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44|回复: 9
收起左侧

黑皮玉:谜里寻它千百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16 13:5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黑皮玉:谜里寻它千百度                                                        
2016年04月23日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一种不知何来不知何用的黑色圆雕器物悄然现身京城古玩市场,由于数量不多,通体又覆盖着坚硬的黑色物质,看似石雕又像铁铸,尽管造型奇特却没有引起任何关注,有的店家干脆将它们作为添头奉送。谁也没有想到,正是这些神秘玉器,竟在三十年后成为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频道的主角。
  是谜不是假
  在这场跨世纪的黑皮玉器激辩中,香港凤凰卫视台率先于龙年说龙的节目亮出一件黑皮玉龙,造型与中国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中华第一龙”极为相似,收藏者为中国玉器收藏委员会委员张一平。
  迄今,中国黑皮玉收藏圈仍不大,已知黑皮玉器总量不超过三千件。
  “黑皮玉”的命名者是柏岳,原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有意思的是,他还是红山文化的研究学者,因此,在最初“红”真“黑”假的争论中,他的态度格外引人关注。2001年,柏岳先生在中国文物报上首次发表了《圆雕黑皮玉器真伪及年代初探》一文。2008年,他又专门就黑皮玉器历史价值的深入论证及保护工作,上书国家文物局单霁翔局长。国家文物局很快复函并明确表示:“如金喜庸先生能够提供出土黑皮玉器的准确地点,我局可请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组织有关专家赴现场考察。” 根据种种线索指向,黑皮玉的发现源或许就在内蒙古通辽以北地区,那里是连当地牧民也不敢轻易深入的苦寒之地。不久,现任乌兰察布市博物馆馆长的胡晓农受命组织开展了有关黑皮玉器的考古工作,虽然寻找未果,巴林右旗博物馆仍正式收藏了一件黑皮玉人,以示对祖先的尊崇。
  金喜庸,一个为黑皮玉做了大量考察工作的韩国画商。韩国文博界因他而对中国的黑皮玉产生浓厚的兴趣,举办了第一个黑皮玉专题展,出版了第一本面向全世界著名图书馆和文博机构的黑皮玉研究专著。十年前,他曾和中国的黑皮玉收藏者一起奔赴内蒙古,寻找黑皮玉墓葬地的踪迹。
  与柏岳、金喜庸一样,张一平在黑皮玉收藏圈里也是一个绕不过去的人物,近日央视播出的《黑皮玉之谜》里,超过半数的黑皮玉就出自他的珍藏。笔者在张一平那里见到的黑皮玉足以支持一个古玉专业博物馆,上下两册的黑皮玉藏品图录里,汇集了包括数十件大小黑皮玉龙在内的上千件藏品。“研究历史首先要相信历史,以物证史同样可以追溯过去。”说到黑皮玉的文化和文物价值,他的神态一如面前黑皮玉人那亘古不变的一脸坦然。对华夏历史文明的信心,使他在黑皮玉收藏上得以独守一方,也让他的破谜求真有了出人意料的举动——亲手磨去十几件不同器型黑皮玉的黑色外壳,小到鸮形佩饰,大到C型玉龙。不出预料,其中玉质多为软玉并有自然形成的古沁黑斑。
  有了黑皮藏古玉一说,使得黑皮玉更多了几分谜中谜。
  “红”真“黑”亦真
  对于尚属争议阶段的古玉新品种,黑皮玉能否走进历史之门,最终取决一个真字。
  在历经黑皮之争、器型之争、质地之争、数量之争等真伪对决后,留下一组不容忽视的检验数据:2006年,韩国首尔大学对黑皮玉的年代测试结果为约14300年;三年后,美国相关研究机构的年代测试结果同样达到上万年;中国地矿部矿产地质研究所和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的等离子质谱分析报告则显示,黑皮玉表面黑色附着物成分复杂,所含锂、钇、钡、钴、锌、铜、硅、锰、镍、铬、磷等35种金属元素中,稀有元素占多数。此外,根据印痕学分析,黑皮玉的表层迹象与岩石表层极为近似,这种极为罕见的次生现象,无论从技术方面还是成本方面考虑,人为的可能性都微乎其微。



  相对于科学检测结果,器型更容易成为争论的焦点,主要原因还是黑皮玉与红山玉太过相像。如果稍加细心比对就会发现,造型上红山玉有的黑皮玉都有,黑皮玉有的红山玉反倒没有。随之而来的问题是,黑皮玉的科学检测数据所显示年代远早于红山玉,但以工艺水准论,黑皮玉却明显高于红山玉。黑皮玉又是属于哪一种历史文明的象征?
  我曾见过一件刚刚剥除表皮的黑皮玉龙,除了古玉表面覆盖着一层因岁月氧化后形成的凸突斑点外,沁入玉体的斑驳黑色,形成了与红山玉完全不同的黑沁。尤其是在类似岫岩玉的绿色玉体上,这种黑皮玉特有的黑沁如黑色星云般炫目,也让玉色愈显浑厚,虽然光泽不再波动,触目仍觉润如凝脂。它让我想到一种否定黑皮玉的说法,即黑皮里面不可能是真正的古玉,理由很简单,造假者不可能用古玉作伪来卖石头价。
  其实,否定的理由越简单,往往被掩盖住的秘密越多。一位古玉收藏家早期曾经收藏300多件黑皮玉,后来转让了,他告诉我的理由很简单:量太大了。一位持质疑态度的考古专家曾经面对采访镜头说:有时几百平方米考古发掘现场内,才能找到三四件红山玉。如今已发现的红山玉器还少吗?但凡史上盛世,哪一朝哪一代不是万象更新,留珍无数,关键在于能否发现。
  耐人寻味的是,2014年在韩国举办的首尔黑皮玉展,竟然是由韩国红山文化学院举办。
  红山黑皮玉
  时至今日,“红”与“黑”的论争似乎有了一个新的契合点,那就是“红山黑皮玉”。
  这不是一个能被黑皮玉收藏圈普遍接受的变相认可,但是一个认识上的进步。相似的器型与玉质,相似的文化属性与宗教色彩,相似的艺术造型与制作工艺,无法回避的仍然是两者之间的某些明显差异。首先是文化色彩和历史信息上的差异,相比红山玉器型本身透露出的文化内涵,黑皮玉则在表面上直接雕出大量笔划清晰的阳刻古文字符号。纵观张一平的藏品,这些记载着远古文明的神秘字符在圆雕人物、片雕玉佩、复合人兽(禽)和玉猪龙上都有体现,字符越少的笔划常常越简单,有的字符结构复杂并伴有象形画意。其中,一件高60厘米的单体黑皮玉人身上字符多达25个,通体遍布。而在高47厘米、宽47厘米的玉猪龙与蛙女复合造型的双面玉雕上,字符超过35个,还不包括磨损难辨的部分。为什么要在这么大型的玉雕上采取费时费工费料的阳刻而不是阴刻,如此众多的字符是否是一篇完整的铭文,它所代表的又是一页什么样的华夏文明,都是一个个耐人寻味的费解之谜。
  与已出土的红山玉相比,黑皮玉更具有史前文化气息,造型亦丰富多变。前者制作工艺水准基本趋于一致,区别不是很大,但黑皮玉的层次差别触目可辨,尤其是黑皮玉佩所表现出的那种精细和精致程度,可以想象到使用者的等级差别和不同需求。以玉佩为例,即使与没有字符的黑皮玉佩相比,也要比红山玉佩更薄更规整,特别是内外透雕边缘皆为双开锋刃,且不说划可裁纸,光是对称开刃这一点就要耗费多少工匠心力。黑皮之下,小到巴掌大的玉佩和宽逾50厘米的超大玉佩,无一不是如此。为什么一定要这么设计?作用又是什么?难怪央视《黑皮玉之谜》的编导朱燕妮对张一平说:“片子拍完了,反倒觉得有关黑皮玉的谜更多了!”
  朱燕妮不知道,张一平在他的藏品里新发现了一件头顶鸮冠的黑皮玉人,遍体黑皮不再是为人熟知的次生矿物质,平滑的表面上布满了流水纹,其间一簇簇形如云母碎片般的金黄色结晶物,恍如鎏金残存。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件黑皮玉人竟然铁性十足,遇磁即吸,敲来又有玉声。他从未听过玉镀铁,这貌似岩石的薄薄黑皮又何来如此丰富的铁元素?
  最终,张一平没有选择马上剥开玉人黑皮一探究竟。大谜常有大真相,在他看来,这层包裹在远古玉器之上的黑色皮壳,正是为了唤起我们新的探索精神。
  (文章来源:北京日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6 14:0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古玉暗战 成都资深藏家揭秘古玉收藏门道                                                        
2016年04月16日
                                                  

                  
  来源:成都商报
  孔繁新藏东汉舞玉马,“据我的收藏经验推理,舞玉马鼻孔的处理,造型与马踏飞燕很相似。当年买成6万,要是按照这次香港拍卖的价格,属于‘捡大漏’了。”
  四川收藏新观察
  “香港这一拍,全国都在看。”4月5日,当众人在香港苏富比书画专场屏息静待张大千新纪录诞生时,香港邦瀚斯“温玉物华——思源堂藏中国玉器”1.78亿港币的总成交额震惊市场。上拍的73件古玉器,最终成交63件,其中5件超过千万港币,一件10.4厘米高的东汉玉雕说唱舞人,更是以3148万港币成交,拔得头筹。
  消息一出立即刷爆朋友圈。此番古玉器的强劲之态,是否会刺激古玉收藏市场?成都商报记者在两周时间里,通过采访多位成都本土古玉收藏和鉴赏人士了解到,古玉于拍卖市场还属冷门,加之制度上存在漏洞、著录出版较少和研究不到位,古玉收藏的争议之声一直不绝于耳。
  收藏尴尬:
  涉及文物属性,
  流通还未完全放开
  “今人谈及的玉文化,似乎只认和田玉,和田玉现在很少了,一块好的籽料更是难得。然而玉又分很多种,红玉、黄玉、羊脂玉、白玉、青玉、青白玉、碧玉……好的羊脂玉,一克的价格在20万人民币以上,比黄金贵多了。”成都资深藏家、已有20多年收藏经验的蒋林说:“东汉玉雕说唱舞人的拍卖价格达到了3100多万港币,我们确实被震撼住了。”
  蒋林是浓园国际艺术村的董事长。这些年来,他累积了数千件古玉藏品,大到两人都抬不起的玉璧,小到精致的把玩小件都有。一个“玉”字,其形意就表达了它的尊贵与功能:王的腰间别了一块石头。“玉文化在每一个时期的脉络都是清晰的,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时代性和文化特征。”可想而知,玉对于中国人来说的重要性。
  古玉,约定俗成,是指元代以前的玉品。成都商报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从收藏和流通的角度来看,古玉涉及文物属性,流通还未完全放开。在目前的相关法律法规中,明清以前的玉品是不能上拍的,但也有例外,传承有序的玉品还是允许。
  但“传承有序”的来路却难以准确界定,一位不愿具名的藏家坦言:“按照《文物法》的规定,可以允许两人以物易物,这也是灰色地带……”今年3月17日,延安宝塔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全国首例古玩城购买古玩引发的倒卖文物犯罪刑事案件,就在全国八千万藏家群体中引发极高关注。
  古玉于拍卖市场还属冷门,加之制度上存在漏洞、著录出版较少和研究不到位,古玉收藏的争议之声一直不绝于耳,这也让古玉拍卖在现在看来还比较敏感,古玉一般不可能轻易上拍,“当下的古玉收藏和流通,一般都是行内成交,成交价肯定远远抵不上公开拍卖的数字。”蒋林说。
  藏家心态:
  讲缘分,讲圈子,更讲专业
  “四川藏玉的体量很大,但一般都是主题收藏,系统收藏凤毛麟角。一是文化素养和知识储备不够,二是资金实力不足。这次‘思源堂藏中国玉器’拍卖专场,其价格的高点确实给四川的古玉收藏界有一个很强的刺激作用,逼得一些四川的藏家重新要开始玉文化的梳理。”作为一个典型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稳扎稳打的藏家,蒋林如今走的是“藏而不卖”的路子。
  “四川周边有几个藏家的东西不错,其中一位在内江,2000年时,他已80多岁了,专攻明清玉,家藏玉器几百件。但他身体不好,孩子又在国外,也不喜欢玉器收藏,这些东西的传承就遇到了问题。作为藏家,其藏品的最终归宿,是把藏品留给懂得的人。”经过长时间的交流,蒋林最终从这位内江藏家手中拿到了大概200件藏品,当时才花了不到20万人民币!“其实藏家对玉文化的态度是最令我感动的,全部的钱都拿来收藏了。藏玉,要讲缘分,要看人的精气神是否合适收藏这些东西。”
  当然,知识储备也必不可少。和部分高端藏家系统化的收藏方式一样,蒋林背后也有团队辅佐。“学习的方法至关重要,要借助收藏圈子的力量,现在很多收藏者都很固执,特别是部分狭隘的收藏者,互相排挤,影响了这个圈子的健康。”
  说回古玉,蒋林说,“清代有比较标准的制式,汉代的工艺精美,战汉时期(战国到汉武帝时期)的工艺是最好的,属于一个顶峰,那时有种神秘的失传技艺叫‘游丝毛雕’(一般用在直径不超过1厘米的小型玉龟甲、玉猴上,又细又浅,放大四十倍后,还能在毛纹外看出更细的线纹)……现代电动工具的出现,改变了玉文化的表达,制玉工具的先进弥补了很多古人无法表达的东西,但古人要表达的内容和精神上的一些东西,现代工艺又表达不了。因为对琢磨工艺的不了解,所以很多藏家放过了很多好玉。”
  古玉识别:
  手感、纹饰、琢磨工艺
  通过多番联系,有30年收藏经验的资深藏家孔繁新,将30年来的一些心得,与成都商报的读者和藏家朋友分享:“鉴别古玉真伪,需要丰富的文化素养和实战经验。一是手感,二看纹饰,三是看打磨工艺。”
  一看手感。和田玉的手感,是任何石头代替不了的。如果泡过油和打过蜡,上手后,手是黏糊糊的。
  二看纹饰。雕下去的线条痕迹,要是新的,那是一条白杠,无论你做怎样的包浆处理和盘亮,都是弄不出来的。“包浆是岁月的痕迹,这就好比人的皱纹。100岁的皱纹和40岁的皱纹显然不一样。包浆如同一个密码,透露了它的年纪。出土的东西我们是讲‘沁’,存世的东西外面的那些痕迹才叫‘包浆’。包浆必须是由时间来完成。”
  而鉴别打磨工艺是否符合古玉工艺,就比较考“手艺”了。有句经典俗语叫“玉不琢不成器”,玉的琢磨工艺几乎是让“玉料”变成“玉品”的唯一途径。“中国古家具有句行话叫‘三分雕,七分磨’,其实中国的古玉器也是如此,很多人之所以不会鉴定古玉,是因为他不懂这个打磨工艺。纹饰、造型,现在电脑都能仿了,但打磨这步没办法仿。”孔繁新向成都商报记者展示了他收藏的一件羊脂玉朱雀珍品,“这件东西,工艺起码有八道工序,雕刻要花掉三个月,打磨则需要两到三年。”
  孔繁新还藏有一件东汉早期的玉熏(炉)。作为祭天的礼器,这件玉熏(炉)身上聚集了三种当时最顶尖的复杂工艺:镂空雕、高浮雕、游丝毛雕,堪称工匠技艺的集大成。由于其壁太薄,子母扣的工艺更显惊人。15年前,孔繁新以不到20万的价格拿下,兴奋得他几天几夜没睡。“这在古玉里算是重器,在一件东西上能有这么多复杂的工艺,受沁又好,作品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标准的和田玉,润度很够。应该是晚清、民国时期流出来的。香港的几个大藏家来看过,眼睛都直了。”
  精气神,是所有艺术品的生命力。孔繁新说,“现在扬州的一些所谓名家,80%的工艺都是电脑完成的,后期再上手修一下,但这种东西没有‘精气神’。一块好玉,它的精气神传达了很多东西,懂行的人打一眼便知。”蒋林也表示,“当下假的玉确实也多,但玉的精气神是仿不出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6 14: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古玉爆红惹质疑 是非真假难达成共识                                                        
2016年04月17日

 青玉雕人像两件
  青玉带皮雕高足杯
  青玉雕辟邪
  东汉玉雕说唱舞人
青玉雕辟邪
  文、图/广州日报记者 金叶
  2016年4月5日,香港邦瀚斯2016春季拍卖“温玉物华——思源堂藏中国玉器”收槌,这是一场被誉为“近十年整体水平最高的古玉拍卖”专 场,一亿七千多万港元的总成交额堪称完美。但同时,这场拍卖也激起了诸多的质疑声。不少人认为其拍品假得“令人发指”,也有文博界人士对这些显而易见属于 “出土文物”的玉器堂而皇之地大肆拍卖表示气愤。为此,记者展开调查,而在调查过程中,各方人士对于古玉的真伪鉴定以及古玉收藏问题,又引发了一场争 论……
  “近十年水平最高的古玉拍卖”
  香港邦瀚斯2016春季拍卖“温玉物华——思源堂藏中国玉器”专场,共上拍73件从新石器时代至汉、宋、明、清时期的古玉,经数小时的拍卖竞价,最终成交63件,5件超过千万港元,27件超过百万港元,数件以超估价几十倍的价格成交。
  一件高10.4厘米的东汉玉雕说唱舞人以3148万港元成交,拔得本场头筹;估价仅为二三十万港元的两件8.7厘米和5.5厘米的青玉雕辟邪分别以2196万港元和2476万港元成交,成为本场拍品的最大黑马。
  对于“思源堂”主人,邦瀚斯官方并未过多透露,但据其他媒体的报道,“思源堂”主人名为何安达,是著名收藏家、古董商陈淑贞的先生。陈淑贞女士 在移居香港之初曾加入东方陶瓷学会,并以第一位女性收藏家的身份成为第一届求知雅集的会员。2014年12月,陈淑贞因病在养和医院去世,倾其一生创办的 奉文堂藏品交由其夫何安达打理。
  据悉,本次推出的珍藏大多数是上世纪80年代中及往后所获,保存至今,部分玉器曾于2006年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举办的“驰骋古今:中国艺术的摹仿与创新”中展出,并收录在《中国艺术的摹仿与创新》一书中。
  争论焦点一:古玉真伪鉴定有没有“标准答案”?
  质疑:基本属于“一眼假”
  然而,这批高古玉的真伪遭到了严重的质疑。
  在微博上拥有众多粉丝的文博类博主“鞋楦儿”,直言不讳地向记者表示,这次拍卖的拍品,从目前看到的资料来看,没有一件是真的。“而且还是伪古 中仿得比较差的,属于蚌埠地区伪古作坊里的中级水平。造假者对战国到汉的造型与装饰特点没有研究,基本属于‘一眼假’,但我不能细说。”“鞋楦儿”说。
  无独有偶,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玉雕“国大师”也对记者表达了同样的看法。他在自己的朋友圈中贴出了这次拍卖的前三甲照片,然后下了两个字的简短评语——“太假”。
  记者向他询问何出此言,他表示自己在安徽蚌埠一带见过很多类似档次的仿古品。“汉代的玉是非常强调气势和形的,这次的拍品完全不具备。就拿那个 辟邪举例,它前腿、肩膀上的纹饰都是非常浅薄、画蛇添足的东西,和馆藏级别的高古玉相去甚远。而且,高古玉在地下埋藏多年,皮浆在地下逐渐被钙化、氧化之 后会形成一种特别的厚重感,而这些高古玉的皮色都是浮在表面的。”他解释道。
  这位“国大师”表示,他没有收藏高古玉的经验,但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上海,曾有过多年为香港和台湾的老板打工的经历,专门做仿古件。“当时新 玉没有市场,而高古玉在港台相对比较受欢迎。但即便是那个时候,好的高古玉都已经很难得了。这些老板收不到古玉,就拿一些带色的和田玉籽料,做仿旧件。当 时很多人在做这个,有些仿得还真像。因为料本身就是老料,有自然的皮色,沁色也都是真的,再用老的工艺方法进行加工,处理包浆的感觉。那些商人拿到港台地 区,能当老的卖出去就卖,被人看穿了就当仿旧的卖。不过这次拍卖的高古玉并不属于这个类别,它们更像是安徽近十年的东西,比较低劣。你去当地看看就知道 了,有一群骗子,明明那个料都是这几年才出来的青海料,都敢跟你说是商代的。”他介绍道。
  回应:说假的人只懂理论缺少实践
  记者又找到了资深的古玉藏家冯先生,他有几十年收藏古玉的资历,并且参与了此次邦瀚斯的拍卖。
  冯先生坦言,这次邦瀚斯的专场拍卖,大部分是普品,其中也的确有假货。这种情况对于高古玉的收藏不可避免,毕竟中国有着漫长的古玉仿造史,但假 货的比例没有外界传闻得那么离谱,不到10%,“拍出高价的那几件没有问题。而且,这次的专场拍卖,全国的高古玉商人几乎倾巢而动,最高价的那几位竞拍 者,背后都有高参掌眼……有钱人并不傻”。
  在冯先生看来,很多人认为这些高古玉像假的,是因为他们是以想象中的高古玉的标准作为参照做出的判断。“现在,国内很多人,包括一些文博界的人 写的书,关于如何鉴定古玉,基本都从理论上来判断。但中国人自古就有‘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一说。我不否认清朝的时候还是有一些鉴定古玉很厉害的人,但他 们的那些理论,传来传去早就变样了。所以跟着这些书本去鉴定古玉,见到假的会觉得是真的——因为造假者也是照着书造假,见到真的反而觉得不对。”他表示。
  记者注意到,这一次的邦瀚斯拍卖,体制内的一位老行尊也到了现场。虽然他拒绝了本报记者的采访要求,但他在朋友圈发的一条信息却被记者辗转看到。这位老行尊对此次拍卖中的两件玉雕鸡心佩评价甚高,谓之精品,且价格又不贵。
  冯先生笑言,这位老行尊是科班出身,“全国的博物馆,甚至世界各地博物馆里的高古玉,他都看过。他知道什么是稀少的,什么是好东西,但看真假不一定行。比如,他就看不出这次鸡心佩卖得比较便宜,是因为其中一件真假上有疑问”。
  冯先生告诉记者,他是通过高古玉特有的“玻璃光”看出端倪的,“战国和汉代的玉器,90%都有‘玻璃光’,这是现在作假的人用抛光的方式也无法 模仿的一种特殊光泽。而唐宋元明清的玉器没有这种光泽,商代和西周的玉器玻璃光也少一点——或许和当时的玉质及玉器加工方法的不同有关系,碰到这种情况, 就只能从工艺上进行判断了。但汉代的古玉,用玻璃光来鉴伪是很简便且准确率很高的方法。尤其是鸡心佩,镂空的缝隙里面如果没有玻璃光,那十之八九都是假 的”。
  “要我说,什么气势、精气神、皮色等,要么主观、要么容易作假,都不如‘玻璃光’这么容易鉴别。”冯先生说。
  “您这种简单的判断方法,有没有跟体制内的专家们交流过,比如这位老行尊?”记者追问。
  “没有交流过,也交流不了。因为他们的知识是书本上的,他不会承认这个方法。但我确实能看出他看不出的问题——比如鸡心佩。”他答道。
  说来说去,高古玉的真伪,似乎是一个谁都无法说服谁的终极问题。
  “其实争论的结果没有意义,即便特征已非常明显地放在那里。‘眼学’是中国传统收藏鉴定行的立身之本,所以争论起来总是谁也说服不了谁,那么就 只能看身份与地位,地位高的嘴大。”“鞋楦儿”表示,“这里面的原因很复杂,学术态度问题、人品问题、知识结构问题……这也是中国博物行业尾大不掉的历史 问题。从深层讲,这与现代博物概念和鉴定概念是格格不入的。”
  争论焦点二:究竟该不该收藏高古玉?
  高古玉看真先查“源”
  来路不清的必属盗墓
  在“鞋楦儿”看来,对于高古玉,抛开“真伪”不谈,高古玉究竟应该不应该拍卖才是更加重要的问题。
  “从法律角度讲,无论新法还是老法都对盗墓、可流通物有界定,即地下文物属国家,民国之前的传世文物禁止出境买卖,可买卖文物需有传承序列。那 么,1949年后出土的文物,不许私人买卖,这是非常清晰的。所以,要我说,国内高古玉要看‘真’,就得先查‘源’,讲不清的,就该抓,那绝对是盗墓。” “鞋楦儿”表示。
  有媒体报道,邦瀚斯此次推出的高古玉,大多数是上世纪80年代中及往后所获。
  “鞋楦儿”表示,事实上,古玉拍卖在内地一直都有,只不过公众并不了解。“江苏、浙江每年都有,是某两个收藏类的大网站搞的拍卖会,他们的线上 交易一直不断。站方组织的线上拍卖以及会员用户自己的单独开帖买卖,由网站提供‘担保’服务,每年的交易额都以亿计。但是因为打法律擦边球以及近半以上属 于非法交易,所以基本隐而不宣。”“鞋楦儿”告诉记者。
  “这次香港邦瀚斯的拍卖,是中国战汉古玉第一次如此公开而张扬的拍卖。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在香港,文保法尚未覆盖;二是海昏侯墓最近的宣传失 控,让战汉古玉进入公众视线。同时,这个结果也是人数众多的古董商、贩子、盗墓者、假古董制贩者非常关注和希望力推的。这还与新文保法鼓励民藏方面政策性 松动紧密相关。”“鞋楦儿”说。
  真正的高古玉极稀少
  注定是少数人的收藏
  冯先生告诉记者,这次拍卖中的不少高古玉——包括成交价的前三名,都是大概十年前流去香港的。他还记得当时它们的价格大概是两三百万元一件。
  在他看来,内地严苛的文保法从来没有真正阻止过盗墓者的脚步,反而让海外收藏者捡了“便宜”。“事实上,这个东西内地让不让买卖,结果都是如 此。古玉自古以来就稀少得不得了,而且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盗墓,该出来的东西早就出来了。换句话说,不是你想挖就挖得出来的。但如果真的运气好,被你挖出来 了,即便内地不让交易,它也能找到途径流到境外去,就像这批被拍卖的古玉一样。”他说,“于是,就出现了一个怪现象:这些东西如果在内地,是不值钱的,拍 卖公司也不敢收。但如果到海外的洋人手上转一圈再拿出来卖,就值钱了,拍卖公司也将其视为座上宾。实际上拍卖公司也看不懂古玉,也怕收假货,如果是个对他 们胃口的洋人,会觉得上当的概率小一些。为什么这两年‘安思远’、‘思源堂’等‘洋人’概念这么火,都是差不多的原因。”
  冯先生认为,从提升高古玉的整体价值方面,这场拍卖会是一个好的促进。毕竟,“高古玉的身价本应如此,甚至还应更高”。
  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次的拍卖也是一件坏事,“现在大家都知道高古玉值钱了,很多人蠢蠢欲动。但我告诉大家:即便高古玉的身价上来了,不意味 着收藏的机会就多了。真正的高古玉本身就极其稀少,这个收藏板块实际上跟大多数的藏家没有关系。现在市面上流通的假高古玉数量远远多过真的高古玉。那些卖 假货的,现在不定多高兴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7 18:28:53 | 显示全部楼层
104807p7quh1l36u3srq6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28 19:03:05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sohu.com/a/190723099_695096
千万小心日韩对泛红山文化的觊觎之心,国人不知,作为红山文化爱好者不得不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28 19: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逸鸣 发表于 2019-2-28 19:03
http://www.sohu.com/a/190723099_695096
千万小心日韩对泛红山文化的觊觎之心,国人不知,作为红山文化爱 ...

韩国航空大学的禹实夏教授等人主张蚩尤率领的“东夷族”(古朝鲜民族)在新石器时代创造了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并主张红山文化为古朝鲜。历史上东夷人在后来分为多支,部分融入华夏族,也有部分迁至朝鲜半岛成为现代韩国人的祖先之一。

蚩尤


韩国有一些学者、历史小说、漫画、网站,主张出现在中国神话的蚩尤乃是属于东夷族,为檀君神话所出现“倍达国”的天皇。在2002年日韩合办世界杯足球赛,韩国球迷以蚩尤为象征的“红魔”作为队旗,在韩国广为人知。香港文汇报曾对此表示抗议。历史上东夷人在后来分为多支,部分融入华夏族,也有部分迁至朝鲜半岛成为现代韩国人的祖先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28 19:36:49 | 显示全部楼层
逸鸣 发表于 2019-2-28 19:17
韩国航空大学的禹实夏教授等人主张蚩尤率领的“东夷族”(古朝鲜民族)在新石器时代创造了辽河流域的红山 ...

禹实夏教授早在2008年2月就借助韩联社吆喝了:“公元前2000~1500年形成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发展成为古朝鲜文化…辽西文明是东北亚文化的共同源流,也是形成21世纪东北亚文化共同体的根源。为此,我们应走出狭窄的领土主义的历史观,为‘开放的历史观’和‘开放的民族主义’做努力。”(2)
  
   此外,2006年10月24日,韩国《京乡日报》网站就以“谁是辽河文明真正的主人”为题,宣传红山文化是檀君朝鲜。2007年9月27日,韩国《东亚日报》就以“檀君朝鲜东北亚文明的共同起源”为题,主张红山文化是檀君朝鲜,而且还是东亚文明之源。2008年6月,韩国《京乡日报》派出记者到中国东北开展所谓“韩民族寻根之旅”的系列报道,特别报道了红山文化。尽管韩国历史学界对“红山文化是檀君朝鲜”的主张存在着争议,但是韩国主流媒体已经支持这个观点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4-3-29 12:59 , Processed in 0.05692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