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775|回复: 3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引用] 【转载】一件仿战国龙型玉佩的剖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7-14 09:16:2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独钓寒江 于 2014-7-14 14:39 编辑

一件仿战国龙形玉佩的剖析  

2010-08-02 12:14:00|  分类: 玉器 |  标签: |举报 |字号大中小 [url=]订阅[/url]



  一件仿战国龙形玉佩的剖析【转载潍坊市古玉文化研究会博客】






         这件仿战国龙佩,采用氢氟酸腐蚀做钙化,并且做出开窗见地,可谓惟妙惟肖,具有一定的杀伤力。但仔细分析一下,自会一清二楚:
    1、钙化:这种钙化,是用氢氟酸对不同部位多次腐蚀,后经打磨形成的。所以会出现深浅不一的层次变化。开窗部分是用不干胶粘贴后形成。
     这种“钙化”,仅仅是在玉器的表面出现。而真正的钙化,是由里及外全部通透。这是由于玉器长期在干燥的环境下,分子结构中的OH基游离,剩下了纯粹的硅酸盐。通俗点说就是失去了水分而形成钙化。
     由于古玉钙化是在密闭的空间,长时间慢慢形成,形成的过程中几乎没有氧分子的参入,也没有高温高压的物理环境,所以分子结构仍不稳定,在我们盘玩时会慢慢恢复原来的分子结构,这就是古玉钙化后盘玩仍然变化的主要原因。而作伪的钙化,是采用化学方法在有氧的环境下进行,彻底的改变了它的分子结构,所以盘玩也就没有变化。大自然中风化的玉石表面,也是一样的道理,这种貌似钙化的风化状态,也是没有变化的。这也是区分老浆料作伪辨别的一个方法。
        基如此,这种作伪的钙化会死板,生硬,也就没有包桨而言。
    2、沁色,此玉器里面若隐若现的沁色,可以在使用氢氟酸以前,用不同颜色的碱性化工染料提前作色。这里就不再多说。
    3、工艺:这类东西,最大的破绽还是在工艺上,大家看下图:


      首先,蝌蚪纹不饱满、圆润,近中心的第一砣与以后工艺采用的砣具不同。并且很明显是一次完成,而老的工具由于转速及行程原因,根部无法完成如此流利地转弯,尾部的那一砣也是如此,这是工艺上最大的破绽所在。


       这几条阴线,除了急功近利一次完成之外,再就是崩口的大量出现,虽然经过打磨,但依旧明显。
       再就是,所有阴线内光泽和外表截然不同,也就是未经打磨或是没有经过长时间有机物侵蚀形成统一的包桨。这是伪古玉和出土古玉最大的区别,也是做伪者永远无法企及的一方面。
4、气味:这里补充一点,凡是这种灰皮或钙化较重状态的玉器,它绝对会有一种很浓的墓土味道,并且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伪古玉大多带有化工产品的味道,即使他们使用墓土埋藏一段时间,但一见热水就会原形毕露。
        我之所以始终强调鉴定古玉,必须以它所在环境中形成的各种特征为首要依据,就是这个道理。只有掌握它在环境中形成之特征的原理,用科学的方法解释清楚,才是鉴定出土古玉的最好的方法和根本出路。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4-7-14 09:21:08 | 只看该作者
打不开图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4-7-14 09:24:50 | 只看该作者

怎么我这能看见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4-7-14 09:29:42 | 只看该作者
能看到图。关注学习,谢谢寒江兄分享...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4-7-14 09:41: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萧江 于 2014-7-14 09:44 编辑

刚才看不到照片,现在看见了。学习了!
我水平低 ,并且有多年不到地摊古玩市埸了,不了觧这几年仿品行情。
酸蚀品玉质破坏, 一定没有和田玉光泽及润性, 无光泽及润性者的"钙化"可能有假,不可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4-7-14 09:49:39 | 只看该作者
学习,谢谢独版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4-7-14 09:58:51 | 只看该作者
学习!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4-7-14 10:52:39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好帖,寒江版主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4-7-14 10:54:1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感谢独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7-26 15:57 , Processed in 0.06679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