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88|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巴坟沟》古祭祀场 ——鞍山大孤山地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6-25 08:3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巴坟沟古祭祀场局部图片

 

      

         鞍山市铁架山南麓 ,这是一部旧石器时代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伟大作品。身处这部伟大的作品之中,您的问题是:遥远的那个时代,祖先们在这里干什么?其实您现在正与祖先们在一起,您可以感受到我们祖先跳动的脉搏,他们在您周围、在慈祥地看着您在干什么。此时您与祖先的时空距离是零。这难于言表的感觉似乎是那种婴儿在母亲怀中吮吸母亲乳汁那样的安逸、祥和。我顶不浪漫,这浪漫感觉我实在是说不清楚。

 

 

 

 

[upload=jpg,dsc_0005.jpg]UploadFile/2010-6/2010625838482796.jpg[/upload]
石龙,由自然石脉和人工堆砌大石组成共九条,每条长约200米。

 

 

[upload=jpg,dsc_0009.jpg]UploadFile/2010-6/2010625838452905.jpg[/upload]
祭祀场北端西侧上角石龟通长约5米。

 

 

[upload=jpg,dsc_0011.jpg]UploadFile/2010-6/20106258412031504.jpg[/upload]
石龟和人工大石堆砌的石龙组合

 

[upload=jpg,dsc_0023.jpg]UploadFile/2010-6/20106258412080395.jpg[/upload]
棌石工作面

 

[upload=jpg,dsc_0030.jpg]UploadFile/2010-6/20106258431828324.jpg[/upload]
祭祀场北端东侧上角的石龟,通长约三米,

 

[upload=jpg,dsc_0031.jpg]UploadFile/2010-6/20106258431820867.jpg[/upload]
东侧上角的石龟和石龙组合

 

[upload=jpg,dsc_0032.jpg]UploadFile/2010-6/20106258491044802.jpg[/upload]
东侧上角的石龟和石龙

 

[upload=jpg,dsc_0034.jpg]UploadFile/2010-6/20106258491037345.jpg[/upload]
石龙

 

[upload=jpg,dsc_0040.jpg]UploadFile/2010-6/20106258511556817.jpg[/upload]
石龙

 

[upload=jpg,dsc_0041.jpg]UploadFile/2010-6/20106258511549360.jpg[/upload]
石龙

 

[upload=jpg,dsc_0048.jpg]UploadFile/2010-6/20106258521236229.jpg[/upload]
巴坟沟祭祀场南北约6公里,东西约3公里。

 

[upload=jpg,dsc_0049.jpg]UploadFile/2010-6/20106258521319664.jpg[/upload]
 祭祀场北段,最高点海拔260米。祭祀场南北约300米,东西约600米,近端为南远端为北。由南至北依次为:1、白色硅石九粒一组编成的“北斗”,2、大石龟1米乘1米乘1、9米,为天顶北极。3、龙壁:龙壁两个上角各有一天然龟东西两翼有石龙九条环绕九龙壁的中间部分表现的应该是“箕尾星座”,每条石龙约200米,石龙由天然石脉和人工堆砌的大石块组成。龙壁应该是该祭祀场最精彩部分之一。

 

[upload=jpg,dsc_0074.jpg]UploadFile/2010-6/20106258531114959.jpg[/upload]
巴坟沟大石龟四周山岗之上大量分布原始符号,按四相二十八宿排列。

 

[upload=jpg,dsc_0075.jpg]UploadFile/2010-6/20106258531197502.jpg[/upload]

[upload=jpg,dsc_0079.jpg]UploadFile/2010-6/20106258545317306.jpg[/upload]
[upload=jpg,dsc_0080.jpg]UploadFile/2010-6/20106258545399849.jpg[/upload]
[upload=jpg,dsc_0087.jpg]UploadFile/2010-6/20106258555945559.jpg[/upload]
[upload=jpg,dsc_0091.jpg]UploadFile/2010-6/20106258555915668.jpg[/upload]
[upload=jpg,dsc_0115.jpg]UploadFile/2010-6/20106258571545649.jpg[/upload]
[upload=jpg,dsc_0120.jpg]UploadFile/2010-6/20106258595085267.jpg[/upload]
[upload=jpg,dsc_0094.jpg]UploadFile/2010-6/20106258571564324.jpg[/upload]
巴坟沟大石龟为该祭祀场的中心。图为大石龟的南立面,其上的古易经天五图明确标明这就是天顶。

 

 

 

 

说明:

1、由于受条件限制,这些图片还不能表现出该祭祀场的大场面。

2、这样规模的古祭祀场全国有多少?古往今来能存留多少?这是一些打着灯笼没处找的东西。这些古文化遗址中的许多情况与江苏连云港大伊山遗址和河南具茨山遗址相同,但内容要丰富得多,规模也大得多。

 

3、围绕鞍山市铁架山周围的古文化带有,巴坟沟,羊耳峪、黄岭子、汪家峪、营城子、大石头。其中的内容包括几十处古祭祀场大批的原始符号、原始石刻像等。自民间发现这个情况后,虽然经民间考古者多年多次报告但对这些古遗址的破坏仍然不能制止。现在大石头、营城子遗址已经不存在了。对羊耳峪、黄家屯、汪家峪、巴坟沟等遗址的破坏正在加剧。

4、巴坟沟遗址仅仅是鞍山远古遗址中的一小部分。

 

5、有关于第一龙的两个例子:河南濮阳西水坡蚌砌“中华第一龙”出土后,立即轰动了海内外。辽西阜新查海遗址出土了查海遗址中最为激动人心的长19.7米,宽1.8---2米的龙形石堆塑,全部用红褐色大小均等的石快堆塑而成,头南足北,饰有云带。龙形昂首张口、弯身弓背,尾部若隐若现,站到高处俯瞰,给人以巨龙腾飞之感。这是两条很小的小龙,与鞍山石龙比较小的很也年轻得多,但是一经发现就立即轰动了海内外。鞍山巴坟沟一次发现大石龟三尊、巨大石龙九条,并且年代要早得多,我们倒是也想轰动。

6、鞍山市文化局专管者渎职,辽宁省文物考古所个别人渎职。

这些人对这里存在的古文明或应付了事或置之不理。我们只能向北京呼吁,而呼吁的对象是任南红山文化网,北京石刻研究所和北京的新闻单位呼吁,向人民呼吁,这个文化是唯一的,这个文化不能再生,救救这个古文化。

 

 

  

                                         巴  国               本站  (参考文样)

     

      山海经中有一个《巴国》还有一个“成都载天”,这两个地方把人们弄得莫衷一是。人们自然认为这个情况可以与四川巴蜀及四川成都联系起来,尽管没有证据。但是“认为”一般并不需要证据,认为就是认为。

      鞍山市大孤山镇《巴坟沟》古符号东西南北分布四群,南北约6公里,东西约1、5公里。北部符号群分布一天然大石龟龟头向西,龟背之上满布人工原始符号群,符号中有天五、龙、太阳等,其中龙头向东。由于这些符号之中的太阳占据的是比天五图还高的最高位置,同时山海经中反映的主线应该是人和太阳的关系,例如“夸父逐日”因而我们称这种古符号为“太阳文”或“易经”,理由是在辽东半岛太阳的名字是“易头”这个关于“易头”的口头文化传承至今仍然如此。文就是“经”易头也是“易”故所谓太阳文就是《易经》。

      巴国,巴坟指的就是巴坟沟大石龟,坟字意:土(提土)山坡上,十为山坡上的十字,山坡上有文字的——巴,日就是龟,山海经中的“大荒之山,日月所入。”指的就是这种地方。坟地。巴字意是太阳在这里落下休息当然这地方也是太阳升起的地方,这里大石龟背上的“太阳文”说的可能就是巴国的开国大典。人们以巴为国名是为巴国,巴国人以“巴”为姓。巴坟沟现居民基本为巴姓。巴坟沟并不意味此地有古墓。坟地指的并不是墓地,坟地就是太阳落下的地方,坟指的是太阳文,太阳文可以证明这种地方是太阳降落的地方,在太阳降落的地方安葬死人,死人可随着太阳一起升起而得到再生。这样的地方就叫做坟地,也叫巴坟,是太阳晚上休息的地方。中国民间丧葬坟墓前有一石龟,石龟背驮石碑即生殖器上书故人的有关数据就是巴坟,意思就是故人可随太阳一起陨落也可以像太阳那样从新复活、升起。

     “巴”字指的是夜晚躺在母亲怀中睡觉的太阳,就是天妈怀中的太阳。山海经卷十八海内经记“西南有巴国。”这个巴国在巴坟沟的西南,今汤岗子,其出是尘土,息壤就是尘土,汤岗子温泉能治病的热矿泥就是能息病的所谓息壤。土话:音息痒,指的是一种舒适的感觉。

      “九”字是产妇的象形字,是生产了太阳的母亲——天妈,例如旭字就是这位生了十颗太阳的天妈、天妈共生了十颗太阳,乚字是九字的右半边,脚尖向上,乚字应该是母亲的怀抱。旭字中的日字是早晨离开母亲怀抱升起的太阳,而巴字中的日字是躺在母亲怀中睡大觉的太阳。(可参看“必要的引子”一文)

      巴坟在巴国的东面的一个山坡上,这个庞大的大石龟祭祀场是巴坟存在的客观依据而在巴坟升起的太阳又是巴国的祖,同时山海经中的巴国又可以与实地对号入座。建议大家以巴国为钥匙来开山海经这把锁或以山海经为钥匙打开辽东半岛的洪荒时代。

      山海经卷十海内南经记载:

      夏后启之臣曰孟涂,是司神于巴。      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其为蛇青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斋旄马,其状如马,四节有毛。在巴蛇西北,高山南。

山海经卷十八海内经记:

     “西南有巴国。大皞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

山海经中的巴国就在现汪家峪、巴坟沟、大孤山、唐家房、汤岗子。唐家房以西就是山海经中的都广之野,汪家峪以南即山海经中的天穆之野。

      夏后启之臣曰孟涂,是司神于巴。夏侯启在天穆之野,孟涂司神于巴,该神就是龙头山,龙头山由孟涂管理,该山山脊之上存有大量的原始符号群。该山东是为“犀牛”即大孤山。“巴蛇食象、、、、、”:龙头山尾出土过猛犸象化石,这种化石可以治病。“斋旄马”,该山即龙头山西北的黑砬子。龙头山就是山海经中的《窫寙》。

      研究山海经弄清楚巴国的位置意义很大,巴国的位置在“大荒之中”,“中”是易经天五图中的中,五行属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6-25 14:48:23编辑过]

0.jpg (183.96 KB, 下载次数: 0)

巴坟沟 ——鞍山大孤山地区

巴坟沟 ——鞍山大孤山地区

0.jpg (172.73 KB, 下载次数: 0)

巴坟沟 ——鞍山大孤山地区

巴坟沟 ——鞍山大孤山地区

0.jpg (219.03 KB, 下载次数: 0)

巴坟沟 ——鞍山大孤山地区

巴坟沟 ——鞍山大孤山地区

0.jpg (227.4 KB, 下载次数: 0)

巴坟沟 ——鞍山大孤山地区

巴坟沟 ——鞍山大孤山地区

0.jpg (199.43 KB, 下载次数: 0)

巴坟沟 ——鞍山大孤山地区

巴坟沟 ——鞍山大孤山地区

0.jpg (237.81 KB, 下载次数: 0)

巴坟沟 ——鞍山大孤山地区

巴坟沟 ——鞍山大孤山地区

0.jpg (200.57 KB, 下载次数: 0)

巴坟沟 ——鞍山大孤山地区

巴坟沟 ——鞍山大孤山地区

0.jpg (233.09 KB, 下载次数: 0)

巴坟沟 ——鞍山大孤山地区

巴坟沟 ——鞍山大孤山地区

0.jpg (207.6 KB, 下载次数: 0)

巴坟沟 ——鞍山大孤山地区

巴坟沟 ——鞍山大孤山地区

0.jpg (198.88 KB, 下载次数: 0)

巴坟沟 ——鞍山大孤山地区

巴坟沟 ——鞍山大孤山地区

0.jpg (188.94 KB, 下载次数: 0)

巴坟沟 ——鞍山大孤山地区

巴坟沟 ——鞍山大孤山地区

0.jpg (181.71 KB, 下载次数: 0)

巴坟沟 ——鞍山大孤山地区

巴坟沟 ——鞍山大孤山地区

0.jpg (204.67 KB, 下载次数: 0)

巴坟沟 ——鞍山大孤山地区

巴坟沟 ——鞍山大孤山地区

0.jpg (203.55 KB, 下载次数: 0)

巴坟沟 ——鞍山大孤山地区

巴坟沟 ——鞍山大孤山地区

0.jpg (212.15 KB, 下载次数: 0)

巴坟沟 ——鞍山大孤山地区

巴坟沟 ——鞍山大孤山地区

0.jpg (238.44 KB, 下载次数: 0)

巴坟沟 ——鞍山大孤山地区

巴坟沟 ——鞍山大孤山地区

0.jpg (280.38 KB, 下载次数: 0)

巴坟沟 ——鞍山大孤山地区

巴坟沟 ——鞍山大孤山地区

0.jpg (210.72 KB, 下载次数: 0)

巴坟沟 ——鞍山大孤山地区

巴坟沟 ——鞍山大孤山地区

0.jpg (205.39 KB, 下载次数: 0)

巴坟沟 ——鞍山大孤山地区

巴坟沟 ——鞍山大孤山地区

0.jpg (184.28 KB, 下载次数: 0)

巴坟沟 ——鞍山大孤山地区

巴坟沟 ——鞍山大孤山地区

0.jpg (257.52 KB, 下载次数: 0)

《巴坟沟》古祭祀场 ——鞍山大孤山地区

《巴坟沟》古祭祀场 ——鞍山大孤山地区
2#
发表于 2010-6-25 08:57:00 | 只看该作者

能否有点文字说明?否则以为是游记

3#
 楼主| 发表于 2010-6-25 08:59:00 | 只看该作者

请稍等

4#
发表于 2010-6-25 11:39: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张骏伟在2010-6-25 8:38:00的发言:

巴坟沟古祭祀场局部图片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0005.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石龙,由自然石脉和人工堆砌大石组成共九条,每条长约200米。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0009.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祭祀场北端西侧上角石龟通长约5米。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001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石龟和人工大石堆砌的石龙组合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0023.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棌石工作面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0030.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祭祀场北端东侧上角的石龟,通长约三米,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003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东侧上角的石龟和石龙组合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003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东侧上角的石龟和石龙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0034.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石龙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0040.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石龙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004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石龙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0048.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巴坟沟祭祀场南北约6公里,东西约3公里。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0049.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祭祀场北段,最高点海拔260米。祭祀场南北约300米,东西约600米,近端为南远端为北。由南至北依次为:1、白色硅石九粒一组编成的“北斗”,2、大石龟1米乘1米乘1、9米,为天顶北极。3、龙壁:龙壁两个上角各有一天然龟东西两翼有石龙九条环绕九龙壁的中间部分表现的应该是“箕尾星座”,每条石龙约200米,石龙由天然石脉和人工堆砌的大石块组成。龙壁应该是该祭祀场最精彩部分之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0074.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巴坟沟大石龟四周山岗之上大量分布原始符号,按四相二十八宿排列。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0075.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0079.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0080.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0087.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009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0115.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0120.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0094.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巴坟沟大石龟为该祭祀场的中心。图为大石龟的南立面,其上的古易经天五图明确标明这就是天顶。

 

 

 

 

说明:

1、由于受条件限制,这些图片还不能表现出该祭祀场的大场面。

2、这样规模的古祭祀场全国有多少?古往今来能存留多少?这是一些打着灯笼没处找的东西。这些古文化遗址中的许多情况与江苏连云港大伊山遗址和河南具茨山遗址相同,但内容要丰富得多,规模也大得多。

 

3、围绕鞍山市铁架山周围的古文化带有巴坟沟,羊耳峪、黄岭子、汪家峪、营城子、大石头。其中的内容包括几十处古祭祀场大批的原始符号、原始石刻像等。自民间发现这个情况后,虽然经民间考古者多年多次报告但对这些古遗址的破坏仍然不能制止。现在大石头、营城子遗址已经不存在了。对羊耳峪、黄家屯、汪家峪、巴坟沟等遗址的破坏正在加剧。

4、巴坟沟遗址仅仅是鞍山远古遗址中的一小部分。

5、鞍山市文化局专管者渎职,辽宁省文物考古所个别人渎职。

这些人对这里存在的古文明或应付了事或置之不理。我们只能向北京呼吁,而呼吁的对象是任南红山文化网,北京石刻研究所和北京的新闻单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6-25 11:20:05编辑过]

與所有關注

老祖宗遺產

的廣大師友們

5#
发表于 2010-6-25 11:59:00 | 只看该作者
想去看看
6#
发表于 2010-6-25 14:04:00 | 只看该作者
[em56]辛苦了!!!感恩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6-25 14:04:47编辑过]
7#
发表于 2010-6-26 12:26:00 | 只看该作者
来得及,起码我们已经再做了...
8#
发表于 2010-6-26 14:31:00 | 只看该作者
为任网而骄傲!为老师和版主们这几年的不懈努力而感动! 前段时间我看了刊登 张後伟先生的报道......只字没有提及任网 ......  可我们的老师和版主们 依然在为传承祖先的文化而努力着......我为这种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所感动!同时也为张俊伟先生的执着而感动 !为我是任网的一员而感动!感动着![em56]                                 
9#
发表于 2010-6-26 14:58: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国国在2010-6-26 14:31:00的发言:
为任网而骄傲!为老师和版主们这几年的不懈努力而感动! 前段时间我看了刊登 张後伟先生的报道......只字没有提及任网 ......  可我们的老师和版主们 依然在为传承祖先的文化而努力着......我为这种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所感动!同时也为张俊伟先生的执着而感动 !为我是任网的一员而感动!感动着!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感动

10#
发表于 2010-6-26 15:08:00 | 只看该作者
美女呀,在线,快来找我吧!
国国
  9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江湖大侠 帖子:1211 积分:6855 威望:70 精华:3 注册:2007-6-25 22:3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6-26 14:31:00

为任网而骄傲!为老师和版主们这几年的不懈努力而感动! 前段时间我看了刊登 张後伟先生的报道......只字没有提及任网 ......  可我们的老师和版主们 依然在为传承祖先的文化而努力着......我为这种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所感动!同时也为张俊伟先生的执着而感动 !为我是任网的一员而感动!感动着!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em1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9-14 00:41 , Processed in 0.06832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