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马纪宁
收起左侧

[珠串] 古为今用-------西玛手串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3-9 11:5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马纪宁 于 2020-3-9 11:53 编辑

[转载]漫谈西周玛瑙珠子

        (2019-04-13 11:28:24)

[url=]转载▼[/url]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漫谈西周玛瑙珠子泼。思珠是当时礼乐制度完备时期的典型搭配,其穿缀方式复杂而有序,井然而活泼。



红色玛瑙“算盘子”的出现,根据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应该出现于公元2600年前印度河谷的哈拉帕和两河流域的乌尔王墓。


中原最早有实物出土记录的是北方夏家店和商晚殷墟遗址。这种类型的珠子从中原为基点,越往南,出现的年代越晚,这与


“大石文化”沿“边月形文化传播带”的分布基本一致。



“西玛”即西周时期一种组合在串饰中用玛瑙制作的珠、管。这种珠、管在最近收藏界成为了有一种收藏爱好者的宠儿。在


“男金女玉”的西周,我们无论从韩城芮国梁带村遗址,还是曲沃晋侯墓地、平顶山应国墓地等处,都有发现。这些串饰主


要分项饰、腰饰、腕饰。多有玉璜、束绢佩、盾形佩、兽面纹凤鸟纹梯形牌以及各种圆雕小动物蝉、蛹、鸟、龟等一些精致


小雕件再附加松石珠管、玛瑙珠管、红色玛瑙竹节管、黄色萤石等一些珠子运用夸张的手法组串而成。在西周串饰组佩中,


红色玛瑙珠和蓝色费昂思珠是当时礼乐制度完备时期的典型搭配,其穿缀方式复杂而有序,井然而活泼。



从上面的介绍可知,西周玛瑙在当时是贵族妇女组佩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饰件。由此“西玛”也变成了现代收藏爱好者不可多


得的心怡之物。由于“西玛”身价的一路抬高,目前市场大量的所谓“西玛”纷纷大量涌现。我们怎么在这些鱼龙混杂的玛


瑙珠子中找到真品呢?怎么去剔除那些赝品呢?我乘着过年的闲暇,花了几天时间,翻阅了一些相关资料,再根据自己在鉴


赏古玉中的一些想法,写了以下心得。



新玛瑙于老玛瑙的区别主要有;玛瑙加工包含了切割、桯钻打孔,抛光等多道工序,再加上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玛瑙历经了


千百年锤炼后形成了质变。这是一种很难用文字来描述的,被沧桑历练的厚重感觉,这种感觉只有在相比较的情况下才能产


生。在不断地砍砸中所形成的原料雏形,与玉质材料切割所形成的规整料子有根本的区别。那些斑驳的缺损或斑点致使整个


器形的弧度往往受到破坏,而这些缺损或斑点的棱角却会因为历史的琢磨而变的圆润自然。这与制作现代工艺品所刻意留下


的痕迹所不可能形成的自然,它没有边际的棱角,没有砣痕的倒磨,更没有新鲜的光泽;孔,素器孔往往更是成了鉴赏真伪


的一个集结点。真品“西玛”的穿孔之内那种光如同水面上泛起的波光粼粼,强烈地反映了自然光线下的折射光随着孔道内


壁弦纹不规则而起伏的特征。长期串绳致使穿孔边缘与孔壁的磨损光滑细腻,这一点在凸出部分尤为显得明显和清晰。在于


仿古件制作者可以抛光形成的哑光有着迥然不同的表现风格;古人在崇拜与淡定中,极致地发挥着当时工艺加工设备与技术


的水平,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当时所制作的每一颗珠子应该具备了光滑晶莹剔透的感觉。这种精光内敛的感觉在我们见到实物


以后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但由于珠子在串饰组佩中的位置不同所形成的摩擦不同,必然会在珠子表面留下道道的磨损痕迹,


这种痕迹是立体的,不应该是在一个平面上的,这种痕迹应该是在长短、粗细、深浅上相互叠加交错的,有着早与晚的关系,


不会一成不变。



玛瑙属玉,古称“赤玉”、“赤琼”。“琼”(古时泛指美玉)。自有人类的那天起,就属于爱美的人群!玛瑙既是一种文化


也是一种艺术,艺术是一种感受也是一种情感趋向,而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净化人们的灵魂。当您开始接近“西玛”时,当您开


始了解“西玛”时,是不是也会被这种文化与艺术的感情所感染呢?是不是在心灵中又一次得到了对周原文化理解的启迪。

                                                                      

                                                                                                                                         

                                                                                              玉润墨香工作室撰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4-3-29 08:58 , Processed in 0.04438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