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58|回复: 8
收起左侧

寻找中国龙图腾文化的源起:红山文化玉龙最完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6 12: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核心提示:红山玉龙的发现,不仅让中国人找到了龙的源头,也充分印证了中国玉文化的源远流长。龙凤的起源是多元的,但又不是对等的,而是有先有后,有主有次。红山文化的龙形象,出现早,类型多,成系列,与后世的传承关系清楚。红山文化玉龙曾有“中华第一龙”的称誉,虽然此后我们又发现了更早的龙形的踪迹,但红山玉龙的典型意义仍不容置疑。 本文摘自:《深圳商报》2010年8月16日第C06版,作者:信石●玉在匣中,原题:《北方大漠中的玉龙》 红山文化玉龙在我国新石器时代中数量最多、形象最完备、构成最清晰。红山文化的玉器制作为磨制加工而成,表面光滑,晶莹明亮,极具神韵,发展中具备了专业化、系统化、规范化,到目前为止,红山文化的玉器已出土数百件之多,其中出土自内蒙古赤峰红山的大型碧玉C型龙,周身卷曲,吻部高昂,毛发飘举,极富动感。这个功能较明确的玉龙,在中国龙文化的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世界各地收藏的红山文化玉器看,红山文化玉龙出土已有上百年的历史,面世玉龙已有26件。 根据古文献记载,黄帝图腾主要有5种:一是熊,二是龙,三是龟,四是云,五是鸟。在中国著名新石器时代史前文化中,只有红山文化(主要是玉器)与黄帝有这么多的契合。黄帝多图腾,哪个为社会所共同崇拜、从而成为共同的图腾呢?从文献上看,一是龙,二是凤。从出土玉器实物上看也是如此:以蛇为原型的龙,以猫头鹰为原型的凤,组成了玉龙、玉凤系列。由此可以推断,龙和凤是黄帝部族的最高图腾,玉龙玉凤是红山最尊崇的玉器。 中国是龙的国度,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龙,是中国古代人们心目中的神。因此,红山文化玉龙的发现立即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红山文化玉龙已在多处发现,其中尤以内蒙古三星他拉出土的玉龙刻画得最为栩栩如生。正式发掘出土的2件,见于牛河梁积石冢中,出土时位于人胸前,不是一般装饰品,而是一种专用神器。 红山玉龙呈勾曲形,口闭吻长,鼻端前突,上翘起棱,端面截平,有并排两个鼻孔,颈上有长毛,尾部尖收而上卷,形体酷似甲骨文中的“龙”字。玉龙墨绿色,体卷曲,平面形状如一“C”字,龙体横截面为椭圆形,直径2.3~2.9厘米。龙首较短小,吻前伸,略上噘,嘴紧闭,鼻端截平,端面近椭圆形,以对称的两个圆洞作为鼻孔。龙眼突起呈菱形,前面圆而起棱,眼尾细长上翘。颈背有一长鬃,弯曲上卷,长21厘米,占龙体三分之一以上。鬃扁薄,并磨出不显著的浅凹槽,边缘打磨锐利。龙身大部光素无纹,只在额及鄂底刻以细密的方格网状纹,网格突起作规整的小菱形。玉龙以一整块玉料圆雕而成,细部还运用了浮雕、浅浮雕等手法,通体琢磨,较为光洁,这都表明了当时琢玉工艺的发展水平。红山玉龙造型独特,工艺精湛,圆润流利,生气勃勃。玉龙身上负载的神秘意味,更为它平添一层美感。值得注意的是,玉龙形象带有浓重的幻想色彩,已经显示出成熟龙形的诸多因素。 红山玉龙的具体用途尚有待进一步探讨,不过龙体背正中有一小穿孔,经试验,若穿绳悬起,龙骨尾恰在同一水平线上,显然,孔的位置是经过精密计算的。考虑到玉龙形体硕大,且造型特殊,因而它不只是一般的饰件,而很可能是同我国原始宗教崇拜密切相关的礼制用具。 红山玉龙的发现,不仅让中国人找到了龙的源头,也充分印证了中国玉文化的源远流长。龙凤的起源是多元的,但又不是对等的,而是有先有后,有主有次。红山文化的龙形象,出现早,类型多,成系列,与后世的传承关系清楚。红山文化玉龙曾有“中华第一龙”的称誉,虽然此后我们又发现了更早的龙形的踪迹,但红山玉龙的典型意义仍不容置疑。中华民族向以“龙的传人”自居,龙的起源同我们民族历史文化的形成和文明时代的肇始紧密相关。可以肯定地说,辽河流域的龙凤呈祥当属中国龙凤文化起源系统中的主干之一,占有“根地位”。红山玉龙对于研究我国远古的原始宗教,总结龙形发展的序列都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从这一点上来看,怎样估价红山玉龙的文化价值均不为过。

jpg

jpg
发表于 2010-10-6 14: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最想看看黄帝的玉印,以及炎帝的玉印是什么样,印钮的龙是什么样,但这没有,这个可以有,这个真没有。: 法官断案需要证据,证据不全,法官说:发回重审。
发表于 2010-10-6 14: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考古专家要确定墓主身分需要证据来证明,一是墓志明,二就是印。
发表于 2010-10-9 15: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核心提示:红山玉龙的发现,不仅让中国人找到了龙的源头,也充分印证了中国玉文化的源远流长。龙凤的起源是多元的,但又不是对等的,而是有先有后,有主有次。红山文化的龙形象,出现早,类型多,成系列,与后世的传承关系清楚。红山文化玉龙曾有“中华第一龙”的称誉,虽然此后我们又发现了更早的龙形的踪迹,但红山玉龙的典型意义仍不容置疑。 本文摘自:《深圳商报》2010年8月16日第C06版,作者:信石●玉在匣中,原题:《北方大漠中的玉龙》 红山文化玉龙在我国新石器时代中数量最多、形象最完备、构成最清晰。红山文化的玉器制作为磨制加工而成,表面光滑,晶莹明亮,极具神韵,发展中具备了专业化、系统化、规范化,到目前为止,红山文化的玉器已出土数百件之多,其中出土自内蒙古赤峰红山的大型碧玉C型龙,周身卷曲,吻部高昂,毛发飘举,极富动感。这个功能较明确的玉龙,在中国龙文化的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世界各地收藏的红山文化玉器看,红山文化玉龙出土已有上百年的历史,面世玉龙已有26件。 根据古文献记载,黄帝图腾主要有5种:一是熊,二是龙,三是龟,四是云,五是鸟。在中国著名新石器时代史前文化中,只有红山文化(主要是玉器)与黄帝有这么多的契合。黄帝多图腾,哪个为社会所共同崇拜、从而成为共同的图腾呢?从文献上看,一是龙,二是凤。从出土玉器实物上看也是如此:以蛇为原型的龙,以猫头鹰为原型的凤,组成了玉龙、玉凤系列。由此可以推断,龙和凤是黄帝部族的最高图腾,玉龙玉凤是红山最尊崇的玉器。 中国是龙的国度,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龙,是中国古代人们心目中的神。因此,红山文化玉龙的发现立即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红山文化玉龙已在多处发现,其中尤以内蒙古三星他拉出土的玉龙刻画得最为栩栩如生。正式发掘出土的2件,见于牛河梁积石冢中,出土时位于人胸前,不是一般装饰品,而是一种专用神器。 红山玉龙呈勾曲形,口闭吻长,鼻端前突,上翘起棱,端面截平,有并排两个鼻孔,颈上有长毛,尾部尖收而上卷,形体酷似甲骨文中的“龙”字。玉龙墨绿色,体卷曲,平面形状如一“C”字,龙体横截面为椭圆形,直径2.3~2.9厘米。龙首较短小,吻前伸,略上噘,嘴紧闭,鼻端截平,端面近椭圆形,以对称的两个圆洞作为鼻孔。龙眼突起呈菱形,前面圆而起棱,眼尾细长上翘。颈背有一长鬃,弯曲上卷,长21厘米,占龙体三分之一以上。鬃扁薄,并磨出不显著的浅凹槽,边缘打磨锐利。龙身大部光素无纹,只在额及鄂底刻以细密的方格网状纹,网格突起作规整的小菱形。玉龙以一整块玉料圆雕而成,细部还运用了浮雕、浅浮雕等手法,通体琢磨,较为光洁,这都表明了当时琢玉工艺的发展水平。红山玉龙造型独特,工艺精湛,圆润流利,生气勃勃。玉龙身上负载的神秘意味,更为它平添一层美感。值得注意的是,玉龙形象带有浓重的幻想色彩,已经显示出成熟龙形的诸多因素。 红山玉龙的具体用途尚有待进一步探讨,不过龙体背正中有一小穿孔,经试验,若穿绳悬起,龙骨尾恰在同一水平线上,显然,孔的位置是经过精密计算的。考虑到玉龙形体硕大,且造型特殊,因而它不只是一般的饰件,而很可能是同我国原始宗教崇拜密切相关的礼制用具。 红山玉龙的发现,不仅让中国人找到了龙的源头,也充分印证了中国玉文化的源远流长。龙凤的起源是多元的,但又不是对等的,而是有先有后,有主有次。红山文化的龙形象,出现早,类型多,成系列,与后世的传承关系清楚。红山文化玉龙曾有“中华第一龙”的称誉,虽然此后我们又发现了更早的龙形的踪迹,但红山玉龙的典型意义仍不容置疑。中华民族向以“龙的传人”自居,龙的起源同我们民族历史文化的形成和文明时代的肇始紧密相关。可以肯定地说,辽河流域的龙凤呈祥当属中国龙凤文化起源系统中的主干之一,占有“根地位”。红山玉龙对于研究我国远古的原始宗教,总结龙形发展的序列都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从这一点上来看,怎样估价红山玉龙的文化价值均不为过。 18eb4e5c18cb9b6b4d34a3393b7fb9b3.jpg ( 63.93 K) jpg (2010-10-6 12:57:33)
发表于 2010-10-10 13: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核心提示:红山玉龙的发现,不仅让中国人找到了龙的源头,也充分印证了中国玉文化的源远流长。龙凤的起源是多元的,但又不是对等的,而是有先有后,有主有次。红山文化的龙形象,出现早,类型多,成系列,与后世的传承关系清楚。红山文化玉龙曾有“中华第一龙”的称誉,虽然此后我们又发现了更早的龙形的踪迹,但红山玉龙的典型意义仍不容置疑。 盘古 发表于 2010-10-9 15:35:00
发表于 2011-1-8 14: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最想看看黄帝的玉印,以及炎帝的玉印是什么样,印钮的龙是什么样,但这没有,这个可以有,这个真没有。: 恐怕黄帝大印在眼前也不好确定,因红山文字在眼前也不认识什么内容,只能从扭的工艺上及年代时间上模糊的猜测黄帝时期的印玺。
发表于 2013-2-1 21:2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1 21:3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4-4-18 09:02 , Processed in 0.05820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