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587|回复: 5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美玉] 大美红山——令人震撼的红山三色玛瑙O型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4-8 11:09:4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612月的一天,到一个藏友家客串,看到了这个藏品。起初,朋友说他有一个红山文化藏品,本人起初并没有太在意,因为市场上红山文化藏品假东西太多。于是就随口说拿来看看。然而看到东西之后,令本人目瞪口呆,眼前的这个藏品太令人震撼了:其材质为极为罕见三色(红、白、黑)玛瑙,红色像火,白色如乳,黑色如乌,颜色极为纯正,再看造型,是一个红山文化O型龙,中间有一大空,龙头顶部有一小孔,整体给人神秘、古朴之感。该藏品尺寸不大,最长处约6公分,重约39.4克。细细看来,藏品阴阳面清晰自然,阴面处氧化痕迹自然而明显,且有两处有自然的蚀斑,几处有微小的蚀洞,蚀洞内有自然形成的结晶,这些都是作伪者无法做到的。还有,从雕刻工痕来看,瓦垄状刻工,磨砂工痕,钻孔空洞内螺旋工痕,这些都与红山工艺相符。这很明显就是一个红山文化真品。
     细问朋友,才知道他是多年前从一个古玩市场淘到的。虽不知其具体出处,却也根据经验认定是一个好东西。朋友的眼光果然不错,红山文化真品虽说难得,但要得到也并非没有可能,但像这样材质极为罕见,品相极好的珍品就极难看到了。
     经朋友同意后,拍出照片,与红山藏友分享。
来自 2#
 楼主| 发表于 2017-4-8 12:31: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柴俊 于 2017-4-8 21:38 编辑


清晰的阴阳面和蚀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3#
 楼主| 发表于 2017-4-8 12:32: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柴俊 于 2017-4-8 21:37 编辑



蚀洞放大100倍后的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4#
 楼主| 发表于 2017-4-9 21:34:44 | 只看该作者
柴俊 发表于 2017-4-9 21:10
上面两图的红山怎么没有皮壳和质变呢?假的吧?

仔细看一下局部细节图,你会有新的看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5#
发表于 2017-4-12 22:08:34 | 只看该作者

就图而言,缺乏浆壳紧裹态特征,表面光感发闷,缺乏灵动的浆光,表面有“脏油污”感。





此蚀坑痕迹确实是天然的蚀坑,据图判断应该是老料巧雕仿古,故意留下玛瑙原石原有的蚀坑,所以,楼主所展示特写放大的蚀坑,当然就是天然的蚀坑,非人为所致的蚀坑。

祝楼主收藏快乐,交友幸福。所言不当之处,请您海涵,一起学习探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6#
 楼主| 发表于 2017-4-13 07:13:28 | 只看该作者
赤峰之恋 发表于 2017-4-12 22:08
就图而言,缺乏浆壳紧裹态特征,表面光感发闷,缺乏灵动的浆光,表面有“脏油污”感。

研究高古玉表面变化特性,一定要结合材质本身的特性和古玉的周围环境,古玉的包浆情况可以说千姿百态,不是任何一条规则所能概括的,且所谓自己的感觉也“闷、缺乏灵动”也只是你的一家之言,其实别人眼里看到感觉缺大相径庭,我看到的它是一种古朴、稳重和端庄。根据本人判断,这是战国红玛瑙材质。此类玛瑙表面长期氧化质变特性就是“变乌变黑”,你可以仔细观察其阳面,就会看出它的氧化过度是多么自然,不是人工所能为的。对于你说的“油污感”,我看到过实物,应该比朋友更有发言权,那只是朋友的不准确的感觉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7#
 楼主| 发表于 2017-4-13 07:40:33 | 只看该作者
判断是否为“原材料自带蚀孔而再加工”并不难。只需要两条规则:其一,看蚀孔区域到无蚀孔的过度情况观察,看其是否自然?如果是利用原石原皮新加工的产品,必然会让“去皮”和“留皮”的交汇处留下明显的界线;其二,看蚀空的分布区域是否集中于一处,利用原石蚀孔加工的器物其蚀空多是集中于某一区域,而不会有多处区域出现自然的蚀孔。如果器物多处出现自然的蚀孔,即可排除利用原石蚀孔的的说法。
观察该藏品,不但无留皮和去皮的接线,而且有多处区域出现蚀孔。因此,朋友所说的“原材料自带蚀孔而再加工”可以排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8#
 楼主| 发表于 2017-4-13 07:45:50 | 只看该作者
柴俊 发表于 2017-4-13 07:40
判断是否为“原材料自带蚀孔而再加工”并不难。只需要两条规则:其一,看蚀孔区域到无蚀孔的过度情况观察,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发表于 2017-4-13 15:29:24 | 只看该作者
柴俊 发表于 2017-4-13 14:04
朋友,你见过哪一个作假者能利用多处天然的蚀孔,并能全部保留下来加以利用毫无痕迹地用在雕品上,原石和雕 ...

      您好,继续探讨:仿古雕刻者可以随型雕琢仿品的,玛瑙原石是在不规则的表皮出现大小、形状各异的天然蚀坑的,仿古者可以随型雕琢、预留蚀坑的,在不同的曲面上出现预留的仿古蚀坑,以下的玛瑙原石可以随型雕琢仿古器物,其表可以预留很多处同时在同一器物上出现的天然蚀坑。
     和藏友探讨中,一起学习,祝收藏快乐!

      














2345_image_file_copy_4.jpg (99.37 KB, 下载次数: 175)

2345_image_file_copy_4.jpg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7-4-8 21:06:42 | 只看该作者
皮壳呢?有不?自然质变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7-4-8 21:33:50 | 只看该作者
黄志先 发表于 2017-4-8 21:06
皮壳呢?有不?自然质变呢?

在红山文化中,不同材质的皮壳情况差别很大,皮壳的形成还和古玉的地下环境有密切的关系:有的皮壳很厚,有的皮壳较薄;有的有明显的皮壳,有的皮壳则不明显,甚至有的则完全失去皮壳。因此,皮壳并不是一个必然存在的要素,本藏品的阴面则有明显的氧化质变,在蚀斑尤为明显,蚀洞的放大图可以看出。
根据本人对玛瑙材质古玉的观察总结,玛瑙材质的古玉皮壳一般不太明显。不像泛红山文化黑皮玉器那样的材质,有明显的皮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7-4-9 01:13:22 | 只看该作者
槽糠,不乐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7-4-9 10:02:08 | 只看该作者
多看看老师的教学帖吧!如果能从老师的教学帖中有所感悟,反过来再审视这个东西,你会有新的看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7-4-9 10:14:25 | 只看该作者
对于一些反对的意见,其实本人也早有准备。本人历来主张古玉的鉴定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不能光凭主观的经验做出结论,这一点应该和任老师的鉴定方法不想违背吧,如果我们对于我们以前没有见到的东西,在没有充分依据的情况下,局限于以前的所谓经验,这就不可能发现新的东西。没有充分依据,就轻易的给藏品下结论,这正是任老师所反对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7-4-9 10:21:56 | 只看该作者
欣赏玛瑙雕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7-4-9 12:34:18 | 只看该作者
草根的收藏 发表于 2017-4-9 10:02
多看看老师的教学帖吧!如果能从老师的教学帖中有所感悟,反过来再审视这个东西,你会有新的看法!:handsha ...

任氏鉴定法的精华:自然态质变是辨别真伪的关键!十二法只是总结了土古玉质变的典型特征.而古玉在自然界中变化无穷其表象也千差万别故十二法只是方法,灵活运用去分析辩识土古玉器,以偏概全是大忌以偏概全难窥全豹.............不可当做标决而被框住手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4-4-19 16:46 , Processed in 0.060066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