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任南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求鉴] 易定款有裂?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4-6-19 20:35:49 | 只看该作者

定窑鉴赏文摘

一、要有玉质感。宋代制瓷追求玉质效应,以有玉质感的为上品,特别是作为宫廷烧造的瓷品,更是必须要烧出玉质感来的。因此,一件定瓷器物上手(无论是白定,还是色釉定都是如此),首先要看有无玉质感?真品应是釉水莹润,富有灵动之气,就如白玉一般的。仿品因胎釉原料和烧造温度等不易掌握,很难烧出玉质感来。一般都是气韵呆滞、釉色苍白,无玉质感可言。个别能烧出玉质感来,但常见色彩显新,有火爆之感

二、釉色如象牙之白。五代之后,定窑器施釉前已不施化妆土了。所施白釉的釉水为白中闪黄,所以釉面之色呈所谓的“象牙白”色。少数质差的釉为白中微闪灰黄。白定釉面呈半透明状,因为施釉较薄,所以薄处能隐约看到胎色。在器物的折腰处可见积釉呈浅浅的黄绿色。积釉处气泡稀疏通透,大小不一。这也是一个鉴识时要注意的要点。仿品因掌握不了定窑特定的烧成气氛,故难以烧出“象牙白”的釉色来。釉色常不是偏白就是偏黄,在器物折腰处也难见浅黄绿色。
三、要见“竹丝刷痕”。定窑的制胎工艺中,在胎半干之时,有用竹丝刷子旋修这一道工艺,因此在胎面上就留有一些“竹丝刷痕”。定窑因为施釉较薄,烧成后,在釉薄处透过釉面就隐约可见竹丝修胎所留下的刷痕。这是定窑瓷的一个基本特征之一,在鉴识时必须特别留意。仿品中常不见这种“竹丝刷痕”。有的做了,但做得生硬拙劣,不够自然,据此可以鉴别。
四、釉面常见“蜡泪痕”。这种“泪痕”是由于上釉不均匀,入烧时釉水垂流所致。垂流釉的下部似蜡泪状凸起,球面下部呈浅水绿色。这种“泪痕”只出现在盘碗的外部。有否“泪痕”也成为鉴识是否北定的一个基本特征。当然,不是每一个定窑瓷都有“泪痕”,但有“泪痕”比没有“泪痕”的要容易确认。一般的仿品是较难做出这种“泪痕”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4-6-19 20:40:51 | 只看该作者
弘历00 发表于 2014-6-19 20:31
这件瓷器年份不多.首胎土釉子没有定窑瓷器特征.又刻上定窑瓷器款由此为不类产品.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4-6-20 07:39:17 | 只看该作者
1 真品的釉水莹润和玉质感主要是由材质和岁月造成。 2 早期的白些和后面的象牙黄,与胎有较大的关系。 3 竹丝刷痕是较细致的活儿,随意但灵活熟练,可作鉴别参考。4 瓷、玉虽然不是同一物质,在地下质变的理是相通的,仔细琢磨有迹可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4-6-20 10:24:14 | 只看该作者
徐向阳 发表于 2014-6-20 07:39
1 真品的釉水莹润和玉质感主要是由材质和岁月造成。 2 早期的白些和后面的象牙黄,与胎有较大的关系。 3 竹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4-6-20 14:23:05 | 只看该作者
浅见,圈足无修胎痕,似注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4-6-20 15:18:51 | 只看该作者
红山飞蝠 发表于 2014-6-20 14:23
浅见,圈足无修胎痕,似注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5-13 08:04 , Processed in 0.04848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