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861|回复: 1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精华] 我眼中的任南先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7-18 02:40:2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眼中的任南先生——摘自【新浪网】

前言

南先生,身材颇高,嗓音洪亮,但是不善言谈,为人宽厚。酷爱史前文化,30年来默默无闻,只为研究和收藏。因此,在说道任南先生就不得不先说到红山文化。红山文化是我国东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亦称史前文化,距今约5000年前,地处大兴安岭南缘和燕山北麓地带的西辽河流域,位于东经117°—123°、北纬41°—45°之间。这里是衔接东北平原和蒙古高原的三角地带,也是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草原文化的交汇区域。纵观世界地理,西辽河地区属于亚欧大陆草原通道的东南缘,连接北太平洋西岸。它的特殊地理位置就确定了自古以来处于辽河西域衔接中国南北和世界东西方的交通要冲,是多种经济文化类型交错、多种民族成份杂居和多种文化因素荟萃的中心之一。红山文化就是这一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优秀文化。
  近万年以来,西辽河地区的古代历史文化发展面貌,可以大体上划分为:早期的农耕文化和后期的游牧文化这两个发展时期。其主要原因是气候环境的变化。农耕文化包括红山诸文化和夏家店文化,时间相当于新石器时代中期至青铜时代早期,距今约8000——3500年。此间,西辽河地区与我国其他地区一样,正经历着全新世纪中期的气候最适宜期,雨量充沛、空气暖湿、溪沼遍布、草木丛生。
  由于地近燕山和大兴安岭夹角之间的浅山丘陵相对高亢的地势条件,为这里的古人类提供了较其它地区更为优越的生存条件。半个世纪以来,从这一地区出土的大量磨制的石犁、石斧、石磨盘、石刀、石纺轮、陶器、骨制品等等,说明了这一时期先后在这里的诸种早期农耕文化,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红山文化鼎盛时期,距今约5500年左右,红山古国的形态就已经出现了。祭坛、女神、宗庙、积石冢等都是红山文化的代表。
    任南先生小时候的偶然机遇,造就了与红山文化不解之缘的必然结果。他收藏红山古玉的历史已有40余年,从好奇的“把玩”第一块红山古玉开始,直至全力收购海外文化遗产,冥冥之中,红山文化将影响他的一生。

最小的“古玉”有心人



    任南先生出自于军人世家,父亲是部队的一名干部,由于工作的需要,经常转换驻地。1968年,全家人来到了内蒙古赤峰地区,在那里,小任南开始了为期三年的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根据家人的安排,如没有意外发生,小任南未来将会自然而然的选择报考军校,毕业后参军,并且在军队中服务到退休。然而,赤峰地区的三年生活中出现了一个“东西”,此物的出现,将小小的任南拉向了另一个谁都没有想到的轨道上,并且任南先生将沿着这个轨道一直走下去。

    小任南长得虎头虎脑,个子在同龄人中算是高的了,说话声音很大,性格外向,受军人家人的影响,非常喜好玩打仗的游戏,而且每次必亲任军长,从小就表现出了自信,在当地小朋友中非常知名。日常玩耍中,他经常发现小伙伴手中常常拿着貌似龙、猪、虫、人等形状的“石头”玩耍,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石头”还会改变颜色,甚至有些“石头”还成透明状,这一现象引起小任南的极大兴趣,于是,小任南将收藏许久的子弹壳、烟盒、木头手枪等玩具同小朋友手中的“石头”交换。家里人一直很纳闷,由于军人世家的影响,任南从小便对军事非常感兴趣,经常收集子弹壳、炮弹壳、军装等一些军事用品,并且当成重宝予以收藏,谁都不能动,平时自己根本舍不得拿出来玩,更别提送人了,但是,是什么玩具令小任南这么着迷呢?当看到小任南手上拿着换回的“石头”时,家里人也没有弄明白,权当是孩子们之间的游戏而已。

    快乐的三年转瞬既过,小任南12岁时,全家又一次因工作需要而搬回了北京,此时小任南手中已积攒有不少的“石头”了,当时的他并没有多想,只是觉得“喜欢”、“好玩”、“拿在手里踏实”。就这样,任南先生在懵懵懂懂中迈进了中华史前文明的大门,并为他日后步入研究红山文化之路起了铺垫作用。

敢于抓住历史的机遇

    回到北京的任南,在家人的安排下按部就班的上学、考试。由于学业的繁重,任南先生只好将对“石头”的喜爱和研究当作业余爱好埋在心底。但是,每当夜深人静,任南先生小心翼翼的将珍藏的“石头”拿出来“把玩”,以获得心灵的安慰。

    就这样,多彩的“石头”伴随任南先生完成了学业,走向了工作岗位。经过多年的奋斗,任南先生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名下几家公司运营良好,拥有了自己的别墅和高档汽车,工作闲暇之余,依然扑在红山文化的收藏与研究上,八十年代初,任南先生对史前文明的古玉研究及鉴赏已很有心得,在红山藏友中非常知名,朋友们常常会拿一些古玉上门来请教,任南先生每一次均热情接待并详细解答,富裕的日子过得滋润而丰富。如没有海外朋友的偶然到访,也许任南先生的生活会一直沿着这个轨道延续下去,最终会成为红山文化的民间大家。但是,冥冥之中似有安排,一次非常偶然的朋友见面使他的人生进入了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也更加坚定了探索中国史前文明的决心。

    一天,刚刚从海外归来的朋友到家中做客,畅谈中朋友身上带的一件精美的古玉佩饰引起了任南先生的注意,几经询问,朋友道出了玉佩的来历,原来这是他在海外时一位老华侨的后人送给他的,当时在他家中还看到了数量极多,造型奇特的一大批类似“石制”的工艺品,据听说,已经有好几批人员找上门去准备用重金收购,其中不乏知名的外国集团和企业。任南先生听后感到万分震惊,冥冥之中觉得这是一批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为了保护这批遗产不落入外国人之手,任南先生当即委托朋友联系海外老华侨的后人,寻找这批红山珍宝的下落。为了筹集巨款,在没有争得家人同意的情况下,毅然将名下经营良好的企业、自有房产、汽车等全部财产低价变现,赶往香港,并在朋友的引见下拜见了这位老华侨的后人。
在这位华侨后人家里的地下室,任南先生和这批珍宝正式见面了,并在心里进行了首次沟通,而如此的心灵沟通以后将会一直伴随在任南先生的左右。第一次面对如此众多精美的“石头”,任南先生激动了,几十年没有哭过的任南先生掉泪了。

    华侨的后人听说任南先生专程从北京赶来,倾家荡产就为了这批“石头”,原因竟然不是它巨大的价值,而是因为可以为国家抢救文物时,他被深深的感动了,立刻回绝了海外公司和其他人员的出价,当场决定转让给任南先生。在朋友的帮助下,几经周折,任南先生终于将这批红山重宝平安运抵北京。此时的任南先生已经是倾家荡产,一贫如洗,一家三口租住在不足10平米的小屋中,这个小屋根本放不下这批藏品,无奈之下,任南先生只好将大件的藏品寄存在朋友的工厂中,而将小件藏品保存在家中。这样,原本拥挤的小屋更加没有地方下脚了,朋友造访,只能在外面见面。面对这样的窘境,任南先生一方面劝说自己的爱人,一方面不分日夜开始对这批珍宝进行分类鉴定工作。前后大约花费了近10年的时间,任南先生才将这批珍贵的红山文化古玉器整理完毕,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史前文明古玉鉴定理论。

    任南先生经常说起这样一段话:“我与红山文化古玉有缘,冥冥之中似有天意派我来保护和传承红山文化的。”这批红山古玉经多方验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考古价值,和重要的文物价值以及不可估量的收藏价值。为此任南先生经过几年的酝酿后,在香港成立了《中国红山文化珍宝馆》,并亲自担任馆长。从海外华侨后人手里抢救回这批红山古玉,是任南先生一生中最为得意的事情之一,但是,很快,令人不愉快的事情随之而来。

沧海桑田、真假难辨
红山,蒙语称:乌兰哈达,意为红色的山峰。它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东北郊的英金河畔。传说内蒙赤峰的红山,原名叫九女山。远古时,有九个仙女犯了天规,西王母大怒,于是九仙女惊慌失措,不小心打翻了胭脂盒,洒在了山上,因而出现了九个红色的山峰,所以,后来都叫它“红山”。
根据长期的深入研究表明,红山文化时期已达到全民皆玉的程度。有些古玉用来祭司或者陪葬,而更多的古玉则散落民间。沧海桑田,几千年过去了,红山古玉在国家的重视下于20世纪70年代重见天日。但是,讽刺的是红山文化的首次发现者却不是我们中国人,而是日本人。
  公元20世纪初,中国处于军阀割据的年代,当地喀喇沁蒙古王公聘请了一位叫鸟居龙藏的日本学者来讲学。据日人回忆,当年他越过辽上京(今巴林左旗)来到了红山,在附近地面上发现了一些陶片。1919年,来了一位法国人,它的名字叫桑芝华。他来到内蒙林西(今巴林右旗),无获而归。还有一位法国人,名叫德日进,他在红山一带发现一些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细石器。1930年冬,从东北通辽来一位梁启超的儿子叫梁思永,他生于澳门,从美国留学归国后,开始研究考古学。它收集了一些鸟居龙藏的资料后,参加了中国科学院考古组。他到过林西、沙拉海、锅撑子山一带,仅发现一些陶片后就回北京了。
  1933年,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当时热河省省会—承德。随后来了一批所谓的日本考古工作团,叫满蒙考察团。有个叫滨田的,是当年东京大学校长。他们来的动机是: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想在内蒙古找出不属于中国历史文化的凭据。结果在红山30多处遗址仅发现一些陶器残片和几件青铜器,都属于中国历史文物,结果是日寇枉费心机。
  解放后,梁思永先生为中国考古所副所长。中国考古学家尹达先生出版《中国新石器文化》一书,梁先生作序。尹达先生认为:红山文化是北方细石器文化和仰韶文化的结合。两位学者论述了东北这一文化现象,属于长城南北接触产生的一种新文化现象,并提出定名为《红山文化》。
  红山古玉的正式发现是20世纪70年代的事情。1971年5月,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的一位村民在北山植树时,意外的掘出一件器物,当地的村民中没有人知道是什么,当准备上缴到当地的文物保护部门时,他们也不收,并且劝这位村民扔掉。无奈中,村民便将此物随意放在屋子的一角。过了两三年,恰巧北京的专家到当地考查,确认是大型碧玉雕龙。从此,人们开始意识到,中国玉雕艺术的源头可能发生在红山文化时代的西辽河流域。
其后不久,在内蒙敖汉轱辘板壕、克什克腾旗好鲁库石板山,阜新胡头沟等地红山文化遗存中又陆续发现了数批玉雕龙、大型勾云佩等红山文化玉器。1979年5月,考古工作者又在辽西凌源三官甸子城子山找到了具有科学地层依据的红山文化玉器墓葬,从而使红山文化确有玉器成为定论,红山文化的意义逐步开始被人们所了解、认识。随着红山文化的逐步推广,红山玉器的发布,发掘者、造假者、研究者、推广者、收藏者也随之不断涌现,令“红山文化”不断升温。
制假贩假者泛滥,造成人们对红山古玉“又爱又恨”,甚至谈“红”色变。“爱” 是它的珍贵,是历史的写照和见证;“恨”是红山古玉中假货太多,一不留神花大价钱得到的却是赝品。在暴利的驱使下,有些人便大肆伪造古玉售卖,一时间,赝品与真品之间的较量甚至让某些资深的专家走眼。
据某些不负责任的“专家”的理论,我国的红山古玉只有300件,民间不可能有真品存在。一时间如此言论尘嚣至上,再加上一些不明就里的藏友的推波助澜,“300件”的说法成为了收藏界尽人皆知的“理论”,广大藏友唯恐躲避不及。此事的发生,正好给国内外一些窥视红山文化遗产的不法人员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他们大肆以极低的价格收购红山玉器,并堂而皇之的带出国门。可叹!国之重宝-红山文化古玉器就在我们眼皮地下流失了。
此时的任南先生也在承受巨大的压力,“专家”不负责任的言论对收藏红山文化古玉是一个不小的打击,许多藏友和所谓的专家均对任南先生的藏品提出了质疑,并且在某些论坛上公然诋毁任南先生。任先生一方面努力加快研究的步伐,另一方面向每一个原因倾听的藏友传授鉴别古玉的方法并赠送一些藏品,以期用实物来反击。在此期间,为了更具说服力,任南先生自费数百万元对古玉进行了多次的技术检测,希望用科学的依据驳斥错误的说法。但是,时间一长,任南先生感到了疲倦,是呀!原本的生活压力就够大了,为了红山文化的研究,任南先生将日常生活水准降到了最低,而现在又不得不面对歪曲的事实。任南先生曾经无数次的问自己:这样做值得么?每一次的灵魂答案均是“值得”。可喜的是,爱人始终站在任南先生的身边,默默的用实际行动在支持他、鼓励他。
2006年,为了更好的传播红山文化,任南先生萌发出了创办“任南红山文化网”公益网站,并利用网站来推广史前文明和红山文化,免费指导红山文化的爱好者的想法。但是,由于当时的任南先生在香港举办『红山文化展』,无暇顾及此事。此时,一个关键的人物出现了-吴先生,一家知名文化传播公司的董事长。吴先生是任南先生的老朋友了,由于共同的爱好,他们经常在一起探讨和研究。经过长期的交往,吴先生被任南先生的执着所感染,毅然关闭旗下运转良好的文化公司,全心全意的帮任南先生创办了【任南红山文化网】,并利用自己积累多年的人脉关系,解决了网站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瓶颈,期间所作的一切全都是背着任南先生完成的。

为了让广大的红山文化爱好者对古玉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提高藏友的眼力和鉴赏水平,任南先生在网站上公布了多年珍藏的造型各异、具有明显红山古玉特征的精品,并将多年来的研究成果、调研足迹也一并公布在网站上。由于任南先生收藏的红山古玉器形丰富、造型各异,且很多都是国家现在没有收藏的,因此,短时间内在收藏界引起了轰动,各大收藏考古类别的网站竞相引用网站上的图片。文物界的领导、知名的专家学者受邀到【任南红山文化网】做客,并对任南先生的藏品和鉴定理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为了加强【任南红山文化网】的学术力量和公信力,网站特别聘请了故宫博物院的知名专家周南泉先生、李恭笃教授等一些专家为【任南红山文化网】的顾问,为广大的红山文化爱好者答疑解惑。网站一时间风生水起,红红火火。众多网友竞相加入,各大媒体竞相报道。新浪网站特别为任南先生制作一期访谈节目,《中华遗产》、《港澳台画报》等杂志报刊全文刊登了任南先生独创的【12字鉴定法】。
随着网站的发展,制假贩假者也在发展,大家都知道,由于红山文化的古玉器雕工淳朴,器形丰富,是造假者最爱光顾的,而且由于网上上登出了大量的前所未有的精品造型,于是造假者找到了“借鉴”的乐土,更为令人痛恨的是在暗访制假作坊的时候,竟然看到造假者人手一份从任南红山网上下载的图片按图加工的情景。无奈之下,任南先生只能删除一些精品图片,尽量不给任何制假贩假者以可乘之机。
但是,古玉仿造之风古已有之。红山文化玉猪龙是众多藏友较为熟悉的器形,目前也是红山玉器中伪造最多的一种,赝品主要采用熏、烤、烧、煮、炸、蚀、沁色、酸蚀等工艺做旧,而且由于玉料本身就是“老”的,因此仅采用原来的辨别工、浆、沁等方法已经不足以辨别真假。这样,新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辨别方法呼之欲出。

盘万件玉、行万里路、火眼金睛

  盘玉的说法历来在古玉界有分歧,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应该保持古玉出土的状态;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古玉一定要盘,而且必须多盘,只有这样才能使古玉得以还原。

  我国古代民间分为三种盘玉的方法:一为急盘,二为缓盘,三为意盘。先说急盘法,急盘就是用人气养之,因人体有热有汗气,把玩了几个月之后,古玉的质地会渐渐变硬,那时,我们可以用干净的旧布擦它,擦至稍有起色,再用新布来擦。不过,切勿用有色的布,应该用白布和粗布比较适当。我们愈擦,古玉便愈热,不可间断。擦得愈多,灰土的浊气和燥性愈易自然褪去,受色的地方自然能够凝结,色光愈内蕴就愈靓。虽云急盘,但同样要日久有功。除了急盘之外,第二种盘功是缓盘,就是时常把佩玉系在腰间,借人气来养之。缓盘则必须有耐性,不能急躁,亦可说是古人养性的一种方法。通常缓盘两三年,古玉的色微显而已,非要“养”好几年,色素不易鲜明。若佩系十多年,可能使古玉复原。第三种为意盘法,用手把玩,珍之重之。古人所谓、时时摩挲,意想玉之美德,足以化我之气质,善我之性情,使我一生纯正而无私欲之蒙蔽,至诚所感,金石为开,而玉自能复原。这种方法犹如写画的意笔,人多不解,但是必须具有面壁工夫。任南先生为了更深层次的研究古玉的特性、以及古玉和当时的地理、地貌、岩石、土壤等相关关系,对所珍藏的古玉进行了大量的“盘”和技术检测。

    任南先生基本上每年出行10多次,十多年来,内蒙、辽宁、吉林、河北、北京、天津、新疆、黑龙江等各地的遗址,均留下了任南先生的足迹。即便在在最艰难的时期,没有任何收入的情况下,找朋友借钱也要出行考查遗址,以便掌握更多的一手材料。随着时间的推移,任南先生在史前文明的研究上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并在遗址考查中首次发现了“十万年前的北斗七星图”的遗址,从而用客观的实物印证了“十万年前的北斗七星图和现在的不同”的理论。

     “七星图”遗址的发现只是任南先生考查工作中的一小部分,每年数十万公里的考查,让任南先生对北方地区的地理地貌、气候、土壤、环境等有了深刻的了解,同时对岩相学、地质学、考古学、气候学等理论有了更深的感悟。为了更好的完善史前文明研究的理论,任南先生拜访了众多的专家和学者,并自费对所藏古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检测。经过大量的亲手实验、现代高科技技术检测,任南先生总结出一套“任南史前古玉十二字鉴真法”的理论,练就一双识别真假红山古玉的“火眼金睛”。

任南“史前古玉十二字鉴真法”

“净、熟、肥、透、葬、孔、坑、缩、次、过、浆、神”

看净观熟知肥透,红山葬气有土香。孔坑缩次写沧桑过度包浆悟神光。对红山古玉“神韵”的感觉,是要以一个人的艺术、美学、经验、各种知识的综合素质为基础的。是文化素养以及多年收藏知识的积累,才有了这种感悟“神韵”的能力。

    有道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当个藏家,要感悟红山古玉的神韵,只要多看真品,多读书,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艺术素养,功到自然成,终有一天在不知不觉间就会有了这种感悟“神韵”的本领。

  古玉器的次生变化,是指古玉埋藏在地下数千年之后,由于埋藏条件时的水文地球化学条件(地下水的化学成份、PH值、水的充足量等)变化引起古玉的矿物成份发生化学的、物理的作用,使原先的古玉由于这种作用而导致古玉的矿物成份发生了质的变化。或者保持原来的矿物成份或者形成另一种次生矿物 .  

   古玉的次生变化是与地下水的PH值、浸泡时间、水量的充足有密切关系.我国地域广宽,各地出土的古玉矿物成分不同,因所埋藏地的水文.地质化学成份的不同。因此,大千世界中古玉的次生变化会因岁月的变化而显现出千姿百态的容颜,形成的次生矿物与质变也会有所不同,但其工上自然态质变机理是相同的.古玉器的鉴真不可瞎子摸象.不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充分自我融入自然.了解体会自然.大千世界变化无限.这无限中去了解自然规律.      

:因古玉表浆层的包裹,在玉体上便会形成一层与外界土壤之间的隔膜物质,致使古玉产生这种视觉净感,真品红山玉多表现为虽有浆却不显脏烂的感觉,而仿品则都呈现脏、烂、模糊之感。


:熟为真品红山玉整体因地热、地压等物化的作用而产生的一种质的变化并产生失透感,玉整体呈现水充盈状态由如煮熟的萝卜,经电子扫描测试,其含水量明显高于生玉。此特征要注意区分老料仿品,老料仿品表层无自然态。


:真品红山玉显现的肥油状物质(解理)多存在于透闪石材质的玉器中,其表象与原材质有明显色差,其所处部位应与玉体存在明显凸起或凹陷,边缘清晰且带沟槽,立体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此种特征尤为明显,肥油状部位透光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而仿品多用含有白色油状物的钾长石或滑石仿制,其料质极软。

:因地质原因,某些坑口的真品会呈现整体胶冻质的透光感,有些也表现为局部不规则斑块状透明和失透感,此种透明不是玻璃般的通透感。

:真品红山玉的葬香味,因其埋藏年代特别久远,故大多表现为相对单一的土香味,而年代越靠后的葬玉则有明显的墓葬味。浅土层器物因经地表水长期冲刷,其土香味则几乎散发尽,故难以嗅到,用老坑土熏蒸的仿品也有其葬味,但此种仿品的葬香味与真品相比,存留时间短,易淡退。

:这里所说之“孔”专指目测不能观察到的细微孔洞。真品红山玉体上的自然态微孔孔型为不规则型或几何型,孔边沿部位会下陷或翘起。因孔洞内易积水,必导致土壤中物质色素顺孔而入聚积,久而久之,以洞为中心点,有色向四周晕散现象,形成沁色,玉质也会随晕散而产生质变,孔壁内多见支撑状晶簇,孔底也常见次生物或微小磁性铁珠附着。而带孔老料仿品其孔口边缘与玉表多处于同一水平面且孔口变形,且孔边缘显现为非自然态。

:坑需借助高倍立体电子显微镜观察,真品红山玉自然态坑边缘凹凸立体感强,如山峦起伏,有层次,其边缘多为下陷或上翘,坑内有坑,呈梯田状,边缘清晰,坑内与坑外相比,质变应明显,少数坑壁与坑底也有鸡爪状晶体。观其5平方毫米显微图象,即可显现对应材质质变形成的脉络,坑的分布应对应其在土中方位.而非自然态坑无以上表象,且坑口边缘与玉体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且分布过均。
  

:真品红山玉表层因水融蚀会导致玉体体积局部或整体减缩且对应硬质残留,此种现象的观察必须注意考虑玉体在土中的埋藏方位,水融严重部位必存在局部减缩,减缩部位必有对应色与质的改变且存在明显界线与台阶,整体水融减缩部分的光滑度明显高于其他位置;真品经盘摸,表层解理会出现团状回缩态(此现象盘前盘后的表象在显微镜下观察团状回缩态变化尤为明显)

:真品红山玉的原材质自然态质变产生多种形态为目测很难观查到的凸凹次生物呈团状山脉象解理态。融合物及随形浅表多层错位边缘整齐清晰的开裂和非直线曲痕,次生物与玉体应存在明显界线和沟槽呈融化态.次生物分布与出灰点对应内质质变部位,在显微镜下所显现的颜色色彩斑斓,即使在一平方毫米的区域内也是如此,而仿品上的所谓次生则无根无沟槽,边缘模糊,凸起物周身包裹,型状与层次单调.凸起点并非对应内质结构的质变,多附着在同一平面上。不掌握真品自然态微坑特征是区分不了酸腐坑孔的.

:真品红山玉的“过”渡.必须注重其在土中的埋藏方位,处于土层最下端水浸蚀时间最长,故其质变最严重呈失透感'《玉软沁方入》,形成减缩态.质变与色变向上依次渐变呈包裹状,色与质变也有随裂和孔为中心向外扩散且呈三色过渡状且呈胶冻感。并少数在方位下端质变处伴有腐蚀质有机炭沁入《多呈周身同状态开口且边口色清晰》和硬质解理显现..而老料带沁仿品,色的分布无对应内外质变的方位感,观其表层沁蚀程度与内质质变不对应,其色含糊不清无三色胶冻感过渡.表象的色和质变非渐变包裹状。

:真品红山玉的浆层用手推摸其表面,有如同推干肥皂时的感觉,阻而不黏,而仿品推之则多为滑腻感,因为目前仿品多用注蜡法仿制浆层。真品浆层如同糖葫芦外面的糖壳,质密而透明,有些真品固化了的浆壳表层上还会产生自然皱褶和非直线性纹脉.且出灰浆对应质变沁残点。自然态生坑古王出灰浆点非规律外形(坑状规律且出灰与土中方位沁蚀不对应者要提防)

:后人仿制古玉为的是牟利,在制作时由于没有怀着对神灵、祖先、图腾的那种特有的虔诚崇拜之情,因此,他们也就自然碾琢不出真品红山古玉所蕴藏的那种特有神韵

辅助鉴别方法:

一般来说真假红山从表面看几乎一样,但打开里面就截然不同了,仿的红山表层腐蚀的会像真的,可是里面的内在质地他仿不了。假红山你打开以后是生的,真红山打开之后熟透了。红山当中假如有那种漂浮的黑的东西,这种有漂着黑的地方,打开之后,它是从内部漂出来的。

“八四液”检测法,真假红山同时泡,但要用两个容器,不管它是真是假,按顺序放置,然后再序列的涝出来。真红山的水它会变,假红山的水不会变,真红山会把土壤中的颜色侵蚀到浆中,所以说这个浆是钙的物质。他遇水会溶化。“八四液”是加速其溶化,大部分矿物质会留在“八四液”中。而假红山由于是煮的、榨的、强行染的,它不会变,别说拿水它不会变,你盘它都不会变。

洗涤灵脱油脂方法,用洗涤灵浸泡真假红山,假红山洗完之后,水是干净的。真红山洗完是粘的,3分钟之内它会吐得唏哩哗啦的,瞬间水会变白。我们有的老师做过试验,5秒钟之后就会开始吐浆。
茶树油法,用茶树油洗玉,真假红山在表面看都是一样的,都是白的。而真的红山你用茶树油洗,它会瞬间变色,而假的洗过之后还是保持原状。真的红山它会变的五颜六色,各种侵坑、沁洞,各种生成物、各种沁色的入门全显露出来,但是你用清水洗过之后还会恢复原状的。

高温法,真的红山你用前面几个步骤后,它会扎手、不圆滑。把浆脱掉之后,表层是高低不平的,扎手。将古玉放置高温下暴晒,你想象不到的是,它会变得圆滑了,不扎手了,粘了,就是说,在干燥的空气中它也吐浆,而假的不存在这个问题。

“超声波”清洗法,所谓“超声波”清洗法,就是用我们洗眼镜的超声波。真假同时清洗,假的清洗完了以后,很干净,很光滑,拿出来不会变。而真的红山古玉,你放到里面1~2分钟多则10分钟,它会吐浆,它会把水给搞稠,会脱色,会显露出我们目前用盘摸法盘出来的古玉以后所看不到的东西。一种深入到内部的、一种微小的物质将全显露出来。但目前的方法佩带、盘玩是做不到的。真玉在水里一打,那些不可仿制的状态就显露出来了。

鉴真法的精髓
前述“史前古玉十二字鉴真法和辅助方法”是从大量的红山古玉中概括出来的,不论哪一种类型的红山古玉,都有一些共同的要素和各自的特殊要素,有意识地从这些要素或特征去分析不同类型的古玉,进而综合分析、比较、运用,是真正理解和运用【史前古玉十二字鉴真法】的必要步骤。

鉴真法结构中的要素
12字概念结构中包括三个共同基本要素:表象、背景、结果。
表象:即看到的红山古玉的特征从不同的侧面进行描述
背景:背景要素是从原因(如直接与间接、表面与根本、内部与外部等)、条件(必要性与可能性、物理与化学、地质与自然等)来分析红山古玉发生变化的种种因果关系;
结果:即对红山古玉的评价及实质(或性质、本质)定义。

鉴真法结构中的特殊要素
12字概念结构中的特殊要素可按不同的类型区分:
“质变”体现为“过程”要素;
“自然态”体现为“经历”要素;
“神”体现为“内容”要素;
“表象”体现为“状况”要素。


12字概念由实物概念与理论概念组成。实物概念按照红山古玉本身的特征都努力采用一个字进行了高度的、准确的描述。理论概念是按照所涉及的学科性质,如地质、物理、化学、地矿学以及时间与空间、历史、地理等这些学科综合性的知识与概念来共同对红山古玉进行研究与阐述。

总体结构及排列顺序的涵义
    12字的总体结构及排列顺序,具有极其深刻的涵义,12字鉴别方法,把“净”字排在了第一,是非常有道理的。一件红山古玉上手,第一关就要过“净”字。过关时,第一关至关重要,第一关过不去就不可能再过后面的关了,而“净”字恰恰是仿红山古玉的死穴,仿古必要做旧,做旧“净”则不存。这里的“净”如同人的气质,是内在的表现,是仿不出来的。我们鉴别红山古玉时往往忽略了这至关重要的第一关。
过了第一关,下面的熟、肥、透、葬、孔、坑、缩、次、过、浆便可依次观察,注意各个字之间在同一红山古玉上的共存性,同时性以及相互呼应的特征。12字所描述的12个特征不是孤立存在的。这是应用12字鉴别红山古玉的灵魂,现在仿品可以仿出其中的一个字甚至多个字,尤其是利用老料做仿的,但12个字的在同一红山古玉上的共存性,同时性以及相互呼应的特征是仿不出来的。所以不能简单的靠一、两方面的情况就仓促的做出鉴定。

    最后一关是“神”,看神韵要以深厚的艺术修养为前提。不仅要能看出红山古玉其气势、其内涵、其精神、其天人合一。更要通其性、会其神,是为“心赏”! 仿品袭其技,真品通其神。不在识其技,在乎通其神。这也正是任氏红山古玉12字鉴定法中没有谈“工”的原因。

    红山古玉自然态表象中蕴函的“12字”特征,会因地域地层和在土中埋藏的时间区别而具有千姿百态的表现,故此“12字”只能在此做浅略阐述,以力图给红山古玉收藏爱好者一个鉴别真伪的理路。

自然因素对红山玉器的影响

了解红山文化的墓葬的特点,对正确甄别红山玉器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已知的红山文化墓葬特点是:埋葬地点基本上都是在山梁或山顶上,相对地势较高,积石为冢,石板为棺,埋藏较浅,平均在地表下150cm左右,正处在北方冻土层之中。这种埋藏方式对随葬玉器至少会产生三个方面的影响:

    一是由于埋藏较浅,雨水容易渗入,也容易挥发。这很有可能是五千个年复一年的反复过程,因此,在玉器表面易形成类似茶杯里的茶垢形条纹沁,隐约可见,若隐若现。薄片型的玉器还会出现两面沁色不同的感觉。另外,坟冢上生长的树木杂草根须和穴地筑窝的鼠类也有可能进入到石棺之内,形成非人为性的扰动。这些都或多或少地会对随葬玉器产生一些无法准确判明原因的影响,所以对玉器上出现的任何情况都不应当简单地加以否定,一概而论。

    二是红山文化墓葬的石棺空间比较小,加之埋藏较浅,包括墓主在内的腐蚀类物质会很快消失,有机类腐蚀质对玉器的影响应当说不会很大。加之北方地区的土壤普遍呈碱性,红山玉器上的白色片状沁偏多,实际正是这一地区性特点的反映。所以,红山玉的沁色远没有后代厚葬方式形成的沁色那样丰富多彩。既使与距现在只有几百年的清代随葬玉器相比,也是如此。同时,由于有机物质的侵蚀较少,与乳酸及油脂所形成的包浆不同,包浆多数是由于玉器本身氧化所形成,所以生坑红山玉器的包浆也显得比较暗淡、干涩。

    三是红山文化所处的北方地区冬季气候较冷,无霜期较短,且红山文化墓葬都处在冻土层之中,红山玉器历经五千多个寒暑,很难不留下岁月的痕迹,因此很多红山玉器都有冻裂纹和贯穿性水沁纹。更特殊的情况,是相对较厚的部位贯穿性裂纹反到更多。同样,也可能是由于膨胀系数不同的原因,有的玉器的表面还挤压进有沙粒,甚至与玉合为一体。有的玉器在包裹物去掉后,玉器表面会出现类似气泡状的压痕,或者是片状的瘢痕。但是,不论是哪种痕迹,其包浆在整体上是相同的。上述情况,在对红山玉器进行鉴别时必须加以考虑。

重视对红山玉器包浆的鉴别

    鉴识玉器的包浆是甄别玉器年代的重要方法。熟话说:包浆对,对九成;包浆不对,一切全废。的确,包浆也是作伪者仿造高古玉器最难突破的一关,或者说,目前还没有哪个作伪者能够突破包浆这一关。鉴别红山玉器,同样也要把鉴别的重点放在玉器的包浆上。鉴别红山玉的包浆有两句话:

    一要会看。就是以真正的红山玉的包浆为标准,细心揣摩,用心领会,不断积累经验。红山玉的器型有常见的,有几种器型组合的,也有各种图录里没有的。在不能照图索骥时,鉴别一个没有参考依据的玉器,对包浆的鉴识尤显重要。红山玉器因年代久远包浆一般都比较厚。玉器上如果出现相对较新的磕碰,磕碰处会有如同金属的电镀层脱落的感觉,足见其包浆之厚。这也是比较容易掌握之处。在提高目测水平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了体会手感,更不能忽视了诸如放大镜等工具的作用。要把看到的和感觉到的都谙熟在心,因为,鉴识包浆靠的是感觉,感觉的深化才是灵感。

    二要看到位。玉器表面的包浆多数可以通过“盘摩”的方式形成,甚至可以以假乱真。鉴识包浆一靠鉴识者自身的“悟性”,二靠积累经验。这里所说的“看到位”,也只能是一种经验的介绍。看到位,就是要看到应当特别加以注意的部位。作伪者在“盘摩”玉器时,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方法,也难于达到经过几千年自然形成的那种浑然天成的感觉。在沟棱、钻孔、切口等处,其作伪的痕迹就很难完全掩饰,或多或少地会留有蛛丝马迹。只要发现某个部位的包浆与整体的包浆不一致,就必须认真审视,仔细甄别。因为,红山玉器历经五千多年形成的包浆,必须是整体一致的,决不会有特殊的部位。

消除低估红山人琢玉技术的误区

红山人在跨越达几千年的琢玉活动中,可以说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掌握了高超的琢玉技术。既使在琢玉工具高度机械化的今天,制作一个同样精良的玉器还都是望尘莫及,难以为之。因此,必须消除在琢玉技术上低估红山人能力的误区:

    误区之一:红山玉器的钻孔,特别是对钻孔必然不对称,必须有两个错位的台痕。其实不然,很多具有一定长度的管状器、竹节型器的中间钻孔都是非常直的,说明那时红山人的钻孔技术已经相当过关。钻成蜂腰孔的原因,很可能是为了不使玉器钻孔形成过于锋利的缘口,切断系挂的绳子,或许还有其它原因,但绝对不是单纯的钻孔技术问题,切不可因“一孔之见”而看走了眼。

    误区之二:玉器的切口不能是平直的。从牛河梁出土的大型勾云型器看,可以说红山人已经掌握了切割大型片状玉器的高超技术和方法。无论从哪个方面分析,切割制作长度达30cm、硬度超过6.5度、最厚之处仅为2mm的勾云型器,以皮绳为弓的那种我们现代人臆断出来的方法,实际是根本不可能的。必须承认,红山人那时已经完全能够在玉器上切割出相当平直的切口,其技术与现代人相比毫不逊色,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不能简单地以切口过于平直而作出否定结论。

误区之三:鸡骨白的玉器也要光亮,不会有表皮脱落的现象。这句话来自于一个对比大型玉猪龙真伪的文章,并且配有很高清晰度的照片。这一论断好像已经成为了一个经典的鉴别范例。实则不然,就好像从土里挖出的一块石头一样,可能一侧石面都已经风化掉皮,另几个面都依然完好一样。包括玉石在内的任何一种石头,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都有掉皮、龟裂、蚀变为土或者更加坚硬、美丽的可能,就好像是炭与金刚石,都是由炭元素组成但特性却完全不同。物质的某种特性的转化是大自然的一种造化功能,对发生在玉石上的任何一种情况都是有可能的,而不是不可能。

    综上所述,时代在发展,红山诸文化的研究和古玉藏品的鉴别也需要“与时俱进”,不能在原来的观点上停步不前。在借鉴传统鉴别方法有点的同时也应有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才能在茫茫史前文明的沧海中淘到金子。

古玉收藏40载,毕生只为爱红山
任南先生的朋友遍布各个行业,大家一直推崇任南先生为“老师”。其中不乏一些社会知名人士、专家和学者。可以说,围绕在任南先生周围的人无不是为任南先生的人品、学品、玉品所折服。任南先生的朋友全都有他赠送的红山古玉,在某些人眼中任南先生是“冤大头”,白白送出许多钱财;甚至有些人利用任南先生为人宽容的心态,骗取古玉,这些任南先生全都看在眼里。他始终认为“古玉是有生命的、有灵性的,赠与朋友,会给他们带去祝福和好运。小人拿走,古玉会净化他们的心灵,改变他们的人生”。

     藏玉、鉴玉、品玉、盘玉,可以说,任南先生的一生为玉付出了所有。这份执着、这份偏爱、这份用心值得我们推崇和尊敬。如今,任南先生已把自己的有生之年全部奉献给了红山古玉,他有两个愿望:第一是让人们在研究红山文化、收藏红山古玉的同时,能够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应用他独创的“任南史前古玉十二字鉴真法”鉴别红山古玉,不让红山古玉爱好者“爱恨交加”,不再让国宝流落海外而留下任何遗憾;第二就是把他收藏的红山古玉捐赠国家,在国内建造红山文化博物馆,并在已有的基础之上深入研究史前文明,为中华文化的完整尽绵薄之力。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推荐
发表于 2013-7-18 11:20:36 | 只看该作者
学习老师的精神,把辩玉之法薪火相传。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发表于 2013-7-18 07:46:52 | 只看该作者
美文必读。净化心灵。向任老师致敬!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3-7-18 07:05:05 | 只看该作者


表演艺术家、特型演员卢奇先生探望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3-7-18 07:11:54 | 只看该作者
再次拜读伟大的任南先生的光荣历史,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7-18 07:27:40 | 只看该作者
好帖,必须顶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3-7-18 07:42:12 | 只看该作者
向任南老师致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3-7-18 08:07:13 | 只看该作者
多谢师兄将任南导师的生平简单而又祥尽地作了解绍,多谢师兄将任导的十二字法及其他精华作了全面总结和解绍!我为任导40余年为传承中华文明作出的努力和贡献而感到由衷的感动和感激!!谢谢师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3-7-18 08:39:42 | 只看该作者
老师是我们的榜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4-4-23 17:06 , Processed in 0.06227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