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一壶居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易经与任南红山古玉杂说》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07-1-30 10:00: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小青鱼在2007-1-30 9:52:50的发言:
现在人心浮躁,功利心极强,真正能够静下心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人越来越少了。我一直认为《周易》蕴涵着人类最大的科学,但苦于内容难懂,所以一直不敢接触。如果说《易经》《山海经》是中国古代超智慧文明的文字内容,那么红山古玉就是中国古代超智慧文明的实物内容。文字与实物相结合,必将对研究古代中国神奇的文化大有帮助。希望您能写下去,让我等更加了解《易经》内容。其实现代人并不比古人聪明多少,只不过我们和古人朝着两个方向发展。我们在走向科技进步的道路上,遗忘了许多旧时更为先进的文明。

欢迎小青鱼兄,希望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em01][em01][em01]
42#
 楼主| 发表于 2007-1-30 22:53:00 | 只看该作者
现在人心浮躁,功利心极强,真正能够静下心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人越来越少了。我一直认为《周易》蕴涵着人类最大的科学,但苦于内容难懂,所以一直不敢接触。如果说《易经》《山海经》是中国古代超智慧文明的文字内容,那么红山古玉就是中国古代超智慧文明的实物内容。文字与实物相结合,必将对研究古代中国神奇的文化大有帮助。希望您能写下去,让我等更加了解《易经》内容。其实现代人并不比古人聪明多少,只不过我们和古人朝着两个方向发展。我们在走向科技进步的道路上,遗忘了许多旧时更为先进的文明。---有见地!

欢迎小青鱼兄,我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请您找一本登有《易图》的书,上文所有涉及图的,由于我发不上去,对您研读、玩易有影响。抱歉!孔子在《易经系传》中讲:观其像(图案)、玩其辞、断其占。供您参考。

43#
 楼主| 发表于 2007-2-2 00:12:00 | 只看该作者

监本《易经》

《易经》为什么不容易看懂?因为对象、数方面没有基本的认识,所以必须把《易经》的象(这个“象”我们不妨轻松点,以现代语来说它是图案画)认识清楚。《易经》不像别的书本,听过了就算了。同时,讲下去有一个系统,假使中间缺了一节,以后就接不上了。还有学《易经》,其中的注解,有的是不对的,不能看的,尤其宋朝朱熹注的《易经》,也许比我高明,可是他一辈子也没有读通,如参考他的,就完全走错了路。而且宋朝以后的《易经》注解,多数是走物理的路线,就是用儒家的学术思想来解释《易经》,而我们手边的这本《易经》,过去叫作监本,就是明朝以后的国子监,近乎现代的国立大学的课本而已。这个监本是明朝那些儒家采用了朱熹的思想编的。明清以来,我们的文化讲孔孟,大部分都倾向于朱熹的思想。明朝之所以捧朱熹,等于唐太宗捧道教,因为老子姓李,唐太宗也姓李。明朝的皇帝姓朱,所以也找出一个姓朱的人来捧。明朝永乐皇帝以后,硬性规定,考功名时,四书五经必定要用朱注的,所以我们几百年来的文化思想,受这个规定的祸害很大,他们都是用儒家四书五经的思想来讲《易经》的理。如果研究《易经》有兴趣,学久了就会知道,《易经》的理不必偏重地太管它,但并不是不重视,因为研究几年,懂了《易经》以后,大家都会说理。譬如对于乾卦,朱熹认为是那样,我们亦可以认为是这样,各有各的理,正理只有一条,歪理可有千条。而《易》的象与数,却是科学的,没有办法讲歪的,就非要学会它的规矩、法则,才能懂得《易经》。可是千古以来,有关《易经》的书本,都不肯把这个规矩说清楚,乃至于老师都不肯说清楚。在抗战时期,有一位留美学科学的四川朋友,对象数很有研究,却不肯随便教人,所以对象数我们要特别注意。
44#
 楼主| 发表于 2007-2-2 00:13:00 | 只看该作者

六十四卦的来源

《易》的象、数,该如何开始学起?大家要先把八卦、六十四卦默诵熟了,不过这很困难,但是每天如果能够抽出十分钟到十五分钟,坐在公共汽车上背诵,三个星期就默诵熟了。一般文章,论也好,述也好,句句有道理,还容易默诵;八卦的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这八个卦,是韵文,也还易默诵。至于八八六十四卦,就难了。从中国学术史上看,唐宋以前,还没有分宫卦象次序,学《易经》,默诵《易经》,还没有这个分宫卦象次序可资遵循,就更不容易记忆。还是到宋朝以后,才把这个次序列出来。这个次序的排列,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是由每一卦变出了八个卦,八个卦变成六十四卦,如乾卦的变:

    乾为天,乾是卦名,接下来天风姤,为什么接下来就是天风姤?是什么道理?为这问题,我们当年吃过苦头的,向老师提出这个问题来,老师只是说“先默诵”,只好背诵,可是到底讲了些什么东西则不知道。心里真纳闷,只好去背诵。现在可以告诉大家一个秘诀,一定背诵得来,这就是要先明理,理懂了,就容易背诵。

    像这个三乾卦,从下数到上,有三爻,名三爻卦,这是先天卦的画法,是伏羲画的卦,亦是中国有文字的开始。这八个图案,是中国文字的始源,亦是中国文化思想的来源。后来人类社会越发展,人事越复杂,三爻卦已经不够用,就变成了六爻卦,如囗乾为天,便是六爻卦。现在的卜卦者所卜的卦,就是六爻卦。后天卦统统是六爻的图案,这六爻卦是很精细的,亦是很科学的。

    为什么要用六爻?因为一直到现代的科学时代为止,宇宙间的事情、物理,没有超过六个阶段的。一切的变,只能变到第六个阶段,第七个变是另外一个局面开始。以现代科学证明,物理上、化学上、电子、原子的变,都是六个阶段,只有化学的变有七个阶段,可是化学的第七个阶段是死的,没有用的。我们的老祖宗的头脑真厉害,当时并没有仪器,不知是如何发现了宇宙间一切事物,变的阶段不会超过六个的大原则。到今天为止,把全世界的文化集中起来,亦没有超过这个范围,所以后天只用六爻变,这是我们现代的解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2 23:28:38编辑过]
45#
 楼主| 发表于 2007-2-2 00:14:00 | 只看该作者

古代的解释,孔子在《系传》中说六爻的道理是:“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什么是“三极”?就是天地人三才。人文文化中是人就有男有女,亦即有阳有阴,三才有阴阳相对,三二就得六,这是孔老夫子的心得报告,几千年来,没有脱离他的范围。

    这些是我当年吃过苦头得来的,现在不再带大家去绕那些迂回的路。从我的经验中,找一条捷径,使初步学《易》的人可走,使大家在很短的时间就可以懂得,至少可以把门打开了。

    要注意的,画八卦是从下面画起,不像写字是从上面写起,如是既济卦,第一爻是阳爻,第二爻是阴爻,第三爻是阳爻,第四爻是阴爻,第五爻是阳爻,第六爻是阴爻,这样一路往上画的。学《易经》是学哲学,亦是学科学。哲学家、科学家对每一件事都问:“为什么?”那《易经》的卦为什么要这样画?第一个道理,天下的事情发生变动,都是从下面开始变,换言之是从基层变起;第二个道理,《易经》的卦,原来只是三爻,后来变成六爻,名称上就有了分别:下面三爻的卦为内卦,上面三爻的卦为外卦,内外两卦连起来的。自下面开始画卦,亦说明了宇宙事物的变,是内在开始变,如人的变,是内在的思想先变,一个公司机构出问题,必然是内部先出了问题,亦是我们中国人说的:“物必自腐,然后虫生。”一切东西都是从内变开始,所以画卦是由下往上,由内而外。

这些道理都知道了,再告诉大家默诵这些卦的方法,这里可以看到一个很有趣的东西来了,这是我吃了许多苦头以后才发现的,现在不要再让大家吃苦头了。如果把这个道理了解,在默诵时,一方面想到这个道理,一方面默诵,就容易了。

现在请看下边这个分宫卦象图。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2 23:29:39编辑过]
46#
 楼主| 发表于 2007-2-2 00:16:00 | 只看该作者

乾坎艮震为阳四宫 巽离坤兑为阴四宫

    分宫卦象次序 每宫阴阳八卦

    我们先看分宫卦象次序的头八个卦:

    乾为天,天风姤,天山遁,天地否,风地观,山地剥,火地晋,火天大有。

    囗先看乾卦。我们说过,《易经》是讲天地间的变道。宇宙间的事物,随时随地,在时、空以内没有不变的。现在,这个乾卦,第一爻开始变了,阳极阴生,一件事物到了极点,就要走下坡路了,所以中国的人生哲学,任何事物都留一点余地,一到了极点就完了。就像袁世凯当年想做皇帝,他的第二个儿子袁克文写一首诗劝他老子不要这样做,袁世凯看到几乎气死了。诗中两句说:“遽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到最高层是不可以的,像爬坡一样爬到了顶头,一定下来。这个囗乾卦是阳极了,第一爻变了,阳极就变阴,是由内开始变,于是外卦还是乾三,内卦第一爻变作阴,就成为巽卦,巽为风,所以成为:    囗天风姤。

    接着第二爻变了,外卦还是三乾,内卦第二爻变为艮卦,艮代表山,所以成为:        囗天山遁。

    继续变下去,外卦还是不动,内卦第三爻变为三坤卦,坤代表地,于是成为:囗天地否。

    这样一看便次序井然,懂了这个道理,就易默诵了。

    也许还有人记不清楚,或者不满足,希望不要继续讲下去,先把绸卦、遁卦的道理说清楚:

    囗天风姤,外卦乾就是代表太空,内卦巽代表风——气流。如果学过地质学,学过地球物理学,就会发现我们的祖先越来越伟大。原来太空是无比的大,太空在数字上就是一个“0”。《易经》的数字和外国的数理学在最高处相同而且比外国好;只是在应用数学上,现代分析下来,谁好谁坏那是另一问题了。《易经》早就指出,宇宙间只有一个数——,没有更多的。什么是二?一加一等于二,再加一为三,再加一为四,都是用一加出来的,一才有象,一从哪里来的?从“0”来的,“0”就代表没有,代表本体,代表没有数亦代表无穷数,包括了很多很多,等于一个房间,里面一样东西亦没有,一个空房间,说没有用也就一点用都没有,可是它的价值无比,因它可以做电影院,可以做舞厅,可以做课堂,所以“0”代表没有、代表无穷、亦代表天体——太空。太空在没有构成宇宙以前的第一个动能,以现代名词而言,是气体在流动,由气流的摩荡,慢慢凝结,因为气流的震荡,便发生了电力、热力,形成了泥土,高山也起来了,于是由天风姤,然后天山遁,遁就是逃避。意思是物质形成以后,最初的功能,慢慢在退位,像一幢房子建筑完成,开幕启用的那一天,亦是这幢房于开始衰坏的一天,也就是它开始“遁”的一天。

    最妙的是到了第三爻一变,外卦还是乾代表天,内卦完全变成坤卦,坤卦代表地,天地否,就是倒楣了。我们祖先的哲学可真妙啊!天地开辟了多好,西方的宗教认为上帝开辟天地,创造了万物,又照他的样子创造了人,这该多好!可是《易经》说,这要倒据了,并不美丽,天地否,如果没有宇宙,亦没有人生,大家免得烦恼,都空空洞洞的,满好。一有了天地宇宙,便倒媚了。犹如一个穷小子,身上只有一个明天吃的馒头,晚上睡觉一定安逸,假使袋里忽然有了一百万,夜里反而失眠。

    内在开始变,变到第三爻,等于我们内在思想中动一个念头,想做一件事,一步步地思想成熟了,可以发展到外面去了,内卦影响到外卦,从内变影响到外变,外面环境亦受到影响了,于是外卦的第一爻亦开始变了,就变成为:

    囗风地观,再第五爻变了,成为:

    囗山地剥,现在外卦只剩下了一点阳,所谓“硕果仅存”,阳能被一点一滴剥削完了,只剩最后一点唯一的生机,所以是剥。试看地球上,海洋的面积最大,陆地最少,高山又占了很多面积,剥削了可供人类生存的大地。

    从乾卦的本卦开始,到剥卦已经出现了六个卦了,再变下去,则产生第七个卦了,那么这一次变,我们祖先的法则,不能再往上变了,如果再往上变,则很简单,变成囗坤卦,阳极就是阴。如以《易经》这个道理看,人生没有什么道理,只不过生出来又死掉,两个阶段而已,睡觉、醒来,亦只是两个阶段而已,所以不能再变了。那么这第七变,是另一个变法,变出的第七个卦,名为游魂卦。老一辈年纪大的人,以文字对人家说自己活不长久了,往往用“魂游虚墓之间”来表示,意思是说,人是活着而灵魂已经进入坟墓中了,游魂就是这个境界。现在说乾卦的变,由一、乾为天,二、天风姤,三、天山遁,四、天地否,五、风地观,六、山地剥,到了第七变不能再往上变了,于是改为外卦的初爻再变,即第七卦:

    囗山地剥的外卦即艮卦的初爻,亦即是囗剥卦的第四爻变,又是阴极阳生,成为:

    囗火地晋,晋就是进步的进。这第七个卦名为游魂之卦,这是表示由内在的思想,变成行动,由行动影响到外在的环境,现在又是外在的环境,又压迫自己内在的思想发生了变,游魂就是这样回来的。到了第八变,名归魂卦,意思是回到本位了,内卦变成原位,于是成为:

    囗火天大有。

    乾宫的八个卦就这样变的,简单地说,分宫卦象次序的变是这样的:一、本体卦,二、初爻变,三、第二爻变,四、第三爻变,五、第四爻变,六、第五爻变,七、第四爻变回原爻,八、内卦变回本体卦,知道了这个道理,发现原来有如此好的组织,就容易默诵了。

    再举坎卦:

    坎为水,第一爻开始变,内卦成为三,兑卦为泽。

    囗水泽节,第二爻再变,阳爻变为阴爻,内卦变成震卦,震为雷,于是成为:

    囗水雷屯。照同样法则依次是囗水火既济,囗泽火革,囗雷火丰,囗地火明夷,囗地水师。只要知道了这个法则,以下艮、震、巽、离、坤、兑等六个卦都是一样,不必我一一详说,大家都会变,都会默诵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2 23:25:06编辑过]
47#
 楼主| 发表于 2007-2-2 23:15:00 | 只看该作者

错综复杂

其次要了解的,我们常常说某件事错综复杂,这错综复杂的语源,就是本自《易经》,《易经》的范围太广,真可说是“错、综、复、杂”。这四字的意思是指卦变而言,我们常说某人变卦,变卦是卦变的颠倒语,我们中国人说话,常常都是来自《易经》,如说:“不三不四”,为什么不说“不五不六”或“不一不二”呢?“不三不四”这句话,又是根据《易经》来的。因为《易经》的道理,卦的第三爻和第四爻最重要,这两爻在卦的正中间,亦是中心的位置,如果一个人不成样子,就被形容为“不三不四”。又如“乱七八糟”,即是从游魂卦、归魂卦来的,中国人处处都在引用《易经》的话,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
48#
 楼主| 发表于 2007-2-2 23:16:00 | 只看该作者

错卦与综卦是什么意思?

    卦的错综复杂是什么意思?现在先说综卦,为了使大家看八卦图案的方便,还是举乾卦为例来说明:

    囗乾卦的第一爻变为囗姤卦,如果把这个卦倒过来看,或者平放在桌面上,站到对面来看,就成了囗卦,这就是姤卦的综卦。综卦是相对的,全部六十四卦,除了八个卦以外,没有不相对的,这综卦是象,而综卦的理,是告诉我们万事要客观,因为立场不同,观念就完全两样。另外有八个卦是绝对的,无论单方面看或相对地看,都是同一个样于,这八个卦是囗乾卦,天,怎样去看都是天,囗坤卦,地,总归是地,亦是绝对的,坎卦是绝对的,囗离卦亦是绝对的,其他囗大过、囗小过、囗颐、囗中孚也都是绝对的,除此之外,其余五十六卦都是相对的,这表明宇宙间事物都是相对的,这就是综卦的道理。

    错卦,是阴阳爻错的意思,错卦的理是立场相同,目标一致,可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见也就不同了。如:

    囗天风姤卦,它的第一爻是阴爻,其余五爻都是阳爻,那么在阴阳爻错之后,变成了:

    囗这样第一爻是阳爻,其余五爻是阴爻,如上面的这个卦象,它的外卦是坤,坤为地,内卦是震,震为雷,就是地雷复卦,所以天风姤卦的对错卦,就是地雷复卦。六十四卦,每卦都有对错的卦。因此学了《易经》以后,以《易经》的道理去看人生,一举一动,都有相对、正反、交错,有得意就有失意,有人赞成就有人反对,人事物理都一定是这样的,离不开这个宇宙大原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2 23:27:10编辑过]
49#
 楼主| 发表于 2007-2-2 23:17:00 | 只看该作者
以现在的观念来解说,综卦可以称之为反对的或相对的,错卦可称之为正对的。有人说《易经》动辄有黑格尔的辩证法的思想,他说的正、反、合,就是《易经》的原则,这是乱讲。现在中国人很可怜,讲自己的文化,要和西方的文化比。我们这个和爱因斯坦一样,为什么不说爱因斯坦和我们一样?硬要把祖父拉下来和孙子比,说祖父很像孙子,很可怜,真是岂有此理!为何要如此比呢?他们说黑格尔的正、反、合是三段论法,我告诉他们《易经》是八段论法,比起来黑格尔就显得粗糙得很,又算得了什么!《易经》看东西是八面玲珑的。现在已经看了四面了,仍以囗天风姤卦为说,综卦是囗泽天夬,错卦是囗地雷复,而复卦亦应有它的综卦,就是囗山地剥,这岂不是看了四面,所以《易经》的头脑,一件事初到手,处理起来,四面都要注意到,不但要注意四面,还要八面玲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2 23:18:44编辑过]
50#
 楼主| 发表于 2007-2-3 23:58:00 | 只看该作者

复杂的道理

《易经》还有一个道理——复杂,亦即等于交互卦的道理,我们都讲究互助,这个互象就是《易经》的图案,像同样的挂勾交相挂住,就是一个“互”字。什么是“交互”?就是六爻内部的变化,如第二爻上连到第四爻,下面挂到上面去为互,第五爻下连到第三爻,上面交至下面来为交,这是交与互的不同,每卦的纵深内在,发生了交互的变化,又产生了卦。换句话说,这是告诉我们看事情,不要看绝了,不要只看一面,一件事情正面看了,再看反面,反面看了,再把旁边看清楚,同时旁边亦要看反面,这样四面都注意到了,还不算完备,因为内在还有变化,而内在的变化,又生出一个卦了。除了乾、坤两卦外,别的卦把中心拿出来交互,又变了一种现象。这现象的本身,又有综卦,又有错卦,这就是八面看东西,还要加上下一共十面,所以把老祖宗拿来和黑格尔这些人比,简直冤枉得很。

    现在我们作一个结论,唐代虞世南为什么说不学《易》不可为将相?试想我们懂了这个背诵八卦的方法与错综复杂的道理以后,知道这个图案的组织如此严密,告诉我们,看事情要有那么细密的头脑,要那么冷静客观才能把事情看清楚。明白了这些,虞世南不学《易》不可为将相的话,就可以明白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4 23:33:48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7-21 08:35 , Processed in 0.06474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