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27|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故宫证实国家一级宋代瓷器因人为操作失误损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31 11:5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故宫证实国家一级宋代瓷器因人为操作失误损坏

  中新网7月31日电 据央视报道,故宫博物院今日证实,国家一级文物宋代哥窑代表作品青釉葵瓣口盘在进行无损分析测试时发生文物损坏事件,经过26天的调查认证初步判断为科研人员操作失误所致。 视频:故宫证实操作失误损坏国家一级宋代瓷器来源:CCTV新闻频道

  报道称,7月4日,故宫博物院古陶瓷检测研究实验室在对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进行无损分析测试时发生文物损坏。事故发生后,故宫博物院成立事故调查组,彻查事故成因。经过反复模拟试验和多次专家论证,在十日前得出初步结论,判定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实验室科研人员操作失误,导致样品台上升距离过大,致使国家一级文物青釉葵瓣口盘受到挤压损坏。

  发生损坏的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呈六瓣葵花式,通体施青灰色釉,釉面开细碎片纹。圈足露胎处呈黑褐色。此盘造型优雅、大方,线条富于变化,为宋代哥窑的代表作品。

  据悉,文物损坏事件中相关责任人处理意见已经形成,不过故宫博物院调查报告还未正式上报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

  故宫博物院表示,作为宋代官窑瓷器研究课题的一部分,从去年开始,已通过无损监测仪器,完成了50余件陶瓷文物的分析测试。目前受此次文物损坏事件的影响,该课题的实验室测试工作已经暂停。 故宫证实国家一级宋代瓷器因人为操作失误损坏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31日 13:09 中国新闻网
图片资料 图片资料 图片资料
  中新网7月31日电 据央视报道,故宫博物院今日证实,国家一级文物宋代哥窑代表作品青釉葵瓣口盘在进行无损分析测试时发生文物损坏事件,经过26天的调查认证初步判断为科研人员操作失误所致。   报道称,7月4日,故宫博物院古陶瓷检测研究实验室在对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进行无损分析测试时发生文物损坏。事故发生后,故宫博物院成立事故调查组,彻查事故成因。经过反复模拟试验和多次专家论证,在十日前得出初步结论,判定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实验室科研人员操作失误,导致样品台上升距离过大,致使国家一级文物青釉葵瓣口盘受到挤压损坏。   发生损坏的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呈六瓣葵花式,通体施青灰色釉,釉面开细碎片纹。圈足露胎处呈黑褐色。此盘造型优雅、大方,线条富于变化,为宋代哥窑的代表作品。   据悉,文物损坏事件中相关责任人处理意见已经形成,不过故宫博物院调查报告还未正式上报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   故宫博物院表示,作为宋代官窑瓷器研究课题的一部分,从去年开始,已通过无损监测仪器,完成了50余件陶瓷文物的分析测试。目前受此次文物损坏事件的影响,该课题的实验室测试工作已经暂停。   相关链接:   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以纹片著称。其特征可归纳为:黑胎厚釉,紫口铁足,釉面开大小纹片。哥釉瓷的重要特征是釉面开片,术语叫作“冰裂纹”,俗称“金丝铁线”。遗憾的是,宋哥窑的窑址,至今还没有被发现,今人只有从传世作品上去解读哥窑的历史。
2#
 楼主| 发表于 2011-8-1 00:35:00 | 只看该作者
可惜了国宝!
3#
 楼主| 发表于 2011-8-1 08:22:00 | 只看该作者
故宫负责人称输入数值失误致仪器压碎文物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01日03:08 京华时报
宋代哥窑瓷器在分析测试时被压碎。
宋代哥窑瓷器在分析测试时被压碎。
宋代哥窑瓷器在分析测试时被压碎。

  针对网上风传的“故宫员工摔碎宋代瓷器”一事,故宫博物院在经过前天一番“太极拳”般的回应后于昨天改口,证实一件贵为国家一级文物的宋代哥窑瓷器珍品7月4日在进行分析测试时因工作人员操作失误损坏。

  故宫博物院表示,事发后已暂停全部测试工作,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原因分析和整改措施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并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理进行了初步讨论。相关情况说明文字显示,故宫博物院尚未将此事按要求上报有关主管部门。

  【焦点1】国宝如何损坏?

  工作人员操作失误压碎瓷盘

  前天下午,网友“龙灿”在新浪微博发帖,称故宫器物部在将一件国家一级文物宋代哥窑瓷器出库时,工作人员不慎失手将其摔碎。当晚,本报记者向故宫博物院求证此事,得到的答复是“已经看到这条微博,是否属实正在抓紧进行了解,一旦情况查明会尽快向社会公布”。(详见本报昨日报道)

  昨天中午,故宫博物院向本报记者发来《关于宋代哥窑瓷器在测试过程中损坏的情况说明》。该情况说明称,7月4日上午约10时,故宫博物院古陶瓷检测研究实验室科研人员在对古器物部提取的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一级乙)进行无损分析测试时发生文物损坏。

  事发后,经过实验室科研人员查阅相关资料,对发生事故的设备进行检测,反复模拟实验过程,多次集体讨论,并请院外相关专家参与论证,分析事故原因,于7月21日形成了事故原因调查报告初稿。报告初步判定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实验室科研人员在仪器操作时存在失误,导致仪器内的样品台上升距离过大,使瓷器受到挤压而损坏。

  【焦点2】事故如何处理?

  已初步讨论如何处理责任人

  情况说明称,事故发生后,科研人员立即停止仪器运行,保护现场,并向部门领导进行了汇报。故宫博物院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主管院领导立即赶到现场处理,决定暂停实验室的全部测试工作,对该设备进行检测。随后成立了由相关院领导和部门负责人组成的事故调查组。

  7月5日下午,调查组召开会议,听取了相关人员的情况汇报,对导致事故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明确了工作任务和进度。

  在调查组成员分别对7月21日形成的事故原因调查报告进行审阅的基础上,7月26日,调查组专门就该报告进行了集体讨论,对其中的事故原因分析和整改措施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要求对报告进一步补充,以期尽快上报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同时,对事故相关责任人的处理进行了初步讨论。

  【焦点3】为何进行测试?

  五大名窑研究存在诸多难点

  千年珍藏毁于一旦,网友纷纷对故宫博物院的“无损分析测试”提出质疑。情况说明对此亦作出回应,称鉴于宋代五大名窑的学术研究中长期存在诸多的难点问题,故宫博物院近年来将传统研究方法和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逐步开展检测、研究,以期推动其中一些重要问题的解决。

  从去年开始,作为宋代官窑瓷器研究课题的一部分,故宫博物院已利用这台无损检测仪器顺利完成了对50余件陶瓷文物的分析测试工作。

  【焦点4】情况是否上报?

  事故情况尚未上报主管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四十八条规定:馆藏一级文物损毁的,应当报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核查处理。其他馆藏文物损毁的,应当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核查处理。

  《国家文物局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管理办法》则规定,国有文物事业单位应当在知道突发事件发生后或者应当知道突发事件发生后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以上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如发生一级文物丢失或者损坏等情形,县级以上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到报告2小时内,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同时向国家文物局报告。

  记者昨天从文化部和北京市文物局了解到,他们均未收到有关报告。国家文物局工作人员则表示,有关问题周一才能解答。

  为何事故发生将近一个月后对相关消息仍秘而不宣?故宫博物院在情况说明中有如下表述:事故调查组要求全面、细致地开展调查工作,彻底查清事故原因,同时着手准备相关材料,待事故原因全部调查清楚后,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上报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

  【国宝档案】

  姓名:哥窑青釉葵瓣口盘生日:宋代

  体型:高4.1cm,口径20.2cm,足径7.5cm

  特征:呈六瓣葵花式,浅腹,坦底。腹壁向里凸出6道棱线,圈足亦随腹壁起伏变化。通体施青灰色釉,釉面开细碎片纹。圈足露胎处呈黑褐色。造型优雅、大方,线条富于变化,为哥窑的代表作品。

  【关于哥窑】

  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官、哥、汝、定、钧)之一,以纹片著称。其特征可归纳为:黑胎厚釉,紫口铁足,釉面开大小纹片。因宋代哥窑窑址至今尚未发现,今人只能从传世作品去解读哥窑历史。

  故宫博物院官网“数字资料馆”数据显示,目前故宫博物院共藏有国家一级文物1797件,其中包括10件宋代哥窑精品。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张然

  对话主题国家一级文物、宋代珍贵哥窑瓷器在故宫科研中被损坏

  对话时间7月31日15时

  对话地点故宫博物院

  对话人物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事故调查组组长陈丽华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宋纪蓉

  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主任

  苗建民故宫博物院文物管理处处长娄玮

  故宫博物院新闻发言人冯乃恩

  【关键词】检测设备

  输入数值失误仪器压碎宝物

  这是美国EDAX公司生产的,我国至少有七八家机构都选购、采用了这台设备

  记者:首先想知道,从专业角度讲,这次事故是不是一个低级错误?

  苗建民:故宫博物院古陶瓷检测研究实验室建立于2005年,这台设备从一开始到现在一直在使用,当事人经常使用该设备,而且是最早接手这台设备的人之一。去年我们开始做宋代五大名窑的官窑检测工作,共检测了50多件完整器物,没有出现问题,非常顺利。今年开始进行哥窑的检测工作。遗憾的是,在操作过程中,科研人员发生了失误。

  记者:这个失误怎么发生的?

  苗建民:是这样的:检测仪器中有一个很大的样品台,把器物放在样品台进行检测时,需要将样品抬升到一定高度进行调焦。由于操作的科研人员输入数值出现问题,导致仪器内的样品台上升距离过大,使瓷器受到挤压被损坏。

  记者:能介绍这种检测仪器吗?

  苗建民:这是美国EDAX公司生产的,我国至少有七八家机构都选购、采用了这种设备。

  【关键词】检测人员

  工科硕士出身出事后很痛心

  实验室2005年才组建,她是第一批来实验室工作的,算是资深

  记者:进行一级文物检测需要怎样的资质?当事人是否具备资质?

  苗建民:这是一位理工科毕业的硕士研究生。2004年就来到这个实验室,进行过正规的培训。相当一段时间都是她来操作这台设备。其专业技术职称是中级。由于我们实验室2005年才组建,她是第一批来实验室工作的,算是资深。去年50多件古瓷的检测她也参与了,没有出现过情况。

  记者:为什么这次会出现操作失误?

  苗建民:这个有主客观原因。客观原因是,仪器上也还有可根据故宫的特殊需求改进的地方。例如,这台仪器在输入一个数值后,没有再次确认的功能。就像手机要删除一条信息,会提示用户是否真的要删除,但这台仪器没有这个功能。但我们还是认为,应该从主观上找原因,是我们自己操作失误造成的。当事人很痛心,这不只是个人要承担什么责任的问题。这件文物是故宫收藏的一件珍贵瓷器,由于我们的失误造成永远的损失,这恐怕是无法弥补的,大家非常痛心。

  【关键词】受损程度

  瓷盘破成六瓣修复不是问题

  这件文物破损成6瓣。破损情况虽然有些复杂,但修复应不成问题

  记者:这件被损文物定为一级乙,这是什么概念?破损程度如何?

  娄玮:按照国家规定,珍贵文物分一、二、三级。一级文物是其中最珍贵的。故宫博物院又把一级文物具体分为一级甲、一级乙。只要是够一级,就是非常珍贵的。我们院共有63件哥窑文物,其中57件是一级品,包括一级甲和一级乙。目前这件文物破损成6瓣。破损情况虽然有些复杂,但修复应不成问题。国内对陶瓷修复有很丰富的经验,不只是故宫博物院,还有上海博物馆等文博机构,都有很成熟的修复经验。

  【关键词】是否瞒报

  事故原因复杂查清才能报告

  首先得摸清楚产生事故的原因,才能向上级和公众报告。如果没有搞清原因,将对厂家、对当事人都有可能造成伤害

  记者:网民质疑故宫此事有瞒报之嫌。你们为何没有很快上报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

  陈丽华:网民的质疑可以理解。因为这次事故的发生,既有人的因素,也涉及到机器的使用。我们在事发第一时间要求立即停止检测工作,要求对所有仪器进行检查、测试。复杂性就在对机器的测试过程上。如果可以简单断定为操作人员的失误,这会造成一定的后续问题。当事人当时的直觉是,输入的数值没有问题。因此,必须进行检测,对她输入的数据反复进行模拟……每做完一次,都要进行讨论,并请来北京大学文博学院科技考古专家、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进行相关分析、讨论。最后断定是人为操作失误。我是调查组长,院里要求我一个月内一定要把事实调查清楚,这期间,我很着急。但过程是复杂的。

  苗建民:因为当事人输入的数据在电脑内部没有直接记录,我们只有想方设法查资料,找可以间接反映这种情况的有关记录。院里成立了事故调查组,我们也成立了技术层面的类似调查组。通过不断地模拟、复制测试过程,在事实面前,当事人认识到是自己错了。

  宋纪蓉:这是故宫从来没有遇到过的事情,既牵涉到文物的损坏,又牵涉到仪器,涉及到人。遇到这种新的情况,院里很慎重。我们是很严谨地按照科学的态度把事情调查清楚,以谨慎的态度处理这个事情。

  记者:为什么没有及时上报文化部和文物局?

  娄玮:文物法规定,文物被抢、被盗、丢失等等,应在第一时间立即报警,并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报告。在业务工作当中出现的损毁等情况,需要报国家有关文物主管部门审核处理,但没有规定时限。我院鉴于事故原因的复杂性,规定了一个月的时限。我们这个处理应该是比较正常的处理方式。首先得摸清楚产生事故的原因,才能向上级和公众报告。如果没有搞清原因,将对厂家、对当事人都有可能造成伤害,引起其他相关问题。这是一个科学的严谨的态度,不存在瞒报情形。

  记者:网民质疑,最近故宫发生的失窃案、“会所门”,乃至今天的破损案,都是网上先爆料,你们被动应答。对此,你们怎么看?

  陈丽华:单就目前这个事故来讲,完全是为了求得一个科学的准确的回答。院里要求一定要做得细致、准确,一定要有科学性。这次事故完全是因为事故的复杂性导致了这样一个时间过程。但确实没有网民质疑的所谓瞒报问题。

  【关键词】事故反思

  研究方向正确不能因噎废食

  测量的时候,都是故宫古器物部的人和科研人员同时在场。但现在测量时,科研人员只有一个在现场

  记者:这次事故的发生,对故宫进行相关科研是否产生影响?

  苗建民: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和现代科技方法结合起来,对古陶瓷进行综合研究,这是一个发展方向,从我们以前取得的成果来说,这条路是对的,这个方向是不会改变的。我们现在需要做到的是在万无一失的情况下,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

  冯乃恩:故宫博物院不会因为出了一次事故我们就不做这个科研了。但我们要从事故中汲取教训。我们在报告中提出的整改措施,都是为了指导今后工作中如何避免、杜绝这类事故的发生,不能因噎废食。

  记者:你们认为需要汲取什么教训?

  苗建民:出事后,我们进行了深刻反思。故宫过去在文物安全上,一直考虑得非常周到。我们古陶瓷检测研究实验室平时都不直接接触文物,测量的时候,都是故宫古器物部的人和科研人员同时在场。但现在测量时,科研人员只有一个在现场。如果有两个科研人员在场,他们可以对每一个操作环节互相验证,这样的话可以最大限度避免类似事故发生。这是以后需要加强和改进的。

  【关键词】关于文物

  故宫馆藏文物我们视如眼珠

  我们的任务就是把文物收藏好、研究好、展示好。请相信我们会把工作做好,请相信故宫人对故宫的敬畏心

  记者:冯乃恩先生,您作为故宫新闻发言人,有什么话对公众说?

  冯乃恩:我希望群众对故宫保持一份信任。一是故宫有多年文物管理工作的经验,更重要的是,故宫上上下下把自己收藏的文物当眼珠子般珍惜。这次事件对我们是非常沉痛的教训,我们将通过分析事故的原因,通过查找将来工作中需要弥补的地方,以保证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保管工作中杜绝这种现象出现,至少在人的因素上杜绝。虽然客观因素不可预测,但可以通过我们的人员管理、制度的确立,来满足文物安全、文物研究的需要。文物研究不只是故宫本身的事,把文物研究好,目的也是为大众服务,因为故宫本身就是公众文化单位,我们的任务就是把文物收藏好、研究好、展示好。请相信我们会把工作做好,请相信故宫人对故宫的敬畏心。据新华社电

  ■相关新闻

  马未都谈损毁文物:

  不如它的都能拍到上千万元

  京华时报:首先请您介绍一下哥窑瓷器。

  马未都(收藏家,观复博物馆馆长):哥窑是明代以后才有的说法,宋元时期并没有这个说法。因为宋代五大名窑只有哥窑到现在还没找到窑址,目前传世哥窑瓷器是哪里烧的还存在争议。所以这么多年来,哥窑在文物界一直是一个未解之谜。

  京华时报:您之前见过这个被损坏的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吗?如何评价?

  马未都:以前在博物馆见过,很不错,肯定是件好东西,优雅,大方。需要说明的是,哥窑的鉴赏价值突出表现在“化残缺为神奇”。哥窑表面的纹片本来是瓷器烧制过程中的一个缺陷,结果经过文人的归纳,认识到这是一种美,所以哥窑是典型的缺陷美,就像断臂维纳斯一样,属于美的另外一个范畴和境界。

  京华时报:很多网友对于这件文物的损坏非常惋惜,说全世界只有三件,说对它的估价高达几个亿,是这样吗?

  马未都:哥窑存世稀少是事实,但不至于到只有几件的地步,据我了解,全世界几百件还是有的。如果从经济价值角度来说,近期的拍卖会,苏富比去年5月在伦敦拍过一件哥窑瓷器,100万英磅,同年秋天苏富比在纽约拍的另外一件哥窑瓷器是176万美元,近年最贵的有成交记录的价格大约是300多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000多万元。当然,故宫的东西肯定要更珍贵,不能以这些为绝对标准。

  京华时报:从博物馆管理者的角度来看,这件事带给您什么样的思考?

  马未都:博物馆文物出库肯定都有严格的程序,在故宫,能够接触到一级文物的工作人员肯定也不是一般的人员,肯定是经过培训的。发生这样的事情,我觉得可能是责任心的问题,任何制度即使再完备也是死的,让没有责任心的人去执行势必出问题。

  本报记者张然

4#
 楼主| 发表于 2011-8-1 15:19:00 | 只看该作者
故宫:盘子易碎 嘴不碎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01日 11:43 千龙网
  故宫真可谓流年不利,经历了盗宝案、会所门,质疑声、批评声弥漫在这个富丽堂皇的紫禁城内。如今,又发生了一级文物被损坏的事件,故宫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故宫馆藏文物虽恒河沙数,但一级文物想必也不会太多。青釉葵瓣口盘被损毁,不但让故宫的少去一个镇馆之宝,更是全国文物保护的一大损失。即使进行了修补,也如专家所言,不可能完全恢复原貌,价值也会大打折扣。在此次事故中,故宫员工的失误,故宫的管理水平,以及员工的业务能力都让人怀疑。对此,有关方面在责成故宫尽快和尽力修复文物的同时,必须进行全面、彻底的调查,对相关单位和责任人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在这个事故中,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青釉葵瓣口盘7月4日就损坏了,但直到31号,故宫才向社会公开信息。即便公开,故宫也是不情不愿的。先是30日,有知情人在微薄上披露了此事,故宫才在第二天做出回应,证实事情属实。如果没人在微薄上爆料,故宫会不会公布,以及何时公布都还在两可之间。   故宫的文物碎了,但故宫的嘴可一点都不碎,相反很严实。事情虽然出了,但绝不对外透半个口风。建福宫“会所门”是这样,这次还是这样。若不是有好事者曝光,说不定故宫就打算一直这样封口下去。但故宫是国家的,由纳税人养着,大事小情尤其是重大事项理应主动向社会公布,让公众知悉。况且,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故宫墙再厚,也有透风的时候。口风再紧,也做不到天知地知别人不知。相反,不及时、主动地公布信息,只会加重公众的怀疑,积蓄公众的愤怒,对单位的声誉造成更大的打击,给事故处理带来更大的被动。如今看来,虽经历了盗宝案、会所门,故宫显然还没有吸取教训,在信息公开上依旧遮遮掩掩、慢半拍。   目前,故宫正在对文物损毁一事自查自纠,正式报告尚未出炉。但对于如此重大的事故,上级部门不能坐等故宫的调查结果,更不能听信故宫一面之词,而是应该主动介入调查,并把调查和处理结果向社会及时公布。(郭鑫 )
5#
 楼主| 发表于 2011-8-2 13:26:00 | 只看该作者
故宫受损哥窑瓷器首次曝光(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02日 10:37 国际在线
哥窑瓷器检测仪器 受损哥窑瓷器首次曝光 央视截屏 受损哥窑瓷器正面
  故宫哥窑受损瓷器首次曝光,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件价值千万的珍贵瓷器受损的情形,据故宫说,受损瓷器可以被修复,但著名藏家马未都反驳说,修复和恢复原状是两码事。   文化部相关部门昨天上午证实,前一天已收到故宫博物院的事故调查报告,但具体内容暂时不便透露。国家文物局表示,近期将就故宫文物受损一事给出官方回应。有关人士称,目前国家文物局有关业务部门已经介入故宫哥窑瓷器受损一事,并已经向故宫博物院了解了相关情况。   根据《国家文物局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规定:国有文物事业单位应当在知道突发事件发生后或者两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以上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也就是说,故宫应该在事故发生两小时内向其上级主管部门北京市文物局报告。北京市文物局在接报、核实后立即向国家文物局报告。《办法》还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突发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事故调查组组长、故宫博物院的副院长陈丽华接受记者采访时,否认了此前故宫上层下达“封口令”。   陈丽华表示,大家这样解读我觉得是不合适的。“为什么不想大范围地让大家知道?因为当事人小段思想压力非常大,如果数据上没有问题,先期把这个事情捅出去,会给故宫造成很大压力。也是考虑对小段的一种保护。”陈丽华表示,故宫因为人为导致一级文物损坏的情况,此前没有过,这次属首次。   目前,调查报告初本已经形成,对于当事者的处理意见,陈丽华表示,将按照操作失误造成一级品的损坏这样的框框进行处理   专家观点   检察机关应介入调查渎职犯罪   昨天,记者就故宫文物损毁事件,采访了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原副主任、国家法官学院教授张泗汉。张教授指出,依《文物保护法》,文物收藏单位工作人员,“因不负责任造成文物保护单位珍贵文物损毁或者流失的”,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依法开除公职或者吊销其从业资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那么,这起损毁事件究竟是否构成刑事犯罪,张教授谈了自己的观点。“被损毁文物是一级乙文物,肯定价值连城的!”张教授说,既然价值连城,就意味着所造成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那么造成严重后果的原因是什么,是谁导致的,确定因和果才能厘清责任。   “可从监管者和具体操作者这两个身份来分析。”对于监管者,如果违反规定,超越职权范畴安排移动这个文物,或过度使用职权安排移动这个文物,结果导致文物破损,那么监管者涉嫌构成滥用职权;如果监管者在职权范畴内,按照相关操作规程安排移动文物,但未尽到监管责任,结果导致损毁,那么监管者涉嫌玩忽职守。   不论是滥用职权还是玩忽职守,都属于渎职犯罪,应由检察机关立案调查。   再就是具体操作人员责任,根据报道内容:“故宫就宋代哥窑瓷器损坏作出说明:人员操作有失误。”张教授说,如果最终确定是人员操作失误,根据《刑法》第三百二十四条规定,过失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造成严重后果的,构成过失损毁文物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至于损毁后隐瞒、缓报、谎报等行为都是加重刑罚的情节。   背景   文物不幸受损 各地如何追责?   ■1978年,随曾侯乙编钟一起出土的国家一级文物——战国青铜器“九鼎八簋”2000年展出时,因湖北博物馆布展时的“豆腐渣”工程而全被砸损,此后湖北省博物馆原馆长舒之梅、原副馆长唐刚卯等被提起公诉,后经一审判决无罪释放。   ■1963年,迁台故宫文物《四库全书荟要》9册被雨水浸湿后发生粘连,无法揭开。这套《四库全书荟要》是《四库全书》的精华本,是现世仅存的一套孤本。时年6月3日,台湾“教育部”收到了“检察院长”于右任写给他们的信函:“其损失情形如何,主管人员有无失职咎责?应予调查,以明真相。”结果,联管处主任孔德成引咎辞职。工作人员梁廷炜被记过一次。   ■2003年,一名窃贼爬窗进入奥地利的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偷走意大利16世纪著名艺术家本韦努托·切利尼创作的金饰雕塑“盐碟”,其价值至少达5500万美元。盗贼触发了博物馆里的感应器、警报器和监控摄像机,但当时值班警卫误以为设备故障,解除了警报,致使与警察局连接的自动报警系统也未起作用。几天后,艺术史博物馆馆长在将渎职警卫人员免职后也引咎辞职。   ■2010年,意大利不少地区阴雨连绵,雨水浸泡导致庞贝古城内的一些建筑墙体坍塌。意总统纳波利塔诺称这是“意大利的耻辱”。一时间,意大利要求文化部长邦迪辞职的呼声高涨,反对党更是对邦迪提出了不信任提案,要求议会进行表决。
6#
 楼主| 发表于 2011-8-2 13:26:00 | 只看该作者
专家称故宫受损瓷盘用不着修复 展出碎片作警示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02日 11:23 西部网
  “故宫受损瓷盘用不着修复”   尽管修复“不成问题”,但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专家建言展出碎片作为警示   7月4日上午,故宫博物院古陶瓷检测研究实验室科研人员,在对古器物部提取的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一级乙)进行无损分析测试时发生文物损坏。   这件文物应该如何“善后”?如何修复?用不用修复?尽管不少专家认为,修复瓷盘不成问题,但在修复必要性上并不支持。   【用不用修复?】   修复也不能再回到本真   尽管故宫称损坏国宝可修复,但收藏家马未都称不可能恢复原貌,他解释说,“无法修复”不是说不能修复,确切地说是无法修复成原来的状态。   他说,如果一个人因为硫酸“破相”了,可以通过整形修复,但因为“破相”了,不可能和原来一模一样。“修复是可以的,也非常简单,六块粘起来。不需要想象不出来的、什么复杂的技术,瓷器修复靠粘合剂,但不可能修复到原始的状态。”马未都介绍。   此外,马未都还说,故宫宋瓷损害对于公众而言“不知道是正常的,知道才不正常”。公众需要保持一种平和心态,公众是非专业的人士弄不清楚,但有权知道这样事情。他介绍说,文物损坏的问题历史上的博物馆都有过,对外界而言,大家可能觉得是一个很大的事,但是在内部这种破损,包括出国展览,历史上都有过。   展示六块碎片警示后人   中国世家鉴定收藏网CEO、知名文物鉴定专家赖海建认为,“其实这次受损的瓷器完全用不着修复,破了未必是坏事”,赖海建称,因事件重大,此次文物破损定引起故宫在管理及提高工作人员职业素质上的重视。   他建议把六块瓷盘碎片摆在一起长期展出,用以警示文物工作者,提醒游客保护文物,更有价值。   此次受损宋瓷修复后价值是否会因此大减?赖海建称,文物的价值不能单以经济价值来衡量。作为一个历史文物和艺术品,事故中的瓷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其实并没有因为损毁而减少。   【收藏家马未都】   “没责任心和警惕性最危险”   昨日,创办了新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博物馆的馆长、收藏专家马未都,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故宫“宋瓷挤成6瓣”事件,最大的问题是责任心。他说,对待文物没有责任心和警惕性,最容易出事故。   马未都说,“故宫损毁的文物”是清宫旧藏,乾隆皇帝当年仔细把玩过,还饶有兴致地写下五言诗句:“哥窑百圾破,铁足独称珍。恰似标坯相,而能完谧神”。没有想到,事隔二百多年后,碎骨于科学仪器之下,让人扼腕叹息。   马未都介绍,哥窑的鉴赏价值突出表现在“化残缺为神奇”。哥窑是碎片的,这本来是一个烧瓷的缺陷,结果经过文人的归纳,认识到这是一种美。所以哥窑是典型的缺陷美,他打了个比喻,就像断臂维纳斯一样,属于美的另外一个范畴和境界。   他认为这件损坏的宋瓷“价值无法估计”。马未都说,损坏的文物即使进行了修补,也不可能完全恢复原貌,价值大打折扣。   马未都说,珍贵文物在出库时最容易出问题,特别是文物从囊盒中拿出来,处于“裸放”状态的时候,出问题的几率大。如果不小心,会出现很多想象不到的事情。“故宫的这件事情,最重要的是责任心,没有责任心和警惕性,最容易出事故。”他说。   “根据报道,本来程序上要求两个人都在场,有一个当时不在,那么就是放松了,就出了问题。”马未都分析说,每个博物馆出库后的文物都有各馆要求,有内部条例,一般要求测试时是两个人以上。   【台北故宫】   “不是所有东西拿来就检测”   台北故宫博物院登录保存处处长嵇若昕接受采访时表示,做文物检测时,一般是尽量不拿完整的文物,有出土的话,通常用破片。不得已,要做无损害检测时,就用X光照射,或者拉曼光谱。用光线打下去,测文物的光谱,从而知道文物的成分。这种情形的话,光线打下去,仪器是不用碰到文物。   她提到了几个注意事项,一是文物摆台面上,以台面不动为原则。万一要动的话,一定要手动,不要电动,自己去感觉,而且速度一定要慢。因为仪器本身变动的话没办法控制,如果参数设置错误,台面就会爬上去了。   二是做这个工作的时候,周围不能只有一个人。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习惯是,检测人员至少要一个,还要再加他的助理一两个。文物典藏单位,例如像这次哥窑,一定是器物处,如果是书画,那就是书画处。典藏单位的人也一定要在旁边。因为去拿文物,不允许一个人,要最少两个人。这样加起来看,现场最少也要4个人,会让意外减到最低。   做无损分析,操作者要具备相应的知识储备。嵇若昕表示,文物典藏单位对文物要很熟悉,要了解文物发展的历史,文物的重要性,它的一切知识;拿文物也要有训练,虽然做检测的时候,检测员是不拿文物的,但万一他要拿呢,所以也要做训练,这都是基本功。   对于无损检测分析的频率如何,嵇若昕表示,这要看研究计划,并不是所有东西拿来就检测。主要是针对还不是特别清楚的文物,需要了解成分的。   本版采写/本报 刘泽宁 林阿珍 仲玉维 王佳琳 张乐 见习 黄锐
7#
发表于 2011-8-3 16:51:00 | 只看该作者
无论是文物界还是其他行业相关部门和单位不作为的结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11-1 13:23 , Processed in 0.06028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