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世之大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河图洛书---用天地之数推算史前红山诸古玉事理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4 23:23:00 | 只看该作者
下面探讨洛书:
  一,洛书之象
  洛书本为彩图,但古时印刷困难所以仍用黑白点作图。将河图四方的八个数旋转而排成八方而显八卦,每方一个数纳地支十二气象,就是洛书之图了。只不过将火的2、7、数与金的4、9、数交换了位置,同时土五为中显用而寄八方,故为九星,土十则不显而藏于用。这样成载9履1;左3右7;4、2、为肩;8、6、为足,九个数纵横交叉皆为十五数,尽显五行之妙,将先天之体化为后天之用了。其图如下:
  北方:一白点(白),地支子,卦象坎;   南方:九紫点(白),地支午,卦象离;
  东方:三碧点(白),地支卯,卦象震;   西方:七赤点(白),地支酉,卦象兑;
  东北:八白点(黑),地支丑、寅,卦象艮;东南:四绿点(黑),地支辰、已,卦象巽;
  西南:二黑点(黑),地支未、申,卦象坤;西北:六白点(黑),地支戌、亥,卦象乾;
  中间:五黄点(白),随时运而游八方或不动,无定支,无常象,统化八方也。
以上乃洛书之象。(黑)、(白)、表示阴、阳。

12#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4 23:24:00 | 只看该作者
二,洛书之数
  1,五行之用数:洛书之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阴阳和为四十五数,乃五行之用数。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九,是卦象占筮体用之数。大衍之数五十,去五行之体数五,其用四十五为五行万物之用数也。此乃大衍五行之体用,显五行万物生死存亡之数也。
  2,三才之运数:五行之数为五,即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阳数合为九,阴数合为六,故卦爻里阳爻称九,阴爻谓六也。阳阴合为十五数,乃三才五行之数也。三才者“天、地、人”。天有五行,地有五行,人有五行,合之为十五数也。故纵横交叉,上下左右,四方八面,皆难逃三才五行之数也。
  3,九星之数:河图为四象十干之数,洛书为九星八面之数。九星之数为逆行:九紫、八白、七赤、六白、五黄、四碧、三绿、二黑、一白……,每年一星,一直运行到现在。当年所在之星的卦象,就是当年出身之人的风水命卦,至今仍适用。此数与吉凶关系密切,故多用紫白九星测吉日。
  4,体用周天之数:洛书之数九,取一为体,八为用,是九星用八卦也。运数十五,周流八方为一百二十数,共三才而合之即360数,为周天之数。同理,其用数45,周流八方亦得周天之数360也。
  5,地支之数:子1、丑2、寅3、卯4、辰5、已6、午7、未8、申9、酉10、戌11、亥12、为地支之数。由天干河图之数根据地理演化而成,故子水1、寅木3、辰土5、申金9、午火7,各取河图五行之阳数也,主五行地支之化数。而十二月令之数则是:寅1、卯2、辰3、已4、午5、未6、申7、酉8、戌9、亥10、子11、丑12,主万物存亡之顺序了。
13#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4 23:27:00 | 只看该作者

三,洛书之理
  1,右旋相克之理:河图天道左旋而生,洛书地道右旋而克。故1、6西北克西南2、7先天之火;2、7西南克东南4、9先天之金;4、9东南克东北3、8先天之木;东北3、8克中5先天之土;中5之土克西北1、6先天之水;皆右旋而克先天之数也。
  2,右旋相耗之理:洛书五行乃五行之用,故有相耗之理。坎一之水消耗乾六之金;兑七之金消耗坤二之土;离九之火消耗巽四之木;震三之木消耗艮八之土;艮八之土消耗坎一之水;故五行八卦右旋相耗也。
  3,相对冲克之理:由于中土显用于八方而不自守中,故洛书五行八方相对冲克。坎一之水克离九之火;乾六之金克巽四之木;兑七之金克震三之木;坤2死土冲艮8生土。同理,地支则子水冲克午火;酉金冲克卯木;申金冲克寅木;亥水冲克己火;辰、戌阳土湿燥相冲;丑未阴土寒热相冲。相对冲者,其数皆合而为10,为土之成数,乃阴土之数也,阴为静,静极生动,故10不自显,而显于九宫八卦12支之动也。
  4,八方阴阳之理:河图四方四面,洛书八方八面。任一平面皆东西南北为四正,阳数一、三、五、七、九、居之;四隅为偏,阴数二、四、六、八、居之。洛书将河图的四面化为八方,五行数位也动而变之:一仍是水,六化为金;三仍是木,八化为土;二化为土,七化为金,四化为木,九化为火;五仍为中,显用而游寄八方;十为体显于合用之数而不自显。故河图之数为十,以一为体九为用,其用为洛书;洛书九宫,中五为体显用以八卦,乃阴阳用于万物与人也。
  5,紫白九星之理:洛书九星又称紫白九星,皆落于九宫。九星按一定规律轮回,既可以用于元运,又适用于年运及个人风水命卦,还可以每日一星测吉日。九星用于元运上分上下二元,共180年,每星管20年。,五黄星的20年前10年寄上元四碧星,后10年寄下元六白星。(若按60甲子起运则分上、中、下三元,仍是180年,运数亦与九星合。)九星之理用于风水命卦,则是上元甲子男起一白星顺行;女起五黄星逆行,同元运一样永恒推移。如今年2004甲申年为下元八白艮运第一年,人事风水命卦为:男二黑坤卦,女一白坎卦。
  6,洛书与先天八卦数理:洛书九数,相对之和为十,为河图之用数,乃人与万物之用数也;先天卦八数,相对之和为九,为洛书之用数,乃人通天彻地之数也。故邵氏梅花易数,用洛书之图,用先天卦数也,乃尽人通天彻地之能也。
  河洛之象,人人皆可视之,河洛之数,识者皆可推之,河洛之理则深妙无穷矣!故,得象可会其意而推其数,得数可忘其象而思之理,得理者“象数皆荃蹄”也。又:洛书为圆,主动。
 

[upload=jpg]UploadFile/2007-10/2007101423265547719.jpg[/upload]
14#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4 23:38:00 | 只看该作者

中国上古时代先圣的智慧远比现代人想象中的聪明。

无意中,知悉一个新的数学规律,这是人类未曾了解的,但是令人惊奇的是,5000年前的中国人已经将此规律应用,反映在《易》,并且,这种数学规律还和“圣经密码”及"诺查丹玛斯预言"有着极大的关系,用这种数学定理就能将这些密码破译。---中国高国新著

这种数学规律命名为“众数和规律”,规律如下:

任意取一个数字,例如取48965,将这个数字的各个数字进行求和,结果为4+8+9+6+5=32,再将结果求和,得3+2=5。我将这种求和的方法称为求一个数字的众数和。

所有数字都有以下规律:

[1] 众数和为9的数字与任意数相乘,其结果的众数和都为9。例如306的众数和为9,而306*22=6732,数字6732的众数和也为9(6+7+3+2=18,1+8=9)。

[2] 众数和为1的数字与任意数相乘,其结果的众数与被乘数的众数和相等。例如13的众数和为4,325的众数和为1,而325*13=4225,数字4225的众数和也为4(4+2+2+5=13,1+3=4)。

[3] 总结得出一个普遍的规律,如果A*B=C,则众数和为A的数字与众数和为B的数字相乘,其结果的众数和亦与C的众数和相等。例如3*4=12。取一个众数和为3的数字,如201,再取一个众数和为4的数字,如112,两数相乘,结果为201*112=22512,22512的众数和为3(2+2+5+1+2=12,1+2=3),可见3*4=12,数字12的众数和亦为3。

[4] 另外,数字相加亦遵守此规律。例如3+4=7。求数字201和112的和,结果为313,求313的众数和,得数字7(3+1+3=7),刚好3与4相加的结果亦为7。

令人奇怪的是,中国古人早就知道此数学规律。我们看看“河图”与“洛书”数字图就知道了。以下是“洛书”数字图。

世人都知道,“洛书”数字图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幻方图,它的特点是任意一组数字进行相加,其结果都为15。其实用数字众数和的规律去分析此图,就会发现,任意一组数字的随机组合互相相乘,其结果的众数和都为9,例如第一排数字的一个随机组合数字为924,第二行的一个随机组合数字为159,两者相乘,其结果为146916,求其众数和,得1+4+6+9+1+6=27,2+7=9,可见,结果的众数和都为9。

这种巧合不能说明什么问题,让我们再看看“河图”数字图。

“河图”的数字图没有“洛书”数字图出名,这是因为人们未能动发现其数学规律,但是用众数和的规律去分析它,就能发现它的奇妙之处。

“河图”数字图中,任意一组数字互相进行相乘,其结果的众数和都为6。例如27165*38495=1045716675,求结果的众数和,1+4+5+7+1+6+6+7+5=42,4+2=6,可见,结果的众数和为6。

由此可见,“河图”的数字图亦不可能是随意摆设,否则,其结果的众数和不可能都为6。从上述两个数字图可知,古人十分重视数字6与数字9。无独有偶,太极图的就由数字6与数字9组合而成。

由上图可见,太极图的左边部分为数字6,太极图的右边部分为数字9。
更令人惊奇的是,《周易》中,64卦每卦均有6爻,如该爻是阳爻,则在该数字前加上“九”,如果该爻是阴爻,则在该数字前架上“六”。


“太极图”﹑“河图”﹑“洛书”通过种种手段暗示数字6与数字9的重要性,其中“河图”与“洛书”更是在熟悉数字众数和规律的前提下编制而成。但是,据我们所知,数字众数和的规律刚刚被本人发现,同时也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古人已经知道这数学规律。

因此我们不得不提出疑问,编制太极图的人是否已经比现代人聪明。

还有一个很有趣的数学现象,凡是众数和为9的数字除以36,其余数必为9或18或27或0(36)。我们看看下面这个图形。


一个物体从数字36(0)的位置出发,运行一圈(转过360度)就能回到原位。在运行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经过四次转变,每次都发生在数字9或18或27或是36(0)的位置上,可见,处于这四个数字上面的物体,其性质面临着改变。这即是说,众数和为9的数字往往代表着物质性质的完全改变。

巧合的是,《周易》之中最流行九九归一的说法,数字9亦被称为老阳,即是说,数字9代表了一个物质阳气的终结,新一轮的周期又要开始了。这种说法刚好和上述数字现象不谋而合,从上图可知,一个物体一旦经过数字9而处于数字10的位置,其众数和就变为1,刚好处于数字10的物体,其运动方向与处于数字8位置的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一个是向上运动,一个是向下运动。

15#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4 23:52:00 | 只看该作者
人类文明探源工程:伏羲朝、炎帝朝、黄帝朝年代表

伏羲 以木德继天而王
元年 前64373年 戊辰 大林木
~前63258年 癸卯
在位1115年 1150岁崩

女娲 亦以木德王
元年 前63257年 甲辰 覆灯火
~前62457年 甲子
在位800年 900岁崩

十四氏之治

元年 前62456年 乙丑
~前6490年 辛亥
共55966年

共工氏 柏皇氏 央皇氏
大庭氏 栗陆氏 骊连氏

混沌氏 赫胥氏 尊庐氏

昊英氏 朱襄氏 葛天氏

阴康氏 无怀氏
 
炎帝神农氏 以火德王
元年 前6489年 壬子 桑柘木
~前6350年 辛未
在位140年 寿181岁
传八世 共520年

临魁
元年 前6349年 壬申
~前6270年 辛卯
在位80年


元年 前6269年 壬辰
~前6210年 辛卯
在位60年


元年 前6209年 壬辰
~前6161年 庚辰
在位49年


元年 前 6160年 辛巳
~前6116年 乙丑
在位45年


元年 前6115年 丙寅
~前6068年 癸丑
在位48年


元年 前6067年 甲寅
~前6025年 丙申
在位43年


在位4个月

榆罔
元年 前6024年 丁酉
~前5970年 辛卯
在位55年

黄帝 以土德王
元年 前5969年 壬辰 长流水
~前5870年 辛未
在位100年 寿120岁
传十世 共2520年


~前3450年 辛卯
16#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4 23:55:00 | 只看该作者

伏羲至秦年代数由来及解释

                                                          伏羲至秦年代数由来及解释
 
《易稽览图》:
甲寅伏羲氏,至无怀氏,五万七千八百八十二年。神农五百四十年。黄帝一千五百二十年。少昊四百年。颛顼五百年。帝喾三百五十年。尧一百年。舜五十年。禹四百三十一年。殷四百九十六年。周八百六十七年。秦五十年。
以上六万三千六百十二年。庚戌年四万九十一年算。
右总六万四千一百三年。相基加二年。
解释:
(一)
伏羲~秦: 63186年
(57882+540+1520+400+500+350+100+50+431+496+867+50)
伏羲~东汉结束(公元219年)实63610年。
魏~景云元年: 491年 (220年~710年)
220+491=711, 故为公元710年
伏羲~景云元年710年
63610 +491 +2 = 64103年 (相基加2年)
伏羲元年:
64103-710-2﹦前63391年庚寅(相基减二年)
神农元年:
63391-57822﹦前5509年
(二)
黄帝朝诸本皆为2500年,并经易学标准模型勘验校正,今取此为准。
(三)
《春秋命历序》:“炎帝号曰大庭氏,传八世,合520岁”。今取此为准。并经易学标准模型勘验校正。
(四)
《帝王世纪》:“太昊在位一百一十年,子孙五十九,传世五万余岁”。
(五)
《唐文粹》卷95,陈鸿《大统纪序》:太昊在住一百一十年。又云:子孙五十九姓,传世五万余岁。转录自饶宗颐《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
(六)
黄帝至尧帝数千年:“洪崖(即黄帝时代广成子)年已数千岁,姓氏数易,今呼为务成子。”,参《历代神仙通鉴》p153、118、107、95。
(七)
《汉书人表考-卷一》:“寿王及待诏李信治黄帝《调历》,课皆疏阔,又言黄帝至元凤三年(前78年)六千余岁。丞相属宝、长安单安国、安陵杯育治《终始》,言黄帝以来三千六百二十九岁” 。
注:
1、“六千余岁”者,当为黄帝朝上限。
2、“三千六百二十九岁”,即公元前3707年,当为黄帝朝下限。
(八)
《历代帝王年表》:
“炎帝神农氏,育于姜水,以火德王,亦曰烈山氏,都陈,迁曲阜。在位百四十年,崩于长沙之茶乡。传八世至帝榆亡,共五百四十年。”

《史记补三皇本纪》:
“炎帝神农氏…立百二十年崩,生帝哀,哀生克,克生帝榆罔。凡八代,五百三十年,而轩辕氏兴焉。”

《帝王世纪》:
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之女,名女登,为少典妃。游於华阳,有神龙首感女登於常,生炎帝,人身牛首,长於姜水,有圣德。以火承木,位在南方,主夏,故谓之炎帝,都於陈,作五弦之琴。凡八世,帝承、帝临、帝明、帝直、帝来、帝哀、帝揄罔。又曰本起烈山,或时称之,一号魁隗氏,是为农皇,或曰帝炎。时诸侯夙沙氏叛不用命,炎帝退而修德,夙沙之民自攻其君而归炎帝,营都於鲁。重八卦之数,究八八之体为六十四卦,在位百二十年而崩,葬长沙。

《春秋命历序》:
“炎帝八世,五百二十年。”
17#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5 00:02:00 | 只看该作者
人本由“神”退化演变而来,并非由猿进化而来。
今之所谓“神话传说”,在古即为历史。
故先贤厚古薄今,古代中国并无所谓“神话传说”之说。
故随时代的变迁,连司马迁也说:“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
故邵雍云,皇帝王霸。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15 0:08:03编辑过]
18#
发表于 2007-10-15 15:09:00 | 只看该作者
楼主用河图洛书来推理红山文化有创意,“山海经”里的描素和红山的器形为何有相同之处,现代科学研究人类dna的寿命为一仟年,这些都说明了什么?人类的起源不能有局限性!
19#
发表于 2009-1-18 00:57:00 | 只看该作者
[em2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4-5-16 15:55 , Processed in 0.05055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