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鉴定实录
文/筑玉听韵
背 景:
2011年4月中旬,应潍坊古玉研究会之邀,参加潍坊首届古玉精品展示交流会。会议期间,由上海古玉沙龙秘书长玉润墨香引见上海古玉堂主古玉人,并对古玉堂参会藏品“白玉圆雕人物雕像”进行鉴赏。实录如下:
时 间:2011年4月16日 22:30—次日凌晨2:00
地 点:山东潍坊如家酒店
参与人:
上海:玉润墨香、古玉人、赵兄
河北:枫林、承玉族、筑玉听韵
陕西:香玉润泽
鉴定方法:目测观察 简易工具辅助
鉴定工具:30倍放大镜 强光手电
鉴定物:圆雕人物雕像(图1):器高约30厘米。
![]()
鉴定程序:
步骤一:辨别真伪(新老)
从“老”相上看,这是件开门的古玉。通过观察,从古玉的“次生变化”来判断,这件雕像主要出现两种自然风化状态:渗入玉质肌理的黑化现象和表层不均匀分布的白化现象。这种黑化现象,应是土壤中的有机质侵入玉器内部发生碳化的反应;伴此共生的白化,则是玉器经由长期的风化作用,分子结构发生质变,失去结构水,加之地温等外部条件影响,在器物表面转变成一层白色多孔隙的表层。局部区域经摩擦,白化表层已经褪去,露出黑化层。同时,因器体较大,器物表层的蚀斑和蛀孔更可轻易观察。上述这些古玉的表面现象,是玉器经由长年的氧化作用而形成,已经充分表现出器物的“岁月痕迹”,可确定鉴定物为古代玉器。上述观点,与鉴者基本无异议。
步骤二:鉴别玉质
强光手电抵住器表透视,可观察到器物为白玉质地。根据目测和经验判断,整器为籽料原石,质地细腻,油润感强,应为闪玉属。并且是“随料设形,依形而琢”,既能完全体现制造者的创造意图,也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原料的完整性。符合商周时期珍惜玉材,借料施工的材料应用特点。
步骤三:考量年代
此件立体圆雕人物为女性形象,体积硕大,造型独特:人物为站立状,大头,耸肩,垂乳,凸肚,垂臂,圈足。头生圆角,圆眼大鼻,阔嘴排牙,脚刻尖趾。头部有孔,腹部一穿。具有古人图腾崇拜、祖先崇拜、母性崇拜的意味,推测其用途应为祭祀或供奉之物。
而对这件雕像年代的考量,意见不尽一致。一方(甲方)认为此器为商代晚期产物;一方(乙方)判断器物应断代为西周早期。
甲方:古玉人、筑玉听韵、枫林
观点:考量商代玉器的年代,通常的方法是以殷商妇好墓出土的玉器实物资料为参照标准。这件器物虽然不是殷商玉器的标准器形,但也反映出商代晚期治玉的特点,由于琢玉工艺相对原始,往往只对玉器的外部轮廓做粗略加工。这件雕像从原材料应用形式上,更贴近商代用玉特性。从造像形态来看,造型稚拙古朴,比例失调,反映商代晚期特色。从局部特征分析,圆形角其实就是蘑菇角的变形应用,受材料局限,琢成此形;带短线的圆形眼,也为商代玉器所常用。“蒜头鼻”和“阔嘴方齿”,更没有超出晚商玉器的设计特性。玉人足部尖趾,与鸟趾接近,同样包含商代“玄鸟”崇拜的内涵。器物本身纹饰不多,但从造型和局部特征,足可判断为商代晚期产物。
乙方:赵兄、玉润墨香、承玉族
观点:整体造型、雕琢特点与殷商玉器参照比较,变异发展的细节很多。圆眼带阴线拉长眼角,是西周早期的特点;鼻翼上卷成云纹,特别是雕像背部出现阴线卷云纹装饰,更说明塑像年代要晚于殷商,更接近西周人物造像和纹饰特征。应是西周边远方国用于祭祀或崇拜用途的雕像。玉润墨香着重从工艺角度判断分析:钻孔弦线的排列细密程度反映的特点,以及背面卷云纹的斜刀技法,应确定为西周早期器物。承玉族认为,古玉断代应更加严谨,在商代特征与某些西周特征并存的情况下,应采照“断下不断上”的原则来决定年代归属。
鉴定过程中,还对商周时期治玉工具、施工痕迹、历史发展脉络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辩论和探讨,借用报纸上常用的一句话:谈话在热烈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因对本鉴定物结论性意见影响不大,不再赘述。
结论:该雕像为商晚-西周早期产物。商周时期,圆雕人物本身少有,如此重器,确为孤品。对研究商周过渡时期玉器文化以及民族偶像崇拜的内涵具有深远意义。
后记:
1、实录根据笔者记忆整理,时间已跨月余,观点可能有疏漏失衡。玉润墨香、古玉人两位仁兄若见有误,望告知,以弥修正。
2、本文图片业经古玉人同意,引自古玉堂博客图片专辑。在此谢古玉人兄豁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