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放牛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教材] (微图已上)龙凤宜子孙佩

  [复制链接]
191#
发表于 2014-7-13 13:27:1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2#
发表于 2014-7-13 13:28:52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
发表于 2014-7-13 13:38:24 | 只看该作者
任网内部定此为美品,希望能公布教材资料供师友们借鉴
个人一些看法也希望师友们指导,老师经常讲细节决定一切.远观形,近看质,细瞧工.哪先讲形吧,


先从字形上讲吧,字圆滑有古意,成形圆雕,哪再看下面馆藏品吧







单从字形上讲就怕货比货了,字体的加工是用了拉丝工艺,古相苍劲透出字的美感,楼主的相比之下就显得软弱无力


再看看螭头,圆头蚕目卷云耳,再瞧瞧馆藏










差别是不感觉楼主的螭头太胖太圆了点,还差点东西!!!
中国玉器的纹饰讲究是几乎是玉器一定有寓意,寓意一定吉祥,就是没有纹饰的玉佩也叫做无事牌,也就是平安无事的意思,这个是人所皆知的,但是,而从新石器时代的玉器降至魏晋南北朝之前的玉器玉器的纹饰是复合型的,往往一种纹饰隐含着另外的纹饰,有明显的主纹饰,也有隐形的次纹饰,这个就是中国古代玉器的神奇之处,不亚于毕加索的抽象派作品。



这也是战汉玉器最好玩的事,在玉器中龙凤形纹会隐收藏在器中,红圈的部位大家找馆藏器对应休会一下


尖角的挺拔,顺形,


再细瞧下凤头,嘴形.总差了点什么,,,,,是的,少了神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4#
发表于 2014-7-13 14:10:13 | 只看该作者
再谈谈质吧,楼主青玉质材,还是看图谈事


,

红圈脱皮???是鸡骨白???哪旁边兰圈黑色的是什么????明显和图底青玉不符???也许如下图很像


馆藏品,有青有黑,很像.但瞧仔细玉质中是带有墨点.大伙再找找楼玉青玉中可有墨点,可别说兰圈的是墨点呀!墨点存在质中不是器表.
哪楼主的到底是什么玉呢?



这个料也点像不?河磨料,,,,,仿战汉常用料.



图说邳州仿古玉器之四——青玉材质辩真赝品

青玉的产地包括新疆的和田、若羌、且末、于田以及青海等地和现在东北辽宁的河磨料,产出量非常大,既包括原生矿产(山料),也包括外生矿产(子料)。青玉是软玉中数量最大的组成部分,其物质成分跟白玉相同或相近,成因与白玉一样,都属于接触变质成因形成,只因含微量元素铁而呈现出差异。其中,有一部分青玉具有更强的交织结构、韧性也更好。 青玉包含的品种范围很宽,从青白、青直到深墨绿色,颜色跨度大,也因这种颜色跨度又可细分为青白玉、青玉,发青绿颜色的又被称为青碧玉等。青玉是软玉中硬度最高的,又称为钢玉,但颜色不如白玉美。

说起战国和汉代的玉器用料,其中青玉质地的材料也是使用较多的一种,那么真品的古玉器的青玉用料到底和现在邳州仿古玉器使用的青玉有什么明显的区别呢.?其实,只要细心观察,战国和汉代的青玉料是有明显特征的,先看看历代的文献价记载:

吕氏春秋·孟春》:“﹝天子﹞载青旂,衣青衣,服青玉。” 南朝 梁元帝 《言志赋》:“柱何用於黄金,案宁劳於青玉。”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二·青玉》:“按《格古论》云:‘古玉以青玉为上,其色淡青,而带黄色。”

这些文献说明了二个问题,一是青玉较多,较硬,而且在春天的时候古代天子春游出行是需要佩戴青玉的,这个是战国时期当时礼仪配饰的需要,而李时珍所考查的格古要论所说的古玉是以青玉为上,并且带有淡黄色,从这个说明上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对玉的了解水平有多高,他说的青玉带黄色的就是我们前面说过的常被人当成是黄玉的战国和汉代玉器,现在地矿一般以碧玉定名,而青玉在战国和汉代时期是绝大部分带有如雾似霁的细墨点的,这个特征也是鉴定战国和汉代玉器材质的一个重要依据,而现在的仿古玉器的青玉材质是绝对没有这样的特征的,其材质大部分是河磨料,一定要牢记这些细节,下面我们可以用图进行对比说明。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95#
发表于 2014-7-13 14:25:20 | 只看该作者
社长 发表于 2014-7-13 14:12
看来很多人心机太重了。
一、既然任网有强大的贵宾版主看场子,既然所谓的某网来砸场子,大可拿起理论 ...

你如果愿意在这个平台上与师友们交流、探讨、学习,那你就要学习任南先生的古玉鉴真理论及眼学加科学、微痕检测辨别真假古玉的科学方法!
大家站在一个平台上、学习一种理论、承认科学的检测方法去判别真假及评贴十分必要!
特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6#
发表于 2014-7-13 14:30:5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7#
发表于 2014-7-13 14:30:56 | 只看该作者
细瞧工,前面社长已讲了工态了,我就不写了,做图很累的,得找资料图片之类,我就讲一个图


这工态是后期修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发表于 2014-7-13 14:34:27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
发表于 2014-7-13 14:38: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寻古玉符号人 于 2014-7-13 14:51 编辑
社长 发表于 2014-7-13 14:21
以工上自然态基础,以工上自然态着眼点,产生的美,来自于自然,来自于工与时间的烙印。 ...

以工上自然态基础,以工上自然态着眼点,产生的美,来自于自然,来自于工与时间的烙印

兄可以开一个以;以工上自然态基础,以工上自然态着眼点,产生的美,来自于自然,的理论网站不需要微痕检测就可

辨真假,我也会去学习的!



可是目前我信任眼学加科学的辨别方法!


所以任南网就要有这特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
发表于 2014-7-13 14:42:58 | 只看该作者
巴顿将军 发表于 2014-7-13 14:34
小帅哥,在43页时,我就讲过,点到为止。意思给别人台阶下,但版主理解不了,从43页自顶到50页,把狠盘了 ...

谢谢兄台,我只是讲给小师弟师妹们听听,,老师的理论要学,但别只认一个理,还有好多知识得从其它方面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10-14 00:21 , Processed in 0.06261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