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264|回复: 24
收起左侧

[壶类] 如何鉴定紫砂老壶的年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5 11:03: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MG_4195.jpg
从明代中期紫砂壶创始以来,侍童供春向金沙寺老僧学习壶艺开始,多是子承父业,师徒传承,从选砂、打泥片、装身筒到造型设计全凭个人的艺术爱好而定。历代的名家作品在当时就有仿制,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民国初年,几乎所有的紫砂界高手都被延聘上海,对历代名家作品进行精心仿制。这些仿品均源于名家旧器实物,且水平极高,遗存至今,给我们的鉴定工作带来困难。近些年来,经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不懈努力,同时结合近年来地下出土物的印证,对紫砂器制作年代的鉴定大有进步。

  从明代至今,紫砂壶的造型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粗犷到精细的发展过程。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审美标准、生活习惯以及技术条件,因此生产的砂壶就有不同的造型特点及艺术风格。鉴定紫砂壶,首先要明了各个时期紫砂壶造型的基本特征,以及演变发展的一般规律。

   例如,明代的紫砂壶造型多以方形、圆形、筋囊式为主,线条简约,壶体偏大,平实质朴,给人一种雅拙的感觉。清代初期的紫砂壶造型与瓷器一样,出现了专供宫廷皇家使用的精雕细琢的宫廷壶,多以自然形与几何形为主。

   另有一些民间实用型壶类,壶形小、流短、小耳柄,形制小巧玲珑;清末及民国初期的砂壶造型款式增多,附加装饰也增多,以仿古代名家为主,在形制上没有多少创新。

  紫砂器的胎质具体地说就是砂料。不同时期的砂料有着不同的砂质,而不同的砂质呈色肌理都是不尽相同的。明代紫砂与清代紫砂在砂料上的区别如同当时的瓷器一样,明代紫砂使用的砂料内含颗粒状粗砂,给人的感觉是粗糙的,这是当时的炼砂淘洗技术相对落后之故。

   据有关资料表明,明代紫砂泥料的目数为20—30目, 清中期为55—60目,近现代为100—120目。目数低,颗粒粗,孔隙度大,用手指弹击,声音沙哑、发闷。明代的砂壶表面均无光泽,由于多是墓葬出土物,胎体吸收了地下的水气,表面失光。1965年南京市中华门明司礼太监吴经墓出土的壶,是我国目前有纪年可考的最早的紫砂壶。

   此壶的砂料与1976年羊 角山遗址所出的残器相同,砂料很粗,接近缸胎,有生烧和火疵现象。由于是与缸瓮一起入窑,所以壶身局部沾有少量釉泪。明代制壶的砂料只是将最初用来制作大缸大瓮的砂料略加澄炼而已,杂质较多,所以器表很粗糙。清代的砂料,澄炼工艺总体提高,出现了紫砂细砂,这种状况与工艺史的发展进程是相吻合的。

   清代砂料细腻润泽,也显示出古朴的意趣。由于经常把玩摩擦,久而久之,会有一层光亮面,俗称“包浆”,如同古代硬木家具,年代久远自然而然地产生光亮面一样。有些自然形的制品,仿生花果、动物昆虫等,器表也会有一层微弱的光泽。辨认泥料在紫砂壶的断代认识上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创制砂壶的成型工艺,各个阶段都有不同之处。这些工艺还包括烧窑的方法、烧成气氛、窑炉结构、燃料等诸多方面,这些外在的因素都会在成品上或多或少留下时代痕迹,因而也就成为我们今天断代的凭据之一。

   明代创始期的壶是以手捏制为主,壶内胎往往有掏空时捏按的指纹。晚明期时时大彬创制了木模制壶方法,壶内壁 不见指纹,而略留用竹刀刮削的痕迹。在柄与壶身、流与壶身相接处往往比较粗糙,有时为美化接痕而贴上柿蒂形泥片而成为最早的附加装饰。盖与钮的相接处有时也会这样处理。

   由于明代不单独烧壶,仅将壶放在同窑中套烧,常有缸瓮飞洒的釉泪沾在壶体表面,有的砂壶还因受火的原因凸起气泡,使表面凸凹不平,内壁薄厚 不一。很多情况下由于温度不够,砂壶不能完全烧结,故胎质较为疏松。

   清代的紫砂壶一般采用打泥片,再捋泥片镶接而成,所以壶胎厚薄均匀,制作精细。也有制壶大家仍然坚持以手捏制为主,如陈鸣远、杨彭年等人,技艺炉火纯青,一般匠人不能望其项背。

   近现代采用注浆成型,壶身略加修饰就极为光润,细如膏泥,干脆而不润泽,里外极规整,手感极轻。注浆成型的紫砂壶需用较多的黏性土掺和砂泥,实际上紫砂的比例已经很小了,从严格意义上讲,它不具有任何艺术性,充其量是黏土与砂泥的混合物。
 楼主| 发表于 2014-7-5 11:06:11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423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5 11: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432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5 11: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5.jpg
欣赏,学习了!感谢贵宾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5 12: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草根的收藏 发表于 2014-7-5 11:11
欣赏,学习了!感谢贵宾分享!

多谢兄关注,欣赏,共同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5 13:5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從實踐中鑒定。 老器物都一樣,沒用過一般都能合符“干”“凈”,用過的傳世的有自然包漿。 紫砂器很好分,近幾十年的絕大部份是用調色泥亦即加有人工色素。 文革或以前的泥料一般是無加色素。



民國或以前的紫砂器,建議剛學者從殘件入手拿經驗及感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5 14: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後還有一點,玩收藏要對行情有一定了解。 一二線現時民國左右的殘缺壺已經要千百塊水平而且因已比較稀少價錢還在漲。
如果要完美品,又只想花千百塊,最好還要出自小名家名字能查到的,個人建議還是把錢和念頭都一起省卻不要折騰大家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5 14:2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殷商004 发表于 2014-7-5 13:53
從實踐中鑒定。 老器物都一樣,沒用過一般都能合符“干”“凈”,用過的傳世的有自然包漿。 紫砂器很好分, ...

感谢殷版关注,鉴赏,并做详细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5 14:48:25 | 显示全部楼层
紫玉宝祥 发表于 2014-7-5 14:24
感谢殷版关注,鉴赏,并做详细点评!

鍳赏不敢当,多谢贵宾引起藏友注意紫砂器特别是老紫砂的收藏。  三楼图片里的虽然都是普品大部分有些年纪,但仍有新货渗杂其中。  同学们要小心留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5 20:25:29 | 显示全部楼层
紫玉宝祥 发表于 2014-7-5 12:23
多谢兄关注,欣赏,共同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4-4-16 17:30 , Processed in 0.056762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