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赤峰之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爆料] 古玉沁色品鉴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7-3-9 11:16:14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7-3-9 13:30:4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您的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7-3-9 13:31:2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您的关注,祝好,一起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7-3-9 20:51:26 | 只看该作者
请教赤峰先生,是否有可比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7-3-9 20:56:59 | 只看该作者
请教赤峰先生,是否有可比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7-3-9 21:40:24 | 只看该作者
随玉而安也 发表于 2017-3-9 20:56
请教赤峰先生,是否有可比性?

图一


图二


     谢谢您的关注,我的看法是: 1、第一张图中的沁色,视觉表现为入骨浆膜,具有整体连续的晕散自然的桨雾太。这种自然态云彩沁色的点状沁色(这种点状边界是晕散的桨雾散开的),
2、第二张图,看似和第一张图有雷同之处,但作为收藏资深眼力的视觉效果来看,这两张图还是具有本质区别的,第二张图中的咋看像云彩沁色,但细观,其点状(这种点状没有晕散边缘现象),而且,观其玉质内部都有分布,分析是玉质自身所特有的白色点状的僵白点,仿者利用这种石花现象较重的原石,在表皮稍加腐蚀仿古,就会出现图二的状态特征,打比方,好像和田玉花籽料一样的状态。第二张图个人感觉就是做旧的玉器表面又经过人为盘磨、清洗后的特征状态。


我的观点:图一自然态,图二看新仿品。




见笑了,请您指点,向您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7-3-10 16:57:3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7-3-10 17:12:15 | 只看该作者

萧老爷子,下午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5-25 23:53 , Processed in 0.05657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