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07|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分析] 交流心得——对“风化淋滤”和“渗透胶结”观点的商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4-28 16:21:0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玉海无崖 于 2019-4-28 16:35 编辑

对鸡骨白外紧内松成因是“风化淋滤”和“渗透胶结”观点的商榷
(标题栏上不了这么长的标题)

    写下此标题真的有班门弄斧、心生怯意的感觉,但“心得”写到此节骨眼上,又不得不对此观点进行讨论一番,好在老师和版主们都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和穷追真理的精神,鼓励学员学习和探讨理论问题,另忘记在哪里见过这样一句话,好象是说“不敢在班门弄斧的木匠永远成不了好木匠”,所以也就放胆一说,纯属探讨学习,是对是错任师友们评判。
    一、“风化淋滤”和“渗透胶结”观点的由来
    有关教材资料显示,任网科技组(暂且这样叫,以下简称“科技组”)曾对一件鸡骨白玉进行过一次科学仪器解析试验,所用设备有三种科技仪器,分别是立体显微镜、红外光谱仪和 扫描电子显微镜。
    立体显微镜分析结果概要:玉体的透明度较差,颜色发白;外壳较为致密,白色基底中均匀地分布着黄色物质,所以,外壳的整体颜色为白中泛黄;在表层的孔隙处、裂隙面均有一定量的换色物质分布。
    红外光谱仪分析结果概要:黄色物质明显含有较多的高岭石;白色内核(指玉体内部)由蛇纹石组成;黄白色外壳基本上与内核一致,也是由蛇纹石组成,少量含有微量的高岭石。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结果概要:在1000倍放大条件下,可以清晰看到(玉体内部)叶片状蛇纹石晶体呈现杂乱、松散的堆积,晶体之间存在较多的孔隙,即蛇纹石晶体之间,几乎没有其它胶结物质存在,这是构成内核遇水即散的内在原因;对玉体的外壳部位进行观察发现,在大致垂直于表面的断面上,外壳显示出明显的成层性,其层面大致平行于样品表面,在其上可以看到各种取向的蛇纹石晶体之间分布有大小不一的片状颗粒,显然,这些颗粒对松散的蛇纹石晶体起到了一定的胶结作用,导致其密度明显高于内核。
    结论:送检样品应是在加工完成后埋藏,其先后经历了风化淋滤和渗透胶结两个阶段。在风化淋滤阶段中,玉石内部的孔隙逐渐增大,晶体之间逐渐失去了粘结力,导致了玉质疏松,硬度下降,透明度下降,颜色发白等一系列变化;在渗透胶结阶段,由于上覆土壤也经历了风化作用,土壤中残留含Al、Si质溶液逐渐向结构疏松的玉体中渗透,并相互结合形成高岭石,填补了玉体内部的部分晶格间空隙,从而使其密度增加,硬度也随之有所增大。由于这种渗透作用是由表及里的,所以出现了“外实内松”的现象。
    二、“风化淋滤”和“渗透胶结”概念的含义
    “风化淋滤”和“渗透胶结”作为两个大的概念在百度上都搜不到完整的词义解释,只能搜到“淋滤”和“胶结”两个词的解释,其实这两个词也是上述两个大概念的核心词,有关解释如下:
    淋滤[leaching] 也称"淋溶"。指水连同悬浮或溶解于其中的土壤表层物质向地下周围渗透。
    淋滤作用:大气降水渗入地下的过程中渗流水不仅能把地表附近细小的破碎物质带走,还能把周围岩石中易溶成分溶解带走。经过渗流水的物理和化学作用后,地表附近岩石逐渐失去其完整性、致密性,变成残留在原地未被冲走,又不易溶解的松散物质。这个过程称淋滤作用,残留在原地的松散物质称残积层
    胶结:在将沉积物压在一起的过程中,受压力的作用,岩石的一些矿物慢慢溶解在水里,于是含有矿物的水溶液就渗入沉积物颗粒间的空隙中。当含有矿物的水溶液中的矿物结晶时,沉积物颗粒被结晶的晶体粘在一起的过程就叫胶结。压实和胶结通常需要经过上百万年才能把松散的沉积物变成坚硬的沉积岩
    胶结作用:彼此分立的颗粒被胶结物焊接在一起的作用称为胶结作用。
    胶结作用是指矿物质在碎屑沉积物孔隙中沉淀,形成自生矿物并使沉积物固结为岩石的作用,它是使储层孔隙度降低的重要因素。胶结作用的成岩效应是堵塞孔隙,但不减小粒间体积,这与压实作用的成岩效应有所差别。
    通过以上百度对“淋滤”和“胶结”及其作用的解释,结合科技组对鸡骨白化成因的结论,我对科技组提出的、玉器在质变白化过程中所经过的“风化淋滤”和“渗透胶结”两个阶段的含义理解梳理如下:
    “风化淋滤”就是指,在大气降水渗入地下的过程中和地下水位的升降过程中,玉质中的易溶成分被风化溶解带走,导致了玉石内外的孔隙逐渐增大、晶体之间逐渐失去了粘结力、玉质疏松、硬度及透明度下降、颜色发白等一系列变化。
    “渗透胶结”就是指,在大气降水渗入地下的过程中和地下水位的升降过程中,同样经历着风化作用的上覆土壤中的易溶物质(主要指Al、Si等),向已经“淋滤”、结构变的疏松的玉体中渗透,并相互结合形成高岭石,填补了玉体内部的部分晶格间空隙,从而使其密度增加,硬度也随之有所增大。由于这种渗透作用是由表及里的,所以出现了“外实内松”的现象。
    三、对鸡骨白外紧内松成因是“风化淋滤和渗透胶结”观点的质疑
    应该说科技组通过三种仪器的实验,其结果是非常可信的,虽然我没见过这种高科技仪器,但我坚信是没有问题的,我的质疑是对结论的推断。仪器检测结果是客观的,揭示的是客观现象,结论是人们根据这些现象推断出来的,就必然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如果推断的逻辑上能够成立则结论的可信度就高,如果推断的逻辑上不能够成立,则结论就有可能是错误的,科技组的结论,我认为逻辑上有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A、“两个阶段论”不能成立。把鸡骨白玉器外紧内松的质变过程,推断为在地质环境中先后经历了“风化淋滤”和“渗透胶结”两个不同的阶段,个认为在逻辑上是不能成立的。因为玉器在地质环境中的质变过程不可能象工厂生产产品一样,一道工序一道工序的去做,如果有“风化淋滤”和“渗透胶结”的地质作用哪也是同时进行,不可能等着玉器淋滤的千疮百孔了上覆土壤再开始风化、或等着玉器淋滤的千疮百孔了,土壤中的矿物质溶液才向玉器“渗透胶结”。
  个认为鸡骨白变玉器在地质环境中经过了风化淋滤是肯定的,因为玉器的鸡骨白变就是玉器酥软质变的一种形式,且是酥软质变的终端阶段,而酥软质变过程实际上就是指玉器的风化过程(这在以前的“心得”中有所交代),而“风化淋滤”和“风化”的含义基本是相同的,所以“风化淋滤”基本上是等同于“酥软质变”的。问题是鸡骨白变的玉器是否经历了“渗透胶结”的作用,个认为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即使存在也是很轻微,不至于把玉器的外壳胶结的光滑坚硬,另外如果存在渗透胶结的作用,哪对毛面鸡骨白变又该如何解释呢?
    B、即使是存在“两个阶段”,鸡骨白变玉器的表面也不会是平滑如初的。玉器在“风化淋滤”阶段已经被搞的千疮百孔了,原皮必定是受到破坏,在“渗透胶结”阶段又怎能会变的如原皮未动一样的平滑呢?再者“渗透胶结”不是水中的矿物质机械的沉淀堆积,去填充填平一些空隙,而是要结成新的矿物晶体,在旧的矿物空隙之间生长,在生长的过程中去胶结旧的矿物,使新旧矿物结成一体,因此其表面必定是坑洼不平的。
    C、如果是“风化淋滤”和“渗透胶结”是同时进行的,哪实际上就是一个物质置换过程。白化后的玉器应该象硅化木一样,外实内也实。同时应该变成或绝大比例变成另一种矿物成分,就不可能原来是蛇纹石经过置换后还是蛇纹石。
    四、科技组的仪器分析结果与我的分析观点对接
    个认为外紧内松的鸡骨白,在它白化开始之前都是熟软质变比较好的玉器,泌浆较多、浆壳较厚、表层含浆丰富。而浆壳抗酥软质变能力强、失浆玉瓤抗酥软质变能力弱,是形成鸡骨白外紧内松现象的主要原因。科技组在扫描电子显微镜1000倍放大条件下,分析结果显示“玉体内部蛇纹石晶体之间,几乎没有其它胶结物质存在,这是构成内核遇水即散的内在原因”而这正是由于玉浆大量外溢、玉瓤失浆虚松造成的;而对外壳的分析显示,“外壳有明显的成层性,其层面大致平行于样品表面”这正是玉浆不断外溢、浆壳生长形成的层状结构;而在外壳上“可以看到各种取向的蛇纹石晶体之间分布有大小不一的片状颗粒,显然,这些颗粒对松散的蛇纹石晶体起到了一定的胶结作用,导致其密度明显高于内核”这也正是因玉浆外溢、表层含浆丰富、浆壳抗风化腐蚀能力强的原因。
    浆壳以及玉瓤在玉器的酥软质变过程中,由于水的作用,难免与坑口环境中的其他物质进行亲密的接触,所以粘结上、或渗透上、或化合成少许的其他矿物质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所以仪器分析出少许其他的矿物成分(如高岭石等、这也有可能是玉浆质变后形成的)也是说的通的,也算是轻微的渗透胶结吧,但这不可能是鸡骨白外紧内松的主要原因。

2#
发表于 2019-4-29 09:42:3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9-4-29 09:58:31 | 只看该作者
这是本人的藏品,鸡骨白玉片,不小心从电视柜掉下,玉片断了,从断面从看看鸡骨白内松外紧的特征,供参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9-4-29 21:17:06 | 只看该作者

感谢萧老临帖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9-4-29 21:19:28 | 只看该作者
感谢老师高亮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9-4-29 22:03:10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9-4-30 21:26:17 | 只看该作者

感谢风化的石头师友临帖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9-5-1 21:28:28 | 只看该作者

感谢马版临帖鼓励,祝节日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9-5-19 18:18:12 | 只看该作者
拜读玉海无崖兄又一力作,从中看到了上下求索不懈探索的精神和逻辑严密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
在揭示一件事物和现象的真相时,人们习惯用已知的知识体系和架构来解读阐释,这本无可厚非的,但常常将人们引入片面,狭窄的认识空间,从而与事物的真相渐行渐远。
风化淋滤和渗透胶结是土壤矿物在自然条件下上万年,甚至几十、几百万年中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以此解释数千年中古玉成器后入埋发生的“鸡骨化”似乎不够贴切。
本帖揭示了一个土古玉土埋变软后的特殊现象,土古玉表层聚集浆层物质,出土后变硬,致密而光洁;土古玉内部析出浆层物质,晶体间隙增大,变得相对松散。其实这种现象不仅在鸡骨白土古上有,在其他非鸡骨白土古玉上一样如此,只是内部松散程度低于鸡骨白玉,人们并未重视。任何一件土古不慎磕坏时,仔细观察碎裂处,无不如此。
(——以上观点为个人见解,不当之处请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4-4-24 03:29 , Processed in 0.05567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