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23|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分析] 【土门】这个土门很典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16 18:21:3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卢昌鸿(捕风) 于 2016-1-16 18:31 编辑

微观下能看到这样的土门很不错

这里所说之“孔”专指目测不能观察到的细微孔洞。土古玉器上的自然态微孔孔型为不规则型或几何型,孔边沿部位会下陷或翘起。因孔洞内易积水,必导致土壤中物质色素顺孔而入聚积,久而久之,以孔与孔底为中心点内质有色变向四周晕散现象,形成由孔底呈由内而外的质变且变软融缩并在外表层残留同质岛型凸点,玉质也会在晕散区产生质变,这质变由内部向外展开.由如烂心萍果态.孔壁内多见支撑状晶簇,孔底也常见次生物或微小磁性铁珠附着.且有古菌丝生成。而带孔老料仿品其孔口边缘与玉表多处于同一水平面且孔口变形,且孔边缘显现为非自然态多无色质变化。

坑:坑需借助高倍立体电子显微镜观察,土古玉器自然态沁坑其边缘凹凸立体感强,如山峦起伏,有层次,边缘多为下陷或上翘,坑内有坑且有老土浆紧咬坑底,呈梯田状.柴裂态,边缘清晰,坑内与坑外相比,坑内解理态质变与色变应明显,呈脉象和晶体状且多有吐灰现象,少数坑壁与坑底也有鸡爪状晶体。观其5平方毫米显微图象,即可显现对应材质质变形成的脉络,坑的分布应对应其在土中方位.而非自然态坑无以上表象,且坑口边缘与玉体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且分布过均无凹陷,坑形等状态坑底非质变色。

QQ图片20160116181440.jpg (39.92 KB, 下载次数: 90)

QQ图片20160116181440.jpg

QQ图片20160116181421.jpg (50.85 KB, 下载次数: 107)

QQ图片20160116181421.jpg

QQ图片20160116181433.jpg (45.6 KB, 下载次数: 105)

QQ图片20160116181433.jpg
2#
 楼主| 发表于 2016-1-16 18:22: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卢昌鸿(捕风) 于 2016-1-16 18:24 编辑

上图为两个部位
一图边缘下限,另一图边缘上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6-1-16 19:26:52 | 只看该作者
带板的显微图拍的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6-1-16 19:45:22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土门的好帖子,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6-1-16 19:54:44 | 只看该作者
马纪宁 发表于 2016-1-16 19:26
带板的显微图拍的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6-1-16 19:55:06 | 只看该作者
观古阁 发表于 2016-1-16 19:45
学习土门的好帖子,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6-1-16 21:29:49 | 只看该作者
  漂亮   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6-1-17 16:40:04 | 只看该作者
学习,谢谢卢版的教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6-1-17 18:07:15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4-4-29 23:07 , Processed in 0.05319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