玉石原料来制作橘皮纹,其效果更佳,迷惑力更强。
但是无论使用怎样造假手段,古玉赝品同真品相比总有难以企及的不足之处,真品古玉的神韵与魅力,正是在橘皮纹等玉器古旧特征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而对玉器橘皮纹的判断也只是玉器鉴定的方法之一。

4.jpg (41.77 KB, 下载次数: 90)

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20-4-26 21:00: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马纪宁 于 2022-7-24 16:14 编辑

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的,在玉器鉴定中,对任何特征的判断都不应该是孤立而单一存在的,需要同时结合玉器的其他各项特征,全面地进行鉴定和甄别。
中国玉器的历经千年而不朽的无穷魅力,正来自于其厚重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征,

对这些蕴含丰富历史信息的古代玉器的鉴赏与研究,
正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最有效的继承和发展。
                                                                               -------天府艺术收藏交流网



5.jpg (29.47 KB, 下载次数: 74)

5.jpg

6.jpg (23.54 KB, 下载次数: 78)

6.jpg

7.jpg (17.63 KB, 下载次数: 82)

7.jpg

8.jpg (25.28 KB, 下载次数: 88)

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0-4-26 21:36:55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多谢大版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4-4-25 18:57 , Processed in 0.05493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