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螺天珠: 生命的奇迹,法螺天珠是藏民族的珍宝,也是藏密佛教终极的供佛圣物。藏族同胞之所以推崇法螺天珠,主要原因跟其文化习俗、宗教信仰有直接关系。 法螺天珠在历史的传承中不断被赋予各种文化内涵,使得其世世代代庇佑着藏族儿女在雪域高原生生不息,并将深藏于雪山之中的神石所蕴含的能量代代传承。 法螺天珠以生命玉化的形式承载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力量,无论尘土的掩埋和时代的转换,都会吸引着人们对神秘而深邃的藏文化苦苦追寻与思索。 法螺天珠是生命的奇迹,人们在欣赏它美丽外表的同时,更被其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所折服。 法螺天珠在佛教典籍中被称为“如意宝”,别名叫“桑培罗布”。 法螺天珠:悠久历史的考证 法螺天珠,也有人称为“斯通”。据《天珠说》记载,“黄色天珠上有法螺纹,是为怙主上师之法珠,实现大业腾达之所依。显有四业纹络之天珠,是为修行者之所依,完成四业成就之珠宝。”由此看来和“斯通”略有区别,此珠面上有法螺纹路。--出自《天珠考释》作者:耿登丹巴 《佛学大辞典》中所著:“佛之头发,旋屈为螺文者。”即佛祖释迦牟尼的头发被设计成万世不变的卷曲螺发,代表着佛祖释迦牟尼至高无上的智慧。 法螺,梵语为“商法”,译成汉语为“珂贝”,即螺贝。在佛教文化中,“螺”的文化显得尤为特殊。螺声之远闻,广被众生。千手观音其中有一手持的是法螺,有召集众神之意。 藏族同胞将螺状天珠石制成的天珠称为“法螺天珠”。在众多种类的天珠中,唯有螺状天珠石制成的法螺天珠是由“虫”固化而成的,这也是历代仁波切对法螺天珠情有独钟的缘由。 《怙主颂文》中说:“在殊胜宫中,有天珠宝石,又称如意宝,具有心想事成之功能,故名之。”因天珠之功能,也有了“斯白吉”、“斯琴”、“斯吉”等与天珠相关的词汇。人们在绘唐卡中的宝幢时,也会经常画一串法螺天珠来加以装饰。 《莲花遗训》载:“把如意宝以洁净的丝绸包好,置于胜利幢顶上,能够实现诸愿望。” 《五部遗训》中谈到未来王室藏宝事宜时说,将众多天珠装藏于地下,可起到防御天灾、扩充疆域的作用。法螺天珠也是养地气的主要藏品。 传说莲花生大师曾祈祷把西藏的土石植物均变为黄金。其意为大师把西藏的土石植物加持成与黄金等价的物质。如今,法螺天珠和虫草均已成为超出黄金价值的宝物了。 在《略出经》中记载,灌顶时,上师应授以商佉,告言作是,从今以后,汝应转动诸佛之屏蔽。当吹无上之法螺,遍传大法声於一切处。 关于法螺的功德在《不空羂索神变真言经》第一八卷中说:“若加持螺,诸高处望,大声吹之,四生之众生,闻螺声灭诸重罪,能受身舍已,等生天上。”而《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 悲心陀罗尼经》则说:“若为召呼一切诸天神,当用宝螺手。”表示为召集众神的鸣示。 法螺天珠:古老圣物的形成 法螺天珠是由古地中海中生命体经亿万年演变玉化而成的,被藏族同胞视为“神佩戴的宝物”。 据了解,法螺天珠是由无数个完整的古地中海中的浮游生物与螺类化石交融玉化,经过上亿年的自然、地理环境变化结晶玉化而成。每颗都形态各异,颜色生动美丽、晶莹剔透。具有稀缺性,不可复制性,又有太空陨石对该地区的撞击。含有14种外空元素,其中以镱元素尤为突出。因此磁场强度大,佩戴时可调节血液循环,吸附人体毒气,产生正能量。 地球上生物形成化石的几率只有十万分之一,而生物化石形成玉化的几率更是微乎其微。但法螺天珠是先生成化石,然后又再次被玉化,最终形成一种稀有的宝石。 能够玉化的生命在大自然中本来就极为罕见,在佛教中更是被誉为“宝中之宝”。而法螺天珠将其鲜活美丽的生命以玉化的形式呈现于世间,这本身就是一个生命的奇迹。她承载的生命如涅槃一般永生,而每个螺纹又仿佛是一个个新生婴儿。 天然的法螺天珠无疑是远古形成的珍稀宝石,藏族人在旧石器时代就以发现并开始佩戴法螺天珠,赋予神话和古老朴素的寄托。经过人类历史的长河和藏传佛教文化的发展,她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和神秘色彩。 法螺天珠的成因至今仍然是个谜。科学家在法螺天珠的切片中还发现存有少量的软性活体细胞组织,这又是一个科学范畴的末解之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