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任南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教学] 任南古玉鉴定法(任南著)

   关闭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8-4-30 14: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enlinw在2007-4-13 11:06:45的发言:

任南先生提出的鉴别红山古玉的12字诀和6种辅助方法,即任氏鉴定法(RNM)为我们提供了独有的技术诀窍。本人经过研究、比较、体会,认为是非常可靠的。该套方法自成体系,已经现代高科技测试证明。其符合辩证法的研究方法,包含了玉石被人类加工并赋予信息、又在自然界中慢慢发生变化的一个量变—质变—量变的历史过程。而自然界几千年来对红山古玉打上的内外部印记,也证明古玉本身与自然界发生交互作用的过程。古玉是我们今天探索、理解古人相关信息的重要物质载体,是能够区别于其它高仿赝品的,区别的技术诀窍正在于此。红山古玉的研究方法、成果及鉴赏对了解人类早期文明具有积极意义。


     

碧麟


     

The twelve measures and the six assistant methods (RNM) put forward by Mr. Ren Nan provide us one system of unique know-how to distinguish Ancient Hongshan Jade. I affirm its credibility after my studying, comparing and experiment. RNM has comprised one system itself and proven by high-tech test already. RNM, using dialectic research means, reveals a process of jade processing and imputing information by ancient people and developing historically from quantitative change to qualitative change to quantitative change. The impress both outside and inside made by nature about several thousand years on ancient Hongshan Jade shows interaction between Hongshan Jade and its environment. The Hongshan Jade is important samples of substance carrier for us to understand information of ancient people. So it can be differentiated from other fake made by modern methods. The know-how is here.

12#
发表于 2008-4-30 15: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任网科技组利用国际先进设备对古玉进行分析

 美国科学家报告,他们新开发出一种石英水合测年技术,能够弥补现有手段在测定古代器物年代方面的不足。 
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埃里克森教授和同事说,新方法主要基于石英会发生水合作用的原理。各类岩石中几乎都含有石英,人类从文明早期就开始与这种矿物打交道。在塑造雕像或制造工具的过程中,包含石英的岩石经过切削和打磨后,其表面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与渗入的水分结合形成水合层。利用氮粒子束流测量文物外部水合层的厚度,就可以确定文物的制造年代。 
埃里克森等人认为,新方法较适用于测定距今5万到10万年间含石英文物的年代。而现有技术对这一时期文物的测年效果都不尽人意。常用的放射性碳年代测定法,一般只适用于距今5万年以内包含有机成分的文物。而另一种钾氩测年法,通常在测定距今10万年到43亿年间的含矿物样本的文物时精确度比较高。 
石英水合测年法在鉴别文物真伪上可能也有用武之地,因为文物赝品表面通常不含水合层或水合层很薄。科学家们说,这一技术甚至还可以用来测定地震裂层等地质事件的发生年代。

 

 

 

 

 

13#
发表于 2009-3-13 15: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搜索结果:

结果:共 247 个相关视频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红山古玉的收藏(第二期下)播放:红山古玉的收藏(第二期下)
红山古玉的收藏(第二期下)
我的收藏 发布于: 2008-07-09 16:21:45
播放次数:2745
标  签: 红山古玉收藏
视频介绍: 08年7月8日《我的收藏》节目。主持人:苏京平嘉 宾:任南 导播:曹婷摄像:辛疆奇 刘志飞编辑:鹏鹏
红山古玉的收藏(第二期上)播放:红山古玉的收藏(第二期上)
红山古玉的收藏(第二期上)
我的收藏 发布于: 2008-07-09 16:19:35
播放次数:5806
标  签: 红山古玉收藏
视频介绍: 08年7月8日《我的收藏》节目。主持人:苏京平嘉 宾:任南 导播:曹婷摄像:辛疆奇 刘志飞编辑:鹏鹏
红山古玉的收藏(下集)播放:红山古玉的收藏(下集)
红山古玉的收藏(下集)
我的收藏 发布于: 2008-07-08 16:33:55
播放次数:2975
标  签: 红山古玉收藏
视频介绍: 08年7月7日《我的收藏》节目。主持人:苏京平嘉 宾:任南 导播:张冬摄像:董平远 关海生编辑:鹏鹏
红山古玉的收藏(上集)播放:红山古玉的收藏(上集)
红山古玉的收藏(上集)
我的收藏 发布于: 2008-07-08 16:31:26
播放次数:4921
标  签: 红山古玉收藏
视频介绍: 08年7月7日《我的收藏》节目。主持人:苏京平嘉 宾:任南 导播:张冬摄像:董平远 关海生编辑:鹏鹏
14#
发表于 2010-1-6 15: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国藏玉器------工上自然态质变

 

15#
发表于 2010-7-22 15: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全国民间玉器精品展在京展出
2010年07月22日 08:50:57  来源: 新华网 【字号 留言打印关闭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新华网北京7月21日专电(吴广生)由中国收藏家协会等主办的全国民间玉器精品展,近日在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展出。

    据了解,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位藏友、逾千件玉器精品参与了展出。展品包括难得一见的36片竹节形包金和田白玉板《三十六计》,汉代羊脂玉玉鼎,明清皇家用玉器数十件。首次亮相的有唐代羊脂白玉铜鎏金腰带一套16件,唐代皇家用黄玉玉带板17件,以及天津藏友宋女士上世纪70年代收藏的红山文化精品大玉猪龙、大玉鹰等。

    负责展览的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收藏委员会副秘书长任南表示,民间收藏不可小视,许多传世民藏不让国藏。针对民间玉器收藏多、交流少的状况,全国民间玉器精品展为众多藏友提供了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展览期间,专家还将免费为观众鉴宝,以提高藏友的收藏水平。

    展览将持续到8月18日。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0-8-31 11: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玉人在2010-8-31 0:02:00的发言:
 

     (原文)9.次:原玉器主体后天之工上自然态质变均为次.红山文化玉器的表层自然态质变会产生多种形态,多为目测很难观查到的凸凹次生物,多呈团状、山脉状解理态,次生物形态要对应其材质结构.如透闪石和蛇纹石其组成的成份是不同的故它的凸显解理也是不同的.而这凸凹次生物的分布和产生必须符合其土中方位.沁门点.和外部条件造成内质质变的成因。如水融减缩会现内质硬质解理如骸晶.(骸晶英文名称skeleton crystal 晶体生长过程中,沿着角顶或晶棱方向生长特别迅速,从而形成晶面中心相对凹陷的结晶骨架,称骸晶。骸晶常呈漏斗状、树枝状、羽毛状等形态。如雪花就是冰的骸晶。骸晶主要是在溶质供应很不充足的条件下形成的)而同质岛状残留多为土中上方最早失水部位.原玉器主体后天之工上自然态质变还会产生融合物及随形包裹态隐形和浅表多层错位且边缘整齐清晰的开裂,和非直线曲痕.而裂的表象需要符合其成因,如由裂向两侧有色和质变必是土中因素造成,裂痕中多有二氧化硅晶状溢出呈长合态.而古玉因地层环境变化,会造成无沁色浅表层包裹态随形开裂,其因多为玉器在土中下端水的因素而造成松软,由于土中水分快速减少或清洗玉器包裹层过快时,导至其内部应力快速失压造成无色浅表层包裹态随形开裂.次生物与玉体应存在明显界线和沟槽呈融化态.次生物分布与出灰点对应内质质变部位,在显微镜下所显现的颜色色彩斑斓,即使在一平方毫米的区域内也是如此,而仿品上的所谓次生则无根无沟槽,边缘模糊,凸起物周身包裹,形状与层次单调.凸起点并非对应内质结构的质变处,多附着在同一平面上。不掌握真品自然态微坑特征是区分不了酸腐坑孔的. 

       次:“次”,即次生。有狭义和广义两层涵义。广义的次生,指原玉器主体后天之工上自然态质变的统称,包括裂、孔、坑、缩等物理变化和次生物、沁色、灰浆等化学变化。狭义的次生,特指次生物。红山古玉数千年埋于地下,由于地下水溶蚀作用,加上地层压力、温度、氧化等因素影响,会和土壤中的各种元素发生反应,从而在玉体表面二次生成一些物质。这些二次生成的物质,我们叫它“次生物”。

矿物学中的“次生矿物”的解释是,由原生矿物经风化后重新形成的新矿物,其化学组成和构造都经过改变而不同于原生矿物。包括各种简单盐类(碳酸盐、重碳酸盐、硫酸盐和氯化物);游离硅酸,氧化物;次生铝硅酸盐(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等。 次生矿物中的简单盐类属水溶性盐易被淋失,一般土壤中含量较少,多存在盐渍土中,而氧化物和次生铝硅酸盐,是土壤矿物质中最细小的部分——粘粒,故一般称之为次生粘粒矿物。次生粘粒矿物具有活动的晶格,强的吸收能力,能吸收水分而膨胀,具有明显的胶体性质。古玉上的“次生物”多属于次生粘粒矿物,但也有例外,如次生结晶的“透闪石晶”(白色)、“阳起石晶”(黑色)是通过“毛细管作用”部分玉石成分析出玉表二次生成的斑晶,并非新矿物。

      有“缩”必有“留”,古玉次生物的形成与水溶减缩在成因上密切相关。由于水溶减缩,玉中杂质析出生成次生物,而“残留”在玉表。根据次生物残留成分不同分为原(同)质残留、异质残留(一种肥油状物质,简称“肥”)、硬质残留。单个同质残留呈岛状、蒙古包状,整体呈团状、山脉状解理态。同质残留硬度略大于母体。硬质残留多呈长条状、针状,硬度大于同质残留。异质残留“肥”的硬度小于母体。次生物根据生长机理不同还分为结晶次生物、生长次生物。

      红山文化玉器自然态质变生成的次生物形态多种多样,千变万化,不同玉质,形态特征不同,因此观察次生物形态要对应其材质成分结构,如透闪石和蛇纹石因其组成成份不同,其次生物的解理态也是不同的。真品红山古玉的次生物的种类、形态和分布规律必然符合其土中方位、沁门点和外部条件造成内质质变的成因。如内质硬质解理如骸晶常常出现在土在下方水溶缩减部位,而同质岛状残留多为土中上方最早失水部位。

  矿物学上的“解理”是晶体内部在连接力弱的地方,受外力作用(如敲打、挤压等)出现的断面。我们讲的古玉“解理态”概念略有引申,是指红山古玉在千万年埋藏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对应母材质反映出的一种深入肌理的内质质变所产生的自然态表象。

     骸晶skeleton crystal 是晶体生长过程中,沿着角顶或晶棱方向生长特别迅速,从而形成晶面中心相对凹陷的结晶骨架。骸晶常呈漏斗状、树枝状、羽毛状等形态。如雪花就是冰的骸晶。骸晶主要是在溶质供应很不充足的条件下形成的,是玉中杂质在水溶减缩渐变过程中析出的次生结晶体。

“次”的表现形式是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由于埋藏环境,特别是坑口类型的不同,有的红山古玉“次”的特征明显,有的红山古玉“次”的特征不明显。沙坑的次生物比较少,古玉表象显得比较“干净”。

     硬质残留次生物(如骸晶)与玉体应存在明显界线和沟槽,呈融化态。次生物分布与出灰点对应内质质变部位。在显微镜下观察次生物所显现的颜色色彩斑斓,即使在一平方毫米的区域内也是如此,而仿品上的所谓次生则无根无沟槽,边缘模糊,凸起物周身包裹,形状与层次单调,凸起点并非对应内质结构的质变处,多附着在同一平面上。不掌握真品自然态微坑特征是区分不了酸腐坑孔的。

     自然态的古玉开裂,为开裂边有解理态撕裂状残痕(需放大观察),痕纹非直线,呈“之”字形,裂纹口边有溢出状物质,经人工盘摸或气候因素影响,部分裂会愈合。仿品的裂较刚硬并呈向下或斜下走向,而真品的裂较柔韧,走向飘忽不定,有时有种“漂移”感(就像海岛与陆地之间有狭长的海峡隔开)(见图)。

                      图示:裂开的漂移感


     撕裂型也叫横向剪切型,在剪应力作用下,裂纹面上下错开,裂纹沿原来的方向向前扩展,称撕裂型裂纹。高古玉在土下墓中长时间受地引力,温差,游离氧,物理和化学的综合作用,使原本较弱的晶格化学键发生“裂变”而产生绺裂纹,在土下产生的绺裂纹绝大多数携带碱性离子而生色相,时而展现出晶格内的弯曲形成色带或色丝。这是高古玉的一道特有现象!古玉上的裂痕多是经历极缓慢的压力和侵蚀才形成的,因此常常是玉的表面在中间有裂,而裂纹两头不到。或是从边上看似乎裂得挺大,却走不到头,不完全裂开。裂纹在玉表有缝隙(开放性裂口)处也会因受自然的侵蚀而塌陷。这些现象极难以靠人工制作出来。

     原玉器主体后天之工上自然态质变还会产生随形包裹态隐形开裂、浅表多层错位的开裂和非直线曲痕。自然态浅层开裂的边缘整齐清晰,状如“苍蝇翅”,较少破边。而老料仿品的浅层开裂边缘开口或者不连续、不呈包裹态,或者不清晰、多破边、被人为切断,不形成“苍蝇翅”结构。这些开裂的表象总是符合其成因,例如开裂向两侧出现的色和质变必是土中因素造成。裂痕中多有二氧化硅晶状融合物溢出呈长合态,就像手术以后愈合的伤口一样。古玉因地层环境变化会造成无沁色浅表层包裹态随形开裂,其形成机理是:玉器在土中下端因水溶蚀作用而变松软,当土中水分快速减少或出土后清洗玉器包裹层过快时,内部应力快速失压造成。

17#
发表于 2011-1-9 12: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6.孔:这里所说之“孔”专指目测不能观察到的细微孔洞。土古玉器上的自然态微孔孔型为不规则型或几何型,孔边沿部位会下陷或翘起。因孔洞内易积水,必导致土壤中物质色素顺孔而入聚积,久而久之,以孔与孔底为中心点内质有色变向四周晕散现象,形成由孔底呈由内而外的质变且变软融缩并在外表层残留同质岛型凸点,玉质也会在晕散区产生质变,这质变由内部向外展开.由如烂心萍果态.孔壁内多见支撑状晶簇,孔底也常见次生物或微小磁性铁珠附着.且有古菌丝生成。而带孔老料仿品其孔口边缘与玉表多处于同一水平面且孔口变形,且孔边缘显现为非自然态多无色质变化。
7、 坑:坑需借助高倍立体电子显微镜观察,土古玉器自然态沁坑其边缘凹凸立体感强,如山峦起伏,有层次,边缘多为下陷或上翘,坑内有坑且有老土浆紧咬坑底,呈梯田状.柴裂态,边缘清晰,坑内与坑外相比,坑内解理态质变与色变应明显,呈脉象和晶体状且多有吐灰现象,少数坑壁与坑底也有鸡爪状晶体。观其5平方毫米显微图象,即可显现对应材质质变形成的脉络,坑的分布应对应其在土中方位.而非自然态坑无以上表象,且坑口边缘与玉体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且分布过均无凹陷,坑形等状态坑底非质变色。
18#
发表于 2011-1-9 12: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9.次:原玉器主体后天之工上自然态质变均为次.土古玉器的表层自然态质变会产生多种形态,多为目测很难观查到的凸凹次生物,多呈团状、山脉状解理态,次生物形态要对应其材质结构.如透闪石和蛇纹石其组成的成份是不同的故它的凸显解理也是不同的.而这凸凹次生物的分布和产生必须符合其土中方位.沁门点.和外部条件造成内质质变的成因。如水融减缩会现内质硬质解理如骸晶.(骸晶英文名称skeleton crystal 晶体生长过程中,沿着角顶或晶棱方向生长特别迅速,从而形成晶面中心相对凹陷的结晶骨架,称骸晶。骸晶常呈漏斗状、树枝状、羽毛状等形态。如雪花就是冰的骸晶。骸晶主要是在溶质供应很不充足的条件下形成的)而同质岛状残留多为土中上方最早失水部位.原玉器主体后天之工上自然态质变还会产生融合物及随形包裹态隐形和浅表多层错位且边缘整齐清晰的开裂,和非直线曲痕.而裂的表象需要符合其成因,裂口向两侧有色和质变且呈开口态必是土中因素造成且边囗下陷,裂痕中多有二氧化硅晶状溢出呈长合态.而古玉因地层环境变化,会造成无沁色浅表层包裹态随形开裂,其因多为玉器在土中下端水的因素而造成松软,由于土中水分快速减少或清洗玉器包裹层过快时,导至其内部应力快速失压造成无色浅表层包裹态随形蝇翅状开裂。玉表次生物与玉体应存在明显界线和沟槽呈融化态.次生物分布与出灰点对应内质质变部位,在显微镜下所显现的颜色色彩斑斓,即使在一平方毫米的区域内也是如此,而仿品上的所谓次生则无根无沟槽,边缘模糊,凸起物周身包裹,形状与层次单调.凸起点并非对应内质结构的质变处,多等高度附着在同一平面上。不掌握真品自然态微坑特征是区分不了酸腐坑孔的.
19#
发表于 2011-1-9 13: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20#
发表于 2011-1-9 14: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次生晶体 9.次:原玉器主体后天之工上自然态质变均为次.土古玉器的表层自然态质变会产生多种形态,多为目测很难观查到的凸凹次生物,多呈团状、山脉状解理态,次生物形态要对应其材质结构.如透闪石和蛇纹石其组成的成份是不同的故它的凸显解理也是不同的.而这凸凹次生物的分布和产生必须符合其土中方位.沁门点.和外部条件造成内质质变的成因。如水融减缩会现内质硬质解理如骸晶.(骸晶英文名称skeleton crystal 晶体生长过程中,沿着角顶或晶棱方向生长特别迅速,从而形成晶面中心相对凹陷的结晶骨架,称骸晶。骸晶常呈漏斗状、树枝状、羽毛状等形态。如雪花就是冰的骸晶。骸晶主要是在溶质供应很不充足的条件下形成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4-4-24 22:16 , Processed in 0.08996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