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65|回复: 22
收起左侧

红山玉器的真真假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29 09:4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玉人 于 2015-12-31 02:56 编辑

红山玉器的真真假假
作者:柏岳

近几年,古玩市场上5000多年前的红山古玉比比皆是,北京的古玩摊上"批发红山"大牌赫然醒目,花几十万几百万买现代红山的大有人在。以至很多古玉收藏者谈"红"色变。  
      一本收录近300件古玉精品的《玉海拾珍》日前由新华出版社出版。书中百多件红山、龙山古玉首次面世,多属罕见珍稀。作者柏岳曾任中国收藏家协会原玉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柏先生曾连任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早在8000年前中国人就开始宠玉了。其中以红山文化玉器最为精美珍罕。它的造型种类、琢制技术及出土数量和功用,都令其他同时代文化产品相形见绌,文物收藏价值极高,因而也引发了疯狂盗掘古墓、走私、作伪等现象的产生。许多属于国家珍贵文物的红山文化玉器等被海外人士买走,轻易流失海外,令人痛心。  
      20年来对红山古玉情有独钟的柏岳先生说,神秘的红山古玉真品是一眼看去即能令人心动,新仿的虽可以假乱真,但只能做到形似,却仿不出红山古玉的独特神韵。  

      眼下市场上与时俱进的"红山文化"的确太多太滥了,究竟怎样去伪识真呢?柏老先生特别撰文将自己多年收藏所获经验悉数告诉了读者。  
      对高古玉器的鉴识,一般地说,必须掌握每一个时期的造型、纹饰和制作方法等方面的时代风格。一种艺术风格的产生、发展和衰亡,都是和各个历史阶段的思想信仰、生产力水平、审美观点分不开的,有人把它比作像一个人的穿着打扮都有它的时代特点一样。因此,对大量没法与标准器对照的玉器的识别,应从玉质、工艺、造型、沁色以及各种古老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加以确认。也就是一定要考虑时代发展变化的诸多因素,综合各个方面分析判断,而不能拘泥于一件或几件科学发掘出土的器物形制而轻下结论。  
      分析时代特征,要抓住主要方面。既要掌握其共性(普遍性),更要掌握其个性(特殊性)。所谓共性,即一般古玉器都具有的特征,如光泽、熟旧感、质变等等。所谓个性,即那个特定时代的独有特征,如玉器的色质、形制、纹饰、做工乃至沁色等特征。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个性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是主要依据。确定一件古玉器的年代,最终决定于它的特殊性。特殊点是区别一件玉器不同于其他年代玉器的特殊本质。  
      对5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器的鉴识,不能脱离所有高古玉器鉴识的要点,但红山文化玉器又有不同于其他时代甚至同一时代不同文化区域的诸多特点,因此,必须做全面综合的分析,才不至以偏概全,做出错误的判断。  
      材质  
      红山文化玉器使用的材质较多的是辽宁岫岩县细玉沟透闪石类的玉材,材料质地细密,硬度较高,近似新疆和田玉的硬度,色泽也比较均匀。玉的颜色有苍绿、青绿、青黄色,也有玲珑剔透的碧玉和纯白色玉。在红山玉器中使用岫岩透闪石玉的约占70%以上。古代的玉器生产多就近取材,因此,红山玉器使用属于蛇纹石岫岩玉,松石、玛瑙的也有一些。  
      辨别玉材的时代可靠性,是鉴别古玉的重要一环。玉质的基本颜色也发生变化。一方面是色素离子对玉器所处环境条件产生不同反应;另一方面内在因素在外部条件下促成变化。  基本颜色的变化也是年代的特征。  
      造型  
      造型有时代性。红山文化玉器的造型深厚、凝重,既概括洗炼,重点部位突出,又有不同于一般特征的神韵。如红山玉器的动物造型,既生动,又拙朴、豪放。现实仿制的红山动物玉器,只能做到形似,总体上拘谨、呆板、无生气,难以捕捉到原器物固有的神韵,很难模仿到那个时代的特征。有人说,模仿现代的精巧容易,模仿古代的朴拙是很难的。这是很有见地的。在鉴别高古玉器中,常有"一眼货"的说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反映在它的神韵上。观察高古玉器多了,如同在众多的人群中寻找熟人,不用细看他的面部和五官,只看到他的侧身或背影,就会知道他是不是自己要找的熟人。  
      纹饰  
      纹饰是一个时代思想观念、审美意识和信仰的产物。如殷商的凤、鸟纹,周代的饕餮纹、夔龙纹,春秋战国和汉代的云纹、谷纹、乳丁纹以及龙纹、螭纹等。如能掌握各个时代的纹饰特点,便能比较准确地认定其年代。  
      红山文化玉器表面多光素无纹,除玉龙额部或颚底有斜方形网纹和表现兽头眼部、牙齿的细阴线纹外,一个常见特点是压地线浮雕、凸弦纹、浅浮雕或称打洼,即在平面玉佩或圆雕玉器上磨出平整匀称的凹槽形纹饰,也称瓦沟纹。有些压地浅浮雕若隐若现,眼视不甚清晰,手摸感觉明显。凸弦纹在多数红山玉器都会见到。  
      做工  
      器物雕琢工艺,是工艺技巧及艺术表现力等等因素的总和,最能反映时代特征。由于各个时代工艺技法不同,必定要在器物上留下痕迹,只有掌握住各个时代的工艺特征,才容易识别出真伪。  
      玉器是玉人使用砣具等多种手段加工而成。砣工犹如绘画的笔法,雕刻上的刀法,富有个性,是比较难仿的。  
      红山玉器的工艺特征,主要的是各部位的过渡自然,表面光泽细腻,少有磨痕,除个别小型佩件大多无玻璃光。不论动物或器物,一般都有穿孔,多系对钻而成,孔外部直径大、越往里直径越小。也有从一面钻进的马蹄形孔。有些钻孔不直、不圆,孔壁呈粗螺旋状,有的孔中部交接处出现错位棱台。也有的是对面蹭磨而成光泽无螺旋纹的孔,交接的薄层上钻一小孔。扁平器物在工艺上多两面加工,琢磨精细,打洼匀称自然,抛光好,内外边缘成刃状,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如玉鸟佩即是边缘薄锐。  
      沁色  
      古玉器在墓穴遗址中,受到外部环境、条件的影响,如温度、湿度、酸碱度、地压以及其他化学元素的缓慢侵蚀,其玉质本身所含的多种元素也随之发生变化,从而局部或全部改变了原来的玉色,即所谓沁色。沁色是古玉器的年代标志,也是判断真伪的重要依据。  
      在外部侵蚀条件下生成的沁色,表面常伴有侵蚀的共生物质,自然、合理,同时出现在玉器上。作伪沁色多不自然。  
      在外来冲击、冷热和土层自然压力等因素的裂纹绺裂以及地压下自然浸蚀生成的蚀斑、蚀孔、玉璞,虽然不同于沁色,也是判断古玉年代、真伪的重要标志。  
      红山文化玉器,天然沁色较少,较轻,常见的有雾状白色水沁、黄褐色土沁、红色沁、黑色沁,少数有绿色铜沁。红色类血沁和绿色铜沁,多出现在黑色或黄白色皮壳之下。  
      金属斑痕  
      金属斑痕,在我所见过的玉器书中,没人谈过,虽然有的书上曾讲过"钉金沁"或"洒金色沁",但都认为是由于土中的酸化铁与酸化锌等所沁成,其实不是。这种金属斑痕,应是玉质本身含有的金属元素,在长时间的地热、压力和其他外部条件的作用下,游离集中融于玉器表面,不应是外部元素的沁入。特别是含金属元素较多的青绿、苍绿色阳起石类玉材,金属斑痕较多,纯净的白色和田玉则很少见。金属斑痕不仅见于红山文化玉器,凡青绿色上千年高古玉器的表面,多可见到。这是鉴别古玉真伪年代的一个标志。  
      旧色与光泽  
      古玉在地下多年,表面都有后天生成的自然旧色和包浆。真古玉的包浆较厚,且分布均匀自然。还有一种发自内部的光泽。这种反射光是自然的、一致的,是统一光泽,且有油性,不同于抛光后出现的表面玻璃光。即使腐蚀较为严重的某一局部光泽,仍会显出它的一致性。高古玉光泽,常如发自内部,所谓精光内蕴,而不是表面浮光。  
      红山文化玉器一般表面无玻璃光。表面光泽与玉的硬度及解玉砂的颗粒的精细相关,一般地说,玉质硬度高光泽强,磨砂痕轻,玉质软、石性重者光泽差;解玉砂颗粒匀细者光泽强。有研究者认为红山所用解玉砂在80-100目,很难抛出玻璃光。观出土的红山玉器表面都有一层柔和的老玉特有光泽,不同于现代的油蜡抛光技术。  
      对红山文化玉器的鉴识,是一项情况复杂、难度较大的系统工程。笔者抛砖引玉,就教方家。
  延伸阅读古人为什么把玉看得那么珍贵?
发表于 2015-12-29 10:0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博物舘的紅山,不论真仿,均是真品.
民间的红山,不论真仿,均是仿品.
开心每一天.gi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29 11:5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文化动态,谢谢上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29 12:32:08 | 显示全部楼层
203908vkak0a1e7agxjrbx.jpg
工上自然态质变是判断新老的关键!感谢玉版上传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29 12:59:1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真看假是自己的一颗心心明则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29 20:2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29 22:3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年快乐!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1 03: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红山文化玉器老玉新工仿品鉴定真假                                                

                                 
2015-10-10 17:04     作者:御得鼎艺术                                
      红山文化玉器各种形式的高仿品中,老玉新工制品的需求量与认同率,当首屈一指。因此研究红山文化玉器老玉新工制品的特征,对于鉴定红山文化古玉器真伪,是至关重要的。本文总结出以下三个市面上经常出现的红山文化玉器老玉新工仿品的特征,为广大藏友鉴定真伪作为参考依据。

红山玉器老玉新工仿品鉴定方法如下:
一,从红山文化玉器的皮壳鉴定         
(1)有较厚皮壳的红山文化玉器仿品,有皮壳处与无皮壳处,反差强烈。皮壳过于粗糙,侵蚀过重;无皮壳处过于新鲜细腻;二者之间没有侵蚀的过渡地带(真品没有这个“真空”地带)。整件玉器新鲜明透,唯独某处有原始皮壳或沁凹,以示“古沁”,应该小心这是此地无银的伎俩。所有的皮壳均在玉品的表面或边缘,所有的凹处、阴线底部、钻孔内壁,均无古沁的皮壳或沁迹。这是所有红山玉器仿品共有的特征。   
(2)有较薄自然皮色的红山玉器仿品,皮色多为甘黄色、红黄色、红褐色。而鸡血红色,大多为人工染色。红山玉器仿品上的自然皮色,呈条缕状,浓结处亦可见条缕的层次。这种自然沁色的状态,许多玩家在没有红山古玉真品的参照下,便认为是真品。人工染色的状态,浮浅、模糊、无层次感。这种染色经人工盘玩,红色晕散,均匀深透(只是表象),许多玩家也认为是真品。仿品上的自然皮色,是经过剖剥以后之色,有鲜艳感,也有浮浅感,也存在于玉器的表面与边缘。
(3)玉质深层之内天然含有其他质色的黄玉仿品,其色不是深层之沁,是玉质形成时的混合色。其特征是,在玉器上呈条块状,无论玉器厚度如何,条块中的色状均匀一致。自然侵蚀则是表层沁色浓,而内层渐深入渐浅淡渐稀薄                  
(4)完全没有皮色的黄玉仿品,质地优良,色泽亮丽,手感比较温润。玉表尽管崭新,但经过些许掩饰,或轻度酸蚀,或稍磨玉表,或稍加盘拭,追其为真品者就不乏其人。                                          

二,从红山文化玉器的磨痕鉴定                                                                                                   
              红山文化玉器上的原始刮磨痕迹,是鉴定其真伪的重要依据。研究红山玉器的真伪,必须从细部、从精微处入手。老子说:“见小曰明。”观其神,品其色,触其感,都是外部大概齐而不能准确定位的含义,都是鉴定的辅助条件,都不是能够一锤定音的条件。因为这些方面,当代人几乎都能达到仿得惟妙惟肖的程度。谁要是低估当代玉雕大师仿制古器古韵的水平,谁就要以收藏具有一定古韵的赝品而自以为真品为代价。而我们特别重视特别强调的,却是当代人不可人为、至少极难人为的特征,即古人遗留在玉器上的微妙痕迹。它就是红山先人留在玉器上的远古信息,它就是我们当代人得以能够破解红山古玉工法的密码。

(1)红山古玉上的刮痕,是指红山古人运用刮削器(细石石片),在玉面上留下的划线。这些划线经过几千年的风化,而蚀深蚀阔,简直就形成明显的沟,肉眼可以清晰地观察。有的古玉灰浆厚,可能已经覆盖,但局部可见,盘后亦可见。     
(2)红山玉器上的磨痕,是指红山古人运用解玉沙抛磨玉面时所留下的细微的痕迹。其痕尽管细小,但经过几千年的风化,有的也蚀深蚀阔,已成为可以观察到的凹线,或线状坑。古玉表面是由微小的线状、坑状、沟状(或其他沁迹)组成的麻面(或运用二十倍放大镜观察),此状与人为人盘的所谓桔皮纹状毫不相干。见识过或把玩过红山古玉真品的人,一望玉器表面(或用放大镜观察),就知是真是假。                  
(3)而红山玉器仿品的玉表上根本没有红山真玉人工打磨的痕迹,玉表上是当代磨具与最细的沙纸打磨所留或布轮机所磨的极其细腻极其均匀、规律的痕迹。                           
(4)红山古玉的玉表,平面不平,球面不圆,有石器所留的粗糙痕迹,而且痕迹全部受蚀。仿品则相反,平面太平,球面太圆。即使有着意仿古之拙,亦有当代工具的痕迹。仿品的玉表不是过于圆滑“完美”,就是过于拙劣或做作。
        (5)玉表无皮壳的红山玉器高仿品,大多运用粗磨短线,或短线交差加磨,以仿古代磨痕形成的沁坑。
        (6)玉表有皮壳或有瑕纹的红山玉器高仿品,大多在色深处或瑕纹处钻大小疏密不同的圆坑,以仿圆形的土咬坑或沁沟。

三,从红山文化玉器的钻孔鉴定
      红山文化玉器老玉新工的仿品,一般不经酸蚀,所以钻孔的壁面与镂空的壁面上的螺旋纹痕清晰可辨,这对于观察其作伪的征迹十分有利。红山仿品的钻孔一般有以下特点:

(1)作伪的螺旋纹,细密而短浅,这是当代锋锐的钢钻或磨轮高速旋磨的痕迹。
(2)孔壁上往往有平行而陡深的月牙形沟槽。这是当代微型片状轮所切,以仿红山钻孔的螺旋纹。
(3)尤其较大的钻孔,如仿玉兽首龙玦大孔的壁面上,留有很多不规则的细线痕,或平行,或交叉,显然是当代磨具精心细磨反复加工的痕迹,企图消匿当代作伪之痕。细线痕或不平行,有独自存在的特征,这是片状轮具细磨的痕迹。尤其由纤细、均匀、平行的线痕组成的磨面,边缘的棱齐崭,显然是当代磨轮加磨时用力不平衡所致之痕。
        (4)钻孔对接处有直穿的台棱,这是由当代钻具直穿后,然后在孔两侧加阔,以仿孔外侧的喇叭状。而红山古玉穿孔的对接处则是截面为倒v字形的棱。
        (5)高仿红山玉器的孔壁两侧常有改用细钻加钻的锋锐之棱,有多此一举而刻意所为之嫌。
      而真正红山古玉钻孔中的螺旋纹则是另一副状态。红山古玉钻孔多用两种工具:一种是细石石棒,前细后粗,棒面棱凹不整,这是致使钻孔内壁出现螺旋纹的主要原因。另一种是片状钉形钻,前端尖,后端宽扁,便于夹卡于骨片或石片之间,以利于操作。此片状钉形钻的双刃,似剑刃,刃上有打击的齿牙或豁口,其刃与红山时代三角形的刮削器和箭簇的刃相似。此豁牙状之刃,亦是红山古玉钻孔孔壁上螺旋纹的主要成因。这两种钻具,决定了红山古玉钻孔中螺旋纹的基本形态。其状态为:

(1)孔内空阔,壁面凹凸不平——钻头不断改变方向所致;
(2)螺旋纹宽窄深浅不一——钻刃的豁口大小不同或鉆棒面上的棱凹不整所致;
(3)螺旋纹之弧为同心圆之弧,弧棱粗顿平缓——这是钻棒的棱凹或片钻的刃豁反复旋转所致;
        (4)螺旋纹线大致平行——古钻只能手拧或手摇(砣)机动,左右旋转或定向旋转,摆辐与移动的角度不会过大所致。掌握明晓红山古玉钻孔孔壁上的螺旋纹的基本特征,对于识别真伪红山玉器至关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4-3-29 17:27 , Processed in 0.05586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