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放牛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教材] (微图已上)龙凤宜子孙佩

  [复制链接]
351#
发表于 2014-7-21 20:05:51 | 只看该作者

长距离,平行的,几乎等深的打磨痕,
还有沟槽底却没有砂拖痕,让人怀疑是现代机工所致。

水平有限,个人愚见!

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2#
发表于 2014-7-21 20:26:54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3#
发表于 2014-7-21 20:41:5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4#
发表于 2014-7-21 20:42:05 | 只看该作者

   此贴终于回到正常的轨道上了,非常喜欢这种讨论。马甲都清除了,还了个清静讨论的氛围。谢谢大家的共同维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5#
发表于 2014-7-21 20:48:28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发表于 2014-7-21 21:09:25 | 只看该作者


自然理解和包浆的器物表明呈现柔和漫散浆光,
酸腐快攻表明等高态,发烧灼碳化同向蛤蛎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7#
发表于 2014-7-21 21:45:57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8#
发表于 2014-7-21 21:50:16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9#
发表于 2014-7-21 21:53:37 | 只看该作者
认真学习了任老师的教学贴,有点小小的感悟:就放牛版这件藏品来说,我认为任老师的教学贴子已经说明一切了。只会看工永远只是小学生。一定要用工上自然质变来读懂藏品的真与仿!
   我对战汉玉器没有深入学习过,就学习老师的教材结合我自己的一点认识,说一下对这件玉器的看法,不对之处,请各位版主批评,当然了,也可以不批评直接删除!我不会画图,就只好用文字表明,太惭愧了!
     认识一:神韵好!我一直认为古玉的神韵是最不可仿的;
     认识二:属重器!此体量在战汉玉器中是非常难得的,馆里的也少有;
    认识三:自然态!整器沁色入里,白化过渡自然,失色失透,有解理,有次生,与工法浑然一体!
    认识四:玉料精!上好的种田碧玉啊!用这种玉料做旧?蚀本的生意谁做啊!
    认识四:工法奇!可能大家纠结了好长时间,大多是纠结在工上了,这件玉器初看工是有疑问,看工是有槽等宽的现象,像是快机工所为。但细看,工法与沁蚀浑然一体,无断色沁,属自然质变的一体位。所以说工法奇!不好分辨!谁也不知道古代祖先用什么工法制玉!只有结合工上自然质变认知是王道!






不知是哪位师友说的。。。。我完全赞同。。。。。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360#
发表于 2014-7-21 21:55:05 | 只看该作者
玉鹰羽玉 发表于 2014-7-21 21:50
http://www.rn-hswh.com/bbs/thread-106482-6-1.html 那边说是美品,这边说是酸腐,到底是那边对啊,    ...


  兄弟不要纠结了,这件东西用心看用心悟,看看任老师的教学贴,一对比就明白了,任老师什么都教我们了并没有保留什么,只是我们要用心看用心学和悟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10-11 12:54 , Processed in 0.05830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