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玉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求鉴] 1.3公斤的沉水沉香——品种、价值?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5-4-19 08:15:02 | 只看该作者
借帖学习{:soso_e160:}{:soso_e18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5-4-19 14:16:41 | 只看该作者

多谢您的关注!{:soso_e181:}{:soso_e160:}{:soso_e1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5-4-19 16:48:47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0:}路过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5-4-20 01:44:19 | 只看该作者

多谢马版主的关注!{:soso_e181:}{:soso_e160:}{:soso_e1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5-5-5 16:39:36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学习再学习,学到脑细胞发育为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5-5-5 23:41:55 | 只看该作者
沉香不像龙脑香那样可直接取自一种树脂,也不像檀香那样可直接取自一种木材,它是一种混合了树胶、树脂、挥发油、木材等多种成分的固态凝聚物,体积不等,形态各异。能形成沉香的植物主要是瑞香科沉香属(Aquilaria)的几种香树,但这些香树的木材本身并无明显的香气。


沉香质地密实,密度大者入水能沉,故古代常称“沈木香”、“沈水香”、“水沈”、“沈香”(沈指沉重、沉没)。“沈”字俗用而为“沉”,故后来也称“沉(水)香”。古代也曾将沉香称为“木蜜”、“蜜香”,盖言其香气特征。


天然沉香的形成有很多偶然性,没有哪种沉香树一定能结香,即使是毗邻的香树,也常常是有的结香有的无香。目前已了解到,若香树根干部位(由于虫蛀、外伤等原因)有真菌侵入寄生,则常会引起树体内的一系列变化,使树胶、树脂、挥发油等成分逐渐沉积、聚集,形成“香结”,时间愈长,品质也愈好。若香树死去、倒伏,经过长期的腐蚀和分解,在“香结”处仍然可以形成密实的凝聚物,其品质往往也更高。


常温下的沉香香气淡雅,熏烤时则浓郁、清凉、醇厚,且历久不散,加之沉香成香时间漫长,稀少难得,故自古为世人推重。天然香树一般要到十年或数十年以上才有发达的树脂腺,才有可能形成“香结”,而“香结”还要经过漫长的时间才能真正“成熟”。有的香树寿命能长达数百年,倒伏后留存的沉香往往也有数百岁以上的寿命,所以古人称赞沉香是“集千百年天地灵气”。


一般说来,密度越大的沉香,树脂与油脂的含量也越高,所以古人常以能否沉水作为鉴别沉香的一种方法。入水能沉者,常称“水沉”、“沉香”;次之,大半沉水者,常称“栈香”(栈:竹木所编之物);再次,稍稍入水而浮于水面者,常称“黄熟香”。“水沉”香体积较小,“黄熟香”则较大。一般认为,能泛出黄色、褐色、深绿色或黑色的沉香,以及点燃时能有沉油沸腾的沉香,其树脂与油脂的含量也较高。沉香的形成过程漫长,其品质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了树种、树龄等香树自身的因素,还受到生物(真菌等)、气候、土壤等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


屠隆所著的《考盘余事》一书中,有一段焚香之趣的描写如下:


“香之为用,其利最溥。物外高隐,坐语道德,焚之可以清心悦神。四更残月,兴味萧骚,焚之可以畅怀舒啸。晴窗搨帖,挥尘闲吟,篝灯夜读,焚以远辟睡魔,谓古伴月可也。红袖在侧,秘语谈私,执手拥护,焚以熏心热意,谓古助情可也。坐雨闭窗,午睡初足,就案学书,啜茗味淡,一炉初热,香霭馥馥撩人。更宜醉筵醒客,皓月清宵,冰弦戛指,长啸空楼,苍山极目,未残炉热,香雾隐隐绕帘,又可祛邪辟秽,随其所适,无施不可。”


“品其最优者,伽南止矣。第购之甚艰,非山家所能卒辨。其次莫若沉香!沉有三等,上者气大厚,而反嫌于辣;下者质大枯,而又涉于烟;惟中者约六七分一两,最滋润而幽甜,可称妙品。煮若之余,即乘茶炉火便,取入香鼎,徐而蒸之。当斯会心景界,俨居大清宫与上真游,不复知有人世矣。噶,快哉近世焚香者,不博真味,徒事好名,兼以诸香合成斗奇争巧,不知沉香出于天然,其幽雅冲淡,自有一种不可形容之妙。”



宋·朱熹《香界》

幽与年来莫与同,滋兰聊欲洗光风;

真成佛国香云界,不数淮山桂树业。

花气无边熏欲醉,灵芬一点静还通;

何须楚客纫秋佩,坐卧经行向此中。


沉香真正全方位进入到中国文化史是在唐朝。


中国香文化到唐代时期已相当兴盛,盛唐国力强盛、对外贸易发达,故在当时大量沉香资源涌入了中原。


雅致美妙的沉香一下子就吸引住了浪漫的唐人,于是几乎任何东西都想用沉香尝试或制作。


五代王建《宫词》:“供御香方加减频,水沉山麝每回新。内中不许相传出,已被医家写与人。”说得非常精辟入里,显示晚唐及五代对沉香特性的了解及香气清浊之品鉴已很细腻透彻,较之盛唐、中唐又更高度特化。


  唐人将沉香做成精美绝伦的毛笔、刀柄、山子、佩件等,在现今日本正仓院可看到这些宝物。在其日常生活中也处处可见沉香的影响,甚至中宗时期朝廷的王公大臣还会“各携名香,比试优劣”,定期举行所谓的“斗香”活动。(资料来源 :古天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5-5-5 23:57:44 | 只看该作者

清代沉香木松石纹杯(无锡博物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5-5-6 00:07:46 | 只看该作者
“奇楠由来”这一话题历来存疑颇多。转来两段与诸位分享。

一、《粤海香语》:伽(奇楠)杂出海上诸山,凡香木之枝柯窍露者,木立死而本存者,气性皆温,故为大蚁所穴,大蚁所食石蜜遗渍其中,岁久渐浸,木受石蜜气多,凝而坚润,则成伽 。其香木未死,蜜气未老者,谓之生结,上也;木死本存,蜜气膏于枯根,润若饧片者,谓之糖结,次也;岁月既浅,木蜜之气未融,木性多而香味少,谓之虎斑金丝结,又次也;其色如鸭头绿者,名绿结,掐之痕生,释之痕合,按之可圆,放之仍方,锯则细屑成团,又名油结,上之上也。伽(奇楠)本与沉香同类,而分阴阳 ∶或谓沉牝也,味苦而性利,其香含藏,烧乃芳烈,阴体阳用也;伽(奇楠)牡也,味辛而气甜,甘香勃发,而性能闭二便,阳体阴用也。然以洋伽(奇楠)为上,产占城者,剖之香甚轻微,然久而不减;产琼者名土伽,状如油速,剖之香特酷烈,然手汗沾濡,数月即减,必须濯以清泉,膏以苏合油,或以甘蔗心藏之,以白萼叶苴之,瘗土数月,日中稍曝之,而后香魂乃复也。占城者静而常存,琼者动而易散,静者香以神行,动者香以气使也。藏者以锡为匣,中为一而多窍,蜜其下,伽(奇楠)其上,使熏炙以为滋润,又以伽(奇楠)末养之,他香末则不香,以其本香返其魂,虽微尘许,而其元可复,其精多而气浓故也。寻常时勿使见水,勿使见燥,风霉湿土则藏之,否则香气耗散。

二、《本草乘雅》云∶奇楠与沉同类,因树分牝牡,则阴阳形质臭味情性各各差别,其成沉之本为牝为阴,故味苦浓,性通利,臭含藏,燃之臭转胜,阴体而阳用,藏精而起亟也;成南之本为牡为阳,故味辛辣,臭显发,性禁止,能闭二便,阳体而阴用,卫外而为固也,至若等分黄栈品成四结状肖四十有二则一矣。第牝多而牡少,独奇楠世称至贵,即黄栈二等,亦得因之以论高下,沉本黄熟,固坎端棕透,浅而材白,臭(嗅)亦易散,奇本黄熟,不唯棕透,而黄质邃理,犹如熟色,远胜生香,炙经旬,尚袭袭难过也。栈即奇楠液重者,曰金丝,其熟结、生结、虫漏、脱落四品,虽统称奇楠结,而四品之中,又有分别,油结、糖结、蜜结、绿结、金丝结,为生为熟,为漏为落,井然成秩耳。大都沉香所重在质,故通体作香,入水便沉。奇南虽结同四品,不唯味极辛辣,着舌便木,顾四结之中,每必抱木,曰油曰糖曰蜜曰绿曰金丝,色相生成,亦迥别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7-8 08:24 , Processed in 0.05339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