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710|回复: 27
收起左侧

[仿品] 古玉作伪(仿古玉)之“提油”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16 15: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西安峰 头条号  http://www.toutiao.com/i6363904803499672065/

在中国八千年玉文化中,玉器的作伪手法五花八门多种多样:火烧、水煮、油炸、埋土、老改、后工等。古玉“提油”技术算得上是老仿玉的典型代表。所谓提油,是仿制做出玉皮颜色的一种独特的工艺,通常来说有“老提油”与“新提油”之分。

目前普遍认为,自宋代开始就已经有了提油这一作色工艺,只是不见文字资料的记载。“老提油”一词最早还是出现在清代嘉庆道光时期的玉器鉴赏家陈性的《玉纪》一书中,书中记载:“更有宋宣和、政和间玉贾赝造,将新玉琢成器皿,以虹光草汁罨之,其色深透,红似鸡血,时人谓之得古法,赏鉴家偶失于辨,或因之获重价焉。此等今世颇少识家,呼为老提油者是也。”同时,在这本书中,陈性也对新提油进行了表述:“玉工每以极坏夹石之玉染造,欲红则入红木屑中煨之,其石性处即红。欲黑则入乌木屑中煨之,其石性处即黑,谓之新提油。”

新提油玉器是从清代中晚期一直延续至今的作色技术,手法并不算高明,无非是用含有色料的液体浸泡玉器,然后或用火煨,或用油炸,使颜色浸染到玉器的表面或沿绺裂处往里渗入。用此种方法染制的玉器,所选玉料往往质地粗糙,石性较强,多是仿制者为牟取利益所为。新提油玉往往表皮干燥,没有温润的光泽,摸起来手感滞涩,其颜色也是显得很突兀,不自然,甚至还会出现血丝状条纹浮现在表面,基本谈不上什么艺术价值,不足为藏。

128200060f728887676d.jpg

老提油玉则不然,其所作皮色色彩鲜明夺目,且与玉料本身融合地更为自然。据说,老提油玉的工艺手法与新提油不同,是选用自然界天然生成的植物染料经过物理加热后进行染色,由于原料的有机性,再加上上色手法的温和,才使得玉器的内部晶体结构没有被严重破坏,而且最终的成品油润可人,反倒比真古玉的手感更加细腻。

12db0001fad5130fb2ef.jpg

128200060ac7bc549a29.jpg

以下是馆藏出土古玉
12db0002001ed0395b73.jpg
汉代圆形谷纹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汉代圆形谷纹青玉佩:青玉,圆饼形。一面饰谷纹和蚕纹。一面受沁成黑褐色,中心为一圆钮,钮上有一对穿孔。玉质滋润。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发布,不代表今日头条立场。


发表于 2016-12-16 16:52:5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2.jpg
鼓掌.gi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6 18:36:25 | 显示全部楼层
201113hw7z5uw7lvwvjgll.gi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0 10:05:3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0 10:0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4-3-29 17:55 , Processed in 0.05458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