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859|回复: 4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古玉线刻装饰技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9-4 09:39:0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工上自然态质变市辨伪的关键
玉器上的装饰纹线主要分为凸起的阳文和凹槽状的阴线两大类。其中阳纹有减地阳纹、双勾拟阳文、压地隐起阳纹、剔地隐起阳纹等。阴线分为刮刻阴线、砣碾阴线两大类,其中砣碾阴线按其形态可分为单阴线,一面坡阴线,汉八刀阴线、游丝阴线等。



一、阳纹
1、 减地阳纹
又叫真阳纹,通过磨削“地”,使阳纹微微凸起于平面之上,也叫减地隐起或者浅浮雕。
2、双勾拟阳纹
又叫双勾阳文或者勾撒法,或双阴挤阳,是商代才出现的表现手法。以并列的两条阴线使中间凸起部分,看上去像阳线,其实是在凸起部分的两侧雕琢出两条浅浅的凹槽,它们是斜下的浅沟,并非直下的切壁,所以看上去像阳纹浮雕。(看图,估计那双勾也就是两边用勾砣勾出来的意思)

3、压地隐起阳纹
将双勾阴线中的一条砣碾成斜面,使主体纹样突现出阳纹一样的视觉效果。是春秋及战国早期常用的表现手法。

4、剔地隐起阳纹
在同一水平面上,将纹饰线条以外的地子剔除,以达到表现内容的潜浮雕效果。这是唐宋及明带板,明清玉牌子较常见的表现手法。通俗叫“磨砂地”




来自 2#
发表于 2015-9-4 09:43:53 | 只看该作者
学习!{:soso_e1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5-9-4 09:44:02 | 只看该作者
二、阴纹
1、 刮刻阴线
以硬质尖状物刻画出来的阴纹,主要见于良渚文化的人面纹,兽面纹的细节,大多清浅曲折。

2、 单阴线
顾名思义,特别唐朝以单短直阴线为其显著特征。
3、一面坡
以较大的倾角将阴线一侧的地子磨成斜面,使纹线更加明显。此法又称“撒”,最早出现在商代中期,从商晚到春秋颇为流行,因商代一面坡斜面略带弧度,不及西周时期宽直,故称“撒尔不斜“







西周

4、 双勾阴线

又叫双勾碾法,以商代早期最为常见。因为它给人类似平凸阳线的错觉,又称为”双阴挤阳“,其阴线凹槽表现为两头尖浅,中间宽而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5-9-4 09:48:11 | 只看该作者
5、 勾撒法
虽然也是一种”双阴挤阳“,但与商代双勾阴线均细不同的是西周中期以后以勾撒法砣出阴线一宽一窄,窄线用勾,细而深,宽线用撒,靠近阳纹的地方为直岸,另一面砣出较宽斜面。阳线效果明显,特别漂亮。
6、游丝阴线
      春秋晚期出现铁质砣具后才出现,以其细如发丝而得名。
春秋战国
7、 汉八刀
    比一面坡更为犀利的阴线雕琢方法,一面立如壁,一面斜如刀削,线条简洁强劲。
文章精选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5-9-4 10:00:3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5-9-4 10:29:24 | 只看该作者
學習學習!多謝過版主分享!给兄敬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5-9-4 11:08:43 | 只看该作者
谢过版分享!!!{:soso_e1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5-9-4 11:24:10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0:}{:soso_e160:}{:soso_e1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5-9-4 11:32:02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5-9-4 13:15:40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0:}杠杠的{:soso_e1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5-12 03:23 , Processed in 0.06138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