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387|回复: 4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古代、玉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3 15:5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建安君”玉印(二件),明,兽钮印印面2.6×2.7cm,通高3.1cm;龟钮印印面2.8×2.5cm,通高2.8cm。

    兽钮印白玉质,印面有阴线边栏,印文字体为篆书,白文,右上起顺读“建安君”三字。印钮之神兽正身蹲坐,挺胸弓身,脑后一角后垂连背。印材洁白,仅兽角上附有天然黄色。整体琢造精致,秀劲非常。另一方龟钮玉印,青玉质地,印文字体为篆书,白文,右上起顺读“建安君”。印钮之龟体肥壮,背甲有大块黑斑,甲脊中棱凸起,甲缘下缀。

    此两印皆为明代托名晋代封君玺印之作,琢造时间应相距不远,所托内容相同。印文中的“建安君”本为晋明帝司马绍生母,《晋书·帝纪第六》载:“永昌元年闰月己丑,元帝崩。庚寅,太子即皇帝位,大赦,尊所生荀氏为建安郡君”。《晋书·后妃列传》载:“荀氏,元帝宫人也。初有宠,生明帝及琅邪王裒,由是为虞后所忌。自以位卑,每怀怨望,为帝所谴,渐见疏薄。及明帝即位,封建安君,别立第宅。太宁元年,帝迎还台内,供奉隆厚。及成帝立,尊重同于太后。咸康元年薨。”赠豫章郡君,别立庙于京都。

[upload=jpg,0710301628451.jpg]UploadFile/2010-1/2010131555343208.jpg[/upload]

0.jpg (59.56 KB, 下载次数: 2)

古代、玉印

古代、玉印
2#
 楼主| 发表于 2010-1-3 15:57:00 | 只看该作者
“妾徼”玉印,东汉,印面2.1×2.1cm,通高1.4cm。

    此为东汉私印,青玉质,琢造,鼻钮。印文字体为汉篆,白文,右起横读“妾徼”,二字并列,其篆法尚精,而布局稍散。印台四垂直面各有一组减地凸起的窃曲纹饰,台面向上敛成斜坡状,并微有下凹成弧形,其上布满阴琢的雷纹。印体土沁,满布斑点,斑色如干叶之黄。

    在两汉姓名私印中,女史佩印时有所见,以铜铸印居多,玉琢印少见。铜铸者多为两面印,一面铸其本人姓名,另一面铸称“妾某”。玉质女史佩印目前仅见印面琢治“妾某”二字者。

[upload=jpg,0710291620441.jpg]UploadFile/2010-1/20101315565858662.jpg[/upload]
3#
 楼主| 发表于 2010-1-3 15:59:00 | 只看该作者
“河南王玺”玉印,明,印面2.2×2.2cm,通高1.9cm。清宫旧藏。

    青玉质地,覆斗钮,印文字体为篆书,白文,右上起顺读“河南王玺”四字。印身如覆盖斗形,斜面较宽,印材质粗。

    此印为明代托名楚汉之际封王玺印之作。印文中的“河南王”本为楚汉之际封王,名申阳。《史记·项羽本纪》载:“瑕丘申阳者,张耳嬖臣也。先下河南[郡],迎楚河上,故立申阳为河南王,都雒阳。”西汉二年(公元前205年),汉王刘邦东略地,河南王申阳降,其地置为河南郡

[upload=jpg,0710301627381.jpg]UploadFile/2010-1/20101315584845385.jpg[/upload]
4#
 楼主| 发表于 2010-1-3 16:00:00 | 只看该作者
“安武君”玉印,明,白文印印面2.8×2.7cm,通高3.4cm。朱文印印面2.5×2.5cm,通高2.1cm。清宫旧藏。

    “安武君”玉印有两方。其中白文印青玉质地,辟邪钮,印面有阴线边栏,印文字体为篆书,右上起顺读“安武君”三字。印钮为神兽辟邪,瞠目呲口,踞地扭身,动感强烈,印材色青有斑。另一方朱文玉印青玉质地,鼻钮,印文字体为篆书,印身琢有美丽的勾莲纹饰,碾琢精致,印材青绿如夏日山中潭水。

    此两印皆为明代托名秦汉之际封君玺印之作。二印假托内容相同,琢造时间应相距不远。印文中的“安武君”本为秦汉之际的封君,得此封号者有两人。一为秦相赵高。《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二世皇帝享国三年。葬宜春。赵高为丞相安武侯。”另一为刘邦。《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楚怀王封沛公号安武侯,为砀郡长。”

    战国与秦汉之际的封君有称为“侯”者,与汉世以降王侯及五等封爵“公侯伯子男”中的侯爵不同。战国时楚国楚顷襄王时的封君有“夏侯”、“州侯”,都是王的近臣。秦国公孙绾封蜀侯、魏冉封穰侯、范睢封应侯、吕不韦封文信侯、嫪毐封长信侯,都属封君之列。

[upload=jpg,0710301626091.jpg]UploadFile/2010-1/2010131602076302.jpg[/upload]
5#
 楼主| 发表于 2010-1-3 16:02:00 | 只看该作者
“田莞”玉印,汉,印面2.3×2.3cm,通高1.6cm。

    汉代私印,青玉琢造,鼻钮,印文字体汉篆,白文,右起横读“田莞”二字。印文舒展,为标准的汉印文字篆法,“田”字笔画较少,占印面位置略窄,“莞”字笔画较多,占印面位置略宽,两字布局充盈印面,视觉效果协调、端庄而平稳,这种印文的布局在西汉中期以后的两字或三字私印中常见。印身沁斑遍布,玉青色暗,一望而知是岁月久远使然。

[upload=jpg,0710301621301.jpg]UploadFile/2010-1/2010131614912455.jpg[/upload]
6#
 楼主| 发表于 2010-1-3 16:03:00 | 只看该作者
“中山王宝”玉印,明,印面1.4×1.4cm,通高1.5cm。清宫旧藏。

    印青玉质,辟邪钮。印文字体为篆书,白文,右上起顺读“中山王宝”四字。

    此印为明代托名汉代封王玺印之作。印文中的“中山王”本为汉代封王,名刘胜。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御史大夫晁错建议“削藩”,吴王濞、胶西王卬、楚王戊、赵王遂、济南王辟光、菑川王贤、胶东王雄渠遂以“清君侧”的名义联合举兵反,汉廷斩晁错以谢七国,而七国图谋不退。景帝遣太尉周亚夫、大将军窦婴率兵破七国。六月,诏立皇子刘端为胶西王,刘胜为中山王。

    此外,还有一方“中山王宝”玉印与此印类似,印面略显长方形,也被收入清宫内府,亦属托名之作。

[upload=jpg,0710301629121.jpg]UploadFile/2010-1/201013163940646.jpg[/upload]
7#
 楼主| 发表于 2010-1-3 16:06:00 | 只看该作者
“南康王章”玉印,明,印面2.3×2.3cm,通高1.8cm。清宫旧藏。

    印白玉质,瓦钮。印文字体为篆书,白文,右上起顺读“南康王章”四字。印钮为弧拱形覆瓦状,宽与印台等齐,瓦面满琢精美的勾莲纹

    此印为明代托名南朝封王玺印之作。印文中的“南康王”在南朝时有数人。一是齐武帝萧赜的第十九子,名萧子琳,字云璋,永明八年(490年)由宣城王改封为南康王,永泰元年(498年)被杀,年仅14岁,成为皇室斗争的牺牲品。二是齐明帝萧鸾第八子,名萧宝融,字智昭,永元元年(499年)由随郡王改封为南康王,东昏侯永元三年(501年)三月,南康王宝融在江陵即帝位,成为齐和帝,也即南朝齐政权的最后一个皇帝。三是南朝梁政权第一个皇帝梁武帝萧衍的第四子,名萧绩,字世谨,天监八年(509年)封南康郡王,大通三年(529年)病故,时年25岁,其子萧会理嗣,遇害于侯景之乱。

来源: [评论] [关闭窗口]
[upload=jpg,0710301622511.jpg]UploadFile/2010-1/2010131653348464.jpg[/upload]
8#
 楼主| 发表于 2010-1-3 16:07:00 | 只看该作者
“太原王玺”玉印,明,印面2.25×2.25cm,通高1.95cm。清宫旧藏。

    印白玉质地,龟钮,印文字体为篆书,白文,右上起顺读“太原王玺”四字。

    此印为明代托名汉代封王玺印之作。印文所谓“太原王”本为汉文帝时的封王,名刘参,汉文帝刘恒之子。汉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三月,有司请立皇子为诸侯王,于是当时诸子皆立为王。其中刘参被立为太原王,刘恒另一子刘武被立为代王。两年后,刘武转徙为淮阳王,代地尽归太原王刘参,参号遂易为代王。刘参立17年,文帝后元二年(公元前162年)卒,谥为孝王。

[upload=jpg,0710291622381.jpg]UploadFile/2010-1/2010131672244822.jpg[/upload]
9#
 楼主| 发表于 2010-1-3 16:10:00 | 只看该作者

“计官之鉩”玉印,战国,印面1.8×1.8cm,通高1.35cm。

[upload=jpg,2006095210.jpg]UploadFile/2010-1/2010131693770185.jpg[/upload]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1-3 16:11:00 | 只看该作者

清 玉印

    这枚玉石印章,高4厘米、底部宽2厘米,印章的一侧带有糖皮,印章的顶部雕刻有一只独角兽,在独角兽的尾部有一道裂纹,印章底部没有刻字,是一枚佩印。

    玉印有两类,一类是印面上有印文,就是作为这个私人,或者官府印信,这是实用性的。另一种,就是没有印文,是观赏和把玩的。这件玉印造型和纹饰,是清代比较传统的造型和纹饰,从它雕工上来看是用手工器械来雕的,用和田的子料雕的。在表面,还留有和田子料的红皮,留皮随形俏色雕这是从清代中期才有的特点。
  
    制印的材料有质地较为坚硬的金、银、铜以及犀角、象牙、竹、木等。印章的形制也是多种多样,元代末年,文人们开始使用质地细腻温润,容易受刀的青田花乳石作为印材,来代替坚涩难刻的硬质印章。到了明代,各种优质的石质印材,被人们发现并广泛使用。由于石材的质地细腻,容易受刀,雕刻后可以产生出较为丰富的艺术效果,深受篆刻家的青睐,很多文人墨客都可以自己雕琢,以表达独特的个性。在众多的印材里,玉石的质地比较坚硬,一直都是由专业的篆刻师来制作完成,因此一般玉印制作都很精良,章法严谨。尤其是明清时期,印章的观赏性、实用性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upload=jpg,0703071116581.jpg]UploadFile/2010-1/20101316104294399.jpg[/upload]

0.jpg (75.02 KB, 下载次数: 2)

古代、玉印

古代、玉印

0.jpg (54.1 KB, 下载次数: 2)

古代、玉印

古代、玉印

0.jpg (77.38 KB, 下载次数: 2)

古代、玉印

古代、玉印

0.jpg (60.23 KB, 下载次数: 2)

古代、玉印

古代、玉印

0.jpg (75.81 KB, 下载次数: 2)

古代、玉印

古代、玉印

0.jpg (69.06 KB, 下载次数: 2)

古代、玉印

古代、玉印

0.jpg (47.14 KB, 下载次数: 2)

古代、玉印

古代、玉印

0.jpg (61.69 KB, 下载次数: 2)

古代、玉印

古代、玉印

0.jpg (29.71 KB, 下载次数: 2)

古代、玉印

古代、玉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4-4-28 00:03 , Processed in 0.05514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