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任南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求鉴] 求鉴汝瓷年份(不是开门货手头重)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4-9-25 16:03:35 | 只看该作者
不是开门货就当新的玩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4-9-25 16:12:01 | 只看该作者
古玩369 发表于 2014-9-25 16:03
不是开门货就当新的玩吧;

此件非旧藏,可收进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4-9-25 16:19:51 | 只看该作者
注漿成型工藝始於戰漢,五代到宋此類工藝更為普遍。 成型只為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4-9-25 17:01: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古玩369 于 2014-9-25 17:07 编辑
任南 发表于 2014-9-25 16:12
此件非旧藏,可收进吗


bushou为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4-9-27 13:49:01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棕式瓶年份浅现代产品。放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4-9-27 14:05: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弘历00 于 2014-9-27 14:30 编辑

陶瓷注浆成型工艺究竟始于何时  注浆成型工艺是陶瓷制作中一个重要手段,其工艺流程是首先按照设计图纸用石膏块制作一件未来所需瓷器形状相同的造型,如瓶、罐、壶等圆形器物使用车削方法制成,四方六方等非圆形器物用雕塑方法完成,这个过程称之为“制种”
种制好后,再用水将石膏粉调成糊状将“种”全部包裹,并预留石膏凝固后取出“种”的开合缝,待石膏硬结后,取出“种”,石膏就成为模具,石膏模具彻底干燥后用橡胶带捆好,在模具的顶部开一孔,由此孔向模具内注入特别配制的泥浆,这种泥浆加入了化学制剂,使得泥沙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悬浮状态,干燥的石膏模具接触到泥浆后立刻会吸收水份,悬浮的泥沙会均匀的吸附在模具内壁上,随着时间长短不同,吸附的泥沙厚度也不同,需要薄胎时间就短一些,需要胎厚一些时间就长一些,待达到需要的厚度以后,将泥浆从模具中倒出,再等吸附在模具内壁上的泥沙稍干燥后,即可打开模具取出制好的泥坯;瓷器的成型工序完成。
   其工艺原理是利用石膏模具的吸水性能,将悬浮在水中的泥沙吸附在内壁上,达到一定厚度的泥沙吸附后,再将剩余的泥浆倒出,既形成中空的器皿泥坯,其优点是工艺简单、方便的制作各种非圆形不能使用辘轳车旋转制作的泥坯如方形,菱形,等以及壶嘴、瓶耳等,使用注浆工艺成型使得镶器类、小器类瓷器成本大大下降,质量大幅度提高。
  但是由于其工艺特点,又有些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无法解决,一是合缝线残留,由于两块或更多块模具的相接处的缝隙影响泥沙的吸附,造成接缝处泥坯密度与其他处不同,高温烧成时其收缩率不同,烧成的瓷器胎体上会留下隆起或下凹的线状痕迹,俗称“合缝线”,明显时用肉眼可以看到器皿相对两侧的合缝线,不明显时用手抚摸可以感觉到,合缝线影响瓷器外观质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圆形器皿一般采用上下开模,将合缝线留在器皿的腹部,经过车削后,在车削痕的掩盖下,基本找不到合缝线,如果器皿上下两头凸出,则采用三开、四开模减少合缝线,棱角造型器皿尽量把合缝线留在棱角处;其二由于依靠吸附所以壁厚基本相同如果底部有足,在足部位的内底有一圈下凹沟,其形成原因是足部占用了吸附的泥沙,而下凹无法用泥补平,因为补上去的泥和原来坯上的泥密度不同高温烧成时会出现收缩不均的问题,一般解决办法是尽量采用无足造型。
  中国陶瓷从何时开始使用注浆成型工艺?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瓷器鉴定,有人说唐宋时期已经出现,更多的人说民国初年中国才出现,【景德镇陶瓷古今谈】一书载1953年民主德国陶瓷专家到景德镇帮助景德镇瓷厂掌握了注浆成型工艺;由于持有前两种观点的人拿不出可靠的证据,所以大多数人相信注浆成型的瓷器是现代产品,鉴定瓷器时只要是注浆成型立刻“枪毙”;因此在陶瓷研究者之间争论激烈,但至今没有统一答案;
也许因为中国瓷器异型品种较少,也就无人使用这种工艺,中国如此之多的陶瓷产地,外国人能发明的工艺中国人肯定也会发明,他们是从金属铸造发展而来,中国掌握金属铸造技术要比他们早很多年,所以完全有理由相信。
民国初年开始也没错,湖南醴陵建立陶瓷学校,学校聘请了许多日本教师,讲授当代陶瓷生产技术,注浆成型技术从日本传入中国,
而景德镇应该是在1953年以后开始使用注浆成型工艺,其一景德镇保守势力极端强大,清末五省联建陶瓷学校都不敢建在景德镇而建在鄱阳,在景德镇有严密的帮会组织控制陶瓷生产的各个行业,就拿窑炉改革来说,到解放为止只建过一座推板窑,还只烧了几窑瓷器就再也没有使用。因此在解放前使用注浆成型的可能性很小,但也不排除个别生产低档瓷器的厂家使用这种工艺,因为在一本景德镇文史资料曾经解释一个名词“一副盆”时提到解放前“一副盆”是指一条注浆成型生产流水线。
醴陵或其他窑口在民国初年开始使用;景德镇在1953年以后注浆成型工艺技术进入成熟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4-9-27 14:09:33 | 只看该作者
弘历00 发表于 2014-9-27 13:49
这个棕式瓶年份浅现代产品。放弁!

放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4-9-27 16:56:35 | 只看该作者
弘历00 发表于 2014-9-27 14:05
陶瓷注浆成型工艺究竟始于何时  注浆成型工艺是陶瓷制作中一个重要手段,其工艺流程是首先按照设计图纸用石 ...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11-22 14:45 , Processed in 0.06611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