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72|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转载)胡家燕:古墓葬中玉器的风化层研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13 05:3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键词: 古墓葬中玉器的成器后风化层 出土玉器的标志特征 风化层微量矿物粉末油浸显微鉴定技术。 题要: 古玉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历史的鉴证。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很大部分是通过对古墓葬的发掘研究中得到昇华。因此,作者通过对古玉成器后风化层的研究,运用风化层微量矿物粉末油浸显微鉴定技术,确定玉器是否经历了古墓葬这一指定风化程序,将对考古、断代及识别真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序 矿物学是一门古老的地质基础科学,它的重要分支学科为成因矿物学和找矿矿物学。成因矿物学是研究矿物成因理论及应用的科学,主题研究矿物的起源、发生、变化,研究组合的形态、结构、成分、性质、成因、产状及共生组合之间的相互内在联系。成因矿物学的分支学科渉及人工合成矿物学、工艺矿物学、古墓葬玉器矿物学。 “古墓葬玉器矿物学”是作者创导的成因矿物学的一分支学科。它是与考古学密切匹配结合的地质学学科之一,鉴于中华大地古墓葬中保存有大量各种形态的玉器,运用风化层微量矿物粉末油浸显微鉴定技术,对古墓葬中玉石矿物的研究,对考古、断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鉴于目前古玉市场又有大量髙仿古玉器充斥,也将为真假赝品鉴别提供重要的科学数据。 二、古墓葬玉器矿物学 古墓葬玉器矿物学,是研究古代玉器在不同相对封闭系统中古墓葬中矿物产生特殊次生变化的一门新兴学科。古墓葬中成器后的玉器变化,体现在玉器的内在、表层、表面及雕刻纹中新生产物的出现及不同形态的分布(照片1)。
照片1、 汉?m首、编钟、瓶、香薰、兽等玉器表面上的成器后白色风化透闪石分布,材质碧玉(青玉)。 古玉器埋藏在特定的古墓穴环境中,玉器中矿物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特殊风化作用,形成不同状态的风化层。风化作用包含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其中生物风化作用所产生的影响不可低估。风化层中的风化产物有“风化透闪石”、 “风化蛇纹石”、“风化透辉石”、“风化方解石”、、“风化萤石”、 “风化铁质析出”、“风化铁质浸入” 等等。 古墓穴特定环境包含物理、化学、生物变化很多綜合因素,如气候、温度、湿度、圧力,潛水面、地下水位的变化,水质的PH值变化、水中矿化质的变化,古尸体分解产生的变化,埋藏的土质变化,陪藏品中各种物质的次生变化引起的连环效应等。这些参数都将促进风化作用的形成,都将成为古墓葬玉器矿物学的研究课题。 古墓葬玉器矿物学尚待研究和探索的问题很多,如风化层中“风化透闪石”、“风化透辉石”、“风化蛇纹石”的形成机制,不同墓葬中玉器的变化特征,析出铁沁的形成条件,干、湿墓葬中玉器矿物变化规律等。 由于在以往古墓葬的发掘中基本没有地质、矿物学工作者的参与,对影响玉器变化的地质环境因素缺少必要的记录,这对古墓葬玉器矿物学的研究带来很多不便之处,这也是今后考古工作急待解决的问题。 三、古墓中玉器主要材质 古墓葬中玉器的材质主要是不同绿色深浅色调的碧玉(青玉)(照片2),少量蛇纹石玉(照片3)、白玉(照片4)、透辉石玉(照片5)、独山玉、大理石玉、玛瑙。 照片2、汉·马形烛台。阳起石-透闪石含量99%,显微纤状集合体,成器后白色风化透闪石层膜状斑块分布,材质碧玉。
照片3、 新石器时代·龙蝉复合器。蛇纹石含量99%,显微纤状、片状集合体,成器后白色风化蛇纹石层残存于雕刻纹状中分布,材质蛇纹石玉。 照片4、 汉·双螭龙耳杯。透闪石含量99%,显微纤状、柱状集合体,成器后白色风化透闪石层糙面状斑块分布,材质白玉。
照片5、 小螭龙骑辟邪。透辉石含量99%,显微柱状集合体,成器后风化透辉石层糙面状斑块分布,材质透辉石玉。 通过大量历代古墓葬中出土玉石的矿物测定,排列首位的是由阳起石一透闪石组成的碧玉(青玉),据大量古玉实测统计,宋、元代以前的玉器中,碧玉质(青玉)的量达95%以上,这与古人的思想理念有一定联系,古玉多作为死者的陪葬品,埋葬于风水条件优越的青山绿水之中,以绿色为基调的碧玉(青玉)是最理想的玉石,明、清代及以后的玉器中,才大量出现白玉。蛇纹石玉主要出显在各文化层中,如红山文化、良渚文化。 作者将古玉中由阳起石-透闪石组成的各种深浅绿色调玉石通称为碧玉(青玉),仅在明清两代及未具成器后风化层的玉器划分出青白玉名称。事实上,古玉材质特征中有一部分来自乌鲁木齐市西北方向玛纳斯县和辽宁岫岩县,也有各地产的地方料雕凿而成,如蛇纹石玉质的祁连玉、蓝田玉。据古代文献记录软玉产地达二百余处,但有很多材质如今也不知产于何地,如西周时期用栗黄色黄玉刻制的凤鸟,至今仍未知产于何地。在以往的文献报导中,也有将汉时期及以后时期的绿色玉质均归类于新疆和田产地玉,但从大量古玉的实际测定中,与当今和田产地玉的晶体结构特征及矿物成分有所不同,或仅仅是很少的一部分,因此,应以地方料为主要材质。 明、清时期出现大量由阳起石—透闪石组成的玉石有白玉、青白玉、靑玉,明、清时期也是和田产地玉用于玉器材质中最多的时期,尤其是青白玉、青玉更是重要玉材,但也有不少来自俄罗斯贝加尔湖西岸和四川汶川龙溪的白玉、青白玉、黄玉。 新石器时代各文化层的材质有一明显特征,很大部分采用风化艳丽的碧玉(青玉)材质制作而成,玉器都经历了成器前、成器后的二次风化叠加作用,如红山文化、齐家文化的猪龙、神人、石壁采用大量的红、褐红、褐黄、紫色材质,这是否与古人的省美色观点有关,尚待研究。 魏晋时期多出现以大理石为材质的佛像雕件,这种现象是否与当时流行的食玉有关,清代则更是以汉白玉为主要材质用于雕刻中。 1、碧玉(青玉) 从矿物岩石学上没有碧玉、青玉这种称谓,在岩石学上仅有“软玉”名称,是指具有由阳起石一透闪石集合体组成的隐晶质致密块状岩石。 红、绿、蓝是三原色,等比例组成白色,矿物岩石的颜色是对白光的各种色光选择吸收的结果,当绿光与蓝光以等比例两两混合则可出现青色。因此,软玉的中阳起石一透闪石组分的变化都将引起颜色的变化,绿、青、蓝都在变化之中,习惯上将碧玉色归为绿,青玉归为青,在命名中常将碧玉与青玉混淆,也不能将青玉肯定为和田产地玉。 “碧玉”这一名称来源无从考证,在古代和现代的记述中,常将绿色致密块状由阳起石一透闪石组成的玉石称碧玉。青玉最初只在和田产地玉中出现,后来又不断扩展在青海玉、龙溪玉中运用。 按成因划分,首要条件不能脱离地质体,现在人们将中酸性岩浆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变质岩矿床中的玉石称青玉,将超基性岩、蛇纹岩接触变质岩矿床中的玉石称碧玉。若这一前人确的的被认可,在脱离地质体的古玉(现代玉饰),一般来讲,可从付矿物来确定,石墨是最重要的成因指示付矿物。中酸性岩浆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变质岩矿床中的玉石,是从碳酸盐岩转变而来,在特定的环境下二氧化碳中的碳可转变成石墨,结晶成片状质点分布,在超基性岩、蛇纹岩接触变质岩矿床中的玉石,由于缺乏碳质,不能形成石墨。因此,凡具绿、青、蓝色的软玉,有石墨者命为青玉,反之命为碧玉,问题在于石墨是不均匀展布在矿体中,若仅一件饰品断定石墨是否存在仍具片面性。 从红山文化至汉代以及大量唐、宋、元时期的玉器中,以浅绿、黄绿、褐绿、灰绿色调碧玉(青玉)为主,白玉很少。红山文化中的如猪龙、勾形器、蝉、神人,碧玉(青玉)材质色调多褐紫,部分浅黄绿、绿、褐绿。龙山文化中的刀形器,玉石颜色多为褐紫,部分浅色调灰绿色碧玉(青玉),古玉都经历了二次风化作用。西汉时期的绿色龙形双身璧,战国时期的绿色楚铭文龙形出廓谷纹璧,良渚文化中的玉琮绿色调较浅,西周时代出现的绿色凤鸟玉佩,玉虎、玉熊。 中原地区出土的汉代碧玉(青玉),色调以浅绿、黄绿组成,器形多为樽、璧、佩、辟邪。陕西一带出土的汉代碧玉(青玉),多为黄绿色调,并有大量的白玉出现,器形如龙凤樽、瓶、钺。山东地区出土的汉代碧玉(青玉),多为灰绿色调,器形如龙凤杯、瓶、罐、钺、璧。 2、蛇纹石玉 古玉中蛇纹石玉分布较少,曾出现在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的器形中,其它朝代也零星可见 三、透闪石一阳起石 透闪石一阳起石系列矿物,不属于岩浆结晶系列矿物, 它是由于岩浆作用引起的蚀变矿物,接触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矿物,古墓葬中出现的风化型矿物。 1、透闪石一阳起石特征 化学成分分子式为,透闪石Ca2Mg 5[Si4O11] 2 (OH)2 ,阳起石Ca2(MgFe)5[Si4O11] 2 (OH)2Ca2(Mg Fe)8[Si8O22](OH)2 化学组成中的铁镁间呈完全的类质同象替代, (Ca+Na)B≥1.34,Na B<0.67,(C+K)A<0.5,Si≥7.50。 当Mg/(Mg/+ Fe2+)≥0.90称透闪石,Mg/(Mg/+ Fe2+)<0.90至≥0.50称阳起石,Mg/(Mg/+ Fe2+)<0.50称铁阳起石。 单斜晶系,呈纤状(毛毡)、柱状,莫氏硬度6-6.5,密度2.95一3.40Cm2 铁含量的髙低决定绿色变化由无色至深绿色,据文献FeO含量由0.00一13.00,晶体折射率从透闪石至铁阳起石,逐步递增,据测定Nm’1.599一1.698。 阳起石、透闪石中氧化铁含量的变化(表1、2)
阳起石中氧化铁含量 表1
产地
和田地区
天山
湖北
安徽
日本
加拿大
FeO
1.92
3.76
8.57
11.77
8.97
3.47
透闪石中氧化铁含量 表2
产地 和田地区 青海 安徽 美国
FeO
0.29
0.40 0.25 0.07
2、透闪石一阳起石地质及墓葬成因类型: 1)、接触变质岩型,发生在岩浆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带附近,分布局限,规模不大。 中酸性岩浆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变质岩矿床,当中酸性岩浆岩(花岗闪长岩)侵入在白云岩、石灰岩地层中,受岩浆中水、热、气及挥发组分的作用,在白云岩、石灰岩层中形成新生的透闪石一阳起石矿物集合体并构成矿床,称为接触交代式矿床,如和田产地区18个软玉矿床、青海格尔木软玉矿床。 单一化学反应式: 5CaMg(CO3) 2+8SiO2+H2O→Ca2Mg 5[Si4O11] 2 (OH)2+3CaCO3+7CO2 白云石 (碳酸盐岩) 透闪石 超基性岩、蛇纹岩接触变质岩矿床,超基性岩体(橄榄岩、辉石岩及蚀变蛇纹岩)中捕虜体的阳起石一透闪石化蚀变矿床,如新疆天山的玛纳斯碧玉矿床,俄罗斯东萨彦岭软玉矿床。 单一化学反应式: 5(3MgO·2SiO2·2 H2O)+6CaO→3(2 CaO·5MgO·8SiO2·2H2O)+ H2O+7 H2O 蛇纹岩型 (辉石橄榄岩) 透闪石 2)、古墓葬风化型,白色纤状、柱状透闪石。 3、碧玉、白玉 碧玉(青玉)矿物的排列顺序为阳起石一透闪石,青白玉矿物的排列顺序为透闪石一阳起石,白玉矿物的排列为透闪石。共生矿物组合多达十于种,主要为透辉石、石墨。透辉石在玉石中常形成团块或条带状,石墨多呈质点状、片状散布或构成条带分布。 古人用碧玉雕凿玉器,对料的寻找和选择有独道的慧眼和功夫,从红山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三星堆文化中出土的玉器的材质,研究证明雕凿的器饰均採用碧玉(青玉)为原料,大量出土的西周、春秋、战国、西汉、东汉的器形统计中,碧玉(青玉)材质佔绝大多数,矿物纯度含量在95%以上的佔99%。 四、蛇纹石 1、蛇纹石三种成因类型: 1)、超基性岩热液蚀变型 2)、镁质碳酸盐岩热液蚀变型 3)、古墓葬风化型,白色纤状蛇纹石。 2、 蛇纹石特征 化学成分分子式为Mg6[Si4OH10](O H)8,主要矿物为叶蛇纹石、纤蛇纹石。 化学成分(%) MgO43.0,SiO244.1,HO212.9,有FeO不同程度渗入。 单斜晶系,纤状、叶片状,,莫氏硬度3-3.5,密度2.65一2.70Cm2 晶体折射率从白色至绿色,逐步递增,据测定Nm’1.540一1.565,也有黄、褐、黑等色。 五、古墓葬玉器的风化层 古墓葬玉石的风化层,是特定环境中的古墓葬中风化作用产物,尤其在汉代以前的高古玉中古墓葬风化作用更为明显,宋、元、魏、晋时期也十分明显,与明、清时代的变化有明显差异。 1、 材质风化
材质风化又称为自然风化,材质风化是指材质成器前的风化,这种风化作用是材质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形成的次生变化作用。裸露地表的岩石。在常温、常压条件下,由于温度、气体、水溶液及生物作用而引起材质的变化。风化作用类型细分为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
材质风化与岩石结构与构造密切相关,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如带状风化、层状风化,沿裂理风化、粗晶结构的易风化形成糙面,碳酸盐矿物易被溶解淋滤,易形成孔洞,含铁矿物易氧化仅保存下矿物立方体假像或铁质有方向性的浸染。在构造变动地段,地下水发育地段都可加速风化作用进程。
材质风化的另一表现形式为铁质大量析出,这是自然风化在碧玉(青玉)质岩性的局部现象,绿色碧玉转变成褐色、褐红、紫色,使整个玉器呈现褐、褐红、紫色调,这种玉质可称为黄玉、褐玉、红玉、紫玉、花斑玉。
物理风化作用:温度变化,水、冰、风的破坏作用,促使地壳表层岩石发生机械破坏,化学成分不产生变化,无次生矿物生成,但外观改变,岩石显得松散,矿物颗粒易脱落,硬度降低。 化学风化作用:化学作用细分为氧化、水解、水化及溶解作用,促使岩石分解并形成新的矿物。氧化作用系含有游离氧的地表水或大气降水,促使低价元素变为高价元素。水解作用系水中一部分水分子离解为H+、OH+使水变为酸性或碱性,矿物产生变化。水化作用系矿物溶解时,矿物分子与水溶剂相结合,形成新生矿物。溶解作用系水中含有不同的酸类,如H2CO3、HC1、H2SO4、HNO3对矿物的溶解。 生物风化作用:包含机械和化学,直接和间接的方式,生物主要指向为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根系对岩石的破坏,腐植酸对岩石的浸蚀,分解的CO2、N2、O2对岩石的影响。 2、 成器后的风化层 古墓葬玉器成器后风化层是鉴别古玉的重要科学手段和依据。古玉埋藏在特定封闭的古墓穴环境中,经历千百年的特殊变化,使玉质的表面、表层、深层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这种变化与地表自然风化环境中是不一致的,人为因素更不可能模拟,它的微妙和科学的论证是今后“古墓葬玉器矿物学”的研究方向。 中国不同地域出土的玉器是不同的,成器后风化作用不仅改变了玉器的颜色,也不同程度改变了组成玉器的硬度和表面特征。成器后的风化层中“风化透闪石”、“风化蛇纹石”是古墓葬中玉器标志性的变化,“风化透闪石”变化的同时常伴有“析出铁沁” 的产生。 考古文献中常记载着古玉、高古玉器上出现“鸡骨白”、 “灰皮”、 “钙化”现象,这仅仅是白色颜色写照,实质变化从未涉及。作者通过大量古墓葬中出土玉器的矿物测定,从中发现实质是古墓葬中玉器矿物在风化作用下产生次生变化作用的结果。 3、二次风化 二次风化,是制做玉器的材质经历了成器前的材质自然风化,成器后的“风化透闪石”风化的双重作用。汇集了两种风化特征,在古玉中这种现象常有出现,尤其在使用构造变动地区的材质十分普遍。
2#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3 05:35:00 | 只看该作者
六、古墓葬中玉器风化层颜色 1、碧玉(青玉)1颜色的变化 颜色的次生变化出现在由阳起石一透闪石组成的碧玉(青玉)材质的玉器中。碧玉(青玉)中阳起石组分中铁由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颜色由浅黄一深红系列变化。 考古文献中常出现“铁沁”现象,是古墓葬中玉器的标志现象,而“古墓葬玉器矿物学”的解释更为科学,从形成的机理上分析,归纳为“侵入铁沁”、 “析出铁沁”两大类别,都是鉴别古墓葬中玉器矿物风化的典型特征之一,但有一点“侵入铁沁” 不能说明古玉年代的遲早,在明、清代出土的玉器中也十分普遍。 “铁沁”按成因可分为两种类型,“侵入铁沁” 与“析出铁沁”, 其中“析出铁沁” 更说明形成年代的久远。 “铁沁”在肉眼下识别是颜色的变化,在矿物学上反映是不同nH2O·Fe2O3的变化,如褐铁矿呈现褐色,针纤铁矿、水赤铁矿呈现红色,针铁矿呈现黄棕色,针铁矿呈现黄色。由于上述矿物呈显微胶体、质点分散状,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识别。 “侵入铁沁” 是玉器遭受外部氧化铁物质渗入的结果,氧化铁属含水氢氧化铁。这里要特别注意与原始材质的铁质侵入区分开来,因为地质体遭受构造变动,可形成大量的氧化铁,伴水溶液浸染到构造带中。“侵入铁沁” 氧化铁来自墓葬中铁器的氧化,地层中的铁质的溶解,伴随地下水的渗流,漫长年代的浸润,在玉器表层、显微裂纹、晶粒间形成氧化铁浸染。 “析出铁沁”是玉器内部矿物质变化的结果,在风化作用下阳起石晶体中的二价氧化铁成不稳定性,要逐步分解成穏定的三价氧化铁,在矿物中呈显微质点状从晶体中析出,有的吸附在晶体晶粒之间,不同的环境可出现不同的颜色,“析出铁沁”广泛存在于风化透闪石膜状体下面及外缘,构成不均勻的环状带,“析出铁沁” 的玉器表层硬度也随降低。处于不同环境变化的 “析出铁沁” 在玉器上变化的深度是不一致的。“析出铁沁” 通过人们长期的触摩,由于人体分泌物的作用,颜色从“风化透闪石”膜下不断返出,使玉器色泽变得十分艳丽。 2、白玉颜色的变化 古墓葬中由白玉材质做成的玉器,颜色变化由灰白变得更白,玉面变得粗糙,可伴有“侵入铁沁” 出现。 3、蛇纹石玉颜色的变化 古墓葬中由蛇纹石玉材质做成的玉器,颜色变化由深色变得更洁白,可伴有“侵入铁沁” 出现。 七、古墓葬中玉器风化层中的“风化透闪石” 1、“风化透闪石” 考古文献中常出现“鸡骨白”现象,是古墓葬中玉器的标志现象。“鸡骨白” 是何种物质从未涉及,“古墓葬玉器矿物学”从形成的机理和岩矿鉴定分析研究证实,它是阳起石的透闪石化现象,故名曰“风化透闪石”。 作者通过大量包含有红山文化、龙山文化、石家河文化、良渚文化、三星堆文化中的碧玉(青玉)材质玉器的鉴定;商、西周、西汉、东汉、唐代的碧玉材质玉器的鉴定;宋代仿汉、元代仿汉、的碧玉(青玉)材质玉器的的鉴定表明,玉器的表面、表层矿物物质形态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风化透闪石” 变化,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不同墓葬也存在强弱变化的很大差别,只有在“风化透闪石” 十分强烈地段,在未受到墓室中水的干挠情况下,白色布满了整个玉器表层,才会出现“鸡骨白”现象, “鸡骨白” 是“风化透闪石” 化的极端产物,因为“风化透闪石”在没有外来物质干挠下的特性是洁白色的(照片6)。而绝大部分出现的是受到墓穴水质浸染,演变成褐黄、灰褐、灰白色。
照片6、汉·武士俑 成器后白色风化透闪石层薄膜状广泛分布于玉器表面,呈“鸡骨白”状,透过薄膜层可见玉质呈显绿色,材质碧玉。 从中可以想象,刚出土时这种“风化透闪石” 现象一定十分清楚,作者依据鉴定实践与研究成果作出论断,从距今7000年的红山文化至公元900年前后唐、宋、元时代,称之为高古玉、古玉中,均发生过强弱不均的成器后“风化透闪石”化过程,有的风化层十分微弱,通过实体显微镜下寻找,和试剂处理仍能确定它的存在。风化层有无是质的改变,含量多少是风化层强弱变化,一般情况下量多反映的是年代的久远。 如今流传在民间的高古玉、古玉,经历了各种因素的干挠玩弄,佷多信息保存较少,但通过实体显微镜、偏光显微镜下微观分析,仍能清晰的找出“风化透闪石” 变化的蛛丝马迹。 “风化透闪石”如同皮肤上长的癬斑一样,癬好了它的斑痕仍在,当“风化透闪石” 被擦去,通过试剂特殊处理,仍可再现残存物质的残迹。 通过大量古玉检测并与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周南泉先生及古玉专家王文浩先生、任家明先生和古玉收藏家周成富先生、徐庆年先生、陈根发先生、惠建民先生的断代及研究成果佐证,“风化透闪石” 层的存在,给古玉断代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测试依据。 3、 “风化透闪石”的晶体特征 凹坑及孔穴、刻纹中“风化透闪石”层中的透闪石,显微晶体结构特征是一种洁白的毛发纤维状丛生晶体的堆积体,也有呈现细长柱状丛生晶体,实测得毛发纤维状透闪石晶体,结晶粒度达0.5×0.01mm,细长柱状晶体达0.3×0.01 mm,一般晶体结晶粒度为0.1×0.01 mm,毛发纤维状丛生晶体可呈束状、挠曲状`,正交偏光下显波状消光现象。膜状“风化透闪石”层的透闪石,显微晶体结构特征呈毛毡状集合体。“风化透闪石”层中成丝缕及网状展布的透闪石,与原玉石的结构是有一定联系的的。 4、 “风化透闪石”在玉器面上表现形式 古墓葬有干、湿之分,干性古墓葬中的“风化透闪石” 呈洁白色,没有“侵入铁沁”、“析出铁沁” 的分布,玉器成绿、白两色。湿性古墓葬中的“风化透闪石” 呈浅褐、褐黃、褐灰色,伴有“侵入铁沁”、“析出铁沁”分布,“风化透闪石” 膜状体厚薄不均的覆盖在“析出铁沁” 上,经试剂处理膜状体,可使膜状“风化透闪石” 变白,用另一种试剂处理膜状体后,“析出铁沁” 的褐红、褐色可明显的返出。沿“风化透闪石”膜状体边缘,与碧玉质绿色之间,常形成一圈宽窄不均的“析出铁沁” 环带,颜色由内向外逐渐过渡变浅,由膜层逐渐到碧玉质绿色体,莫氏硬度逐渐升高,由1.5升至6,光洁度也随之加大(照片7)。、
照片7、汉·编钟 成器后风化透闪石层斑块状分布,褐红色析出铁沁藏于透闪石层下并在斑块边缘形成宽度不等的析出环带,材质青玉。 “风化透闪石”在碧玉(青玉)玉器面上的形态表现形式,可以用十分形象的“蓝天白云”来表述,“蓝天”相当于碧玉(青玉),“白云”相当于“风化透闪石”。变化的“白云”呈现各种式样,“风化透闪石”在碧玉(青玉)上的分布也呈现各种式样。 “风化透闪石”呈小斑块或斑点状独立分布,进一步发展成小斑块相互连通,斑块间碧玉绿色清晰,抛光面完好。 “风化透闪石”呈大小不同斑块独立分布,斑块间碧玉(青玉)绿色清晰,保存有完好的抛光面(照片8) (照片9)。 照片8、 汉·龙形出廓谷纹璧 成器后白色风化透闪石层斑块分布,材质黄玉。
照片9、 汉·龙凤谷纹璜 成器后风化白色透闪石层薄膜斑块分布,少量析出铁沁,材质碧玉。 “风化透闪石”在碧玉(青玉)上呈现强弱不均的替代,又遭受墓穴水的浸染,颜色呈现深浅变化,斑块之间呈港湾状并相连接(照片10)。
照片10、 战国·高浮雕九龙圭璧 成器后风化透闪石层斑块之间呈港湾状,受墓穴水的浸染成褐黄色,析出铁沁,材质壁玉。 “风化透闪石”在碧玉(青玉)上呈选择性的替代,尤如丝缕及网状展布。 风化透闪石”呈厚薄不均勻膜状分布覆盖在碧玉(青玉)上(照片11),有“胶体状”的外貌,并有选择性,有的保留原下未变矿物晶体形态特征,从膜层上能清晰的看见碧玉(青玉)的绿色色调,在膜面中常出现由膜构成的微小环状体,环绕在未变化或变化弱的“岛”状四周。也有环状体环绕在透辉石团粒周边。 照片11、 汉·牛 成器后白色风化透闪石层厚薄不均勻膜状分布于表面,材质青玉。 5、“风化透闪石”在玉器表面粉尘状、雕刻纹、喇叭孔中的表现形式。 雕刻纹中“风化透闪石”,洁白色透闪石分布在绿色碧玉(青玉)玉器雕刻纹中,绿白十分淸晰,这种特征的形成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干墓中出土的,另一种是人为玩弄后,面上洁白色透闪石被摩擦掉,留下沟纹中不易接触的部位。粉尘状“风化透闪石”, 洁白色透闪石呈粉尘状散布于玉器面上(照片12)。
照片12、 汉·双龙耳兽面纹罐 成器后白色风化透闪石层成粉尘状分布于表面,材质碧玉。
喇叭孔中“风化透闪石”,洁白色透闪石分布在碧玉玉器喇叭孔洞中,洁白色透闪石在喇叭孔洞中呈厚薄不一的堆积体,砣轮纹有的被掩盖,有的充斥整个喇叭孔洞(照片13)。
照片13、 红山文化·龟 成器后白色风化透闪石层残存于凹坑状的刻纹中,二次风化,伴有铁沁,材质碧玉。 6、 “凹坑” 现象 白色透闪石分布在大小不等,深浅不一,髙低不平的凹坑中,有的保存完整,也有仅少量残留,这种现象特别多出现在年代久远的红山文化及商代以前的玉器中。 玉器上的“凹坑”现象与地质地貌上的“夷平面”现象的成因应是一致的,一个是微观现象,一个是宏观现象。 “夷平面” 现象,是在一定地域内的地壳准平面上,由于风化作用及伴随地层内部的构造因素,在地质营力的作用下,在准平面上切割成高度相等,大小、深浅不同,海拔高程相等的山头。 “凹坑”现象,是在玉器的“准平面” 上,由于“风化透闪石” 化作用,形成大小、深浅不一的凹坑,由细小的斑点坑逐步发展成较大的斑状坑,又不断发展成港湾状的坑坑相连,这种现象又称为橘皮特征(照片14) (照片15) (照片16) (照片17) (照片18)。
照片14、 新石器时代·神人持灯 成器后风化透闪石层分布于深凹坑中残存,凹坑深浅不等,透闪石常呈长发状晶体,材质碧玉,具二次风化特征。
照片15、 红山文化· C形龙 成器后风化透闪石层分布于凹坑中,深浅凹坑不断发展,形成坑坑相连,透闪石常呈长发状晶体,材质碧玉,具二次风化特征。
照片16、 红山文化· 双C龙 成器后风化透闪石层分布于浅凹坑中,浅凹坑不断发展,形成坑坑相连,材质碧玉。
照片17、红山文化·猪龙 成器后白色风化透闪石层分布于凹坑中残存,凹坑深浅不等,透闪石常呈长发状晶体,材质碧玉,红色属材质风化,具二次风化特征。
照片18、红山文化·猪龙 成器后白色风化透闪石层斑点坑逐步发展成较大的斑状坑,又不断发展成港湾状的坑坑相连,二次风化,材质碧玉。
3#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3 05:35:00 | 只看该作者
八、古墓葬中蛇纹石玉器风化层中的“风化蛇纹石” 1、“风化蛇纹石” “风化蛇纹石”化的白色极端产物称蛇纹石玉的“鸡骨白” ,“风化蛇纹石” 膜状体在表层大量覆盖,厚薄不均。 2、“风化蛇纹石”的晶体特征 “风化蛇纹石” 呈洁白色绒毛状,测得纤维晶体长达0.5mm,纤维呈朿状、挠曲状丛生。 3“风化蛇纹石”形态表现形式 “风化蛇纹石” 化现象出现在蛇纹石玉玉器的刻纹、喇叭孔、凹坑中,洁白色蛇纹石绒毛状堆积在里面。 九、古墓葬中玉器风化层的沁色 古玉、高古玉中大部分存在不同颜色沁色变化,使玉器更加美丽,古色古香,故有“五色相渲,千名竟出”;“千般玛瑙万祥玉”之说,古人曰:“玉带三分沁,胜过十万金”。 1、铁沁 古墓葬中玉器的沁色主要为铁沁。“侵入铁沁”分布在各种材质的玉器中,“析出铁沁” 仅在碧玉(青玉)材质中出现,又因碧玉(青玉)是高古玉的主要材质,“析出铁沁” 成为高古玉的主要沁色。 考古中常有土沁名称,从古墓葬玉器矿物学认为,实质应归为“侵入铁沁”, 含铁粘土中分解出来的铁质浸染在玉器上。 2、钙沁 钙沁又称钙化,当玉器埋藏在PH>7的碱性水质中,当富含CaCO3中的碱性水溶液在适宜的环境下,方解石呈质点状晶出,吸附在玉器上,形成一种灰白色厚薄不均的堆积物,吸附牢固程度不等,有的出现钟乳石状、钙华状外貌。 钙沁的出现不代表年代的长短,在明、清出土的玉器表面,这种现象十分常见,尤其是在石灰岩、白云岩发育地区的墓葬中更加普遍。纯度髙的钙化颜色洁白,遭受“侵入铁沁” 的再次作用,可向褐色转变。 钙沁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溶蚀现象,发生在玉质为大理石或富含方解石、白云石的器形表层,在墓穴中水质呈酸性条件下发生选择性的溶蝕,使大理石的器形表层成溶蝕状,形成一种蛀孔现象。 考古中有“灰皮”、“钙化”术语描述,代表何种矿物含义没有定论。古墓葬玉器矿物学将这些出现率高的“灰皮”、“钙化”沁色现象,归属于钙沁。 3、 硅沁 当玉器埋藏在PH<7的酸性水质中,当富含SiO2中的水溶液在适宜的环境下,石英、玉髓呈质点状晶出,吸附在玉器上,形成一种灰白色厚薄不均的堆积物,吸附牢固程度不等,有的出现硅华状外貌。 硅沁的出现不代表年代的长短,在历代出土的玉器表面,都有这种现象,尤其是在石英岩、石英砂岩、酸性岩浆岩(花岗岩)、板岩、片岩发育地区的墓葬中都有出现。纯度髙的硅化颜色洁白,遭受“侵入铁沁” 的再次作用,可向褐色转变。 4、铜沁 铜沁由孔雀石、蓝铜矿组成,颜色呈绿、蓝色,绿色是以孔雀石佔绝对含量,也有矽孔雀石出现。当玉器埋藏在伴有青铜器的墓穴中时,受碳酸水溶液作用于青铜器,表层风化形成铜绿,紧靠的玉器表面也出现孔雀石的结晶体,形成一片片绿色胶状膜状体,也有深入到缝隙中。 5、锰沁 氧化锰是一种灰黒、黑色矿物质,具有典型的柏树枝叶状形态,常成片出现,也有呈浸染状分布在玉器的表层及显微裂纹中,是一种常见的沁色。当玉器埋藏在锰质的地层中,又具备有MnO2循环水质的条件下,在适宜的环境下,氧化锰呈质点状晶出,吸附在玉器上,形成一种灰黒色薄膜状,常出现单个及成串的柏树枝叶状结晶堆积物。\r 6、萤石沁 当玉器埋藏在高氟、高钙的地层中,又具备有F2Ca循环的水质的条件下,在适宜的环境下,萤石呈质点状晶出,吸附在玉器上,形成一种灰白色厚薄不均的堆积物,吸附牢固程度不等。纯度髙的萤石化颜色洁白,遭受“侵入铁沁” 的再次作用,可向褐色转变。 7、珠砂沁 珠砂,矿物学上称为辰砂,颜色鲜红,化学成分为HgS,常温下是稳定的,当玉器埋藏在有辰砂作为墓葬人为伴随物入殡时,在墓穴中伴随风化作用下辰砂晶粒逐渐粉化,位移污染至玉器表面,形成一片片红色膜状体,也有深入到缝隙中。 珠砂沁不是外来渗入物,仅仅说明墓葬时有辰砂的伴入。 8、汞沁 伴有自然汞(水银)的墓穴中,伴随水银的升华,汞蒸气被有机质如骨骼吸纳形成黑色物质。 9、雄黄沁 雄黄,颜色橙红,化学成分为硫化砷,当玉器埋藏在有雄黄作为墓葬人为伴随物入殡时,在墓穴中伴随风化作用,雄黄晶粒逐渐粉化,位移污染至玉器表面,形成一片片橙红色膜状体,也有深入到缝隙中。 雄黄沁不是外来渗入物,仅仅说明墓葬时有雄黄的伴入。 10、烟油沁 玉器长期处于烟熏油灯燎绕环境中,表面及表层被一种漆黒、茶黑色稳定的含炭物质覆盖,常出现在明、淸代庙宇供奉的玉器中,也大量出现于仿古玉器中。 十、古墓葬中玉器鉴别 1、古玉断代 从新石器时代起,在万余年的人类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数以百万计的玉器,共发现墓葬40余万座,通过对这些出土玉器及未入土的传世玉器的研究,了解各个朝代的政治、经済、文化、宗教及人们的衣食住行佔有十分重要地位。 古玉研究的首要仼务是古玉断代。古玉断代鉴别中常从器形、饰纹、工艺、沁色等方面入手,通过综合分析判断所属朝代,这些都属于人们的感观认识和长期资料、经验的积累总结。 器形:是代表一个朝代玉器形态总的基本特征,每个朝代都有典型器形,红山文化的猪龙、C形龙、勾形器;良渚文化的琮、壁、钺、冠;龙山文化的圭、璋、璜、斧、戈、刀、璧;凌家滩文化的龙、璜、璧、环、玦、钺、斧;夏代的钺、墇、刀、戈、矛、圭、柄形器、珠、管、坠;商代的戈、戚、钺、生肖;三星堆文化(相当于晚商)的琮、壁、戈、矛、戚、刀、斧、铲、凿、锛、镯、管、坠、壶;西周的圭、兽面,动物如凤鸟、鹦鹉、马、羊、龟、兔、蚕,扁平器形;春秋的琥、笄、梳、佩、珩;战国的六器有壁、圭、琥、璋、璜,楚铭文出廓璧、璜,”S” 龙形佩,鸡形佩;汉八刀玉蝉、谷纹龙形佩,战国斧形下颚龙,唐代的人神仙佛及梳、簪、带坂、镯。 饰纹:代表不同朝代的文化寓意,都有规律可偱,,红山文化的变形枭鸟;良渚文化的“神徽”图形;夏代的花辫纹、人面纹、双钩纹,人面纹上的“臣”形纹;商周的怪龙异鸟佩;宋仿汉的双重纹饰。 工艺: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工艺水平,切、磨、抛、钻在表面留下的加工痕迹佐证了当时的工艺方式。 2、古玉鉴别的科学依据 运用显微技术对古玉及高古玉中风化层鉴别,为古玉的真伪及断代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风化层中形成的次生矿物,是古墓葬中玉器的变化产物,古玉及高古玉中都不同程度的保留下变化的痕迹,总的趋势是越古老的风化层越明显。据资料文献核查,至今透闪石不可能在玉器表面或表层人工合成产生。 3、仿古赝品鉴别 随着古玉市场的兴起,西周、春秋、战国、西汉、东汉及宋、元是中国玉器的顶盛时期,大量做工精致,器形优美的玉器,是人们爭相収藏的主要对象,同时,也是做假的主要目标,大量仿古赝品充斥市场以假乱真,仿红山文化的玉猪龙,仿良渚文化的玉琮,都打着正宗旗号,只要通过“风化透闪石” “风化蛇纹石”层的测定,真假立马确定。 4、仿古假冒方式 古玉赝品一般制作粗糙,但也有十分精致的。通过大量检测统计,冒假方式达十余种之多。 充填物假冒,如聚合物类充填,白水泥充填,方解石粉充填,硅胶充填,石膏粉充填,滑石粉充填,白玉粉充填,立邦漆充填,硅灰石粉充填。 毛面假冒,如局部研磨毛面,针刺冲击细点状毛面。 烧料假冒,粘土烧制成白色。 酸硷腐蚀假冒,在玉器表面用酸硷腐蚀成斑块状白色毛面。 古玉材料改制新作假冒。 材质风化玉料制作假冒。 材质上色喷塑、铁屑氧化假冒。 仿古工艺假冒,如刺手谷纹、刀口。 白色及风化材质假冒,如白色蛇纹石玉、白色大理石玉。 十一、结语 作者通过长期对古墓葬中玉器矿物检测的实践,创立了“风化层微量矿物粉末油浸显微鉴定方法”,为考古中的断代提供了重要科学测试依据,同时,将古玉研究与地质矿物学密切结合,为新兴的“古墓葬玉器矿物学” 的学科研究迈开了第一步。 主要参考文献 王濮等编著 系统矿物学中册 地质出版社 1982年 王文浩 李红 中国古玉收藏与鉴赏 西周玉器 蓝天出版社 2006年 王文浩 李红 中国古玉收藏与鉴赏 春秋玉器 蓝天出版社 2006年 王文浩 李红 中国古玉收藏与鉴赏 战国玉器 蓝天出版社 2006年 王文浩 李红 中国古玉收藏与鉴赏 汉代玉器 蓝天出版社 2006年 周南泉著 古玉人神仙佛卷(上、下) 蓝天出版社 2007年 周南泉著 古玉人动物与神异兽卷(上、下) 蓝天出版社 20007年
4#
发表于 2010-11-13 09:38:0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5#
发表于 2010-11-13 17:55:0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有帮助,感谢玉人!
6#
发表于 2010-11-14 21:57:00 | 只看该作者
顶……有帮助!
7#
发表于 2010-11-15 21:39:00 | 只看该作者
是吧?搞地质的才有发言权!
9#
发表于 2021-7-11 05:53:14 | 只看该作者
完美的科普,让人脑洞大开。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4-4-20 02:07 , Processed in 0.05877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