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一壶居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易经与任南红山古玉杂说》

[复制链接]
121#
 楼主| 发表于 2007-2-10 09:19:00 | 只看该作者

《系传》—孔子研究《易经》的心得报告

谈到《系辞》上下二传,相传是孔子所著。大家注意,孔子是到五十岁才开始学《易经》,所以他说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加上二十年学《易经》的心力,他认为得了道。不过后来有人考证,认为《系传》不是孔子著的。不过我对考据的事情,虽非常重视,但不太去管它,原因是考据的东西很难断其是非,我始终有一个理论,即使我自己昨天做的事情,今天若要说出来,都会有些模糊,如果说今天拿到一块泥巴,考据到几千年前的事情,硬说它是某种情形,那你爱怎么讲就怎么讲好了,谁有把握?所以《系传》到底是不是孔子著的,那只是次要问题,我们现在主要的是研究这篇心得报告的内容。其次我们知道,中国文字是非常美的,《系辞》的文字真是美极了,在古人传统的看法都认为是孔子自己写的,的确很美,文字用得很简要,一个字代表了很多意思,而且读起来很顺。
122#
 楼主| 发表于 2007-2-10 09:20:00 | 只看该作者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这一段文字不但很美,包含的意义也很多,和《论语》比较起来,学生们的文章,到底差了一点。老子的《道德经》和孔子的《系传》,以文字的立场看,的确很美,文章中有关哲学的道理、科学的道理,实在包含太多了,中国人都懂。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10 9:20:46编辑过]
123#
 楼主| 发表于 2007-2-10 18:57:00 | 只看该作者

天尊地卑 乾坤定矣

第一个道理是“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尊卑是两个对立的名词,并不是说权力财富的尊贵,卑亦不是下贱,是指人的感情思想,对于宇宙不可知的事,尤其古人觉得天很伟大,如对登山者登上泰山,赞它一句伟大,这是尊的真意,是一种形容词,越远大的,越摸不到的,我们觉得它越尊贵;而对于地,我们离不开地生活,离开了一秒钟就不得了,所以我们和地很近、很亲切,卑也就是很亲近很亲切的意思。这其中有很多哲学的道理,人的心理思想,凡是远的,摸不到的,看不见的,都认为是好的,理想永远是美的,越是稀少的、得不到的,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便越高,对于浅近的,就觉得没有多大意思,没有多大令人稀罕,就如男女之间的恋情,对于一个没有追到手的小姐,永远觉得是好的,永远美丽,爱情笃实,可是一旦结婚以后,慢慢地接近,这个卑就出来了,这是人情之常。

124#
 楼主| 发表于 2007-2-10 18:58:00 | 只看该作者
“乾坤定矣”,许多人用这四个字,作为结婚者的贺词。过去结婚,要把新郎、新娘的生辰八字,送给算命先生合婚,就用这句话说是“乾坤定矣”。其实这句话用错了,真正的意思是,“乾”、“坤”是两个卦的代名词,乾卦是代表高远的天,坤卦是代表与我们亲近、卑近的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这是《易经》的学理上、卦上的话,可是古人的解释,以为有了《易经》,我们的祖宗伏羲画了八卦以后,天地就开始了,这和今日西方宗教的说法一样,西方人说上帝创造了世界,我们说盘古老祖宗这么一画,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于是天地就开始了,是一样的错误。真正的意义是,乾坤两卦是天空与大地两个自然形象的代表,我为什么这样解释?因为在这里接下去说,“卑高以陈,贵贱位矣”。这句是解释上面的话,卑就是亲近的,地球对我们太近了;高就是太空,越高越远,“以陈”这一高一卑陈列在我们的前面,所以我们人类的思想感情,看见远大而摸不到的,认为尊贵,而对于亲近的却觉得无所谓了,因此乾坤两卦也代表了位置的不同,道理就在这里。
125#
 楼主| 发表于 2007-2-10 18:59:00 | 只看该作者

动静有常 刚柔断矣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这要注意,将来研究《易经》的象数,一定要记住动、静、刚、柔这四个字,动静就是阴阳,一动一静,动为阳,静为阴。刚柔,看得见的事物,如牙齿与嘴巴,牙齿是硬的为刚,嘴巴是软的为柔。实际上是这里面含有两层道理,动静是讲物理世界的情形,当地球没有形成以前的那种物理层面的世界,是一动一静的现象,这是阴阳正反两面的力量在互荡,到了物质的世界,就是刚柔,是物质出来的现象。所谓“动静有常”,宇宙间任何法则,太阳、地球、月亮、宇宙的运动,乃至人类思想、感情、情绪的变化,国家大事的趋势,并不是盲目的,虽然未来的前途如何,大家不知道。这是因为不懂《易经》,懂了《易经》至少会知道个大概。“动静有常”总离不开一个一定的原则、一个常规,等于一个孩子的长大,今日一岁,绝不可明天就是两岁,后天就是三岁,一定要一天天加下去,加满了三百六十五天才能长大一岁,这是有常。“动静有常”就是指物理世界的动静是有其常轨的,研究科学的人知道,原子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则,这种排列形成这种现象,那种排列产生那种变化,经过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空间,便发生一定的变化,这种轨迹,没有办法违反。“刚柔断矣”的“断”,不是一根线断成两截的断,是断定的断,判断的断,决断的断,有了刚柔,就可以判断物质世界的一切变化。
126#
 楼主| 发表于 2007-2-10 19:05:00 | 只看该作者

方以类聚 物以群分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这个“方”字有两种解释,古代的方字,写得像一只猴子蹲着,所以有人解释方以类聚,是说像猴子一样,一类一类地分别聚在那里。这说法有人反对。“方以类聚”的真正意义,方是指空间、方位,所以学《易》要注意时间与空间,也是现代的科学精神,中国过去不称空间而称“位”,“位”这个字用得比“空间”还要更好。懂了《易经》以后,处理事情,到处都有位的因素,譬如我们现在立脚的一块地,在五十年前,是荒郊野外,没多大价值,可是到五十年后的今天,虽不是黄金地带,也是白银地带了,这就是位的作用。任何事情,一个很好的计划,太早或太迟提出来都不能实现,一定要在恰好的时间提出来才能做到,而且是双重因素,除了时间,还有位置。方以类聚,每一方位的人,乃至个性、情绪都不同,物也是一样的道理,像台湾高山上和大陆温度相同的地方,种出来的某种蔬菜,看起来外形和大陆的一样,可是吃到口里,就不一样,这是因为方位不同,这就是方以类聚。至于“物以群分”是说在物理世界,一群一群的分类现象,就是这个道理。于是吉凶在这里发生了,“吉凶生矣”。学《易经》的人都知道,世界上未来的事情,只有两种结果,就是吉或凶,好或坏,做生意不赚钱便蚀本,没有做一年生意,不赚一毛也不赔一毛的。过去有人跨着门槛要求卜卦者卜断他是进门抑或出门,因而把卜卦者难倒了。假如我是卜者,我会断他不进门则出门,这断法表面上看来好像很滑头,其实这是一定的道理,吉或凶,都是因人的心理而产生的,为什么呢?因为“方以类聚,物以群分”,这一类的人和那一类的人,利益有了冲突,于是吉凶就分出来,到这里,也把《易经》运用的原则告诉了我们.

      (一壶居士注:“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将我们聚在《任南红山文化网》,朋友愈来愈多的深层“法则”和‘规律’点清楚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10 19:06:20编辑过]
127#
 楼主| 发表于 2007-2-10 19:07:00 | 只看该作者

那么我们怎样知道过去未来呢?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就是说,欲知过去、未来的学问很简单,人人都可以学会,只要看见太阳系统里,星辰运转的法则,懂了它的原理,在地上的每一成形的东西,山是高的,水是流动的,任何现象,都可以看得出来的,懂了变化的法则原理,那么对于过去、未来便都知道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10 19:07:38编辑过]
128#
发表于 2007-2-10 23:01:00 | 只看该作者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em17][em17][em17]
129#
 楼主| 发表于 2007-2-11 10:17:00 | 只看该作者

刚柔相摩 八卦相荡

“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

一寒一暑……”

这一段的意思是接着上面来的,是研究《易经》八卦道理最重要的地方,这是指我们现处的太阳系统,所带领的星球世界中的物理法则,扩大一点来说,也可以说是宇宙运行的法则。懂了宇宙运行的法则,自然会了解人事,正如儒家所标榜的“天人合一”的道理,至于把这个法则应用到另一个太阳系统,是不是相通呢?推测下来,大概也是相通的。
130#
 楼主| 发表于 2007-2-11 10:17:00 | 只看该作者
现在说的“刚柔相摩,八卦相荡”,就是说我们人类所居住的这个太阳系统以内,物理的法则都由刚柔(这是两个物质世界的代号)也就是阴阳,互相摩擦而产生。宇宙间,任何东西,都是由这两个相反的力量,互相摩擦才生出来的,这是摩。至于八卦相荡,开始时我们已经画过八卦,为了解说的方便,现在需要先介绍一些关于《易经》的基本知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7-8 04:06 , Processed in 0.05315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