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登录 | 中文注册


新欣 2018-5-3 18:06
我去三亚猫冬六个月刚回来一周,因异地上网困难,所以上网也少多了。我还好,谢谢您的关心。
吴广生 2015-10-22 11:51
我不会发帖,请老师帮我把下面一文发一下。
吴广生
赵文竹其人
吴广生

一条曾在网上几度走红并被疯转的微信,多次被加在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名下。谁也不可能想到,它的真正作者竟是一个当代隐者。
他叫赵文竹,是我的老乡和挚友。岁末年初,常有朋友转发我冠以“习近平:……”的微信,文内第一句都是“无论中国共产党犯过什么错误,无论共产党中出现了多少腐败分子,我们作为中国的公民,都不应和共产党过不去。不管什么原因,在中国当代由共产党执政是历史的选择。”
我问赵文竹,“这条微信好像是你写的,怎么按到习近平头上了?”他笑着回答:“不仅有习主席的版本,还有加在李嘉诚头上的版本。”
2015年9月,赵文竹的新作《旁观者——一个当代隐者的人文思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收录了他的原作《爱国是起码的道德底线》,文章结尾也都是“中国若乱了,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受害者!作为一个公民,热爱自己的祖国是起码的道德底线……”毋庸置疑:不管标题冠以谁的名字和头衔,文章的的知识产权非赵文竹莫属。
赵文竹是一个没有身份的人。在10年前的一次外来人口社会问卷调查中,选项中的工人、农民、商人、公务员等身份他无一符合,最后只得填个“其他”。至今,他在作协、美协、工商、宗教等任何社会团体,以及银行、保险等没有任何相关信息。他浪迹天涯,差点成了没户口的人。因他在家乡找不到原户籍,最后是以所谓朋友的表姐(老伴)夫的身份挂靠在别人的户口本上……
有一次他到净慧老和尚身边小住,有客人来,老和尚向那人介绍他,一口气给他戴了好几顶桂冠:画家、作家、思想家、禅师,前边还都加了个“大”字。最后老和尚又都否了,说他这人没法归类。
他因此常被人称为隐士,甚至“著名隐士”。赵文竹觉得好笑:著名隐士还能叫隐士?!他说:“我倒想隐,可差不多每天都有一些人找上门来,再被称为隐士,很像作秀。”
赵文竹初中学历,自学成才,他的玻璃画被誉为“中国一绝”,水泥画(也称冷凝石画)获国家实用专利。他出身农民,却主动放弃城市户口和区政协常委、有突出贡献青年等荣誉地位。“此生无意谋求任何事业、任何地位和任何称号,不参加任何组织,”是他的郑重告白。他千里迢迢,从山东蓬莱落户北京中轴线最北端的昌平区百合村,几乎足不出户。他的房子坐落在村边的山脚下,一眼望去,就像一处简陋的临时工棚。灰色的塑料板墙体和玻璃加上预支板屋顶,毫不讲究,但房子里却别有洞天:屋里有建房时刻意保留的大石头,世所罕见;厅里的石头上竟然还有自然生长的一棵绿藤。赵文竹说:“这棵植物是拿钱买不到的,它是从石头缝里钻出来的,你用500元、1000元钱能买得来吗?!”
赵文竹房子的侧门是用废弃的五合板拼成的,斑驳陆离,大俗大雅,他取名“乞丐门”。门旁有一天然巨石,造型像一只山龟,还一只眼睁一只眼闭,赵文竹慧眼识宝,完整保留;门旁的墙壁上更是他的神来之笔:墙皮斑驳的红砖,时隐时现;墙上不起眼处,细看可见一只栩栩如生的虫子,让人感到这所老旧房子,至少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建筑,其实,他住村10余年,房子更是新盖不到一年。
赵文竹著书颇丰,《常怀感激》《终极审判》《汉字禅解》《墨韵禅趣》等广为流传。其中《墨韵禅趣》可谓他最为厚重的中国画艺术集。尤其是书中的《笔墨本地》一章,如横空出世,石破天惊;似重磅炸弹,振聋发聩。
《笔墨本地》一章是赵文竹运用禅法智慧,高屋建瓴地评说古今中国画艺术和古今中国画的泰斗、大师、巨匠们,包括董其昌、黄宾虹、潘天寿、齐白石、陈子庄、黄秋园、担当、石涛、八大山人、石鲁、林散之、于右任、康有为,甚至毛泽东,可谓古往今来第一人。
在常人眼里,这些如雷贯耳的泰斗、大德、巨匠都是高山仰止、顶礼膜拜的大家、圣人,但在赵文竹的笔下,却是指点江山,如数家珍,大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势,但又让人不得不佩服他那举重若轻的自圆其说、娓娓道来,不由你不口服心服。
赵文竹对我说,“一般人修行到不了那个份儿上,我们修到了,自信可以评头论足。”
他又说,“他们确实伟大,但圣人归圣人,我们总不能跪着看他们。”
难怪中国画研究院原院长刘勃舒称他为“国宝”;作家金马称他的书是“当代论语”;台湾星云大师称他为“中国第一居士”;中央党校等中央有关部门把他列为传承中国文化的候选代表。而他则说自己什么都不是,“顶多算个球外人士”。
(完)
公务员老王 2013-1-13 22:43
三版我的QQ号是1754149935有时间加我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4-3-29 09:13 , Processed in 0.022982 second(s), 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