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89248|回复: 6837
收起左侧

[教学] 任南盘万件玉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22 18: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看看任先生这些藏品,对我们正确并进一步理解“十二字鉴定法”很有帮助。让我们具像地知道了什么是净,熟,肥,透等等。再结合看这些红山件各自的材质,沁色,做工,型制等,收益会更大。----个人浅见。

 

      谢谢任先生不辞辛苦地为网友们发这么多的好教材!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 12: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abubuyou在2009-1-2 12:17:00的发言:

此藏應非良渚玉琮

應較早

学习了,谢谢版主!我只是说"传统认为"而已.至于这件玉琮早至何时期,我未敢断言,其实也正是我想知道的问题.请不悋赐教.

发表于 2009-1-2 12: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三肖居在2009-1-2 12:13:00的发言:

   玉琮    良渚文化典型玉器. 正所谓"苍璧礼天,黄琮礼地".  传统认为其年代比红山文化稍晚.   这件玉器从器型比例上看

 

整体较矮,射短. 虽素面.  然做工规整,给人"以小见大"之感.    青玉质地,熟肥润泽.   我认为,凡古玉[汉以前,含汉],均符合

 

任南先生的"十二字鉴定法",只不过个体表现出程度[时间,大小,长短,深浅等诸多方面]上的差异. [----学习心得,与友交流]

发表于 2009-1-2 12: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任南在2009-1-2 12:27:00的发言:

abubuyou版主请茶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玉琮应为史前之物.

这个说明,令人心服.    谢谢!

发表于 2009-1-21 13: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任南盘万件玉

SAM_0712.JPG SAM_0713.JPG SAM_0714.JPG SAM_0715.JPG
发表于 2009-2-2 13: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古玉轩在2009-2-1 23:00:00的发言:
任兄的东西确实都是非常开门的到代珍品!但是个人认为,提高鉴赏能力不用这么辛苦。而且,有些包浆好的古玉最好不盘,盘了反而会破坏古玉包浆。要知道,古玉的包浆是数千年才形成的,和古玉一样也是非常珍贵的。个人意见。

[em63]古玉轩玉友的话较为客观,有一定道理,而且持此看法的朋友可能亦不在少数。学习了。谢谢!

 

          但是,我以为,任何艺术品的形式,都有实用品的影子;艺术品创作者的灵感和原动力,均毫无例外地来自于社会

 

生活。那末,每一件艺术品从一开始就具备了它原本的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这是它的社会属性所决定的。既然如此,我

 

们就不可能将它藏入深“闺”,或束之高阁。而“珍若拱璧”则是另一层涵义。我们不能设想,好不容易“淘”到一件红

 

山宝贝不能把玩儿,不能亲密接触,而极端地天天将它“供”着,其结果,必将严重影响人们的情趣,那它的所有价值也

 

必将大打折扣。我们知道,就连“皇帝老儿”的玉如意也是在“痒痒挠”的基础上,由古代艺术家们突发奇想而发明创造

 

不断改进的。那能不许“皇帝老儿”把玩吗?那能说若把玩就一定破坏了玉如意[供皇帝老儿玩儿的宝贝多了去了]的包浆

 

吗? 不! 不是的!请人们相信一个信条:是真的,假不了。越把玩儿越美观,包浆越好,越值钱; 由“皇帝老儿”把玩

 

儿过的所有的“痒痒挠”都值钱!更值钱!不是吗?  我的结论是:红山真品可把玩,正确盘磨是关键。还是用手把玩好,

 

人玉互养品位高。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 15: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任南盘万件玉

L1070207.JPG
发表于 2009-3-1 13: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任南在2009-3-1 11:28: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4708.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em63]  最简单的,然而是最艺术的。

发表于 2009-4-17 21: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任南在2009-4-17 16:44: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em65]  八角形研磨器。----个见。----学习。

发表于 2009-5-22 08: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任南在2009-5-21 17:19:00的发言:
红山文化期玉器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7015.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7017.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0.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em56]学习了。依我之见,此乃玉器经长时期风干,紧缩等物理作用后,内部“玉线”因质硬而导致的自然的凸显。其纹饰成像,极像愈合之后的伤口,而并非玉裂之后的愈合。----个见。请红友们讨论,并提出批评意见。谢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4-3-29 16:52 , Processed in 0.06638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