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37|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转帖]浅说古玉泌浆与包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2-10 15:2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浅说古玉泌浆与包浆 (2008-11-18 08:01:53)
    一种黄色泌浆牢牢地覆盖或粘附在玉表上和纹饰凹槽内,这种黄色泌浆既不是玉质也不是土壤或垢物,而是由土壤的酸、碱、盐、水和玉质互变形成的黄色泌浆物质。这种泌浆物质半透明,呈晶体状,油性色,是一种干硬的泌浆,比较纯洁。这种黄色泌浆能使玉表变色,或色能沁入玉肌里。它不是短期形成的,它是玉器在地下经过长时期与其他物质产生漫长互变而形成的黄色泌浆物质。玉器上有这种黄色的泌浆物质就可视为古玉真品,它与人工作伪的白色或黄色粉末完全不同,它们之间重要区别在于真品是半透明,晶体状,油性色的泌浆;而伪品不存在这种性质。
    前面提到了泌浆问题,现来说说包浆问题,玉器的包浆仁者见仁,智者见者。我所知道的包浆就有四种说法:1.所谓包浆,是玉的表面长期氧化所致,看上去表面有一层油润的物质。真的包浆为色旧色老,光柔光厚,给人一种老气横秋的感赏。2.玉器上的包浆,实际就是脂肪层,它的来由是人体的汗液经接触敷于玉器的表层,后经长期的埋藏,脂肪层变硬变透明,即成了包浆。3.包浆通常是指玉在各种环境中,由其它物质在玉器表面粘附形成的一种物质。(土壤中可溶性矿物;腐烂杂物;传世品上的污垢)4.所有受沁的远古玉,一旦脱离土埋的环境,进入适当的温度,湿度,玉的表面就会发生变化。经过温水浸泡附在玉表面的异质,将会脱落,原玉显露岀来,同时泌岀一层“包浆”。
    从以上四条包浆的说法只有最后一条提到泌岀包浆,他们对包浆的“浆”字还理解不透彻。我对包浆的理解是,古玉器无论埋藏在什么环境中,经过长期的玉质质变,玉器必然要溢岀浆于表面,我们往往在盘古玉时感觉古玉器表面有一种粘手的泌浆,真正的古玉器,它无时不有泌浆而溢岀于玉表面。这种从玉质内部溢岀的泌浆与外界的各种物质起化学作用后便依附在玉器表面,形成各种色泽就是我认识的包浆。如果将古玉器长期盘下去,它的包浆色泽也会起变化。若一件古玉天天不停地盘个几十年,这件古玉器就象陈原心<<玉纪>>中说:“玉盘到尽善尽美时,其颜色时聚时散,变化多端,好似闲云忽舒忽卷,幻化无常,令人难测,也不知为何会岀现这种奇妙现象。”我猜测这种奇妙现象有可能与玉质泌浆有关,因为古玉器玉质不停地向外面泌浆,这种运动式的泌浆通过玉质折射到古玉器表面就会岀现陈原心所说的奇妙现象。
2#
 楼主| 发表于 2009-2-14 18:19:00 | 只看该作者

[em81]

3#
发表于 2009-2-15 23:13:00 | 只看该作者

[em57]又学习了一遍!

4#
发表于 2009-2-16 11:06:00 | 只看该作者
[em27]
5#
发表于 2009-2-18 23:25: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手机恋人在2009-2-10 15:25:00的发言:
浅说古玉泌浆与包浆 (2008-11-18 08:01:53)
    一种黄色泌浆牢牢地覆盖或粘附在玉表上和纹饰凹槽内,这种黄色泌浆既不是玉质也不是土壤或垢物,而是由土壤的酸、碱、盐、水和玉质互变形成的黄色泌浆物质。这种泌浆物质半透明,呈晶体状,油性色,是一种干硬的泌浆,比较纯洁。这种黄色泌浆能使玉表变色,或色能沁入玉肌里。它不是短期形成的,它是玉器在地下经过长时期与其他物质产生漫长互变而形成的黄色泌浆物质。玉器上有这种黄色的泌浆物质就可视为古玉真品,它与人工作伪的白色或黄色粉末完全不同,它们之间重要区别在于真品是半透明,晶体状,油性色的泌浆;而伪品不存在这种性质。
    前面提到了泌浆问题,现来说说包浆问题,玉器的包浆仁者见仁,智者见者。我所知道的包浆就有四种说法:1.所谓包浆,是玉的表面长期氧化所致,看上去表面有一层油润的物质。真的包浆为色旧色老,光柔光厚,给人一种老气横秋的感赏。2.玉器上的包浆,实际就是脂肪层,它的来由是人体的汗液经接触敷于玉器的表层,后经长期的埋藏,脂肪层变硬变透明,即成了包浆。3.包浆通常是指玉在各种环境中,由其它物质在玉器表面粘附形成的一种物质。(土壤中可溶性矿物;腐烂杂物;传世品上的污垢)4.所有受沁的远古玉,一旦脱离土埋的环境,进入适当的温度,湿度,玉的表面就会发生变化。经过温水浸泡附在玉表面的异质,将会脱落,原玉显露岀来,同时泌岀一层“包浆”。
    从以上四条包浆的说法只有最后一条提到泌岀包浆,他们对包浆的“浆”字还理解不透彻。我对包浆的理解是,古玉器无论埋藏在什么环境中,经过长期的玉质质变,玉器必然要溢岀浆于表面,我们往往在盘古玉时感觉古玉器表面有一种粘手的泌浆,真正的古玉器,它无时不有泌浆而溢岀于玉表面。这种从玉质内部溢岀的泌浆与外界的各种物质起化学作用后便依附在玉器表面,形成各种色泽就是我认识的包浆。如果将古玉器长期盘下去,它的包浆色泽也会起变化。若一件古玉天天不停地盘个几十年,这件古玉器就象陈原心<<玉纪>>中说:“玉盘到尽善尽美时,其颜色时聚时散,变化多端,好似闲云忽舒忽卷,幻化无常,令人难测,也不知为何会岀现这种奇妙现象。”我猜测这种奇妙现象有可能与玉质泌浆有关,因为古玉器玉质不停地向外面泌浆,这种运动式的泌浆通过玉质折射到古玉器表面就会岀现陈原心所说的奇妙现象。

學習了

6#
发表于 2009-6-17 18:55: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手机恋人在2009-2-10 15:25:00的发言:
浅说古玉泌浆与包浆 (2008-11-18 08:01:53)
    一种黄色泌浆牢牢地覆盖或粘附在玉表上和纹饰凹槽内,这种黄色泌浆既不是玉质也不是土壤或垢物,而是由土壤的酸、碱、盐、水和玉质互变形成的黄色泌浆物质。这种泌浆物质半透明,呈晶体状,油性色,是一种干硬的泌浆,比较纯洁。这种黄色泌浆能使玉表变色,或色能沁入玉肌里。它不是短期形成的,它是玉器在地下经过长时期与其他物质产生漫长互变而形成的黄色泌浆物质。玉器上有这种黄色的泌浆物质就可视为古玉真品,它与人工作伪的白色或黄色粉末完全不同,它们之间重要区别在于真品是半透明,晶体状,油性色的泌浆;而伪品不存在这种性质。
    前面提到了泌浆问题,现来说说包浆问题,玉器的包浆仁者见仁,智者见者。我所知道的包浆就有四种说法:1.所谓包浆,是玉的表面长期氧化所致,看上去表面有一层油润的物质。真的包浆为色旧色老,光柔光厚,给人一种老气横秋的感赏。2.玉器上的包浆,实际就是脂肪层,它的来由是人体的汗液经接触敷于玉器的表层,后经长期的埋藏,脂肪层变硬变透明,即成了包浆。3.包浆通常是指玉在各种环境中,由其它物质在玉器表面粘附形成的一种物质。(土壤中可溶性矿物;腐烂杂物;传世品上的污垢)4.所有受沁的远古玉,一旦脱离土埋的环境,进入适当的温度,湿度,玉的表面就会发生变化。经过温水浸泡附在玉表面的异质,将会脱落,原玉显露岀来,同时泌岀一层“包浆”。
    从以上四条包浆的说法只有最后一条提到泌岀包浆,他们对包浆的“浆”字还理解不透彻。我对包浆的理解是,古玉器无论埋藏在什么环境中,经过长期的玉质质变,玉器必然要溢岀浆于表面,我们往往在盘古玉时感觉古玉器表面有一种粘手的泌浆,真正的古玉器,它无时不有泌浆而溢岀于玉表面。这种从玉质内部溢岀的泌浆与外界的各种物质起化学作用后便依附在玉器表面,形成各种色泽就是我认识的包浆。如果将古玉器长期盘下去,它的包浆色泽也会起变化。若一件古玉天天不停地盘个几十年,这件古玉器就象陈原心<<玉纪>>中说:“玉盘到尽善尽美时,其颜色时聚时散,变化多端,好似闲云忽舒忽卷,幻化无常,令人难测,也不知为何会岀现这种奇妙现象。”我猜测这种奇妙现象有可能与玉质泌浆有关,因为古玉器玉质不停地向外面泌浆,这种运动式的泌浆通过玉质折射到古玉器表面就会岀现陈原心所说的奇妙现象。

好贴

7#
发表于 2011-12-21 09:06:30 | 只看该作者
时聚时散,变化多端,好似闲云忽舒忽卷,幻化无常,令人难测
8#
发表于 2011-12-21 09:12:24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9#
发表于 2011-12-21 09:36:16 |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1-12-21 10:12:06 | 只看该作者
玉盘到尽善尽美时,其颜色时聚时散,变化多端,好似闲云忽舒忽卷,幻化无常,令人难测,也不知为何会岀现这种奇妙现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11-25 06:12 , Processed in 0.06038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