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草原射天狼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量子文物检测鉴定仪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0 08:36: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草原射天狼 于 2017-12-10 08:37 编辑

浅谈量子文物鉴定技术与中华文化的格局和气度

2017-11-23 邓建国 彦圣文化

这几天在北京发生了两件与文博领域相关的大事件,第一件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故宫向美国总统特朗普介绍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另一件则是量子文物艺术品鉴定仪的发布。两件事情无不都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虽然并无直接的关联,但如细心领会,我们应能意识到,当下中华文化的格局与气度释放出的是“文化自信”的信号,而科技创新与文化自信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今天,我们提倡追求的创新,绝对不再是以一种概念性的意识来呈现,而是我们自身必须要具备的基本功能,那就是我们的大脑!

下面,针对这两个事件的本质和关联,阐述一些个人的观点和分析。

一、文化没有断过流、始终传承下来的只有中国

11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和夫人彭丽媛邀请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及夫人参观了故宫。品香茗、赏文物、听京剧,两国元首夫妇在气势恢宏的中国古建筑群中亲密互动,感受中国悠久历史,体会中国文化底蕴。

在故宫文物医院,两国元首夫妇观赏了陶瓷、书画、木器、金属器等文物修复技艺展示,观看了珍品文物展。习近平总书记还提议特朗普总统夫妇体验景泰蓝花瓶的制作流程,共同完成“点蓝”。矿物颜料细末晶莹透亮,中美元首夫妇用蓝枪铲取釉料填充在已经粘好丝的铜胎上,一片片花瓣跃然而出。特朗普总统夫妇惊叹景泰蓝工艺的精致与神奇,感慨中国文化的别样风采。

习近平总书记在向特朗普总统介绍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时说:“文化没有断过流、始终传承下来的只有中国。我们这些人也延续着黑头发、黄皮肤,我们叫龙的传人。”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番话,令国人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在故宫会客厅的案几上,一幅元代诗人画家王冕的《墨梅图》吸引了特朗普总统的目光。“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中共十九大胜利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讲话所引诗句就出自这幅画作。

“诗言志,歌咏言”。在中国文化传统里,没有比诗歌更能直陈胸臆、抒发心志的了。习近平总书记以诗言志,吟咏的是墨梅不慕虚名、绽放清芬的品格,彰显的是大国大党的自信,表达的是从容清醒的定力,传递的是埋头苦干的意志。诗意的表达,让人们看到一个古老民族走向世界的气度、一个走过近百年的政党面对未来的胸襟。

对于习近平总书记本次在故宫同特朗普总统进行会晤的安排,作为一个普通的民藏爱好者,我个人领悟其中所倡导的精神可以概括为:文化底蕴,文化自信,文化格局,文化气度!

二、量子文物艺术品鉴定仪发布后的声音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认识新时代的重大意义,领会新时代的科学内涵,统筹推进新时代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关键是准确理解和科学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深入研究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文化遗产领域中的具体表现。

而在当下文物艺术品领域存在的诸多矛盾中,表现最突出、最严重的就是民间藏品的鉴定问题。由于历史的原因,如今的文物鉴定权一方面被利益集团和伪专家绑架,一方面又夸大文物的造假能力,给民众造成民间收藏文物百分之九十五皆假的错误认识,也因此,给文物艺术品的鉴定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加之当前文物艺术品的鉴定技术还主要停留在“望、闻、问、切”的感官鉴定阶段,迫切需要传统鉴定方式与科技手段结合起来解决这一领域的难题。

关于文物的现代科技鉴定手段,近年来也一直争论不断。比如对古陶瓷的鉴定,其鉴定方法主要有碳14测年法、热释光测年法、红外光谱成分分析法、X射线荧光分析法等。这些鉴定方法虽均各具优势,但都有一些弊端,运用在日常实际鉴定工作中时,都很难形成非常严谨的鉴定结论和解释。这就造成了国内藏家和专家历来意见不一,各说各话的现状。大家似乎都按照自己的轨道在独立的运行,在藏友之间的交流中也经常出现“鸡同鸭讲”的情况,甚为尴尬,这种认识上的混乱,导致了假货乘虚而入,并且已经到了真货没有生存空间的地步。广大藏友在“防不胜仿”中吃尽了苦头,交足了“学费”,有的甚至到了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的地步,还没处讨说法,局面如此混乱,令人痛心。

11月18日,量子文物艺术品鉴定仪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以下是一些网络新闻报道中的内容:“量子文物艺术品鉴定仪所利用的科学原理,完全突破、甚至颠覆了经典物理学和化学的理念,因此它克服了“热释光断代法”和世界通行的各种“比较断代法”的科技鉴定手段中表现出的弊端,不仅能够对陶瓷器进行检测鉴定,而且能够对各种材质,诸如青铜器、金银器、书画作品、翡翠、珠宝玉器、家具等进行检测鉴定,并得出被鉴文物艺术品生产、制作精确到“年”的准确结论;如果需要,还可以对被鉴器物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予以精确的检测,从而有效地突破了文物艺术品真赝鉴定的瓶颈,将彻底结束文物艺术品鉴定的乱象,从根本上扫除了横亘在文物艺术品鉴定道路上的最大障碍。量子文物艺术品鉴定仪解决了艺术品鉴定只靠人的眼睛判断而不能断代的问题,具有里程碑式的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量子文物鉴定仪的发布,瞬间引起了文博界的广泛关注,随之而来的是铺天盖地支持声和质疑声,正反双方的辩论使得多年来本就不平静的收藏界,又掀起了一番波澜。在微信群、朋友圈、公众号软文的评论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其中,有剖析本质的分析,也有100%对或错的定论。我相信,类似这样的状况,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中都将持续发生。

如果从善意的角度来看待此事,我认为可以先抛开所谓的利益集团、利益论等,而从格局和科学两个角度,来进行如下一些个人的浅显分析。

三、不谈对错,先论格局

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彰显中华文化的格局与气度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那些影响和改变历史的事件,大多内蕴这样的脉络:有什么样的文化格局与气度,就会导致什么样的历史走向。

2000多年前,汉武帝偶然得知西域有个月氏国亦想反击匈奴,“因欲通使”,郎官张骞即应募。然而,张骞历尽艰辛十余载未能如愿,却带回些奇特的见闻,汉武帝也已不再抱守夹击匈奴的初见,而是对西域诸国生出“以义属之”、“威德遍于四海”的雄心。他先是让张骞派出四路使者以图打开联络身毒国(古印度)的西南通道,后又“拜骞为中郎将”再次出使西域。

在今天一些人看来,汉武帝的开放心胸乃是为了怀柔远人,属于“天下中心观”支配下国力强盛时的典型反应,然其时又并未以“夷狄”,而是以“外国”来称谓和对待陌生的国度,显然包含的是中华文化平等交往的态度。

由此,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开通,丝绸之路开辟,东西方文化交流开始在世界文明史上蔚成大观。在这一过程中,中华文化的“走出去”与“引进来”相辅相成,德化天下与兼容并包相映生辉,彰显其开放包容的格局气度。

中华文化“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非有对本民族文化的充足自信,则不可能有如此的包容力。柏杨《中国人史纲》写道:“在唐朝,中国当时被各国崇拜的程度,远超过其他两大超级强国,因为东罗马帝国和阿拉伯帝国对宗教是排斥性的,只有中国对各种宗教兼容并包。”中华文化本身具有开放包容的大格局,更有融合创造的大智慧。

2、中华文化应百家争鸣,切忌不思进取,唯我独尊

近代学者马君武在分析东西方文明异同时认为:“欧洲者,因袭文明之国也,故其国民能受文明,且重积之。亚洲则创造文明之国也,已有文明,常不愿复受自他来之文明。”

的确,与欧洲文明一开始就在交融“因袭”中发展不同,我们的先人在相对独立、相对隔绝的“天下”域内,独自形成了以中原为中心的世界秩序的构想,而中国更成为一个文化共同体。

在先秦时期漫长的岁月里,诸子百家相互交流争鸣,文化殊为繁荣,成为中华文化养成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禀赋的活水源头。可以说,中华文化已成一个独立体系,具备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其海纳百川的开放包容胸襟,兼收并蓄的融合创造智慧,实为中华文化纵贯古今的血脉基因。

然而,这种“天下中心观”也容易生出一种“自大封闭”心态,不思进取,唯我独尊。“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对这一著名的“李约瑟难题”,从文化的包容性上看,自大封闭无疑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自秦一统天下之后,中华文化发展便开始在“开放包容”与“自大封闭”间循环往复:开放包容,百家争鸣,最终带来新王朝的崛起与兴盛;而王朝在兴盛中便容易堕入唯我独尊的泥淖,在自大自负中封闭,最终走向暗弱;而在自大封闭中,开放包容的因子又再次孕育、萌芽、突破,终引时代变革之先声。

3、思想解放是中华文明绝处逢生的重大机缘

历史一再警示:开放包容则兴,自大封闭则衰。一旦自我封闭,中华文化就容易内失于思想禁锢,外失于交流互鉴,最终落伍于世界大势,难以挺立时代潮头。

从16世纪开始,东西方文明开始呈现不同走向。在西方,欧洲文艺复兴进入高峰,工业革命则在17世纪后即席卷欧洲。

而一直领先于世界的中华文明,因其自大封闭,既不能指引中华民族的前进方向,又不能因应西方文化的剧烈冲击,中华民族最终陷入悲惨沉沦之地。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与外国侵略者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协定、章程、合同足有1000多个。这样的“世界纪录”背后,是一个古老民族深重的生存危机。

于中华文化而言,压力越大,反作用力越大,其内蕴深厚的创造力与融合力也由此激发出来。事实上,当鸦片战争打破“天朝上国”的自大迷梦,一代代志士仁人就开始文化觉醒。

在一定意义上说,思想解放正是中华文明绝处逢生的重大机缘,是打开在自大中封闭、在自卑中彷徨这一心锁的关键钥匙。尽管这是一个极为艰难痛苦的过程,但是在欧风美雨的激荡中,辛亥革命在中华大地上掀起了一场空前的思想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思想观念的现代化。思想的闸门一旦打开,各种观念如洪水般奔流。

四、中国需要科技创新,更需要科学创新

1、科技创新应努力去发掘它背后的科学原理

1988年,邓小平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说:“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表明马克思和邓小平都认为科学和技术不是同一概念,它们都是生产力。他们都没有把科学和技术合称为“科技”,而且都把科学放在技术之前。因为,实际上科学原理不仅是一切科技创新的源泉,更是人类活动必须遵循的自然法规。

实际上,“科技”不等于“科学和技术”。“科技”只是不同于“魔术家”的“技术”,它是合乎科学的“技术”,但它却不等于就是科学。譬如,我们在战国时代就发明了秤,但却把阐明它的数学模型“杠杆原理”交给了阿基米德;同样,在战国时期的墨子,就提出了“力,形之所以奋也”,却没有明确它的原理,“牛顿第二定律”;我们常说,数学是中国古代一门重要科学,但即使到了宋元时代,中国的数学已登上了世界数学的巅峰,也没有把它与自然科学联系起来,而把阐明墨子,“力,形之所以奋也”的数学模型交给了牛顿;众所周知,我们发明了火药和指南针,却没有提出“火药爆炸原理”和“指南针的指南原理”;12-13世纪中国人就玩起了“穿天猴”,却没有人去研究它上天的“牛顿第三定律”;中医“针灸”功效,世界公认,但是,迄今却没有人揭示它的科学原理……

的确,谁都不能否认,我们是世界文明古国,但我们却不能不承认,我们在人类科学知识、特别是在近代科学知识的探讨中,贡献甚少。今天,中国已经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但却依然被一些人小看,这也许是其中的原因之一。我非常同意这样的观点:“中华民族的真正崛起,必须要我们在人类科学知识的长河中,做出令人瞩目的贡献。”中国人的科学创新,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对人类进步的责任。在我们享受人类社会文明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为她做出自己的贡献。中国需要科技创新,更需要科学创新!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我们不要把创新停留在科技创新的台阶上,应努力去发掘它背后的科学原理,做出自己的科学创新来!

2、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在2016年召开的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发出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动员令,明确了未来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路径,并进行了总体布局,国人振奋。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科技创新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科技创新思想的总体体现,也是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历史经验所得出的科学结论。

党的历代领导人都高度重视科普工作,科普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对我国的科技、科普工作都做出过重要论述,在党领导人民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充分利用科普手段,唤醒、动员和鼓舞广大群众,激发群众中所蕴藏的无穷智慧和力量,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科普是智慧之源,是力量之源,是创新之源。在当今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历史背景下,科普更具有不可或缺的基础性作用。

大家都认可,科技创新是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关键,但也许对于“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还未必能理解透彻。从历史和现实来看,科普不仅为创新提供良好氛围和文化基础,而且为创新提供广阔的市场和源源不断的动力。这已经为国内外的历史事实所证明。

在迈向世界科技强国的征途中,所有的科技工作者都应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既要做好科学研究和科学创新工作,更要主动自觉地去努力传播科学知识,提升社会科学素养厚植创新土壤。

五、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科技创新也是如此。发明创造活动实际上是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创新——优化选择——有机结合——再优化选择——再有机结合的过程,即是一个复杂的、螺旋上升式的创新、优化的过程,也是一个通过不断完善自身原理、技术、进行科学普及的逐步为人们所认知和接受的过程。

在我国当前的大文化格局下,胸怀决定格局,格局决定未来。我们所有人的言论和行为首先应有宽广的胸襟和恢宏的气度,我们所有人也应该自信,2016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豪迈宣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这个自信,归根到底源于文化自信,源于中华文化所内蕴的开放性与包容性,所饱含的创造力与融合力。

作为量子文物鉴定仪的发明方,首先,应能做到愿意和善于倾听来自质疑方的声音和意见,自我审视才能实现自我超越,多听听不同的声音,才能发现是否真的有问题,才能使自己的发明经得起推敲。第二,我相信大部分文物艺术品领域的专家和爱好者,对于量子鉴定的相关科学理论和技术可以说是一无所知,于此,鉴定仪发明方就有责任和义务先将自己发明的原理向外界进行严谨、科学的阐明,并对外界提出的问题,尽量能从原理本身的科学角度去阐释,切忌不能只宣讲新技术在鉴定领域应用案例的结论,这必然会遭到反方质疑鉴定仪本身就非科学的判断。第三,鉴定仪在得到业内的广泛认可前,还需要尽快得到国家相关主管部门的评定认可,得到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审定认可,甚至是更长远的得到国外同行业科学界的国际认可。当然,做到这几点都需要时间,需要一个过程。

作为对量子文物鉴定仪的质疑方,首先,如果自身在尚未完全深入理解发明方阐述的发明原理前,应切忌不要下诸如绝对不可能、胡说八道、天方夜谭之类的武断结论。第二,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的生活时刻在发生着变化,面对新生的事物,应先保持冷静的头脑,理性地去分析、去对待,避免用无厘头的方式去攻击。第三,积极的提出自己的质疑没有错,哪怕能提出1000个疑问,只要能得到发明方直接、科学、合理的解释,就自然可以说明一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多提问题,也是帮助发明方能够尽快完善原理和技术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今天与明天的争论,都只是在检验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但是,如果没有人牵头来进行科学发明、没有人参与对新发明的认知过程,那我国文物艺术品鉴定领域的历史问题,何时才能看到解决的希望。

六、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实干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所说的“撸起袖子加油干”,实际上就是动员令。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实质是实干精神。这是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生动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生动展现。千百年来,从大禹治水、愚公移山,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再到“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昭示的是自强不息、埋头苦干的可贵精神,铸就的是中华民族忍辱负重、实干兴邦的优秀品质。邓小平同志指出,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回望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变化的是时空方位,不变的是共产党人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实干精神。

“始不垂翅,终能奋翼。”我们深知,天上不会掉馅饼,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我们更懂得,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无论最终孰是孰非,参与其中的人们都没有错。量子文物鉴定仪的发明方通过自身长期的付出和努力,进行科技创新,希望解决文物鉴定的历史难题,他们这么做没有错;提出正、反两方意见的热心朋友们,只要不是无理狡辩、或是偏离主旨的人身攻击,提出的若是针对此事本身的问题和见解,都可以作为鉴定仪投入实际应用领域中的测试案例,所以他们也没有错。

俗话说得好:“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撸起袖子加油干,是品质更是行动。光有想法是不行的,还要立足实践、付诸行动,在实践中锤炼品质,在实干中成就事业。

今天,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吸吮深厚的中华文化养分,秉持开放包容的胸襟气度,发扬卓越的创造与融合智慧,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0 08:38:45 | 只看该作者
母智德老师提供量子文物艺术品鉴定仪对古瓷器精准断代实例
老坑翡翠 2017-12-06 05:15

上图:大明宣德五彩人物故事纹花口大盘
母智德老师在修改“100件瓷器描述”时,通过查证,惊喜地发现:可以充分验证“量子文物艺术品鉴定仪”对古陶瓷断代精准性的实例之一。
名称:大明宣德五彩人物故事纹花口大盘
年代:大明宣德年
类别:瓷器
规格:高8.5厘米、口径63厘米、底径47厘米
质地:坚致
专家评语:
如意莲口,折沿,浅腹,圈足,底部露胎。花口以金边饰之,内壁折沿处以卷草纹装饰,腹部以黑彩为底,绘以缠枝花卉纹,并配以开光花果纹饰,画法自然洒脱;盘心所绘人物故事纹,人物衣纹清晰,线条流畅,填彩准确,色彩艳丽;外部绘以缠枝扁菊纹饰;整器胎质坚硬致密、厚重,底部火烧红现象明显;盘内底围绕“人物故事纹”用青料所书“大明宣德年御制·皇帝赏珍·宣德丁未珠山御窑厂监制·宫廷赏品”,尤为抢眼。
经“量子文物艺术品鉴定仪”检测确定:此盘的烧制年份为“公元1427年”(即大明“宣德二年”),无论器型、画工、制瓷工艺均符合大明宣德年间皇室赏瓷之特征;该盘器形较大,保存完好,十分难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量子文物艺术品鉴定仪”检测该盘烧造于“公元1427年”,而“1427年”正是干支纪年的“丁未年”,与盘中铭文所记“丁未珠山御窑厂监制”完全相符,足见“量子文物鉴定仪”断代之准确性。
母智德老师坚信,检测员小江在鉴定时绝没有关注盘内的“铭文”,更不会去查证“公元1427年”,正是干支纪年的“丁未年”。就连撰写“描述”初稿的人,都完全忽视了盘内所书“铭文”,行文中只字未提“铭文”,就更遑论去查证“1427年”(宣德二年)正是“丁未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0 08:47:35 | 只看该作者
红山玉器检测结果(用量子文物检测仪检测结果)
不过,我从你检测的一件红山玉器中,看到了这套仪器的闪光之处,说不定真有本事。
  这件红山玉器,见图,鉴定为公元前4600年雕制,距今6617年。

  按现在通常的说法,红山玉器是距今5500年至4500年的物件,且后期较前期雕件更具象,更成熟一点。前
期的更抽象,雕工也不细。而这件东西已相当的具像,通常会被认为是红山中后期的作品,不会超过5000年。
仪器现在没受现行看法的影响,直接给出了距今6617年的结论,看来是独立作出的,不受现行看法影响。

  那么这个结论对吗?答,真可能是对的。
  根据祝玉湖先生所著“中华远古史略”,炎帝神农氏政权约在公元前4766~4513年,距今6783年~6530年,
黄帝轩辕氏政权接后在公元前4513年~4053年,距今6530~6070年,接之后的少昊金天氏政权是公元前
4053年~3790年,距今6070~5807年……而这件玉器是出自炎帝政权中后期,,符合那个时代的特征。
只是将中国炎黄历史又提前了1000多年。不过这比较符合历史实际。史略和玉器可以互相印证。
   所以这个仪器有它的不凡之处。不用怕非议,如果好用,它就会逐渐被推广使用的,若不好用,则会慢慢消失,时间会证明一切。

图片1.png (194.41 KB, 下载次数: 16)

检测实物图片

检测实物图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0 09:25:04 | 只看该作者
量子文物检测鉴定仪检测标本实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3 16:04:59 | 只看该作者
“量子鉴定”引收藏界热议 亮点何在?
2017年12月18日08:58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

原标题:“量子鉴定”亮点何在?
  在近一个月里,“量子鉴定”这一新概念横空出世,迅速成为收藏界热议的焦点话题。但是,围绕着该仪器是否可以准确地为中国历代古物精准断代,又形成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论调。赞赏者认为,量子文物鉴定仪的面世,解决了运用科学仪器为各种文物客观断代的世界性考古难题;而质疑者则认为技术发明人对该仪器的技术原理、检测模式和鉴定准确率,并没有从理论上阐释清楚。事实上,该新技术发明专利目前还处在国家专利申请、审核阶段。

  上个月,量子文物艺术品鉴定仪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据该活动主办方称,“经过长期、反复对各种材料的文物艺术品进行实际测试,证明该鉴定仪所采用的科学原理是正确的,得出的被鉴器物生产、制作精确到年的鉴定结论是准确无误的。”但是,该仪器的发明者并没有详细说明量子文物鉴定仪的技术性能。许多人认为“概念不清、逻辑不明”,难以服众。

  现代物理学认为,量子是一个物理量不可分割的最小单位。在量子世界里,空间、时间、能量、物质和信息在本质上是量子化的。任何物质都存在着自身的磁场波,这种磁场波就是物质的“全息年份能量信息”。而物质的相互作用,就是物质之间的“全息年份能量信息”的交换。不同的物质,其磁场波都是不相同的,磁场波具有共振的特性。

  以对古陶瓷制品的检测为例。用以烧造陶瓷器的各种矿物原料都存在着不同的磁场波,在陶瓷器的生产制作过程中,矿物原料、练泥、成型、施釉、入窑烧制等这些施加于矿物原料的外力作用,又会产生新的、各种不同的磁场波,这些磁场波信息便以叠加的方式储存在陶瓷器物中。当采用“量子鉴定”时,“检测单元”运用其所具备的量子共振的分析功能,把储存在各种矿物原料中的磁场波“全息年份能量信息”剥离出来,变成代码转存到与“检测单元”相连接的“储存单元”里。随即“检测单元”又像一把魔幻般的“钥匙”,打开那些后来被叠加在陶瓷器物中的磁场波信息,同时自动与储存在“量子芯片”里的磁场波信息进行对比。如果两种磁场波信息相同,量子文物鉴定仪就会发出共振信号,反之则产生非共振信号。瞬间非共振信号又被传输到“处理单元”,经过识别、处理的信号再由“显示单元”加以显示,其所显示出的数据就是这件陶瓷器烧制的准确年份。同理,“鉴定仪”对玉器、金属制品的制作年代、书画作品创作时间的检测鉴定亦然。

  如果“量子鉴定”确实能做到客观、精准,就是对中国古代艺术品科技鉴定的一场重大技术革命。迄今为止,对待古代艺术品的鉴定主要包括目鉴和科鉴两大类。前者主要依靠鉴定者的专业文物鉴定知识、经验积累,后者则依据科技仪器的检测数据判断。仪器鉴定文物的效果,也可以大致区分为“相对年份断代”和“绝对年份断代”两种检测方式。但是,由于每项科技检测仪器都有其特定的技术应用前提,目前还没有一种通用于所有文物制造年份准确断代的检测仪器。比如,碳-14年代测定法可以有效地检测出古代木器、丝制品、纸张的大致制造年代,却对古代玉器、金属制品的制造年代,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

  原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主任雷从云研究员认为,长期以来,由于文物艺术品鉴定手段的严重滞后,真假的鉴定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地解决。恰恰是真假问题,直接关系到文化传承和国家、民族利益。换言之,对古代艺术品的绝对年份断定检测仪器的发明,将会更加客观、精准地甄别中国历代文明遗存,更加合法、有效地保护不可再生的中华民族文化遗产。

  将来一旦这种能够检测出文物“绝对年份断代”的新发明普及推广,不仅将惠及广大古玩藏家方便地检测藏品制造年代、帮助海关更加科学客观地检测文物出入境,也会对国有文博系统内封藏的中国历代文物客观断代,起到关键性作用。比如,上个世纪70年代,河南安阳发掘商代妇好墓的出土玉器中,有几件加工精美的勾形玉器。当时,它们被认定为商代玉器,而没有引起特别的关注。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红山文化勾形玉器出土后,人们才逐渐恍然大悟:原来商代妇好墓中的这些勾形玉器,很可能是红山文化的遗存!曾在首都博物馆举办的《王后母亲女将——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中,展出的一件玦形玉龙造型,就明显带有红山文化玉猪龙的审美基因。展品玉凤的造型,也被有关专家认为是脱胎于石家河文化的玉凤设计风格。问题是,商代妇好墓出土的勾形玉器、玦形玉龙、玉凤,到底是商代的玉制品还是商代皇家的古董收藏品?由于当时的科技检测手段局限,是无法给出精准答案的。如果“量子鉴定”确实可以做到“绝对年份断代”,甚至可以“检测出精确到某年制作”的鉴定结论,那么,上述历史疑案自然会真相大白。同理,美国波士顿美术馆收藏的唐代画家张萱的绘画作品《捣练图》,一直被中外鉴藏界认为是宋徽宗赵佶的临摹作品。而唐代的张萱与北宋的赵佶,两个人相差了三百余年,通过“绝对年份断代”仪器测试《捣练图》的创作年代,应该很容易区分出这个有争议的学术难题。推而广之,如果该仪器能广泛社会化使用,就有可能厘清许多文物断代疑案。(曾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3 16:10:31 | 只看该作者
“量子文物艺术品鉴定仪”怎么了? (2017-11-23 20:55:36)转载▼
“文物鉴定举世难题被量子鉴定仪解决?专家斥为闹剧”
新浪收藏。澎湃新闻2017年11月23日10:47发表
澎湃新闻记者陈若茜陆林汉
我对这篇澎湃新闻.艺术评论摘要几段话:
[“对此,业界资深文博专家在接受“澎湃新闻.艺术评论”“采访时直斥这实则是一场‘闹剧’,‘国宝帮’确实需要整顿整顿了。”]
[“一些科学界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有关部门来管理,这些报道很快会不攻自破的。”]
[“澎湃新闻.艺术评论”还就此采访了多位文博界资深专家、多位文博鉴定专家直斥此发布会为“闹剧”,并颇为愤慨]
[如此领先世界的重大科技成果,经过合法有效的科学鉴定了吗?量子科学至今在全世界都还仅是探索试验阶段,“国宝帮”原来在科技上都远超世界先进水平]
[这种指鹿为马的事,非常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岀来整顿!]
澎湃新闻.艺术评论采访了资深专家、文博鉴定专家、科学工作者等对“量子文物艺术品鉴定仪”的发布会意见很大,不同的意见可以提岀来,看来对量子科学、量子文物鉴定仪的岀现有两派的斗争要开始了。量子科学是不能质疑的,量子通信快要使用了仼何人反对还是以事实说话吧。作为收藏者当然希望有科技鉴定仪克服随心所欲的目鉴。等着吧国家有关部门会解决处理好这些问题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3 16:19: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草原射天狼 于 2017-12-23 16:23 编辑

真正的国宝帮是害怕科技鉴定的,随着科技和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文物科技鉴定的手段会不断完善和成熟,一切赝品和假货都将原形毕露,还文物以清白,还市场以公道这是由大乱到大治的必经之路。我们支持科学,反对伪科学;支持真理,反对谬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3 16:27:01 | 只看该作者
我真的希望量子文物检定仪是真科学,如果经过验证是科学的,不论多贵,我首先买一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4-4-24 10:57 , Processed in 0.05190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