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5
- 积分
- 1568963
威望
虚拟货币
金钱
贡献
精华
注册时间2006-5-19
在线时间 小时
最后登录1970-1-1
|
5#

楼主 |
发表于 2012-10-19 23:15:38
|
只看该作者
下载 (66.3 KB)
2012-9-26 01:55
专家视点:清代珐琅彩瓷器之谜
2011年02月10日 14:55
来源:人民网
五、嘉庆皇帝三次卖掉清宫库存瓷器45万件,民间的珐琅彩、洋彩瓷应大大多于宫内
耿宝昌先生说:"这些名贵珐琅彩器尽管传世品很少,但其时的烧造,恐不仅是目前清宫遗留的品种和数量,在历史的长河中必定由于各种原因而有相当数量的流失与损毁,这情况应是今后探讨的问题之一。”【26】笔者根据档案资料研究,瓷器从清宫流出,大约有以下几种途径:
1、赏赐。
赏赐对象有西藏的***、班禅额尔多尼,各类使节、大臣等等。仅雍正四年,皇帝先后23次赏出珐琅彩瓷266件,得赏的有104人,其中有大学士、工部中郎、尚书、总管、侍郎、浙闽总督、头等侍卫等。嘉庆十二年,皇帝赏在京一二品文武大臣、御前大臣、总管内务大臣、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三旗侍卫等,各按品级分列,共赏4984件。其中大学士、尚书、左都御史19人,每人瓷器12件:瓶1件、罐1件、书灯1件、盘四件、碗五件;三旗侍卫590人,每人瓷器6件。道光元年一次赏各级官员侍卫等瓷器10665件;赏蒙古亲王等瓷器3595件【27】。
2、调拨。
如乾隆四十四年一次调拨盛京(沈阳故宫)瓷器10万件,调拨承德避暑山庄10万件(严格地说,还算在宫里)。
3、陪嫁。
如道光二十二年五公主下嫁用瓷200件,其中洋彩瓷器20件,珐琅彩瓷8件。道光二十四年寿恩固伦公主下嫁陪各样瓷器400件【28】。
4、变卖。
这是一个最可能引起误解的话题,但却是实实在在的记载。乾隆二十三年六月,皇帝三次下旨将8511件瓷器拿出宫外变价,地点崇文门。“乾隆十六、二十三、三十五等年宫廷在外变价琢器5100件,圆器117668件”
【29】。另外,还有一部分皇家御用瓷器并未进宫,十选一,百选一的精品入宫了,剩余部分在景德镇当地就变价了。乾隆七年六月十四日,皇帝给远在景德镇的唐英下旨:挑选用得的送进,其他用不得的不必送京,即在当地变价。乾隆三十七年,在景德镇变卖瓷器得银1291两1钱6分3厘
【30】。嘉庆五年,总管内务府奉旨“将广储司六库久储物品可酌量售变”,“拟招商变价物件清单:康熙年款瓷器55115件,雍正年款瓷器37111件,乾隆年款瓷器99699件,连无款粗瓷器198336件”
【31】。嘉庆十二年内务府奉旨库存瓷器内变价10万件,“随传集各商人等赴库逐款看视,所出价银多寡不一,唯商人乔文郁愿出价银4311两9钱1分2厘,与崇文门经纪所估价银有盈”
【32】。嘉庆十四年,“瓷库现存圆琢瓷器329350件,”“招商售变圆琢瓷器15万件”“招商认买先将价银交纳广储司银库后再赴各库领取物件”
【33】。“按上次售变价招商认买,唯商人李賡扬投递认呈,情愿出价银14487两2钱5分。其中尊262件、瓶4381件、罐925件、碗80504件……
【34】。嘉庆年间的三次大招商、大变卖,约45万件瓷器从宫中流向了民间,康雍乾三朝的瓷器精华几乎倾巢而出。这也是台北故宫几乎无好瓷器的根本原因。
5、地坛、西陵用祭器,雍和宫用瓷。
如光绪十四年十二月初六,雍和宫收到瓷库交来熬粥应用碗120个。
6、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的抢劫。
7、偷盗。
光绪三年,“瓷库五款库西坎墙被挖一窟,被盗瓷器101件”【35】;光绪五年,“开库看见库房西北角有蜈蚣梯子一件,有南城墙梯子一件,恐有盗窃”【36】;光绪二十一年,瓷库呈报五款瓷库西山墙被挖一洞,丢失瓷器1000余件。1911年清王朝覆灭前后到国民政府接管故宫之间,宫内偷盗盛行。光绪三十一年十月十一日,瓷库五款库东头第一间库房上有拆挖情事,瓦片揭去三陇,椽木撬开两根,丢失瓷器66件【37】;宣统五年“广储司瓷库七月初五丢失珐琅瓷器152件”,“库储重地竟有匪徒潜行窃取,实属胆大已极”【38】。
8、抵押。
清朝灭亡后,清宫经济拮据,拿50件瓷器抵押给银行,一直无力赎回。1927年银行将抵押品出售,被出价最高的英国人斐西瓦乐.大维德买走【39】。
9、傅仪出逃时带走。
由此可见,以九种方式离开清宫的珐琅彩和洋彩,数量之多,分布之广,品种之精,存世之多不是墨守成规的观念可以想象的。有的专家说,瓷器只要进了宫,连块瓷片都出不去,这显然是想当然。
一般认为,好的珐琅彩、洋彩瓷都在台北故宫。1933年北京故宫的国宝南迁,珐琅彩、洋彩瓷器倾巢而出,据笔者初略统计,其中珐琅彩瓷器49件,洋彩瓷器176件,影青甜白釉瓷47件,铜胎掐丝珐琅223件,金胎掐丝珐琅7件。1948年底,又运往台湾,那么台北故宫到底有多少件珐琅彩、洋彩瓷,准确数字不得而知。但是清代到底烧造了多少件珐琅彩、洋彩瓷,也无准确数据。从乾隆四十四年清点,“现今瓷库存瓷507581件”【40】,彩瓷可能占五分之一。显然台北故宫的珐琅彩洋彩瓷仅是总产量的九牛一毛。大部分珐琅彩、洋彩瓷器除自然损坏的,流失海外的,都在中国民间。而通过第4种方式变卖出宫的珐琅彩和洋彩,一般都会被买家精心保护起来,成为传家之宝,而流传于世。
专家视点:清代珐琅彩瓷器之谜
2011年02月10日 14:55
来源:人民网
六、乾隆年的瓷器是中国瓷器史上的undefined峰
1、严格管理,皇上亲管。瓷器进宫后常将样品交皇帝过目,由皇帝决定哪些留在皇帝身边,哪些做匣子,放哪里,然后送膳茶房或瓷库,或调拨宫外。宫里的瓷器每年清点一次,精确到件。平时瓷器遭破损,要报知皇帝,往往皇上御批如何修复,并追查责任人,打五板,罚款。乾隆二十二年七月初四运输进京途中不小心将三件洋瓷碰坏,皇帝下旨:将责任人重责40板,罚钱粮一年。嘉庆四年据内膳房外膳房陆续损坏瓷器数目人名各膳清折:太监赵锡佩打破霁红黑白碗一件(共17人,23件),奉旨照例每人责以5板【41】。
清代官窑瓷器一般都很精美,用料是一流的,画师是一流的,技工是一流的。给皇家做东西谁敢怠慢,但这并不排除一些二流的瓷器也进了宫。乾隆七年下旨,此批瓷器质量不好,罚唐英一年薪俸。
2、各级官员投皇帝所好,大量进贡瓷器,客观上为瓷器的发展推波助澜。如乾隆二十九年,各地巡抚、总督、亲王、尚书、盐政、都统、御史、大学士、侍卫、监督、织造、侍郎、布政使、知府、学政等82次进贡瓷器;乾隆三十年进贡150次;乾隆三十五年进贡203次,最多一次进贡19个品种。这些瓷器都是官员们找景德镇御窑厂直接设计烧造的,这可能是清代瓷器千姿百态的重要原因。
3、乾隆年以后,瓷器质量明显下降。同治十三年档案记:“景德镇厂署御窑乾隆年间即已塌毁,数十年来均系附于民窑搭烧。”“因兵焚之后(指太平天国运动)从前名匠皆流亡,现在工匠俱后学新手,造作法度诸多失传。”【42】
综上所述,困惑瓷器界100年的珐琅彩和洋彩之谜应当厘清。出现在康熙末年、雍正时期的珐琅彩瓷,以其前所未有的艳丽柔和的色彩,征服了皇帝,也征服了后世的收藏家。
雍正年间珐琅彩料的国产化和色彩的多样性,督陶官唐英的努力和洋彩的诞生,使得珐琅彩和洋彩以崭新的面貌在中国陶瓷史上翻开了史无前例的篇章,而洋彩成为珐琅彩的高级阶段。奢华的乾隆去世后,务实的嘉庆向民间变卖了45万件宫廷库存的御窑瓷器,为这些宫廷珍宝在民间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台北故宫的珐琅彩、洋彩都是普品,大英博物馆的也是普品,拍卖会上拍出几千万至5. 5亿的八桃粉彩橄榄瓶、杏林春燕碗、洋彩锦上添花长颈葫芦瓶、粉彩吉庆有余镂空瓶更是普品。真正的精品、代表清三代瓷器最高峰的国宝,绝大部分都在中国民间收藏家的手中。所谓“宫里都没有的东西,民间怎么可能有”的观点值得商榷;外国一拍卖瓷器,马上用抢救“圆明园流失”的所谓“瓷器爱国主义”应慎用!外国出现的清三代官窑瓷器,99.99%与圆明园没关系。
http://www.atvnet.hk/
专家视点:清代珐琅彩瓷器之谜
2011年02月10日 14:55
来源:人民网
注释:
【1】见《珐琅彩·粉彩》导言叶佩兰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
【2】《台北故宫》电视片
【3】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雍正四年赏用底簿
【4】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光绪二十九年九月《凤翔阁器物清册》
【5】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乾隆五十八年御膳房铜瓷珐琅玻璃等样器皿底档
【6】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道光二十三年七月御膳房铜瓷珐琅等样器皿底档
【7】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宣统五年九月九日总管内务府奏折
【8】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乾隆四十一年活计清档
【9】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乾隆四十八年活计档
【10】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道光十三年七月御膳房铜瓷珐琅等样器皿底档
【11】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道光二十二年八月初五日九江关贡单
【12】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道光二十三年七月御膳房铜瓷珐琅等样器皿底档
【13】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乾隆七年各作成做活计档八月十二日太监高玉进单
【14】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乾隆十年各作成做活计档十二月一日太监胡世杰呈单
【15】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乾隆五十年正月二十八日穆克登进单
【16】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乾隆四十五年二月二十三日进单
【17】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乾隆四十七年十月初十日额尔登布进单
【18】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乾隆四十八年七月十三日额尔登布进单
【19】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乾隆四十八年十二月二十六日额尔登布进单
【20】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乾隆十年十一月一日活计档
【21】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乾隆二十年三月二十一日活计档
【22】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乾隆二十二年九月二十八日活计档
【23】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乾隆六年五月十六日活计档
【24】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乾隆七年十一月十九日活计档
【25】见《华丽彩瓷乾隆洋彩》第11页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出版(2008年)主编廖宝秀
【26】见《明清瓷器鉴定》第280页耿宝昌著
【27】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道光元年十二月初七日、十九日总管内务府奏折
【28】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道光二十四年三月十二日造办处奏折
【29】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乾隆四十四年金简奏折
【30】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乾隆三十七年十二月初八日江西九江关监督伊龄阿奏折
【31】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嘉庆五年四月二十六日总管内务府奏折
【32】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嘉庆十二年二月初九日总管内务府奏折
【33】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嘉庆十四年十二月初七总管内务府奏折
【34】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嘉庆十五年二月二十三日总管内务府奏折
【35】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光绪三年六月十三日值班人春和呈报
【36】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大概光绪五年八月十二日广储司瓷库向总管内务府报案
【37】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宣统元年正月十七日总管内务府奏折
【38】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宣统五年九月初九总管内务府奏折)
【39】见《从丝绸到瓷器》刘明倩著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40】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乾隆四十四年九月二十五日总管内务府奏折
【41】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嘉庆四年御膳房损坏等样瓷器底档
【42】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同治十三年九江关监督沈保靖奏折
(本文作者姚政为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收藏委员会主任)下载次数:0
2012-9-26 00:58
![]()
下载次数:0
2012-9-26 01:00
![]()
下载次数:0
2012-9-26 01:0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