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古玉] 运用十二法全面分析玉琮判断真伪

  [复制链接]
101#
 楼主| 发表于 2014-8-22 15:47:44 | 只看该作者
老三代 发表于 2014-5-25 16:40
分析的太精辟了!非常精彩!学习听课。


感谢光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2#
 楼主| 发表于 2014-8-22 15:48:12 | 只看该作者
天娇 发表于 2014-5-25 18:12
图文并茂,无私爱献,好人好网好贴!谢谢


感谢光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3#
 楼主| 发表于 2014-8-22 15:49:54 | 只看该作者
沙漠狼 发表于 2014-5-26 10:31
谢问道兄至深至精的分析!

狼兄太客气了,也感谢你和大家分享了很多好藏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楼主| 发表于 2014-8-22 15:50:48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光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楼主| 发表于 2014-8-22 15:55:30 | 只看该作者
常青树 发表于 2014-8-22 15:42
衷心感谢版主(避讳您的名号)结合实物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这种方法很值得推荐 推广,这样的方式对广 ...


感谢你能喜欢这个帖子,以后我们
会尽自己的能力多写好帖子给大家
参考和讨论,也欢迎大家多发帖多
参与讨论,我们相互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6#
发表于 2014-8-23 15:32:31 | 只看该作者
迟到啦!好贴,谢版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7#
发表于 2014-8-23 15:42:39 | 只看该作者
讲得生动、具体、形象!被感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发表于 2014-8-23 16:05:59 | 只看该作者
反复学习,太受益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9#
发表于 2014-8-23 20:27: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马纪宁 于 2014-8-23 20:30 编辑

“坑”和“孔”有肉眼可见的,但大部分是肉眼不可见的,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沁门,需要借助放大设备观察。
任网以前教材中提到过玉器在土中下端容易出现沁门;与土紧密接触的表面容易出现沁门;土中“裂”容易形成沁门;器物加工或打磨相对粗糙部位条件合适容易形成沁门;器物边缘容易出现沁门;器物较薄处容易出现沁门;被水充分溶蚀的部位容
易出现沁门。

补充一点------玉质疏松的部分也易产生沁门产生质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0#
 楼主| 发表于 2014-8-23 20:48:57 | 只看该作者
金石 发表于 2014-8-23 15:32
迟到啦!好贴,谢版主!

欢迎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5-1 05:29 , Processed in 0.10378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