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42|回复: 4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玩古玉:九事要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9-18 07:40:2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古玉收藏群体基本上可以划分为四类:
       一类是俗人俗玩,一类是俗人雅玩,一类是雅人俗玩,一类是雅人雅玩。

       所谓俗人俗玩,就是对古玉一窍不通,见别人玩玉心里痒痒,于是不管真假好坏,也弄块玉在身上挂挂;
所谓俗人雅玩,是指对玉器知之甚少,但为了故充高雅,或为投资赚钱,
不惜一切代价买好玉,买真玉,然而对玉器本身的文化内涵缺乏兴趣,
看起来是个玩玉之人,实际上是个爱财俗人;
所谓雅人俗玩,是指一些专门研究玉文化的专家学者,在对理论知识侃侃而谈的同时,
买一些似是而非的玉器,对号入座,沾沾自喜;
所谓雅人雅玩,是一个特别喜爱玉器的群体,他们既懂理论,又有实践,
藏品独到,知识丰富,既能鉴别玉器,又能在收藏中注重提高自身品位。

二、古玉收藏不能首重玉材。
       玩古玉若首重玉材,则会禁锢视野,狭隘心胸,不得其乐。
       中国上下五千年,古玉形态各不同。简言之,应该是:
“文化期重沁,商周重线,战汉重型,唐宋元重题材,明清重玉质”。
文化期的古玉大多型制简单,素面无纹,此期古玉最美的是沁,几千年大自然造化之精华尽在其中;
商周古玉,线条优美,艺技天成,根根撩拨心弦;
战汉古玉张扬霸气,匠心独运,此期古玉最值得玩味的是型;
唐至元期间,题材千姿百态,
或乐声阵阵,或舞姿翩翩,或秋山春水,或鹤鹿同春,人文自然尽收眼底;
明清古玉讲求实用,题材广泛,工艺繁缛,虽有视觉冲击,若玉质不爽,则玩之败兴。

三、“白痴族”是古玉收藏向纵深发展的最大障碍。
       所谓“白痴族”是指那些推崇白玉近乎痴迷的一类人。
       这类人目前在玉器收藏者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
客观事实注定了他们以投资赚钱为目的,对古玉文化的传播起不了多大作用。
因为白玉在古玉中的比例实在太少,从中古到高古呈递减趋势,
由此也决定了这一部分收藏群体多数只能围绕着“明清玉”打转。
而玉文化的精髓绝不是“明清白玉”所能表达的。
由此看来,不玩中古、高古,不算真正的玩家。

四、你可以以“工”去看真一件古玉,但你千万不要以“工”去否定一件古玉。
       因为你眼里的“机器工”很可能就是误导你的错觉。
可以说,谁都没见过古人治玉用的是什么样的工具。
古人与古人在信息流通不畅的年代使用的工具未必一样。
“汉八刀”的犀利,“双钩碾”的婉转流畅一点不逊色今天的机器。
良渚玉琮的钻孔技术可以说让现代的钻孔工具汗颜。
你可以怀疑你的知识与经验,但你不要去怀疑古人的能耐。
什么U型是新工,V型是老工,如果以此“断言”真假,这本身就是在“扯淡”。
古玉鉴定是一项系统工程,最不可靠的就是“以工断玉”。


五、不要一见红沁就说是“血沁”,不要一见黑沁就说是“水银沁”
不要一看到五彩斑斓就说是“寿衣沁”。
       古人的偏见源自局限,今人发现古人的错误就应该去纠正,
否则我们的子孙会原谅古人的局限而不会原谅我们的无知。
如今是信息时代,我们可以看“出土玉器”,也可以摸“出土玉器”,
甚至对古玉的出土状态都可以亲眼所见。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发现古玉沁色的形成并非都是外界物质的侵入,
相当一部分是在特定的环境中玉器本身发生了质变。
古人企图通过沁色的命名解释玉器的表象与形成的原因,
但事实是这种“企图”在科学相对发达的今天也是一个难题。
因此,我的意见是:
你看到是红沁就说是红沁,你看到黑沁就说是黑沁,你看到五彩斑斓就可以说五彩沁。
当然,“鸡骨白”、“黑漆古”诸如此类的形容词可以沿用甚至发扬光大,
关键是屏弃主观猜测成分,只去相信眼睛。至于沁色形成的原因,留待慢慢解决。

六、如果你只玩新玉,你就认识“和田玉”也就够了
如果你想玩古玉就不仅需要对和田玉的特征烂熟于心,
还要知道青海玉、俄罗斯玉、独山玉、岫玉、阿富汗玉等主要玉种。
       此外,要对蜡石、大理石、玻璃等与玉相近的东西有个比较熟悉的了解,
否则,你玩古玉随时都有可能“吃药”。
当然,在初步解决了“吃药”问题之后,你还要搞清什么样的玉器能上什么样的级别。
也许你有明清玉一百件“童子”,也许别人只有一套明朝玉带,你俩玩玉的档次就不是一个级别。

七、古玉收藏,藏的是真、稀、美。
       不真,则无真谛;不稀,则缺珍贵;不美,则寡趣味。
三者齐全,虽难得,却是古玉藏家的最高追求。
当然,在现实收藏中,能占据其中一二者已属难得,
因此你在进入古玉收藏这一行当时你就得知道,什么是玩?什么是藏?
惟有如此,你才会在收藏过程中不断提高品位,提高级别。

八、古人千差万别,古玉千姿百态,
告诉我们一个事实,那就是鉴别古玉需要客观、客观再客观。
       任何主观推测都是我们判定古玉标准的大敌。
出土古玉上没有的形制,我们不能说假;
出土古玉没有的工艺,我们不能说假;
出土古玉没有的题材我们不能说假,
而这一切恰恰有可能就是填补了出土古玉的空白。
总而言之,
我们不能以今人的思维去置换古人的思维,
不能以今人的工艺去推断古人的工艺,
不要以为今人做不了的事情,古人就没有办法。
尤其是涉及宫廷用玉和工艺,常人最容易犯唯心主义错误。


九、一个真正的懂行者在没有把握之前决不会胡言乱语。
       鉴定古玉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不懂装懂,更不能信口开河。
一次错误的点评有可能使祖宗留下的遗产当作垃圾毁掉。
因此,宁可将一件赝品看成真品,但绝不可以将一件真品断成赝品。
几百年、几千年的时光没有毁灭她的存在,倒因为几个世俗小人的浅陋见识毁于一旦,
这是我们对古人的不敬,对岁月的亵渎,对子孙的犯罪。

       信息来源:中华玉网​




2#
发表于 2016-9-18 08:48:21 | 只看该作者
文化期重沁,商周重线,战汉重型,唐宋元重题材,明清重玉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6-9-18 09:23:3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6-9-18 11:56:49 | 只看该作者
真知灼见,谢上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6-9-18 12:57:56 | 只看该作者
宁可无形不可无神 发表于 2016-9-18 08:48
文化期重沁,商周重线,战汉重型,唐宋元重题材,明清重玉质

有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6-9-18 15:16:2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在古玉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
感谢凤凰版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6-9-18 15:28:31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受教,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4-4-25 16:46 , Processed in 0.05480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